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3/12/18 13:31:36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任委员会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标签: 罗盛教英雄事迹

更多文章

  • 贝卡大空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贝卡大空战,黎巴嫩

    黎巴嫩境内邻近叙利亚的一条山谷,名叫贝卡谷地,自从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这里已经成为最新式的苏制防空导弹萨姆一6 的重要基地。一6 是一种灵活的防空武器,射程为30 公里,瞄准器自动搜索敌机, 两个雷达向导弹发射系统的电子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定向波束,电子计算机在几分之一秒内就可以计算出飞机的高度、航向、

  • 罗仓海一分钟连续击落3架美机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罗仓海,一分钟,击落

    志愿军空三师在与美军百余架战机的空战中,9团3大队僚机飞行员罗仓海,一分钟连续击落3架美机,创世界空战史奇迹。在世界空战中,各国空军都涌现出无数空战豪杰,但最具传奇色彩的空战英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罗沧海,他在世界空战史上首创一分钟击落3架战机的奇迹。1951年12月5日,志愿军空军第3师全师

  • 志愿军血战长津湖:1个连呈战斗队形冻死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志愿军,血战,长津湖

    宋时轮,新中国开国上将。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宋时轮所部军纪严明,擅长阵地攻防,被人誉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作为一代名将,宋时轮一贯坚持从严治军的原则,重视以毛泽东军事思想武装指战员,重

  • 陈胜吴广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陈胜,吴广,起义,赵高

    赵高、二世准备安葬秦始皇,从各地征调几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修理秦始皇在世时已在骊(lí)山下开辟的坟地,把铜化了灌下去铸成地基,上面修盖石室、墓道和墓穴,挖出江河大海的样子,灌上水银,还有别的花样说也说不完。大坟里埋着无数的珍珠、玉石、黄金和不少宫女。为防盗坟,墓穴里安了好些杀人机关,完工后把所有

  • 小小剃须刀竟然让德国人的秘密武器失去威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剃须刀,德国人

    1943年8月27日,盟军军舰“白鹭”号与另外一艘军舰在大西洋上的比斯开湾护航时,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猛烈攻击。两架德国“道尼尔”DO-17轰炸机向它们发射了4枚制导炸弹,其中1枚准确地落在“白鹭”号甲板上,剧烈的爆炸使舰上225名官兵魂归大海,让“白鹭”号舰毁人亡的德军秘密武器就是编号为HS-293的

  • 我在上甘岭1小时打掉30箱炮弹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甘岭,炮弹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横峰县青板乡一伙刚入伍青年加入志愿军行列,参加了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赢得了和平,为新中国打出了尊严。岁月如梭,一晃60年过去,之前的青春小伙已变为如今的耄耋老人。关于那场战争,他们成了活的“历史书”。

  •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三则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抗美援朝,战场

    钟樟彩的故事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接替了友军的防务,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美军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前沿和纵深实施狂轰滥炸,隔一两天就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规模,在炮兵和坦克掩护下向刚接防的三连等阵地反击。那时,

  • 1953年7月27日 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1953年,抗美援朝

    1953年7月8日至7月27日,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和志愿军在中东线的反击作战,驻守在板门店东侧半公里以东一线阵地的志愿军第46军136师,根据志愿军首长的指示,先后对马踏里东南山之敌实施三次攻击作战。特别是7月27日胜利结束的第三次攻打马踏里东南山的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斗。1953年初,

  • 抗美援朝志愿军唯一的女战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抗美援朝,志愿军

    在朝鲜战争双方签定停战协议后,美军交出来的战俘名单中,实际统计情况如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实际被俘人员21374人。其中:中朝两国愿意并被遣返的战俘统计国籍1952年7月小批交换伤病员1953年8月—9月交换全部战俘总计中国1030人5640人(含1名女俘)6670人北朝鲜5640含(446平民,3名女

  • 抗日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个女扮男装的花木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39年3月21日,一位叫唐桂林的士兵出名了。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唐桂林作战多神勇,也不是因为出身多显赫,而是因为性别--她是一名女性。从这一天开始,报刊媒体不间断的采访报道使她隐瞒性别、从军杀敌的事迹广为人知,她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花木兰”。时至今日,唐桂林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