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被活埋的士兵

被活埋的士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3/12/27 5:32:37

1915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相持阶段,狡猾的德军突然在波兰一线发起强大的攻势,沙俄军队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乘胜追击,快速逼近了波兰境内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布列斯特。

驻守布列斯特的是俄国皇家部队169师,士兵们见战争失利,前途未卜,人心惶惶,惟有上等兵沙廖夫面露喜色,神采飞扬--他刚刚收到未婚妻娜塔莎的来信,娜塔莎答应等他凯旋归来那一天,全村人将为他举行欢迎集会,同时举办盛大的结婚典礼。阿沙廖夫把那粉红色的信笺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该上岗值班时才小心翼翼地把信笺揣在怀里,快步来到布列斯特郊外的山峦深处--这里有一座极其隐秘的地下军需仓库,阿沙廖夫就在仓库里担任警卫。他通过戒备森严的仓库入口,看到附近堆满了大批炸药,心里挺纳闷:"这里是军需库,又不是军火库,要这么多炸药干什么?"但他并没有多想多打听,而是匆匆走过几十米阴暗的隧道,来到仓库的最后一道关卡,换岗之后,这里就只有他一人值班。按照惯例,他在仓库内巡视一遍,更换了各处照明蜡烛,然后回到岗亭,又拿出娜塔莎的来信,细细地体味绵绵情话,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之中。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震得天摇地动,随之冲来一股灼热的气浪挟着烟尘将他击倒,他的头重重地撞在石壁上,顿时失去了知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德军突然发起总攻?还是一次意外的事故?不,都不是!引发这场爆炸的正是俄军统帅部。

当德军闪电般逼近布列斯特的时候,俄军统帅部的将军们对坚守这最后一个要塞早就丧失了信心,命令部队将重要军事物资抢运到俄国境内,实在不能运走的物资全部炸毁,一针一线也不能落入德军手中,布列斯特郊外那座地下军需仓库也在炸毁之列。仓库主任波伦斯基少校接到命令之后,觉得这些物资白白炸掉实在可惜,就鼓动如簧之舌上司提出建议:"这座地下仓库十分隐秘,外界几乎无人知晓,我们只需将仓库的隧道炸塌,任人也找不到这座仓库,如果以后我军能够光复布列斯特,里面的储备物资就可以重新利用。"统帅部采纳了波伦斯基少校的建议,工兵迅速运来大批炸药填入隧道,仓库的警卫接到命令后急忙撤离了,竟忘了通知里边的阿沙廖夫,工兵们见隧道口已经空无一人,就点燃了导火索,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隧道已被夷为平地,上等兵阿沙廖夫就这样被活活埋在地下了。

波伦斯基少校随俄军逃回国内,节节失利,疲于奔命,早把收复布列斯特的梦想丢到九霄云外。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波伦斯基的白俄军队被红军击溃,他被迫流亡国外,起初在西欧各国游荡,几年后辗转来到波兰,这时他已穷困潦倒,年老体衰,终日为面包发愁。1924年夏天,波伦斯基流浪到布列斯特,忽然想到9年前被他保存下来的地下仓库,现在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了,若把这个秘密告诉波兰当局,说不定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这样,晚年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布列斯特的卫戍司令对波伦斯基的告密很感兴趣,立即派遣一队波兰士兵随他来到郊外。9年的变化不是很大,波伦斯基在山峦中很快找到了当年爆破后的乱石堆,他详细地测算了隧道的位置,就指挥波兰士兵向下挖掘。

第6天下午,波兰士兵挖到了一堆排列十分整齐的石头,波伦斯基高兴地喊道:"啊,找到了!这就是隧道的石砌拱顶,快把它凿开!"波兰士兵抡起大锤在隧道的侧面凿开一个洞,一股难闻的霉味立即冲了出来,令人吃惊的是,当一个波兰士兵擎着火把,战战兢兢地下洞侦察时,他听到漆黑一片的隧道深处传来了低沉的吼声!难道里面有鬼?大家觉得既可笑又恐怖,于是忽啦啦钻进去十几个波兰士兵,有的高擎火把,有的平端长枪,如临大敌一般壮着胆子向前挺进。

果然,远外传来一声吆喝,波兰士兵停住了脚步;远处又吆喝了一声,一个懂俄语的士兵喊道:"他讲的是俄语:站住!什么人?"大家听说原来是一个俄国人,顿时松了一口气,紧张的心情立刻松弛下来,鼓励那个士兵用俄语与他对话。

那士兵上前一步喊道:"我们是波兰军人,奉命来此执行任务。"远处的声音命令道:"过来一个人出示通行证,其他人留在原地。""通行证?什么通行证?""俄国沙皇部队169师军需处签发的通行证。"听到这个久远又陌生的称谓,这群波兰士兵立刻哈哈大笑起来。那个波兰士兵举着火把独自向前走去,边走边解释:"旧日的俄国早已改朝换代了,沙皇也被苏维埃军队送上了断头台……"这时,只见前边人影一闪,随即哗啦一声拉动枪栓,一个威严的声音命令道:"停止前进!我现在仍然是沙皇部队的军人,在没有接到上司的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入地下仓库!"波兰士兵见俄国士兵如此忠于职守,只得停止前进,派了一名士兵去请波伦斯基。波伦斯基听说地下仓库里有个活着的俄国士兵,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老大,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波兰士兵把他拉进隧道,推着他向隧道深处走去。

"站住!什么人?"问话果然是纯正的俄语。

"我是瓦西里·波伦斯基少校。"顿时,他恍惚看见远处的岗亭边有一个身着俄军制服的士兵举手向他敬礼:"报告少校,值班哨兵阿沙廖夫听候您的吩咐。""啊,阿沙廖夫!"波伦斯基依稀记得这个活泼的乌克兰小伙子,他想走近些,看看他的容貌,但阿沙廖夫阻止了他:"少校阁下,请把您手中的火把熄掉,它刺疼了我的眼睛!"波伦斯基忙把火把熄掉,好在阿沙廖夫已点燃了蜡烛,他走到阿沙廖夫跟前,细细地端详,想辨认出当年那个英俊的小伙子,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满脸胡须的大汉,丝毫也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他伸手捏了捏阿沙廖夫的肩膀,感觉到站在他面前的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颤声问道:"阿沙廖夫,真是你吗?""是的,少校,我是上等兵阿沙廖夫。""你还活着?""是的,少校,我活得很好。"大家好奇地围着阿沙廖夫询长问短,一个波兰士兵提醒说:"我们还在这里傻愣着干什么,应该先把他救出洞去!"众人如梦方醒,立刻簇拥着阿沙廖夫向洞外走去。

"等一等!"波伦斯基捡起一条包脚布将阿沙廖夫的眼睛蒙住,并解释道:"他已习惯了黑暗,突然到外面去,阳光会刺瞎他的眼睛。"众人搀扶着阿沙廖夫爬出隧道,在草地上坐下来,大家才开始仔细打量着这个在地下埋藏了9年的俄国士兵,只见他花白的头发乱蓬蓬地披在肩上,一直拖到腰际;脏乱不堪的大胡子比军装上衣还长;面色苍白毫无血色,手上脸上满是污垢。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军装既干净又整齐,漆黑的高统皮靴还闪闪发光呢!

波伦斯基抚摸着他的披肩长发,关切地问道:"这漫长的9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阿沙廖夫整理一下思绪,开始讲述他充满苦涩的故事:

大爆炸震得我昏迷了很久,醒来时四周一片黑暗,我掏出火柴点燃蜡烛,向隧道口走去,脚下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越往前走石块越多,最后,我怔住了:黄土石块塞满了整个隧道!啊,隧道被炸塌了?!我的脑子"嗡"地一下成了一片空白。呆怔了片刻,我发疯般地冲上去,在石堆中又刨又挖,希望在石缝中找到一条可以通向外界的孔道,直挖得双手指甲脱落鲜血淋漓也不觉疼痛,然而一切努力却是徒劳。我停下来喘息一会儿,开始高声呼救,希望地面上的人能来搭救我,结果是我喊得声嘶力竭,叫不出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任何动静。所有的挣扎都没有结果,我逐渐静下来,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被活埋在几十公尺深的地下了!

我回到岗亭点燃蜡烛,第一眼就看见地上那张粉红色的信笺,我连忙捡起来紧紧地捂在胸前,默默地发誓:"娜塔莎,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我举着蜡烛仔细清查仓库中的物品,这里有大量的饼干和炒面,还有各种罐头食品,吃的问题不用发愁;这里还有数万套军服和被褥,穿的也不成问题;成箱的火柴和蜡烛足可解决地下照明;仓库为流通空气设了几个通气孔,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最关键的难题就是水!我每天的饮用水都从外面带进来,刚才的大爆炸又把惟一的军用水壶砸坏了!我举着蜡烛在洞壁上仔细巡视,希望能发现地下水的踪迹,后来终于发现一处石壁湿漉漉的,似乎有水渗出来。我用刺刀在石壁下挖了个小坑,过了一段时间,坑底上居然积存了一水,我早已干渴得嗓子冒火,忙用小勺舀起浑黄的水喝了下去,虽然有些土腥味,但总算有了赖以活命的水呀!

一切维持生命的条件都齐备了,接下来是如何忍受孤独和寂寞。孤独实在是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叫人难以忍受,更何况是漫长的9年啊!幸好我怀中有娜塔莎那封珍贵的信,寂寞时我就拿出信来读一遍,甜蜜的情话给我将要枯死的心注入一缕甘泉,使孤独无助的我重燃起生的希望。

我虽然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但生活非有规律。每天我看到通气孔由暗转明,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我照例跑步出操,像在军营中一样一丝不苟,每日的三餐也极有规律。当通风孔的光线由明转暗,我知道黑夜降临,便在洞壁上刻上一道记号,每隔6天刻一个较长的记号,表示星期天。每到星期天,我总是像在军营中一样,严格地过"洗澡日",不过,我没有条件用水洗澡,只是更换一套新的内衣和两块新的包脚布。我把更换下来的脏衣服叠好,每四套扎成一捆,表示过了一个月,五十二捆码成一垛表示过了一年。军装和皮靴则是半年更换一次,反正仓库里有的是,我永远穿新的。

为了不丧失说话的能力,我每天对着石壁反复地唱军歌;或者拿出娜塔莎的信来,向她大声倾诉我的思念之情;或者向着黑暗咒骂那些把我活活埋入这座地下坟墓的人们……俄国士兵这悲壮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波伦斯基流着愧疚的泪水自责说:"这都是我的过错,让你吃苦了。"阿沙廖夫大度地笑了笑说:"过去的事别提啦,我要尽快地忘掉这场噩梦!"一个波兰士兵轻声问:"能不能给我们看一看那封信?"阿沙廖夫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张纸片,这张粉红色的信笺经过9年的抚摸,已经变成土灰色,折叠处都已磨烂,上面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波兰士兵看着这张变色的纸无不肃然起敬,就是这张纸片给了孤独无助的阿沙廖夫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支撑着他度过了多少难熬的岁月。

"你今后有什么打算?"阿沙廖夫把那张宝贵的纸片捧在手里激动地说:"我要回到家乡去,我的娜塔莎在等着我!"几天之后,修整一新的阿沙廖夫身着笔挺的军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布列斯特火车站上,波伦斯基和波兰士兵前来给他送行,脸色依旧苍白的阿沙廖夫向众人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波兰士兵齐声祝福他:"一路平安!"

标签: 活埋士兵

更多文章

  • 加莱海战介绍 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打败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加莱海战,西班牙

    【战争时间】公元1588年【战争地点】法国加莱【交战双方】英国舰队VS西班牙“无敌舰队”【关键人物】霍华德勋爵【战争背景】16世纪,封建的军事殖民帝国西班牙在西半球不可一世,因为它拥有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依靠这支舰队,西班牙垄断了许多地区的贸易,其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成为名副其实的

  • 拜占庭波斯战争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拜占庭波斯,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528~631年【战争地点】两河流域、埃德萨和尼西比斯两要塞【关键人物】查士丁尼一世、库斯鲁一世【交战双方】拜占庭帝国VS波斯帝国【战争背景】罗马波斯战争的爆发原因涉及政治、历史、经济及宗教等各方面,是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间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早在古罗马时期,双方围绕两河流域及其要塞

  • 蛇沟战神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蛇沟战神

    故事发生在1941年夏天的蛇沟。要说蛇沟,是条在大别山深处十多里长的长沟,沟里沟外水草肥美,适合蛇生长,周围的人都叫它蛇沟。蛇沟究竟有多少条蛇,恐怕没人计算过,也无法去猜测。据上了年纪的人讲,相传这里有人见过水桶粗的大蛇,反正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条蛇。不过,被称为蛇王的石浩生一家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

  • 希波战争简介,希波战争时间、起因、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希波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前492~前479年【战争地点】希腊境内【交战双方】希腊VS波斯【关键人物】大流士一世【战争背景】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国,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极扩张,到大流士一世继位时已发展为一个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占了爱

  • 十字军东征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字军,东征

    【战争时间】公元1096~1291年【战争地点】地中海东岸各国【交战双方】西欧的封建势力VS地中海东岸的国家【战争背景】11世纪,基督教已渐渐在西欧世界扎下了稳固的根基,从各地前往圣地耶路撒冷的朝圣者立时激增,这给当地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对那些渴望去东方寻找新财富的西欧大小封建主是很有诱惑力的。这一时

  • 奥土战争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奥土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1529~1739年【战争地点】中欧和东南欧地区【交战双方】奥地利、俄国VS土耳其【战争背景】奥斯曼土耳其人本是游牧突厥的一支。大约5世纪时,突厥人居住在中国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6世纪中期,突厥逐渐发展成为横贯亚洲北部的大国。6~7世纪,因隋、唐与突厥发生的战

  • 哥特战争简介,哥特战争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哥特战争,背景

    【战争时间】公元535~554年【战争地点】意大利东哥特王国【交战双方】拜占庭VS东哥特【关键人物】贝利撒留【战争背景】罗马在全盛时代的疆域,北至不列颠,南至埃及,西到西班牙,东到波斯。无论在什么地方,罗马的军队都是所向无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公元527

  • 亚历山大东征简介、时间、背景、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亚历山大,东征

    【战争时间】公元前334~前324年【战争地点】东方波斯等国【交战双方】马其顿王国VS东方波斯等国【关键人物】亚历山大【战争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趁此机会,运用外交手腕、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各种手段强行插手希腊各部的内部事务。公元

  • 捷克农民战争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捷克,农民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1419~1434年【战争地点】捷克境内【交战双方】捷克人民VS欧洲反动势力【关键人物】胡斯【战争背景】9世纪末,捷克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此后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0~12世纪,日耳曼人不断地向东侵入,于是捷克人依附于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以后,捷克国王被列为罗马帝国七大选侯之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