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首战:日军仅6人受伤

甲午战争首战:日军仅6人受伤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3/12/9 18:08:03

整整一百二十年前的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廿三,甲午战争开始了。

这一天凌晨四时,维多利亚式涂装(红色水线,黑色舰身,白色舱房与鹅黄色烟囱及桅杆)的“济远”舰的航海日志里,记载下这么一句话:“上午四点,起锚同‘广乙开行”。

就在这时候谁也不曾想到,“济远”舰起航三个多小时后,丰岛海战就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中日两国的历史走也随着这次海战开始改变。

在纪念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回顾这段史实,我们可以注意到作为甲午战争的第一仗,丰岛海战的战斗细节早已见诸于各类出版物。关注这段史实的读者们也早已熟悉了这段载入海军史的痛苦史实。然而,这场甲午战争的开端之战在史学界却长期留下了一个研究空白。这一战之中,日军的损失情况,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返回后,向鸿章作出直接汇报里,称:“倭船伤亡亦多”(甲午战争之后,一本为“济远”舰管带方伯谦“鸣冤”的着作《冤海述闻》里,则列出了明确的战绩:“歼其提督员弁二十七人,并水勇无算”)。

这时候,丁汝昌带舰队出海,企图截击日军舰队,“截冲寇船,麇其一二冠军者歼击之”。时隔4天之后,7月30日回到威海的丁汝昌经过分别询问“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以及舰上的官兵,做出的正式报告里这么介绍战果:“风闻提督阵亡,‘吉野伤重,途次已没”。

李鸿章回电则称:“使(注:清朝驻日钦使汪凤藻)电称,日船在牙山受伤,未言提督亡、‘吉野沉”。击毙日军舰队司令、击沉吉野舰显然是虚报的战果。但“日船在牙山受伤”是有驻日钦使在日本侦知的,应当有可信之处。

然而,公开的宣传里,日军则曾经吹嘘“在这次作战中,我舰舰身毫无损伤,因此无一人伤亡”。

这一记录又是否可信呢?“济远”舰上服务的英籍洋员哈富门(Hoffmann)回忆:“‘吉野受我炮弹小有损伤”。哈富门的身份是雇佣兵,对于胜败有超然的心境,他的记录应该佐证了汪凤藻的报告。

近年来,国内历史学界发现了日本《联合舰队出征报告》(秘本)第九回里有一份《交战中敌弹造成的损害报告》,介绍了吉野舰的损失

第一次,一颗炮弹在“吉野”舰舰首右侧数十米处的海面上爆炸,飞溅弹起的弹片将“吉野”桅杆上的斜桁和一些信号绳索打断。

第二次,一颗150毫米口径的炮弹打在海面上后跳起,从“吉野”舰右舷穿入,击碎了一部发电机后,穿透穹甲甲板,坠入轮机舱,但是并未爆炸。

第三次,一颗炮弹落在“吉野”舰后部飞桥附近的海面,弹起的弹片击碎了飞桥上用来存放望远镜的箱子。

但他们引述的这份记录只有吉野舰中炮的情况,并且没有伤亡统计。是不是可以就此证实,日本海军只有吉野舰中弹三发,且连受伤都没有呢?

又有海军史专家在日本海军军令部编纂的《廿七八年海战史》里发现,“广乙”舰曾有一发炮弹击穿日军“浪速”舰的左舷,从舰内穿出,破坏了尾部锚床上的副锚。但他回避日军在此次海战里是否连受伤都没有。

现在,查询日本档案可以看到几乎不为人知的记录。依据日本海军有终会1935年编的一本《幕末以降帝国军舰的写真和史实》(日语书名是“幕末以降帝国军舰写真と史実”)里的有关记载,“吉野”舰中弹3发成为定论,“秋津洲”舰也被“跳弹”2发击中。但这份史料里称“浪速”舰“命中弹なし”(没有中弹),这与前述专家在《廿七八年海战史》里看到的记录不符,很可能是击穿船舷的这一发炮弹没有记录在案。

值得注意的是,《幕末以降帝国军舰的写真和史实》这一份史料的记录(图1)里,还是也没有日军伤亡的记录。日军在丰岛海战里,真的连一个受伤的水兵都没有吗?

笔者查询到日本海军省医务局1904年编纂的《日清战役海军卫生史(第4编)》,这份史料里给了一个结论性的答案。日本海军在丰岛海战里没有人阵亡,一共只有六人受伤。而且,均不是中国舰队的炮击导致其受伤。

根据这一份日本海军官方内部使用的史料记录(图2)

“吉野”舰炮员一等水兵斋藤喜代治、一等水兵长山多三郎、二等水兵竹原服藏在开炮时,鼓膜被震裂了(鼓膜破裂创);

“浪速”舰炮员、一等水兵岩本金右卫门、二等水兵田中广佑、三等水兵斋藤公丸在开炮时,被“火药瓦斯”烫伤(轻度の火伤)。

丰岛海战里,中国军舰一共击中日本军舰5~6发炮弹,但是日军没有任人阵亡,甚至没有人在中国军舰的炮弹下受伤。这一结论性的答案,虽让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是《日清戦役海军卫生史》是日本的内部史料,不带有宣传性质,甲午战争的统计里还记录了很多至今不为国内史学界熟悉的清军战果。于是,关于丰岛海战的损失统计,具有可信性和权威性。

历史就是历史,史实就是史实。在甲午战争过去一百二十年的今天,用最确凿的史料还原历史,进而汲取应有的经验教训,才是最好的纪念之一。(作者:胡卓然)

标签: 甲午战争日军

更多文章

  • 义和团扶清灭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是从义和拳开始的。义和拳最早在山东兴起,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德国在公元1897年强占胶州湾以后,紧接着又获得了胶州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他们在铁路沿线霸占土地、开矿,把整个山东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仅在山东就设立了大小教堂一千多个,传教士三百

  • 鲜为人知的关闸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鲜为人知,关闸

    新中国成立后,葡萄牙政府尚未与我国建交。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面有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这便是着名的关闸。古关闸是明代的中国政府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澳葡再向北扩张,关闸每月只开放六次,仅仅是为了从内地向澳门输出粮食,而平日就用六张封条封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缘故,澳门暂时仍归属葡萄牙殖民

  • 大刀砍向鬼子: 抗战中最大一场白刃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刀,鬼子

    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石牌是进入重庆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兵锋直指重庆,鄂西会战爆发。石牌成为重庆抗击日军的第一屏障,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还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第十一军,一共10万兵力直面扑来。中国方面集结了1

  • 洪秀全金田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金田起义,改革

    改革的思潮在涌动,革命的潮流更在奔腾。公元1844年的一天,广西贵县的六鸟神庙里聚满了乡民,听洪秀全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我们都是天父的子女,人人平等。可当今满世妖魔横行,大家才过不上好日子。今后我们除了天父,谁也不能信!”一位老人战战兢兢地说:“这话可不能在庙里说呀,六鸟神爷最是灵验,触犯神爷

  • 甲午战争究竟败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战争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甲午战争甲午到底败在哪里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

  • 黄桥之战引发了皖南事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黄桥之战

    新四军黄桥之战是引发蒋介石报复发动皖南事变的导火索?一九九十年代大陆有学者专家认为,皖南事变共产党也有责任。一九四零年十月至十二月苏北的黄桥之战、曹甸之战歼灭国民党韩德勤部两万余人,蒋介石要报复,皖南新四军军部就成了最好的目标。还有说黄桥之战后曹甸之战前,项英电报中央,曹甸之战是否等军部到达苏南后再

  • 四渡赤水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

  • 300名中国战士陷入肉搏,师长含泪开炮,双方一起被炮火覆盖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战士,陷入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日军的岛屿防御也损失惨重,而当时较为缺乏炮兵的我军在面临松山多个高地密布的各种日军工事时,曾付出了的代价。但因为目标地理位置特殊,只能全力以赴攻克而无法围而不打。中国军人用自己的勇气在松山战场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 南昌起义走出哪些开国将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南昌起义,开国

    人们常说,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的摇篮,那么,从这个摇篮中走出哪些将帅呢?几经查经经查阅,他们是朱德元帅,时任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刘伯承元帅,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陈毅元帅,时任起义军11军25师73团指导员林彪元帅,时任起义军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贺龙元帅,时任起义军总指挥聂荣臻元帅,时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鲜为人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鲜为人知

    说起甲午战争中大清陆军一溃千里的原因,稍懂点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内容无外乎因循守旧,官场腐败,营务废弛,统帅怕死……但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却鲜为人知。说出来你会不信,那就是“开枪不瞄准”。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中国军队就立即卧倒,一动不动。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