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西安事变简介及时间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发生的?

西安事变简介及时间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发生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623 更新时间:2023/12/6 10:29:07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月1日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致书蒋介石,促其当即立断,化敌为友,共同抗日。

12月4日 蒋介石再赴西安,胁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12月7日 张学良去华清池,向蒋介石“哭谏”;8日,杨虎城去劝蒋,均无结果。

12月10日 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12日发布第6次“围剿”红军命令。

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何应钦以国民政府名义褫夺张学良本兼各职,并派飞机到西安侦察。

12月14日 张学良、杨虎城宣布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日本陆军省制订《西安事变对策纲要》;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称:“张学良部队叛变无疑是中国亲日分子的一个阴谋”。

12月15日 中共中央以红军高级将领名义给南京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两次发出通电,表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12月16日 国民党中央委任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调集20个师的兵力对西安进行威胁;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等通电全国,反对内战。

12月17日 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飞抵西安,同张、杨商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

12月18日 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五项抗日救国主张。

12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确定并完善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2月20日 宋子文到西安,张学良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意图。

12月22日 宋美龄等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12月24日 会谈达成6项协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2月26日 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留。

标签: 西安事变简介时间

更多文章

  • 国军退伍老兵爆料:在东北没放过一个日本妇女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国军,退伍,老兵,爆料

    1946年,东北日侨在葫芦岛等待被遣返。国军官兵针对日本妇女的较大规模的侮辱行为,为何只发生于东北地区?各方“权势”向日侨管理所的中国干部要女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遣返了数百万日俘日侨。大致而言,中方对这些曾经的侵略者做到了“以德报怨”。但在东北地区,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国军官兵针对日本妇女的玷污风潮

  • 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及时间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及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简介及时间在75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丁丑年五月廿九),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向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卢沟桥位于北京

  • 二二八事件的六个最基本史实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的当事人、二七部队突击队长陈明忠先生说过一个故事,他在美国参加座谈时,曾以自己的现场经验论及二二八死伤者应该是1000人上下。当场就有一个“台独”支持者站起来反驳说:“乱讲,高雄就死了30万人。”陈明忠说:“当时高雄人口只有15万人,就算都杀光,你要哪里去找15万人来杀?”那人恼羞成怒,就骂他

  • 日军战败剖腹前最担心的一件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日军,战败,剖腹

    1939年夏,在当时的伪“满洲国”和蒙古国边境,爆发了苏日诺门罕之战。从8月20日苏军发起进攻到30日停火,10天时间内,关东军阵亡了1.8万人,日本陆军遭遇到了自成军以来最惨重的败仗。但在此情况下,日军仍在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对苏攻击。对此,原关东军老兵、日本作家五味川纯平在其所著《诺门罕》一书中有解

  • 林迈可:在中国抗战的英国贵族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林迈可,抗战

    二排从右至左:江一真、傅莱、殷希彭、张文奇;一排:林迈可夫妇(1942年)77年前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晋察冀边区的白求恩,中国人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与白求恩同乘一条船从英国来到中国的林迈可。“在抗日战争期间,林迈可先生对中国的贡献很特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致远讲席教授吕彤邻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 侵华日本战犯自供追记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侵华,日本,战犯

    历史坚硬如铁,沉重如铁。2014年“七七事变”纪念日前夕,中国中央档案馆开始每天公布一份日本战犯自供,连续45天。1956年,中国政府在沈阳、太原组织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被关押的日本战犯进行审判。这也是继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之后,中国对日本战犯进行的又一次集中调查与审判。此前,上千名日本战犯的罪

  • 民国臭名昭著的土匪军镇嵩军:8年抗战7年在前线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民国,臭名昭著

    本文摘自:《哀将》,作者:胡博,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说起第15军,读者一定会想起那支臭名昭著的土匪军队——镇嵩军。可土匪也有血性啊,八年抗战,第15军和日军从山西打到河南,竟有七年是一直在前线的。这最后一年之所以不在了,还是因为前一年在洛阳被打残的缘故,您说这部队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值得敬佩不?内战时

  • 三国三大战役中荆州为什么会发生两次?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战役

    三国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不仅耗时长,参战的人员多,而对三国发展的走势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儿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后两次战役都发生在荆州地区呢?除了这两次大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中小规模的战斗也是连续不断,可以说,从三国早期的刘表开始到蜀汉国灭亡,这儿的战事

  • 中国古代官府对冷兵器的管制有多严格?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古代,官府

    中国自秦朝以后,至民国建立,基本上可算“家天下”,整个国家是属于一家一姓之私产,因此,这种产权属性,必然导致如黄宗羲所言:“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那么,面对众多对其江山觊觎的匹夫,皇家是

  • 盘点三国中最黑暗的五大奇葩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盘点,三国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翻阅《三国演义》,看到黑暗之事不计其数,盘点一下,其中最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