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鲜为人知的台儿庄战役真相

揭秘鲜为人知的台儿庄战役真相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40 更新时间:2024/1/11 6:24:43

李宗仁重宣传,声名远播;汤恩伯部中央军英勇作战,反受诬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八年抗战终于胜利结束。但抗战史的遮蔽与还原,却才刚刚开始,且迄今未能完成如作为中国首次对日大捷,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误读就很多。最典型者,莫若李宗仁因此战声名远扬,而另一位主要指挥官汤恩伯,虽功勋卓著,却饱受诬责。

这种诬责,主要来自李宗仁晚年所口述之回忆录。李氏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①后来,常有人视汤恩伯此举为保存实力,或畏敌避战。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李宗仁(左)、白崇禧(右)在台儿庄战役时留影。

至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显然,作为中央军的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②

此后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③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责,乃是无中生有。

其实,真相极易明了。同属桂系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④奈何在台之白崇禧,其议论,远不如回归大陆之李宗仁影响深远。

此役被长期烙上“桂系”标签,但参战主力实乃中央军与西北军

台儿庄战役中,在汤恩伯与中央军战绩被低估的同时,李宗仁和桂军发挥的作用则被放大。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⑤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⑥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⑦

至于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不过,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却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⑧综上,对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显然,将台儿庄战役贴上“桂系”标签,是不符合史实的。

至于该役之捷的具体成色,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如此向蒋介石报告:“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俄,一以意见纷歧。”⑨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期间的孙连仲(中)在指挥作战。

注释:

①《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35页。②⑤史军:《偏师往事第20军团台儿庄战记》,《国际展望》2005年第17期。③⑦⑧:韩信夫:《鏖兵台儿庄》,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225、3页,以及第3344页。④(台)中研院近史所/编印:《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上),1985。⑥付勇、潘家德:《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合作》,《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⑨(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P65-67。

标签: 鲜为人知台儿庄

更多文章

  • 揭秘民国红会救助了多少抗战伤兵?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红会,救助

    抗战初,伤兵得不到照料,上街滋事,“以铁棒作为威吓的武器”八年抗战,中国付出了惨重代价。在战争中,国军伤亡总计约320万,其中阵亡约132万,负伤约176万,失踪约12万。①如何救治如此多的伤兵,对国民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

  • 甲午战争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甲午战争,前日军

    《征讨清国策案》评估清廷陆海军实力:虚势眩惑,不足为惧甲午战前,日本当局对清国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之调查,已相当细致,故对其战力,亦有相当客观之评估。譬如,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明治二十年(1887)向当局提交

  • 国际宣传处:一个被彻底遗忘的抗日战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际,宣传

    抗战八年,“国宣处”负责对外传播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国际宣传处”,于今人而言,已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字。但在抗战期间,该机构却身系成败之重任。略言之,国宣处设于1937年9月,专掌国际宣传,其主要工作有二:1、对外宣传中国抗战

  • 解密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保卫战

    宋子文向蒋介石抱怨:“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绩数据造假1943年7月,宋子文自美国致电蒋介石,责备国民政府在对日战绩宣传方面,“幼稚”、“缺乏常识”、“ 往往以儿戏视之”,其数

  • 谈谈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子弹

    常德会战,国军需消耗500-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白崇禧在总结淞沪会战败因时,曾谈到:“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①此种差距,实际上贯穿整个抗战始终。然则,国军士兵在抗战

  • 揭秘国军抗战时共有多少辆坦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军,抗战时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装甲兵“击毁击伤敌装甲车、坦克三十多辆”坦克在“一战”时投入实战,到“二战”爆发,已被各国广泛应用。中国最早的坦克部队创建于1922年,当时张作霖为准备直奉战争,从英法等国购买了一批装备

  • 日军对东南亚的“侵略与解放”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军,东南亚

    一方面,日军以东南亚各国“解放者”自居,实施的却是压榨政策2015年2月13日,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昂山将军百年诞辰,缅甸国内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昂山将军在二战中与日军合作的过往,显然并未被缅甸人视为污点。东南亚各国对于被日本侵略的这段历史,也确远不如中

  • 探秘抗战时各地“八办”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时

    八路军驻外办事处肩负国共交涉、领取军饷、争取民众等多重任务热播抗日剧《长沙保卫战》中,有中共党员彭中华与国军将领薛岳精诚合作,抗击日寇的情节。剧中由彭中华当主任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是八路军19个驻外机构之一。八路军除在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武汉、重庆

  • 揭秘抗战爆发前中国空军哪家实力最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爆发

    战前空军以东北为最,拥机300余架,后几乎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中国筹办空军始于辛亥革命,孙中山、黎元洪等都做过尝试。但随之而来的军阀割据,使中国空军发展陷入歧途各地自建空军,没有统一规划,互不统属。在这些地方空军中,以东北航空队的规模为最大。1920年,张作霖帮助曹锟在直皖战争中

  • 揭秘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为人知的十个细节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本,偷袭,珍珠港

    01、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此时,日本政府内部曾有人向天皇提出进攻西伯利亚。但经过近一个月的商议,日本政府制定了“南进”政策,明确“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