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惨败与炮弹不足无关

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惨败与炮弹不足无关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40 更新时间:2023/12/5 2:17:46

差距不在数量,黄海之战后,北洋海军基地还存有各类炮弹6748枚

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炮弹不足来被视为一个重要原因。如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说,“当黄海战时,定、镇两舰之巨炮,仅有三颗开花弹,能应敌……在六小时之苦战中,所发皆小口径之跑也。”事实上,北洋海军的炮弹问题,不在数量不足,而在质量较差。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战前就尽力补充舰上炮弹。他在给旅顺营务处的信中说,“经远回威,望饬将定、镇两舰三十零半生炮用铜箍开花子一百五十颗,十五生炮用四倍长铜箍开花子一百颗,检发该船一律携带来威应用。”①这就是说,黄海战前,丁汝昌从旅顺往威海调运了150多枚762.5px口径大弹、100枚375px辅弹。对小炮炮弹,丁汝昌也很挂心,催促天津机器局,“五十七密里快炮应需方块大粒炮,除前到两千磅外,尚短四千磅,洵现孔迫之需。”②

因有以上准备,后来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的炮弹数量虽不充裕,但也未在战斗中途用磬。北洋海军教习汉纳根说,“到傍晚海战结束时,中国各舰的炮弹已全部打光,幸而未遭敌舰追击,始得集中于旅顺口”;镇远舰帮办管带马吉芬说,“我方最后只剩下三发炮弹”③。可见北洋海军所带炮弹虽捉襟见肘,但仍将5个小时的海战支持到了最后。

事实上,北洋海军所存炮弹的数量相当大。黄海海战后,光绪命对海军颇有了解的建寅到北洋海军查验武器。徐发现,在威海卫基地,此时尚有各种炮弹6748枚,开花弹和双层开花弹5086枚,占总数的75%以上,此外还有钢弹705枚、凝铁弹176枚、子母弹574枚、群弹207枚。④其中绝大多数是在黄海战前拨付给北洋海军的。可惜的是,这些弹药并未在战时装备,而被留在了基地中。

威海卫,清军战俘上岸

质量才是关键,日舰炮弹采用先进炸药,击中目标几乎能点燃钢铁

北洋海军的炮弹主要为开花弹(榴弹)和实心弹(穿甲弹),前者弹头中填充火药,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后一种只在弹头内装很少火药或不装火药,然后填充泥土、沙石。实心弹击中目标后不会爆炸,只能借重力和加速度击伤敌舰。当时所说,炮弹“有火药化为泥土者”,其实并非是因军官贪腐而滥竽充数,而是实心弹本就如此。

从徐建寅的查验结果,可以看到,钢弹、凝铁弹等实心弹并不是北洋海军主要装备的炮弹,更多的是开花弹。北洋海军所用开花弹产自天津机器局,在弹头填充黑火药。这种开花弹只能通过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炮弹碎片击伤敌舰。黑火药燃烧后所产生的残渣还会附着在膛线上,以至每次发射后,都要花时间清洁炮膛。此外,黑火药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刺鼻的白烟,船员只有等白烟散尽,才能再次瞄准。这对在射速上本就处于劣势的北洋海军来说,当然是雪上加霜。⑤

此时日军则已利用英国人沃尔夫发明的“苦味酸”(被称为“黄色火药”,其爆炸的威力超过TNT炸药),研制出名为“下濑火药”的烈性炸药。用此生产出的炮弹,能引起上千摄氏度的大火,号称连钢铁都能点燃。

很可能是被这种炮弹击中后,“‘定远火势愈来愈猛,舰体全被黄烟包围,终于不能自由运动……”北洋海军12 艘参战军舰中,至少有超勇、扬威、定远、镇远、致远等七艘中弹起火。而镇远舰能在炮击松岛号后,使其燃起大火,也可能是恰好打中了日舰上装有下濑炸药的炮弹。⑥

由天津机器局制造的炮弹,不仅技术落后,工艺也很粗糙。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说,舰上所配弹药,“大东沟之败(即黄海海战),非弹药不足,乃器之不利也……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者,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⑦黄海战后,广西直隶州知州秉铨曾探访参战官兵,总结了失败的十条教训。其中涉及炮弹问题时,也只是说有“往往弹子与枪炮缄孔不对”⑧的质量瑕疵,没有谈到数量不足。

总的来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拥有相当多的炮弹储备,其在参加黄海海战时,虽没有带足弹药,但也尚可支撑。清、日海军战绩悬殊,就武器方面的原因而言,主要是双方炮弹杀伤力差距所致,而这种炮弹杀伤力的差距,所反映的,又是中日两国军事科技的差距。

日军占领威海卫

注释:

①②《丁汝昌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00、208 页,转引自向明《甲午黄海之役北洋海军缺乏炮弹说质疑兼论其失利原因问题》,《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③马吉芬:《鸭绿江外的海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7册,第280页;④苏小东:《甲午年徐建寅奉旨查验北洋海军考》,戚俊杰、刘玉明编《北洋海军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68页;⑤⑥陈悦:《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北京档案》2012年第3期;⑦《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第403404 页,转引自潘向明《甲午黄海之役北洋海军缺乏炮弹说质疑兼论其失利原因问题》;⑧张秉铨《北洋海军失利情形》,中日战争资料丛刊第5册, 第467471 页。

标签: 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惨败

更多文章

  • 揭秘鲜为人知的台儿庄战役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鲜为人知,台儿庄

    李宗仁重宣传,声名远播;汤恩伯部中央军英勇作战,反受诬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八年抗战终于胜利结束。但抗战史的遮蔽与还原,却才刚刚开始,且迄今未能完成如作为中国首次对日大捷,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误读就很多。最典型者,莫若李宗仁因此

  • 揭秘民国红会救助了多少抗战伤兵?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红会,救助

    抗战初,伤兵得不到照料,上街滋事,“以铁棒作为威吓的武器”八年抗战,中国付出了惨重代价。在战争中,国军伤亡总计约320万,其中阵亡约132万,负伤约176万,失踪约12万。①如何救治如此多的伤兵,对国民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

  • 甲午战争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甲午战争,前日军

    《征讨清国策案》评估清廷陆海军实力:虚势眩惑,不足为惧甲午战前,日本当局对清国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之调查,已相当细致,故对其战力,亦有相当客观之评估。譬如,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明治二十年(1887)向当局提交

  • 国际宣传处:一个被彻底遗忘的抗日战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际,宣传

    抗战八年,“国宣处”负责对外传播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国际宣传处”,于今人而言,已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字。但在抗战期间,该机构却身系成败之重任。略言之,国宣处设于1937年9月,专掌国际宣传,其主要工作有二:1、对外宣传中国抗战

  • 解密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保卫战

    宋子文向蒋介石抱怨:“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绩数据造假1943年7月,宋子文自美国致电蒋介石,责备国民政府在对日战绩宣传方面,“幼稚”、“缺乏常识”、“ 往往以儿戏视之”,其数

  • 谈谈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子弹

    常德会战,国军需消耗500-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白崇禧在总结淞沪会战败因时,曾谈到:“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①此种差距,实际上贯穿整个抗战始终。然则,国军士兵在抗战

  • 揭秘国军抗战时共有多少辆坦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军,抗战时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装甲兵“击毁击伤敌装甲车、坦克三十多辆”坦克在“一战”时投入实战,到“二战”爆发,已被各国广泛应用。中国最早的坦克部队创建于1922年,当时张作霖为准备直奉战争,从英法等国购买了一批装备

  • 日军对东南亚的“侵略与解放”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军,东南亚

    一方面,日军以东南亚各国“解放者”自居,实施的却是压榨政策2015年2月13日,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昂山将军百年诞辰,缅甸国内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昂山将军在二战中与日军合作的过往,显然并未被缅甸人视为污点。东南亚各国对于被日本侵略的这段历史,也确远不如中

  • 探秘抗战时各地“八办”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时

    八路军驻外办事处肩负国共交涉、领取军饷、争取民众等多重任务热播抗日剧《长沙保卫战》中,有中共党员彭中华与国军将领薛岳精诚合作,抗击日寇的情节。剧中由彭中华当主任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是八路军19个驻外机构之一。八路军除在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武汉、重庆

  • 揭秘抗战爆发前中国空军哪家实力最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爆发

    战前空军以东北为最,拥机300余架,后几乎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中国筹办空军始于辛亥革命,孙中山、黎元洪等都做过尝试。但随之而来的军阀割据,使中国空军发展陷入歧途各地自建空军,没有统一规划,互不统属。在这些地方空军中,以东北航空队的规模为最大。1920年,张作霖帮助曹锟在直皖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