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巴尔干战争 欧洲火药桶迸发的火星

巴尔干战争 欧洲火药桶迸发的火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3/12/11 7:01:21

20世纪初,欧洲到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列强之间以及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矛盾不断 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1912年终于爆发 了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控制 和压制的战争。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这场战争 又成为必然。对战争的干预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也就为第一次世界 大战接上了导火线。

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巴尔干半岛,饱经了历史上无数次战争创伤。20世纪初, 腐朽的奥斯曼帝国仍控制着巴尔干国家的大片领土,400年来一直顽强斗争的尔巴尼 亚人民还没有取得独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族人民在马其顿、色雷斯一带还受 着土耳其人的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

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5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 约,门的内哥罗也在8月参加。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并决定利用意 土战争的时机发动对土战争。但欧洲列强不甘心巴尔干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各自 怀着侵略扩的野心进行干涉。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 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给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权,要求土军撤出巴尔干。 土耳其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 接口实。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

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兵员数量和武器质量,尤其是在炮兵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 均胜过敌军。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保加利亚军队 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以三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三个集团军)对 付土耳其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弗萨利亚集团军和伊皮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 萨洛尼卡和亚尼纳的军队。希腊海军准备对土耳其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 制海权。门的内哥罗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盟军对土军形成了 包围态势,准备在土耳其援军到达之前击溃敌军。

10月22日,门的内哥罗军队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 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军进攻,保军越过保土边界向南推进。位于保军集团右翼的第二 集团军击退上军。在左翼作战的保军第一、三集团军,在多次击退土军后,于10月22— 24日在基尔克—基利塞(洛泽格拉德)附近击溃土军第三军,开始向南推进。10月29日 至11月3日,在卢累布尔加兹发生激烈交战,土军第四军被击溃。土军仓促退却。

10月24日,塞尔维亚各集团军发起总攻,马其顿的土军集团被粉碎。在马其顿南部, 希军于11月1、2两日在叶尼杰附近获胜,向萨洛尼卡展开进攻,该城守军于9日投降。 希海军封锁土海军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实施了夺取爱琴海诸岛屿的战役。11月28日,阿 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但盟军尔后的几次军事胜利并不符合一些大国的利益。俄国在支援 巴尔干国家的同时,又担心保军进抵伊斯坦布尔不利于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德国和 奥匈帝国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却把土耳 其看作是自己潜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灭。在各大国的压力下,1912年12月, 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发生政变。新政府(青年土耳其党)拒不接受和约条件。2 月3日,巴尔干联盟各国重新开战。土耳其在接连遭到几次失败后,于4月签订第二次停 战协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1913年5月《伦敦和约》而告终。根据这项条约,土 耳其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巴尔干各国人民摆脱土耳其压迫的愿望得以实现。 这场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列宁指出:“巴尔干战争是标志着亚洲和 东欧中世纪社会崩溃的一系列世界事件中的一环。”

1913年6月29日至8月10日,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门的 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它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原有盟国之 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失去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的塞尔维亚,要求马其顿偿付赔款。希腊也 希望牺牲保加利亚(当时保加利亚已收回大部分土地)以扩大自己的领土。罗马尼亚向 保加利亚提出对多布罗加的领土要求。在奥德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亚于1913年6月29 日夜间,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军队与希腊军队采取军事行动。保军各集团军的进攻受阻, 塞军进行反击,突破了保加利亚第四集团军阵地。战斗继续到7月6日,保军被迫撤退。 10日,罗马尼亚对保开战,未遇什么抵抗。21日,土耳其撕毁1913年《伦敦和约》,与 保军作战,占领埃迪尔内。保加利亚在全面溃败的威胁下,于29日宣告投降。

根据1913年《布加勒斯特和约》,保加利亚不仅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 失了多布罗加的南部。1913年保、土签订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 尔内归还土耳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的力量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 离1882年三国同盟,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土耳其因失去许多领 土而大大削弱了。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国像扎进奥地利身边的一根刺,几乎把领土扩 大了一倍,1913年夏季,奥地利秘密地向它的盟国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塞尔维亚。 可是,德国和意大利拒绝采取行动。这些都成了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巴尔干战争导致国际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巴尔干各 国在战后矛盾也进一步加深,为帝国主义大国继续干涉和控制巴尔干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埋下了导火线。巴尔干战争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军备竞赛, 大量征集兵员,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式兵器,军费大幅度增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德奥两国军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国军事预算也达47.6亿马克。两大军事集团各自 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定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总参谋长奇曾经说:“我们 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巴尔干战争中,火炮的射程和射速均有提高,机枪数量增加,飞机除进行空中侦 察外,还用以实施轰炸,以及装甲车和无线电等军事技术装备大量使用,这一切促使陆 军改用疏开战斗队形,为了隐蔽而利用地褶和壕沟,同时还必须保护部队免遭空袭;军 队在前线数百公里地段上展开。防御强度的增加,又使机动作战更加困难。过渡到阵地 战这种作战样式的趋向愈益明显。这些对以后的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标签: 巴尔干战争欧洲火药桶

更多文章

  • 俄波战争 波兰向东出击的一次领土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俄波,战争,波兰,向东

    俄波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波兰共和国利用苏俄内战之机为获取白俄罗斯、 西乌克兰和立陶宛而对苏维埃俄国发动的一次领土战争。战争从1920年4月25日波军进 攻乌克兰开始,至1920年10月12日以双方签订和约,达成妥协而告结束。战争初期,波军大举进攻,迅速占领了西乌克兰及其首府基辅,但被红军反攻

  • 美国内战 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的决战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美国,内战,奴隶制度

    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 斗争”。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迅速,从19世纪20年代起,北部和中部各州开始了工业革命,到50年代完成。1860年, 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总产值达18.8亿美元。而在南方

  • 苏俄内战 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一场决战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俄,内战,保卫,十月革命

    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是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为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同 国内反革命武装和外国干涉军进行的战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它给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与民族的革命斗争带来了希望,也引起国内 外反革命势力的仇恨和反抗。国内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企图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

  • 凡尔登之战 战争史上的“绞肉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凡尔登,战争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了一次大厮杀,这就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次大战的中期,德军在东线即对俄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 为尽快打败英、法军队,其主攻方向转回到西线,决心首先攻克法军坚守的战略要地凡 尔登。然而,事与愿违,德军不仅没有攻下凡尔登,而且惨遭失败,

  • 克里米亚战争:沙俄对奥斯曼帝国“遗产”的争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克里米亚战争,沙俄

    克里米亚战争:沙俄对奥斯曼帝国“遗产”的争夺一度称霸欧洲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到19世纪上半期迅速衰落,中央政权不断削弱,被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的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或名存实亡,已成为昔日帝国的“遗产”,这为早已觊觎的欧洲列强大开了争夺的方便之门。在这些“遗产”中,首都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博斯普鲁斯和达

  • 古埃及与赫梯战争简介、背景、经过、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埃及,赫梯

    【战争时间】公元前14世纪末~前13世纪中叶【战争地点】叙利亚卡迭石【交战双方】古埃及VS赫梯王国【关键人物】拉美西斯二世【战争背景】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其疆域起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谷地,并一直扩展到西亚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当时埃及的法老时代已经历了1500多年,正处于第十九王

  • 俄国农民战争:普加乔夫血溅莫斯科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俄国,农民战争

    18世纪后半期,俄国农民领袖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四次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和最后的一次。它震撼了沙俄的封建农奴制统治,对沙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事上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18世纪后半期,俄国已从昔日的“彼得盛世”巅峰开始衰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全俄市场的

  • 北方战争:俄罗斯帝国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方,战争,俄罗斯,帝国

    1700—1721年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与瑞典进行的战争。瑞典长期称霸波罗的海,到17世纪末,与周边国家丹麦、波兰、俄国等国的领土争端激化。1699年,俄沙皇彼得一世、丹麦国王和波兰萨克森奥古斯特二世缔结关于对瑞作战的条约(“北方同盟”)。俄国允诺在与土耳其缔约后开始军事行动。

  • 中越两山作战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越,两山

    1984年4月19日,昆明军区奉命收复被敌军占领的老山和老阴山。4月28日我14军40师和11军31师分别对老山和者阴山发动拔点作战。经过一日激战,我军攻下老山主峰及其它重要高地,歼敌1200余人。接着31师也收复了者阴山,歼敌580人。5月15日,41师122团攻占了八里河东山,歼敌2个连。我军收

  • 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战俘被俘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清晨,对越自卫反击战终于打响了第一枪。3月2日,越北重镇谅山失守,拱卫首都河内的门户已被推开。此刻,我军若继续挥师南进,红河三角洲将无险可守,大军长驱直入进驻河内指日可待。但解放军却就此止步,从即日起逐步撤军。既然是战争,作战双方无可避免都会有士兵被俘。在这场历时28天的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