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曹操最大的战略失误:先取东吴,后图西蜀

曹操最大的战略失误:先取东吴,后图西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24 更新时间:2024/1/11 12:18:34

大家对曹操南征有何看法?我认为这是曹操一生的最大的战略失误。

【首先:先取东吴,后图西蜀是曹操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势利全局上的严重失误】

相对于东吴的长江天险,西蜀纵然也有山川之险,然刘璋毕竟是汉室宗亲,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完全可以先礼后兵:以汉帝之名下诏归降,若不从则攻之(师出有名)。以曹操军队赤壁之前的军力完全可以沿长安南下一鼓作气拿下西蜀收服南蛮,数年之后西北两路大军夹击东吴,从而一统天下,结束群雄割据(呵呵~这样的话诸葛可能就要在隆中做一辈子村夫了)

【其次:南征出师无名且不得人心】

刘备刘表皆为汉室宗亲,孙权坐领江东。曹操伐之无名乃无义之师。且出征前杀孔融更是大失人心。

【最后:低估了孙权】

曹操南征初期可谓一路所向披靡,连胜刘表及刘备势力后占据荆州,目标直指东吴。被一连串胜利冲昏头的他显然低估了东吴孙权的实力。因为即使诸葛不去劝说孙权,孙权也绝对会拼死抵抗:首先,东吴是以逸待劳。二来,占据地理优势:东吴军队善于水战,他们与曹操在长江开战对于习惯于金戈铁马冲锋陷阵而不习水战的北方曹操军队有绝对地理和心理优势。三来,孙权也不是泛泛之辈:三国中的三大战役有两战是东吴取得最后胜利,而且都是面对强敌(曹操数十万大军及刘备倾国之兵)而胜之。因此孙权是绝不会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将江东拱手相让。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本可在有生之年一统中华。可惜由于赤壁失利从而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错过了统一的最好机会。

标签: 曹操战略

更多文章

  • 魏延“子午谷袭击”战略: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大战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延,子午谷袭击

    任何人都无法十全十美,也无法万能,只有一种人是十全十美的,那就是佞人口中所说的“英明领袖”,简直是这个也懂,哪个也精,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上自外太空辐射线,下到阴沟里忽然发现一只土拨鼠,他都可以发出正确的指示。问题是,任何“英明领袖”到最后都会现出原形

  • 曹操南征刘表,导致天下三分的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南征,刘表

    有的网友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曹操南征刘表,是当时绝对正确的选择。而取西蜀,则无疑于自杀行为。首先,我们看一下西蜀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当时汉中由张鲁据有,张鲁是靠五斗米教起事的,其影响力仅在汉中一地,他自己也并没有北上中原

  • 三国荆州之争的三大战事:赤壁、襄樊、夷陵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荆州之争

    汉末三国时代,魏、蜀、吴围绕荆州归属展开激烈争夺,兵交不断。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219年的襄樊之战、222年的夷陵之战,是对三分形势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三次战事。赤壁之战曹操取荆州得而复失,同时也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机遇,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襄樊之战带来了东吴袭取荆州、关羽失荆州,使三分格局基本定

  • 中国古代由南向北的进攻为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古代

    学历史的人总会有一个感觉,在冷兵器时代,为什么历朝的北伐,都是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天纵奇才的诸葛亮,还是宋文帝时的元嘉北伐,刘裕、祖狄周世宗、宋太宗、宗泽、乃至太平天国的北伐,无一例外。唯一成功的似乎仅有明朱元璋的北伐。反观自北向南的战争,那就完全是另一个结果了,秦始皇扫六合、宋太祖平四海;元人灭大宋

  • 中国远征军:遥望心中那苍茫的野人山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远征军

    ​遥望心中那苍茫的野人山野人山位于中缅及印度的交界处,绵延千里,至今大多还是未被开发开发的原始林。由于此地居住的人被认为未接受文明,故此亦有野人山之称。1942年,4万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惨死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绿色魔窟”里。抗战爆发后,中国所有的国际交通线全部被切断,援华物资

  • 百年前日本两次试探中国军力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百年前,日本

    回顾中国历史上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无论是契丹女真,还是蒙古、满清,一开始对征服华夏并无信心,甚至不敢“有想法”,但随着“牛刀小试”,胆子越来越大,进而统治了整个中国。这胆子是谁给的?就像一个持刀歹徒上车行窃,面对数十位乘客,做好了随时跳窗逃跑的准备,可

  • 如果甲午战争清朝胜利则中国命运或比土耳其还惨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甲午战争,清朝,胜利

    如果清胜甲午则中国命运或比土耳其还惨不少晚清史爱好者都会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甲午战争,大清国战胜日本,结果会如何?本文现在就和大家一同推演这个结果。1895前二十年,是晚清最为得意时期。因为灭太平天国内乱、兴洋务运动改革,清廷自以为实现了“中兴”、在亚洲压制了日本势头。是名

  • 古代行军打仗所插的军旗都代表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行军,打仗

    公元前204年,为巩固侧翼,韩信率数万汉军背水结阵,与二十万赵军在井陉对峙。二千汉军伏兵乘赵军轻敌出击之机,攻占赵军大营,“拔赵帜,立汉赤帜”。赵军发现大营被踹,心无斗志,全军覆没,“背水一战”由此而来。此战中,军旗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古人对熊、虎

  • 中国“南人”之傲:怒折蒙古帝国的“上帝之鞭”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南人

    ​公元1271年,蒙古帝国在中国建立大汗汗国,国号为“元”,所以元朝又称“蒙元帝国”,开国皇帝系蒙古帝国创建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忽必烈在中国统治期间,曾经把元人“人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所谓色

  • 九位江西省督军从北洋政府到北伐战争如换走马灯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江西省,督军

    从1911年到1927年,9位督军在江西,如同换走马灯。1马毓宝马毓宝,安徽蒙城马圩人,毅军统领马金叙之子,于保定军校、陆军大学一期毕业。1912年10月17日,授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22年9月14日,再授为宝威将军。1911年辛亥革命,在九江起义,后入主南昌,任江西都督。因不接受孙中山派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