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第二次美英战争:英军火烧华盛顿

第二次美英战争:英军火烧华盛顿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3/12/27 21:28:53

美国在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获胜后,英国不甘心其失败,一直在虎视眈眈,妄图卷土重来,使美国重新沦为自己的殖民地。从1783年后,英国不断从经济、军事政治上对美国施加压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还在公海上任意劫持美国商船,捕捉美国水手。美国有近6000艘商船和近万名水手被英国扣押,损失惨重。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统治集团也对富饶广袤的加拿大垂涎三尺,想以武力吞并。于是,1812年6月18日,美国英国宣战,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美国通过紧急扩军,使正规军和民兵改编的志愿兵达到6.5万人,海军拥有10艘军舰,150艘快艇和318艘私掠船。而英国正在欧洲与法国打得难分难解,无暇顾及美洲。在加拿大,只有7000名英军和1万民兵,还拉拢了一些印第安人作为同盟者。

美国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占了绝对优势。从理论上,美国打败英军夺取加拿大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战争发展却出人意料。

1812年6月至1813年初,是美国战略进攻时期。在海上,美国战舰和私掠船在大西洋上全面出击,战果辉煌,仅几个月时间,便击沉英舰3艘,俘获英舰船500艘以上。但在陆地上,美军却连吃败仗。陆战主要在美加边境的西北部展开。美军发动了3路攻势,企图入侵加拿大。英将布罗克率军于7、8月击退了美军的西路进攻,并攻占了美国西部的几个重要堡垒。美军不堪一击,底特律的2500名守军不发一枪,便向700名英军缴械投降。接着,英军转到中路,于10月12日夜以1000军队击溃了3000美军的进攻,许多美军士兵还未交火,便四散逃跑,而纽约民兵则袖手旁观,按兵不动。11月东路美军的攻势也因民兵不配合半途而废。美军的失利,除了作战计划有误外,主要原因是军事将领老朽无能。

高级将领平均年龄60岁以上,总统麦迪逊身为总司令却不懂军事,陆军部长尤斯蒂斯也指挥不力。如宣战当天,让赫尔赶到底特律,却不告诉他战争已经开始,使他被英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迪尔伯恩已60岁,还从未指挥过一个团,却让他担任西北战区司令,他连底特律是否属自己管辖都不知道。此外,美军缺乏训练,纪律松弛。民兵本位思想严重,只想守家卫土,不愿支援正规军作战。后勤供应不足也大大影响了美军的战斗力。

从1813年初至1814年初,英军转守为攻,大批英国海军赶到北美,控制了制海权。

英国海军封锁了美国东海岸,1813年捕获了美国船只200多艘。美国舰船避在港内,难有作为,仅有个别美舰突破了封锁在外海作战。这期间,双方主要在通往加拿大的门户——五大湖区展开激烈争夺。

美国吸取了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改组了指挥机构。由斯特朗担任陆军部长,成立了总参谋部,提高了指挥效率。1813年初,美军三路反攻底特律,英军击溃了其中两路,美军损失900人。在五大湖区,9月10日,美军司令佩理率9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在伊利湖同英国舰队激战,迫使由6艘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竖起白旗。这是英国海军史上仅有的一次舰队投降事件。美军控制了伊利湖后,打开了通往安大略湖的通道,切断了英军供应线,英军被迫撤出底特律。美将哈利逊指挥3500人乘胜追击,10月5日在泰晤士河畔的莫拉维安追上了英国同印第安人联军1600人。经激战,美军歼敌500多人,生俘英军600人。美军在战斗中残忍地杀害了着名的印第安人领袖特库姆塞(又译杜堪士),并将尸体身上的皮剥下来制成了剃刀皮带。接着,美军兵分两路,共1.3万人向加拿大首府蒙特利尔发起钳形攻势,但被2000名英印联军击溃。到年终,英军反攻,把美军赶出了加拿大。

这期间,战争还扩大到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1813年春天,英国陆海军对缅因州至弗吉尼亚的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攻击。美军在诺福克保卫战中获胜,击退了2000英军的进攻。但在佛罗里达的米克斯堡之战中,美军被印第安人打败,死400多人,被俘500多人。

1814—1815年1月,美军粉碎了英军的进攻,取得战争胜利。1814年初,美军进一步改组指挥机构,大胆提拔年轻军官取代老朽无能的将领,立有战功的布朗、伊泽比、斯科特、杰克逊等人被委以要职。高级将领年龄从60岁降至36岁。此外,美军加紧了对军队的训练。北部军区副司令斯科特认为,战胜英国,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训练。他从3月至6月对3000名军人进行了严格而紧的训练,使部队的战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这期间,英国从欧洲战场脱身,大举增兵北美。一方面继续用海军严密封锁美国沿海,使美国的外贸和渔业几乎全部中断。另一方面,双方在各战场展开激战。在五大湖区,美军7月5日和7月25日在奇普瓦和隆迪斯兰两次同英正规军正面交锋,并展开白刃战。美军经强化训练,战斗素质大大提高,把英军打得溃不成军。英军大为震惊,大叫:

“啊,这是正规军!”两战美军伤亡近1200人,英军损失近1500人。

9月11日,美五大湖区舰队司令麦克多诺指挥14艘美舰同两倍于己的英舰队交战,击毙英舰队司令,俘英舰4艘,取得“麦克多诺大捷”(又称普拉茨堡战役),从而消除了英军从加拿大入侵的威胁。

在东海岸,英将罗斯8月19日率军4000人登陆,直奔首都华盛顿。美军集中正规军和民兵7000人迎击。但英军300人的先头部队一发起冲锋,美军便溃不成军。麦迪逊总统及政府成员仓皇出逃。英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华盛顿,将白宫等政府建筑付之一炬。

9月12日至14日,英军又进攻巴尔的摩。美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抗击。这时,有一个美国律师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被关在英军营中,他目睹了麦克亨利堡垒激战的场面,特别是看到了堡垒上空硝烟中飘扬的星条旗,不禁热血沸腾,以激动的心情谱写出了传世之曲《星条旗永不落》,“我们一定得胜,正义属于我方……星条旗将永远高高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这首歌曲使军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奋勇战斗,击退了英军进攻,并击毙了英军司令罗斯。后来这首歌又传遍美国各地,并成为美国的国歌。

1815年1月,美军取得了新奥尔良大捷。当时英军出动7500人,想夺取南方重要港口新奥尔良。防守该城的是美军名将安德鲁·杰克逊。他手下只有6000人,大部分是民兵,他决定用防御战挫败英军进攻。他精心组织防御,令部下用棉布包上沙子垒起高墙,并组建了美国第一支黑人部队。1月8日,5000多名英军排成整齐队形敲着军鼓发起冲锋。

标签: 第二次美英战争英军

更多文章

  • 英布战争 一块晶莹“石子”招来的灾难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英布战争

    1867年,一个小孩在奥兰治河畔玩耍时偶然捡到一块晶莹的“石子”。当布尔农场 主(荷兰人的后裔)来访时得知了这个“石子”,便将它带回欧洲鉴定,证实这块“石 子”就是真钻石。据说这是在南非发现的第一颗金刚石。这一消息传出后,轰动了整个 世界,西方人纷纷来南非“探宝”。1869年又发现一颗当时价值达62

  •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老山战场基本概念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自卫还击,作战

    1、战争称谓问题误:越战正: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注:“越战”指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国际上通用的概念。我国对越南的战争国际上说法不一,但国内统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此大概念前提下,还有许多小专称,比如,老山地区为对越防御作战等等,恕不一一列举。2、两山作战问题误:老山,八里河东山。或扣林山正:老山,者阴

  • 美墨战争 “天定命运”论下的美国领土大扩张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美墨战争,天定命运

    独立战争后,美国统治集团一直把向西部扩张作为国策,尤其是南方的奴隶主集团, 更充当了领土扩张的急先锋。这是因为: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不断扩 充新土地来迁移种植园,以避免地力的下降。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加快向西扩张步 伐,并制造了“天定命运”的扩张理论,宣称“我们天定命运的权利,就

  • 自卫反击战老兵教给我的几点军事常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自卫,反击战,老兵

    我在矿山工作时认识了一位老矿工,此人虽说己五十多岁,但精神很好,而且反应很敏捷.细谈之下才得知他竟然是一们参加过自卫反战的老兵.心中很是敬佩,于是经常找他聊天,久而久之,竟很有些忘年交的味道.我也乐得听他讲讲当年在战场的一些见闻,而且我总结了一下,其中竟有很多是在战场上保命的生存法则.下面就是我总结

  • 普奥战争 “用铁与血”统一德意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亦称七国战争,是近代战争史上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而进 行的王朝战争。普奥双方参战总兵力分别达63万和58.5万人。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欧洲存在800多年,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联合体,也 是德意志多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 是奥地利和普

  • 正确认识1979年对越作战的九个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正确认识,1979年

    一、我军作战方针与战役决心:1975年越南抗美救国战争胜利后,河内当局为实现其“印度支那联邦”的地区霸权主义野心,需要苏联作靠山;苏联在确保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积极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将亚洲纳入势力范围,为了向东南亚扩张,需要越南做打手。1978年11月苏越两国签定了具有军事结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

  • 印度民族大起义 变成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年5月,在印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起义。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由下层 人民和部分爱国封建主进行的抗英独立战争。起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席卷了整个印度 的六分之一领土,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加了起义,这场独立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 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加

  • 日德兰海战 战列舰队最后的告别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亦称斯卡格拉克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 是海军历史上战列舰大编队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 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凭借其海军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迫使德国大 洋舰队不敢贸然出港。战争初期的被动态势,使德国人最初把赢得战争胜利的希

  • 法越战争 法国东方扩张的第一步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法越,战争,法国,东方扩张

    法越战争是法国为对越南进行殖民奴役,于1858年至1883年对越南连续发动的3次 侵略战争,最终征服了越南,获取了对越南的“保护权”。这是法殖民者为在印度支那 建立强大据点,阻止英国进一步向远东扩张的去路,企图独占远东(主要是中国)的利 益,而对印度支那发动的首次战争,从而揭开了越南人民80年抗法斗

  • 清朝的婉贵妃有两位,其中一位竟活了92岁,另一位是宫女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婉贵妃,风云人物

    清朝历史上有两位封号为“婉”的妃嫔,她们的最终位号均为婉贵妃,一位是乾隆的婉贵妃,她活了92岁,是乾隆帝寿命最长的妃嫔,另一位是咸丰帝的婉贵妃,她是宫女出身,最终却幸运地跻身贵妃行列。乾隆的婉贵妃陈氏是一位汉族女子,比乾隆小五岁,大概在雍正七年左右,陈氏通过了清宫组织的选秀,被分到了皇四子弘历的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