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张海迪:光环下的真实人生

张海迪:光环下的真实人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3/12/15 12:18:21

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28岁的张海迪被树立为楷模,成为“80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今年9月19日,她连任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主席。从小就被病痛折磨的她,一直想成为命运的主宰者,但从成为榜样开始,她的命运却开始发生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其中也包括一些让她身不由己的改变。这30年来,她被打造成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又有着不同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却似乎无人知晓,我们试图通过对她周围的人的采访,还有与她接触过的片段,来还原她的别样人生。

“我就是我”

“她就是一个坐在轮椅上跳舞的疯丫头。”诗人雷抒雁曾这样形容张海迪。北师大教授燕杰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青年人的“精神导师”,张海迪未成名前,曾与他通信。他说,外界盛赞张海迪是“80年代的活雷锋”、“当代的保尔·柯察金”,但她直言:我生活中怎样就是怎样,我就是我。

新华社某位记者把刚写出的一篇通讯交给张海迪本人过目。张海迪看后提出,是否不必披露她的入党经过“我自己没那么高的觉悟,别人要我申请我也就申请,很快就通过了,这要是写出来,人家不说我是突击入党呀?”弄得记者很下不来台。时任团中央宣传部干事的高伐林还记得,她的率性而为,最让人难忘的,当属“发型风波”。

一位西方记者问张海迪:“中国60年代曾出现过一个青年的榜样雷锋,80年代,中国需要一个青年做新的榜样,所以他们就训练和塑造了你,包括你的头发,是吗?”他眯起蓝色的眼睛,狡黠地望着张海迪。张海迪很想笑,关于头发,“我一直是这样,我喜欢长发飘飘……”

张海迪后来住进了医院。一天,康克清来医院看张海迪。……康说张海迪头发太长了,是不是剪一剪。当时,张海迪感到周围的人们热切期待的目光在注视着她,他们在等待她什么时候剪头发。张海迪没有说话。张海迪看出一些人的失望和震惊。张海迪没能轻松,在后来的一些天中,有关的同志曾几次打电话到医院,询问张海迪是否剪了头发,是不是准备剪,什么时候剪。她沉默着。

1985年,共青团中央全会在京召开,张海迪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就在当选当天,她剪去了长发。

该不该结婚都是话题

1982年7月23日,张海迪与佐良领取结婚证。这一信息在宣传她的高峰期,由天津的一家纸媒曝光。

“我应不应该结婚,都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人们的各种非议,令她苦恼过。“她想过离婚,她父母又不同意了。他们对我说,她没出名时与人结婚,出名了却要离婚。这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当时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魏久明向团中央上级报告事情原委。得到的批复是,这属于个人私事,应由她家自行处理。

法新社一位记者问过他,以张海迪的身体,无法享有正人的夫妻生活。那么,她结婚合乎人道吗?魏久明的回答是,“爱情难以用一种标准来衡量。”

过度宣传让她透支身体曾遭调查

1983年3月11日下午,张海迪从人民大会堂回到海运仓总参第一招待所。“她情绪原本不错,忽然”说着,团中央宣传部干部卢山将脖子栽倒一旁。

那天出发前,她已向他透露,自己感觉不适。当晚,张海迪间歇性停止呼吸,反反复复。王兆国等团中央领导匆匆赶至并商议,将她火速送往北京军区总医院,停止她的一切外事活动,将她父母从山东接到北京。

当时的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魏久明过后分析,宣传日程紧密,演讲又易使人兴奋。为免在台上小便失禁,每次她都不敢吃饭喝水。这些都是透支的因素。

曾任团中央宣传部干事高伐林披露,病发前一天,张海迪乘电梯时,有人塞给她一封匿名信。信中指责她演说的事迹部分失实,“她读完这封信,没给别人看就销毁了。”

1983年3月下旬到4月底,根据党中央要求,团中央与山东省委各派成员,组成15人的“宣传调查小组”,全面核实张海迪的履历。高伐林是小组成员。“中央要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要亲笔为她题字。树立这样一个人物,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同年4月上旬,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光伟和魏久明来到山东莘县,督促调查进展。调查汇集上来的问题有:第一.张海迪的高考分数与实情有出入;第二.她的入团手续不完备,团员档案不见她的材料;第三.莘县县委里,有个别干部对其父张坦夫在任时的行事风格有意见,不同意树立张海迪。

团中央主要领导对报告极为重视,坚持张海迪的宣传要实事求是,对不同意见和她的入团问题,一定要“弄清情况,分清是非”。

“我们对她说,调查她也是为了落实事迹,消除某些疑问,这是为她好。”高伐林觉得,张海迪知道后,反应“比较正常”,没显得不安。从小,她便懂得了压抑。无数次在父母快开门时,她飞快抹去脸上的泪水,笑脸相迎。实在不行,她会趁四下无人,一缕缕揪扯自己的头发,狠狠地咬自己,或在身上留下抓痕。“她把痛苦埋藏在心底。”

从被钦佩到被抵触

高伐林走访过武汉大学、麻丝公司、武汉商场、省图书馆……得到的反馈是,工商业的团员们、青年学生们对张海迪还是报以钦佩。当然,“他们听多了也就听腻了。”

一名图书馆的青年管理员坦言“张海迪的道路是中国当代青年的惟一道路吗?我们的时代正走向多元化,青年面前出现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张海迪是典型之一,不是让我们无所选择的惟一。由之一变成惟一,我对她就由钦佩变成了抵触。”

高伐林则认为,张海迪在那一“宣传”时期,心绪矛盾。她无疑渴求成功,对团中央的宣传目的心知肚明,也愿意配合。可另一方面,她又不想被政治化,成为“一个被塑造的政治偶像”,她更不想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投机者。

2001年5月,高伐林意外地收到了张海迪的电子邮件。这封信打开了往事的闸门,也唤起他的疑问,“她在信上说,那时候我总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让你们,让所有的人把我忘掉为什么?”

第二封信里,高伐林读到了“关键的一段”当时一些人觉得我就像一个骗子,我偷偷地哭过,可我没让任何人看见我的眼泪,因我相信自己,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会随风而逝。那些经历让我更顽强了,我坚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工作,终于实现了很多梦想。”

刻意淡出公众视野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海迪刻意淡出公众视野。“我的职业是专业作家,可是由于我最初被人们认识的时候是一个被宣传的人物,因此我后来的学创作总是被掩埋。我曾反复强调,我不希望我身上沾染太多的文学之外的东西,但遗憾的是我很难摆脱,我常常无可奈何。我从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病人而降低对写作的要求,更不希望被人们首先看作是一个公众人物,然后才是作家。我要摆脱这种囹圄需要很长的时间。”

颇为有趣的是,2002年6月,张海迪做客人民网读书论坛,与网友们对话你对反腐题材怎么看?你会写这样的题材吗?

“我不会写反腐的小说,因为我远离官场。如果故事好,有震撼力,有艺术感染力,那就好,可要是太多,人们就会对国家失去信任和信心……”这与张海迪的成长背景紧密相关。她的父亲张坦夫是老党员,对张海迪的教育是按体制的价值观实行,即向身处逆境的女儿灌输自己信仰的“正能量”,“所以她能按过去的是非观指导她的人生。”

逆境中跋涉,也让她下意识地选择“正能量&

标签: 张海迪光环

更多文章

  • 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与西南地方实力派的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护法运动,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西方民主制度,认为“民主主义为世界自觉国民信奉之正义,议院政治为近代国家共由之正轨”,故其毕生致力于在中国建立完善的共和民主制度,“纳举国之人于法轨,以自进于文明”。当段祺瑞决定废弃临时约法、另立政治架构之时,他毅然以“护法

  • 为什么战俘遭到集体屠杀时不敢拼死反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俘,集体

    不管是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战俘遭到屠杀时往往镇静得令人可怖,如长平之战中40多万赵国将士被白起下令坑杀,项羽坑杀秦朝降卒、曾国荃屠杀太平天国战俘、南京大屠杀等。那么,战俘们在临死前为什么不反戈一击,为自己和同伴求得生存的机会呢?我们知道,战俘指的是指在战争各方中,被敌对方活捉,却并未处死的

  • 长城抗战之喜峰口战役:“九一八”以来抗日首次大捷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城抗战,喜峰口

    喜峰口战役是局面抗战时期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国人抗战的首次大捷。在这场战役中有一支队伍应该被谨记,它就是29军以及其下的大刀队。至今为止,大刀队抗日的故事已经传遍神州大地,因为这支队伍为中国抗战带来了一场大胜利。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

  •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惨烈阵地争夺战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淞沪会战,山河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

  • 奇葩日军遇中国军队不放一枪,目送40万中国军队撤退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军,中国军队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经历最大的一次打击,中国大半领土沦陷,东北人民更是忍受了长达14年的日本黑暗统治,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数千万的军民丧生,给中国带来了无法忘却的伤痛。抗日战争可谓是相当惨烈,中国军队训练不足,而且后勤补给远远不如日军,中国军人经常性饿着肚子,拿着可怜的几枚子弹面对拥有空中掩护的日

  • 楚汉战争韩信著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汉战争,韩信

    韩信的赫赫战功,多是在劣势条件下取得的。他创造的几个出色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包含着强弱转化,以奇制胜的一些辩证方法。木罂渡河——避实击虚刘邦在彭城兵败之后,魏王豹和其他诸侯纷纷叛变。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军重兵集结于——蒲板(今山西永济北)封锁黄河口临晋关,阻止汉兵渡河。虽然双方的兵力不详,只知均

  • 宁汉合流主要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宁汉合流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国民党内部暂时联合统一,汪精卫、蒋介石、蔡元培等人担任政府主要官员。宁汉合流后,国民党一致对付共产党,要肃清共党,以保持国民革命势力之统一。 宁汉合流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国民党在反共问题上达成了一致,阶级利益的一致是促成宁汉合流的一个

  • 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以少胜多

    我们在这一站来讲解一下,三国时期又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后,挥师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全国。东吴孙权为了抵御曹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实力不断增强。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208年元月,曹操

  • 揭开被日军蹂躏的中国妇女的生活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军,蹂躏

    侵华战争期间,遭日军蹂躏的中国妇女居多,这些中国慰安妇日夜不能寐的遭到日军的蹂躏,她们生不如死的活着,中国慰安妇的生活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 日本“皇军”为什么疯狂蹂躏中国妇女?军官们为什么纵容士兵犯罪呢?关于犯罪动机和理由,日军情报部的大雄一男在给日本陆军本部的文件中作过这样的解释: 用中国女人

  •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以及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有什么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这些问题既被世界忽视,又被中国自己忽视。过去,对中国参战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从外部看,是迫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外部压力;从内部看,是一场在各自西方主子支持之下军阀争权夺利的闹剧。但笔者认为,以历史的大视野来审视那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