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南宋宫廷都有哪些避暑奇招?

南宋宫廷都有哪些避暑奇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3/12/21 8:32:07

古人咏夏,多和绿荫、午梦、凉风、夜雨相连,因为除此之外,则蚊多暑溽、眠食不服,不能尽道。宋以前献中就屡见宫廷销暑之法,《三辅黄图》载西汉未央宫有清凉殿,中夏含霜,无上清凉。殿内以画石为床,紫琉璃帐,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高卧其中,连扇子都不必用。

《唐语林》载唐明皇起“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明皇诏之凉殿。“时暑毒方甚,上(明皇)在凉殿坐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又“阴溜沉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坐内含冻”。可见屋宇之上有潜流涌动,所以能听见“阴溜沉吟”,而水流顺着四檐溜下,积成瀑布,飞鸣下注,使得室内如同凝冻一般。

古人纳凉

这两朝都城都在长安,因为是内陆城市,所以暑热。十六国时的夏国定都统万,处于沙漠之中,所以建有“温宫”和“凉殿”,《晋书》云,“阴阳更迭于外,而内无寒暑之别”,也是为了应付极寒和酷暑的天气。

至于南宋,销暑的办法犹胜从前,大概因为南渡以后,都城从开封移到临安,临安城三面环山,城外即是西湖,夏天为水汽笼罩,有如蒸笼一般,是故暑热非常。那皇帝如何避暑呢?

《武林旧事》“禁中纳凉”一条云:

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萏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时易新者,庶几美观。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闍婆、薝卜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御笐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纱橱后先皆悬挂伽兰木、真腊龙涎等香珠百斛。蔗浆金碗,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三伏中体粟战栗,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

意思是说,每到夏天,皇帝多到复古、选德两殿办公,或至翠寒堂纳凉。翠寒堂周围,竹木清幽,层峦奇岫,既有飞瀑,又有池圃。池中遍置红白荷蕖,前庭摆满茉莉香花,以风轮鼓吹,满殿清芬。殿内则以金盆贮冰,并且大约用纱帐围着,纱帐内外悬挂香珠,并随时供奉冰饮瓜果,简直不觉有寒暑之别。

究竟清凉至何种境界呢?以至于前来觐见的卢学士冻得直打寒颤,皇上觉得十分有趣儿,笑遣近侍拿了件衣服给他,这窘态是一种侧面描写。

复古、选德两殿,在《咸淳临安志》“大内”目下,但却看不到“翠寒堂”的名字。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翠寒堂”,说在“后苑”,亦属大内。而这个“后苑”,则是个皇家大花园,里面布置奇巧,有如大一点的盆景,身在其中,只觉得四面凉风,花气熏人,前行后退,皆是壁立的山石。

这里面还有两个意象,是略带些愁绪的。一是茉莉,宋词中常常出现,因为常在枕上鬓边,香气幽寂,使人觉得杳远无痕。二是“龙涎”御香,多少和前朝旧梦相连,周密有赋“龙涎香”词,即云:“骊宫玉唾谁捣。”

南宋“中兴复古”香饼,1978年江苏武进村前蒋塘宋墓出土,常州博物馆藏,据扬之水先生考证,为龙涎香品之一的“内家香”。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旧事》一书,是宋亡以后,周密追忆前朝旧事,陆续写成的。今传《乾淳起居注》《乾淳岁时记》《武林市肆记》等篇,学者每多引用,实际上都是从此书中析出,这在夏承焘先生作《草窗年谱》时,就已经提出,“时人拆《旧事》另本单行”,此说大抵不错,当为定论。那禁宫之外的人如何度夏呢?《武林旧事》“都人避暑”条云:

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自东都时,庙食已盛。是日都人士女,骈集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时物则新荔枝、军庭二果闽产,奉化项里之杨梅,聚景园之秀莲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金桃,蜜渍昌元梅、木瓜,豆水儿、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冰雪爽口之物。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而茉莉为最盛,初出之时,其价甚穹,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盖入夏则游船不复入里湖,多占蒲深柳密宽凉之地,披襟钓水,月上始还。或好事者则敞大舫、设蕲簟,高枕取凉,栉发快浴,惟取适意。或留宿湖心,竟夕而归。

南宋的临安城,比现在的杭州要小得多,西边步出清波门、涌金门,就算出城了,只不过当时的涌金门,还叫作丰豫门。丰豫门外,是显应观,清波门外,是聚景园,两者俱在西湖之滨,也都是节日里人气辏集的地方。

进香日的景象,《梦梁录》中有一段记述,与此相差不多,可以对读:

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多有献香化纸。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但《旧事》所记名物,倒是有不少其他书中没有的。打头的蜜筒(黄果柑)、甜瓜、椒核(荔枝)、枇杷、紫菱、碧芡(鸡头)、林檎(苹果)、金桃,算是一类,都是新鲜果品,颜色好看,两宋诗词中常常见到,譬如黄庭坚《食瓜有感》,云“藓井竹笼浸苍玉,金盘碧着荐寒冰”。

而蜜渍昌元梅、木瓜,豆水儿、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这些,则都是专名,恐怕要择来细说。

先说“蜜渍昌元梅”,《西湖老人繁胜录》有载,称“昌园梅”,在“食店”条“蜜煎”之列,与之并举的是“蜜金橘、蜜木瓜、蜜林檎、蜜金桃、蜜李子、蜜木弹、蜜橄榄、十香梅、蜜枨、蜜杏、珑缠茶果”十一种,可见“蜜渍昌元梅”也属于蜜饯之类,并且所谓“木瓜”很可能就是《繁盛录》里提到的“蜜木瓜”,两者都以蜜渍过。

然后是“凉水”一词,语义和现在相去最远,《旧事》卷六还有“凉水”一条,下列“甘豆汤、椰子酒、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金橘团、雪泡缩脾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诸品,一样都是饮品,一样都是“冰雪爽口之物”,可见“凉水”是一种泛称,代指甜汤、甜酒、凉茶之属。

而“麻饮”、“芥辣”两项,就近乎上面所讲的“香薷饮”、“紫苏饮”这些了,更像是凉茶。尤其“麻饮”,唐已有之,前文讲明皇诏对陈拾遗事,后面还有赐饮“冰屑麻节饮”一段,在宋代坊本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中,就已经记作“冰屑麻饮”,和“麻饮”应当没差,只不过有无碎冰之别。至于芥辣,恐怕就是芥汁一类的东西。

最后的白醪,倒是常物,即糯米酒,北魏贾思勰撰《齐民要术》,记此酒酿造之法甚详。

这些解暑的果品、凉水儿,在铺席林立的临安城,几乎随手可得。不仅如此,那些提瓶卖浆、担架子卖茶者也是盘街叫卖,唤之便可。都人的销暑之法,到底还是热闹的,不似禁中那样森然的样子。

标签: 因为复古避暑旧事凉水临安纳凉木瓜

更多文章

  • 李商隐白居易等古代文人已经有环保意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竹笋,历史,诗人,自然,动物,一个,不少,流露

    古语云:一草一木皆有情。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的文人,他们的文字中自然会流露出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怀。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那种将一根粗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个个小钩子的纲;用带绳的箭射鸟时,只射飞

  • 墨子成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黑社会”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飞机,一个,墨子,集团,天使,黑社会,这个,组织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繁琐,尤其是厚葬死者的规矩,贫民而害事,浪

  • 没有空调的时代,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自然,心静,六月,古人,避暑,古代,荷花,纳凉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气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着空调才能入眠。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的?小编从古代画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赏荷”、“浸伏”等避暑方法。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那么到了一

  • 为防止考试作弊,古人都想出了哪些高招?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科举,制度,试卷,考官,主考官,密封,考生,考试

    2017年高考已来临,众所周知,现在的高考试卷上面都有一条密封线,考生的信息填写在密封线之上,交卷后,由监考人员进行密封。其实此法起源于武则天,在北宋形成制度。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古代科举考试 唐代的科举试卷刚开始不仅不实行密封,反而在阅卷时,还要参考由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以检验

  • 王敦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家,一个,如果,这个,司马,没有,周氏,自己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王敦

  • 史上最牛特权考生,不用考试直接当状元!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他们,因为,一个,爷爷,特权,秀才,为什么,状元

    现在的人一提起“特权”这两个字,无不深恶痛绝:“为什么我没有特权?为什么?为什么?”其激烈程度直追屈原的天问。说起特权,在整个科举史上,恐怕没有人比翁曾源更有发言权了。要想知道翁曾源为什么有特权,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首先,他的爷爷叫翁心存,一品大员;然后他的爸爸叫翁同书,封疆大吏;再然后,他的

  • 慈禧年轻时凭什么本事独得咸丰皇帝恩宠?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咸丰,可以,一个,皇帝,自己,安德,慈禧,就要

    慈禧的一生,从出生而老迈直至七十三岁病逝,总是笼罩在诸多朦胧而神秘的色彩与谜团之中,正如垂帘听政时那躲在布帘背后 若隐若现的身影,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却又难窥其人,难睹其面。慈禧太后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人们记住了她祸国殃民,更记住了她死后陵墓惨遭盗掘尸体被扔在地宫一角。但是,慈禧太后是怎么获得咸丰

  • 乾隆为何选择十五子永琰当继承人?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个,没有,清朝,皇后,乾隆,贵妃,十五,之后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认为自己文武兼备、福寿双全。然而他却有一件终生憾事。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年仅九岁的皇二子永琏得了寒症夭亡。随后,乾隆取出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上面写着永琏名字的立嗣密旨。乾隆七年,乾隆把自己的陵寝定在东陵,并在附近为永琏

  • 太监寇连才冒死劝谏慈禧却被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监,自己,慈禧,中国,历史,因为,小孩子,一个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多因奸诈弄权而被人们唾骂。但是,太监中也有敢于直言、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清朝寇连才就是这样一位太监。读中国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寇连才出生于直隶昌平一个普通家庭。因为贫穷,寇连才15岁便进宫做了太监,从做梳头房太监开始,后又相继做会计房太监、奏事房太监,逐渐成为慈禧身边为数

  • 古时候官场上的年终奖怎么发?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般,年终奖,地方,皇帝,口袋,官员,公文,时期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