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开创者屈原。他确实曾“竭忠诚以事君”(《惜诵》),但这并非是出自狭隘的“忠君”思想,而是出于痛切的“郁郁忧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欲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抽思》)。他热望以“内美”的高洁情怀“与为美政”,拯救处于船破浪险、巢危风急中的楚国,重现远古的“大同盛世”。然而,“九折臂而成医”(《惜诵》),楚王“变黑以为白,倒上以为下”(《怀沙》)的暴虐统治,终于造成了“民离散而相失”(《哀郢》)的悲惨后果,从而使屈原的思想也发生了从“恐皇舆之败绩”到“悔相道之不察”(《离骚》)的根本变化。他发出愤怒的责问:“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哀郢》),甚至把楚王轻蔑地称作“南夷”(见《怀沙》),还大胆地歌颂了楚国的叛逆伍子胥(见《涉江》),鲜明地表达了对人间帝王、天国主宰的彻底否定和对君主专制的深深憎恶。可见,作为与楚国共存亡的伟大爱国者,屈原所真正关心的是楚国人民的祸福,而非楚王朝的存亡绝续。以“生斯世、为斯民”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处在南宋末期内外危机重重的时代,“国有大灾大患,不容不出身捍御”(《跋彭叔英谈命录》)。但他的爱国并没有局限在为“圣上”的江山拼却一死因为他认为“社稷安危之权,国家存亡之故,不在于境外侵迫之寇,而内之阴邪,常执其机耳”(《已未上皇帝书》)而是更强烈地表现在要求革除南宋朝廷弊政的种种努力上,即“持(改革)不息之心”,求“安民之道”、“淑士之道”、“节财之道”、“弭寇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才物各得其所”的美好理想(《御试策一道》)。他认定,自己作为天生地养的“贤才”、“圣贤”,绝不能坐视世道险阻,绝不能安于“蓄其才德而不施于用”,而应当象及时雨那样,泽被天下(“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圣贤非坐视民物之屯者而安于需……”)。在这种崇高追求中,文天祥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为了民生社稷,“别立二王”不失“为忠”,跟着皇帝去卖国偷生求荣则“非忠”(《纪年录》)。总之,文天祥的胸怀、抱负,是以“民胞”、“民物”、“民生”的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祖国和民族的复兴才是他的忠爱所寄。因此,尽管已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在燕京元人的监狱里还在为百姓祈福:“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粮;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五月十七夜大雨歌》)。明末清初三大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都曾在忠君爱国的旗帜下同清兵作过殊死战斗,而且后来都终生未与清廷合作。不过,从他们的思想理论看,“忠君”只不过是为匡世济民不能不举起的旗帜,而并不是要“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明夷待访录》)。在王夫之看来,君主一姓之兴亡,不过是“一人之正义”;“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私,是“一时之大义”;而整个民族的兴亡,则是“古今之通义”。这“三义”的关系是:“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读通鉴论》)。因此他主张,如果君主不能保证本民族“自固”,便“可禅、可继、可革”(《黄书》);当年恒温和岳飞如果能北伐成功,恢复失地,即使取东晋、南宋的帝位而代之亦未尝不可(《读通鉴论》)。黄宗羲力倡“非君说”,他把君主视作“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独夫民贼,断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在他看来,“天下之治乱兴衰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我从也”;对于暴君,离弃之犹为不足,而应是人人得而诛之(《明夷待访录》)。在《日知录(卷十二中)》,顾炎武系统地阐释了他的爱国主义观:“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也就是说,保存一姓的尊荣,乃是朝廷的事情,而使国家勿为外族所乘,以免造成“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历史性倒退,则是全民族每个成员皆应有的责任。
更多文章
古代将士爱国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弦高稿军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鲁售公三十三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惰,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
以弱胜强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
中国革命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
抗日英雄的故事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英雄的故事简介:1、张书绅张书绅于1909年生于开远大庄龙溪村。他自由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在开远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而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9月,张书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昆明5分校11期步科二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从军校毕业开赴战场到为国
战争角落里发生过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著名的战役,著名的战斗都早有文学作品:影视,小说,战史等记录在案。可是有好多战斗,小的角落里的战斗却没有任何记录。有好多无名的战斗英雄,就淹没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啊。我下面就来讲一个父亲的一次战斗吧。《智退敌军》我的父亲十七八岁时,就参加了解放军。那个年代正是解放战争初期,辽沈战役
你认为古今有哪些称得上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军事生涯中的经典之战,也算得上扭转乾坤的一战。虽然这一战并未实质性歼灭多少敌军,但却甩开了尾追红军的敌军,使红军转危为安,顺利渡过长江,北上川西北与四方面军会师,也从最严重的危机中拯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长征开始的时候,全军共约八万多人,包括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以及由新兵编成的八军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解放战争中,有一个战略决战时段,及1948年的9月到1949年的1月,国共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了不利于国民党的局面。国民党方面调集重兵集团开始了和解放军的战略决战,最终在东北、华东及中原和华北形成了三个战略决战区。解放军也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态度,争锋相对。最先发起了辽沈战役,当时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打的极为惨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41年12月19日,第三次长沙会战一打响,薛岳亲自点名上次会战表现不佳的第10军,守卫长沙城。军长李玉堂当时已被撤职,长官部给了这次戴罪立功的机会,他下定决心和长沙城共存亡,以洗刷上次的耻辱。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失利,全军上下都憋了一口气,所以都十分卖力修筑工事,连李玉堂也吃住在工地,饿了吃口馒头,
韩信当年曾受胯下之辱,后来帮助刘邦打天下杀人无数,为啥不杀当年的那个无赖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帮刘邦打天下时的杀伐和杀那个无赖有着本质区别。1.战争中的杀伐是不可避免的有战争,必然就有伤亡。哪怕是仁义之师宋襄公再世,身处战场也要杀人的。既然战场上的杀伐是无可避免的,那韩信一生无败绩,杀的人当然可以堆成山,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是个杀人魔头,至少没有像白起、项羽那样一次就活埋了几十万人。既然如此
秦末到底多可怕,为何突然就爆发了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秦末时期,其实最为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土地荒芜。对于一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王朝而言,这是极大的危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天下财赋皆出其耕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看似成为了万世一帝,其实这个新兴王朝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多。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战乱,让各地经济濒临崩溃,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