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在泓水发生了一场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意义却很大的战争。这场宋、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史称“泓水之战”,宋襄公也因这场战争而成了名人。十一月初一,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军众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乘楚军渡河过半时予以打击,宋襄公断然拒绝。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战争的结果是人所尽知的,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严重的箭伤,连其禁卫军(门官)也悉数被楚军所歼灭。而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在于表明宋襄公指挥有错误,或他本人智力有缺陷。因为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并非他本人心血来潮、视战争如儿戏,而是他努力保持君子尊严的举动,恪守战争当受道德规则约束的选择。这场战争的标志作用是,自西周初建,到春秋末期,兵家所奉行“仁义之兵”,提倡“成列而鼓”的“正道”,被“不讲信义”且又实力强大的楚军彻底击碎了。周王朝建立之后,充满诡道权谋思想的“太公阴符”,并没有成为军事的主导思想,而是“治兵以礼”。同时代的《司马法》与其说是兵书不如说是礼书,其中强调的“军礼”是,用兵应该“正而不诈”,即必须做到“成列而鼓,不相诈”,“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战争的程度与范围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不允许无节制地使用暴力。宋襄公所坚持强调的,“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捕捉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都是对《司马法》作战原则的坚持。如果在中国破坏了有限战争规则的是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楚国,那么在欧洲破坏有限战争规则的就是大革命之后的法国。在泓水之战后中国诞生了一位举世公认的战略家,他就是提倡“兵者诡道”,主张“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孙武。在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战争已经不允许有任何温情,只要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正当途径,“堕其城,毁其国”是应有做法,“掠于饶野”、“掠乡分众”是可行举措。虽然兵不血刃是任何一个军事统帅的希望,而在孙武的时代“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是遥远的理想。在战国时代的将领都将“兵不厌诈”奉行为指导作战的最高原则,其客观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促使战争手段变得越来越残酷,战争破坏程度越来越骇人。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秦将白起在长平一战后坑杀赵国降卒40万,就是战争已经变成了只求目的不讲手段的例证。在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一代战略学大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拿破仑战争为经验,写出了著名的传世之作《战争论》。这部和《孙子兵法》一样诞生于战乱背景下的军事著作,同样把战争暴力推进到最大限度,并以战胜和消灭敌人的军队作为核心目标。这种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原则的作战思想,一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都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世纪初的两次大战中把屠杀演义到了极致。在中国,到了结束战乱统一后的汉朝。军事思想家再次对战争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反思,这一点在两汉时期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完整兵学著作《三略》中有集中的反映。在战争目的论方面,所强调的是“诛暴讨不义”;在对待“战胜”与“国安”关系上,它既重视如何争取“胜可全”,更重视如何实现“天下宁”;思想上又回到了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施“仁义”之泽于万民:“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同时《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感叹:“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中华军事网,上边有许多中国古代战争史的资料与图片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更多文章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谁为司令员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以彭德怀为总司令的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去支援朝鲜彭德怀为司令员,组成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从1950年
2战之后的经典战争。起因经过结果简要概括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的经典战争。起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方攻入南方,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并未事先告知中国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具体的开战日期,因此中国大陆与美国一样,直到战争开始才得悉的。这也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单方面“不宣而战”。经过:7月7日,联合国安理
1950年朝鲜战争是全国动员还是局部动员?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是全国总动员,由于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刚刚成立的新中,我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国家的安全做出决定接出兵朝鲜,同时也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战争。我觉得是全国动员,大家出力出铁器和肉类
列举出商朝和春秋时期5个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时期:商汤灭昆吾之战,商汤灭韦顾之战,武丁攻巴方之战,商武丁攻荆楚之战,武丁攻土方之战,武丁攻宙方之战,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春秋时期:北制之战(公元前718年),北戎之战(公元前714年),襦葛之战(公元前707年),长勺之战,城濮之战(公元前634年),之战(公元前597)。约公元前207
请问夏朝商朝他们从建立到灭亡各是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公元前2070前1600年商前期年表: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公元前1600前1300年商后期年表: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小辛|在位50年小乙前125
夏朝是从什么时间到商?具体一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夏~[前2070~前1600年].商前期~[前1600~前1300].商后期~[前1300~前1046]在往下是周~前1046~前771]....夏朝约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商朝约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从夏朝到商朝共经历了约470年。西周约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西周初期
商朝周朝夏朝秦朝那个是春秋战国时代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东周是春秋和战国时期zhidao。东周分为两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义上都是东周王室的分封国家,是需要效忠周王的。秦朝当时已经是大专一统国家,统一了各个诸侯国,是和夏商周同等的朝代。属秦国国属于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秦国是当时的诸侯国之一。夏朝历法:夏历,“农历”来源于此。商朝历法:一年
夏朝西周的灭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三朝的亡国之君分别是夏桀、商纣和周幽王。商周的兴国之君分别是商汤和周武王。亡国之君的共性:王君不朝,不理国家政事,苛捐百姓,痴迷酒色,不施仁政而严刑酷法。兴国之君的共性: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高举大旗,推翻暴君统治,深得民心,当政后,施仁政,调养生息,促进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强经济和国防。启示:为
夏、商、周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周朝,你问的是西周还是东周?要是东周的话,从周恒王开始,历代皇帝已经变成傀儡皇帝了,。要是西周的话,从周厉王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时候,几乎说,西周已经开始走向灭亡。至于灭亡的原因是西周是因为周幽王的昏庸,跟夏桀和纣一样都喜爱美色。都把国之栋梁给废了,把自己的妻子诸侯王的妹妹给弄死了,所以惹得诸侯外联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王朝后期国王末昏庸残暴。夏桀残暴统治导致了商汤灭夏;纣王实施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来杀身之祸,西周灭亡。桀只顾享乐不顾民间疾苦,大约在前17世纪末前16世纪初,商部族首领汤,利用夏民恨桀的心理,联盟方国部落讨伐桀。桀多次被击败后,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