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甲午战争时中、日士兵数据

揭秘甲午战争时中、日士兵数据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40 更新时间:2024/1/5 1:30:27

第一组数据:清军仅杀死964名日兵,台湾民军却杀死4642名日兵

甲午之役,影响虽极为深远,但海战之外,其规模并不大“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日军……派往海外的士兵,每人约放步枪子弹八发,每门大炮约放炮弹一百发。”日军之伤亡也很微小,自1894年7月战争爆发,至1895年5月签署《马关条约》,日军战、伤而死者不过964人,另有1658人死于疾疫,25人自杀。①

最惨重的伤亡,发生在《马关条约》签署后,日军对台湾的占领。自1895年5月29日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至11月18日桦山资纪大本营报告已平定台湾:

“日军投入了四万九千八百三十五人的兵力,和二万六千二百十四名随军伕役,付出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以下,四千六百四十二人阵亡牺牲的代价。”②

而当时台湾的主要抵抗力量,并非正规的清军部队,而是“以猎枪、木炮为主要武器”的“民军”,“百分之六、七十的义兵不得不用竹枪和青龙刀进行战斗”义军首领刘永福麾下,虽有两万旧清兵,且装备较好,但这些人“大部分都驻扎在南部非战斗区,而且遇到战斗便溃散而去。”正是这些“民军”,使“日军在日清战争中开始遇到了真正的抵抗,只有依靠‘兵粮兼攻,才有勉强获得胜利的希望”。③

同样是抵抗日军,正规清军与台湾民军,其战绩悬殊若此,不能不使人叹息。欲理解此种巨大差异,不妨再看一项日军当年所做的数据调查“日清两国兵体格之比較”。

日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征台营地,宫能久死于此役

第二组数据:清军士兵骨架比日军大,平均体重却落后6公斤之多

该调查由时任大本营陆军部野战卫生长官的石黒忠悳主持,选取了77名清军战俘,与14218名日军士兵,就其平均体格水准进行比较。结论是:清军士兵在身高与胸围两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日军士兵;但在体重、肺活量、握力这三项指标上,则远远不如日军士兵。数据大致如下:

图注:计量单位依次是:岁、厘米、公斤、厘米、厘米、立方仙米、基瓦米。④

由该调查可知,清军士兵在骨架方面优于日本士兵,但在体重及运动能力方面,则劣势相当明显,尤其是体重方面,差距竟达6公斤之多。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清军饷银本极有限,加之军队体制腐败,士兵年食不果腹,待遇悲惨。如此情形下,欲培养士兵的“爱国心”,求其“为国奋战”,自然只能是痴人说梦。

普通清国百姓,对这场战争,同样麻木不仁。明治时代著名作家国木田独步,曾作为前线特派记者,随军深入报道“日清战争”。据国木的报道,日军在金州登陆时:

“浅野少尉周围来了十几个中国人。少尉试着和其中的年长者笔谈。少尉首先问道:‘哪一个是当官的?‘没有。可是他又问:‘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不知道。(你看,他好象不知道日清战争)少尉立即答道:‘我是大日本帝国的人。(非常骄傲)他问:‘你们来到此处,想和谁打仗啊?”⑤

两组数据反映的,是清国长期以防民为先,故军、民均无国民意识

清国一般士兵与普通民众在“日清战争”中的淡漠态度,实有深远传统。自1840年以来,晚清历次外敌入侵,高层无不把对“汉奸”的防、惩放在首位。如1841年道光皇帝之侄奕山,秘密上奏总结鸦片战争教训,即称:“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兵,而防兵又甚于防寇”,翰林院编修吴嘉宾则谓:“今之议者,皆曰外夷为患,不知(真为患者)非外夷,乃内民也。……今为患者,外夷止十之二三,内奸则十之六七。”⑥……其治国逻辑若此,民众之反应亦可想而知这也是台湾被清廷放弃后,其民间抵抗反能给予日军严重杀伤的缘故所在。

事实上,也正是甲午之败,才使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了“国民意识”的重要性。最典型者,莫如严复。严氏在1895年公开刊《辟韩》,呼吁重新界定清国之“君民关系”在严氏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乃是谬论,君、臣皆民所立,民设立君、臣之初衷,乃是要君、臣担当“卫民”之职责;至于自秦以来,中国历代君主,则不过是“强梗者”、“欺夺者”而已。⑦

《日清两国兵体格之比較》之原始数据(《战时教育修身训·第1编》)

注释:

①谌旭彬:《日军击溃大清陆军用了几颗子弹》,短史记第196期。②③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米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P177-179。④普及会:《战时教育修身训·第1编》,伊能嘉矩/编,P210-213。表格数据系单位换算后的略值。⑤国木田独步:《爱弟通信》。⑥谌旭彬:《鸦片战争与清廷的“汉奸恐惧症”》,今日话题历史版第206期。⑦谌旭彬:《严复打造君民平等新道统》,转型中国1894。

标签: 甲午战争

更多文章

  • 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惨败与炮弹不足无关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惨败

    差距不在数量,黄海之战后,北洋海军基地还存有各类炮弹6748枚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炮弹不足向来被视为一个重要原因。如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说,“当黄海战时,定、镇两舰之巨炮,仅有三颗开花弹,何能应敌……在六小时之苦战中,所发皆小口

  • 揭秘鲜为人知的台儿庄战役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鲜为人知,台儿庄

    李宗仁重宣传,声名远播;汤恩伯部中央军英勇作战,反受诬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八年抗战终于胜利结束。但抗战史的遮蔽与还原,却才刚刚开始,且迄今未能完成如作为中国首次对日大捷,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误读就很多。最典型者,莫若李宗仁因此

  • 揭秘民国红会救助了多少抗战伤兵?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红会,救助

    抗战初,伤兵得不到照料,上街滋事,“以铁棒作为威吓的武器”八年抗战,中国付出了惨重代价。在战争中,国军伤亡总计约320万,其中阵亡约132万,负伤约176万,失踪约12万。①如何救治如此多的伤兵,对国民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

  • 甲午战争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甲午战争,前日军

    《征讨清国策案》评估清廷陆海军实力:虚势眩惑,不足为惧甲午战前,日本当局对清国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之调查,已相当细致,故对其战力,亦有相当客观之评估。譬如,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明治二十年(1887)向当局提交

  • 国际宣传处:一个被彻底遗忘的抗日战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际,宣传

    抗战八年,“国宣处”负责对外传播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国际宣传处”,于今人而言,已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字。但在抗战期间,该机构却身系成败之重任。略言之,国宣处设于1937年9月,专掌国际宣传,其主要工作有二:1、对外宣传中国抗战

  • 解密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保卫战

    宋子文向蒋介石抱怨:“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绩数据造假1943年7月,宋子文自美国致电蒋介石,责备国民政府在对日战绩宣传方面,“幼稚”、“缺乏常识”、“ 往往以儿戏视之”,其数

  • 谈谈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子弹

    常德会战,国军需消耗500-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白崇禧在总结淞沪会战败因时,曾谈到:“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①此种差距,实际上贯穿整个抗战始终。然则,国军士兵在抗战

  • 揭秘国军抗战时共有多少辆坦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军,抗战时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装甲兵“击毁击伤敌装甲车、坦克三十多辆”坦克在“一战”时投入实战,到“二战”爆发,已被各国广泛应用。中国最早的坦克部队创建于1922年,当时张作霖为准备直奉战争,从英法等国购买了一批装备

  • 日军对东南亚的“侵略与解放”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军,东南亚

    一方面,日军以东南亚各国“解放者”自居,实施的却是压榨政策2015年2月13日,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昂山将军百年诞辰,缅甸国内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昂山将军在二战中与日军合作的过往,显然并未被缅甸人视为污点。东南亚各国对于被日本侵略的这段历史,也确远不如中

  • 探秘抗战时各地“八办”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时

    八路军驻外办事处肩负国共交涉、领取军饷、争取民众等多重任务热播抗日剧《长沙保卫战》中,有中共党员彭中华与国军将领薛岳精诚合作,抗击日寇的情节。剧中由彭中华当主任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是八路军19个驻外机构之一。八路军除在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武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