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周幽王如果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还会灭亡吗?

周幽王如果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还会灭亡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1 更新时间:2024/1/18 19:41:57

周幽王如果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还会灭亡吗?

在我还在看小人书的年纪,我就有点怀疑“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当然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位名叫司马迁的大神。

倒不是我小时候有多天纵英才,只不过跟家里人去过关中,感觉路上好难走,对大家一起赶过来排队游戏有点怀疑。

再有一个记忆深刻的槽点便是,褒姒您从来不笑,看个别人站歪了队有啥可笑的?!

现在既然有人提出这个假设来,我就来扒扒这段历史,看看周幽王这倒霉孩子背了二千多年的黑锅是个什么梗!这故事出自《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后来《东周列国志》又给仔细演绎了一番,我小时候家里正好有一整套东周列国志的小人书,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看看这张地图就能发现问题,西周都城镐京在今天陕西西安附近,分封的大诸侯都远在关外,就算周幽王遇到急事儿,遍燃烽火,关外的晋、卫、鲁、齐、宋、楚,就算跑折了腿也赶不过来。

关内同姓诸侯(图上的小红点)也是由远有近,怎么就能齐刷刷的一同赶到?莫非哥几个在路上还通过电话:“去早了不合适啊,咱约个时间一起到”。

这不是约饭好吗?是去救驾!

当然了,司马迁大神的记载是不容置疑的,更何况我们也没有其他证据。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8年,一位清华校友在海外购得一批竹简捐赠母校。这批被称为“清华简”的简牍,经碳14测定证实,是战国中晚期文物,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后世诸多灾祸扰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

随着清华简牍的不断整理,我们终于有证据证明“烽火戏诸侯”这事儿不太靠谱了。

清华简第二期整理成果中《系年》记载道:“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这段话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这么个意思。周幽王先取了申侯的女儿,生了周平王姬宜臼),并立其为太子。但后来,周幽王又娶了褒姒,生了个小儿子叫伯盘。

然后就是枕头风强劲的吹,把周平王太子的位置给吹没了,姬宜臼见势不妙跑到姥爷家(申侯)去了。周幽王还不罢休,带着军队围了申侯封邑。

申侯害怕了,心里合计:“这是要斩草除根呀,老夫跟你丫拼了!”便投降了西戎,引犬戎攻入镐京,杀了周幽王和太子伯盘。

这就能解释,犬戎来攻周幽王你不在镐京坚守待援,跑到骊山上去干吗?骊山可在申侯的封地上!估计当时,犬戎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还在围攻申侯的封邑,措手不及之下,直接就在野战中丢了脑袋。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没有“烽火戏诸侯”是不是西周就不会挂了呢?答案是,也一样!

清华《系年》的下半部分说了,周幽王死后周天子的待遇,“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

幽王死后,诸侯扶立的新君并不是周平王(姬宜臼),而是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周携王)。

这一点又和我们惯常看到的历史记载相左,但清华简的记载并不是孤证,《竹书纪年》也有相关记述“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估计大家也都知道,周平王的姥爷(申侯)勾结犬戎不是个好鸟。因此,不想让做周天子。但申侯也有自己的班底,他们把周平王扶上了王座,这段时间里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倒霉的周携王被晋侯给剁了(“晋文侯仇乃杀携惠王于虢”),显然晋侯是支持周平王的势力。

这时候,周天子已经混到“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的地步了,周平王一看关中实在混不下去了,便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这时候距离周幽王被杀,至少已经过去十年之久。

所以,“烽火戏诸侯”说白了是惹怒了老丈人,被老丈人找人助拳给揍了的故事。只不过揍大发了,直接被揍死了。

说来说去,老丈人还是不能惹呀!惹急了,真削你!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谈对西周到春秋时代战争的认识是把他们当成一个历史时期,还是分开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也许连专业的历史学家也是有争论的。笔者的看法是:中国对于历史的记载和断代从来是以所谓的王朝或朝代为主线的,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文字记载的《春秋》,《史记》以致后来所有历史都是这样记述的。史书上也把周王朝划分为西周和东周(即春秋战国),西周是由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起来的,时间是公元前1064年

  • 帮忙将夏,商,西周,后面的朝代排一下,春秋战国在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代代往下传。春秋:前770-476战国:前475-221具体参照:

  • 商朝和西周的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之君,亡国之君,暴君谁有?急用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都城是殷,开国之君是汤亡国之君是纣,暴君也是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是镐京,开国之君是周武王亡国之君是周幽王(西周似乎没有暴君但东周有名的暴君是厉)

  • 从夏商西周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带故事,不少于20个。帮帮忙,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呆若木鸡纪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

  • 卧薪尝胆是有关战争的成语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是和战争有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

  • 夏商西周时的成语故事100字十个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围魏救赵wéiwèijiùzhào[释义]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语出]《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辨形]魏;不能写作“味”。[反义]围城打援声东击西

  •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夏商周是我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导致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每一个朝代的君主统治残暴,阶级斗争明显,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扩展资料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亡国君主:1、夏朝:

  • 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共同原因是:1.夏商西周是奴隶制国家,诸侯分封制的必然结果。2.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地诸侯手里。3.奴隶制社会的不合理性,必然被封建社会取代。我简单的说一下吧,西伯侯姬昌由于在西岐这个地方的名望非常高,高到影响了商纣的统治,在谗臣费仲、尤诨的唆使下,商纣找了个借口把姬昌关押起来,后

  • 历史上的商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王室争斗,根基不稳定商代是中国历史有考古实物证明存在过的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以“兄终弟及”制度为主,也就以此造成了商代早期的五代九王的混乱局面,及仲丁到阳甲。盘庚即位之后,马上选择迁都,其中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洪水,但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也是为了缓和阶级的矛盾、王

  • 五大文明分别是哪五个文明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只有四大文明。分别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一般指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及中国此4处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较合理的说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为现在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