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

"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6 更新时间:2023/12/13 14:33:08

“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无论是战斗的精彩程度,还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下的赤壁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至于后人为这场战争所费的笔墨和口舌,就更是数不胜数。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几乎将赤壁之战变成了展示诸葛亮个人才华的大舞台。诸葛亮被刻意美化,甚至神话。他先是舌战群儒说服孙权结盟,再是草船借箭解决周瑜刁难,随后在赤壁之战中和庞统黄盖合作,用连环计将曹操的船队焚烧殆尽,期间诸葛亮还使出了“借东风”的特殊技能。

当然,历史上是没有铁锁连舟、巧借东风那一说。那么,赤壁之战,曹操究竟为什么输得那么惨呢?

我们还是从史书《三国志》上寻找答案,看看当时的赤壁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曹操的传记中,陈寿记载道:“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曹操在赤壁和刘备交手,形势不利,又加上瘟疫的爆发,士兵死亡众多。

而我们看刘备的传记,上面记载:“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我们不难看出,赤壁之战中,刘备大败曹操,将其战船焚毁之后,刘备和孙权联手,乘胜追击曹操。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曹军遭遇了瘟疫,死伤惨重,只好引兵北还。

而在主管东吴战事的周瑜传记中,则加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事。“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初期,南下的曹军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感染了瘟疫,部队战斗力下降。交战刚刚开始,孙刘联军就旗开得胜,实现了开门红。出师不利,曹操被迫退回了长江北岸。

曹操在江北,孙刘联军在江南,形成互相对峙的局面。如果要打消耗战,曹操凭借兵多势众和北方后援的强大,绝不会输给只占据江东的孙刘联军。

面对这种情况,“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这一点上,历史记载相当明了——火烧的计策是黄盖提出的。

而小说描写是周瑜、黄盖上演苦肉计,曹操便相信了。随后,黄盖依照事先和曹操商量好的,乘着“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的火船驶向曹营。

而是在:“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就在黄盖让火船们一同前进时,强风正好刮起,于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将岸上的营帐也波及在内。

不过,在《江表传》中,却有了另一种说法。这本晋人溥所著的图书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按照这一说法,曹操是撤退时自己将舰船焚毁,以免被孙权夺走。不过,文章随后也表示,这是因为当时“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从史书的这几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中惨败,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曹军士兵大多来自北方,不通水性、不习水战。经过长途奔袭,曹兵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所以感染了大规模的瘟疫,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兵士的病重和死亡,大大削弱了曹操的战斗力。

孙刘联军占有地利之便。他们的士兵大多土生土长在荆州、江东一带,他们久习水战。再加上刘备、周瑜等人军事指挥才能出色,一交手就占有先机,将曹操逼回了北岸,从而掌握了战斗主动权。如果不是一开始让曹操退守北岸,那后续的火计自然无法实施,孙刘联军想要取得最终胜利,几乎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黄盖提出了正确的火攻之策,并将其完美实施。一场战斗的胜败,战法策略十分关键。久居江东,黄盖熟悉水站的特点和江上的气候。火攻曹军时,江上大风刮起,黄盖的火计如有神助,一举成功,曹操不退怎么了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的惨败,绝对不是曹操实力不如人,而是特定环境所致。

赤壁之战,吴蜀联盟白白捡到了发展机遇。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雅克萨战争谁赢了?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都遭受了惨重的伤亡。那么,雅克萨之战到底是谁赢了呢?这是一个历史和政治问题,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当时,清朝政府试图通过加强边疆防御和军事建设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而俄罗

  • 土木堡之变的经过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国势转折点?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

    土木堡之变的经过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国势转折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业一次战争,由于明英宗轻率出战,引致兵败被俘,瓦剌大军包围北京数天而。一、土木堡之变蒙古在成祖时分为鞑靼与瓦剌两部,成祖多次北伐,鞑靼最后被瓦剌兼并,瓦剌首领也先野心勃勃,希望重振元

  • 揭秘:清军入关对我国的领土贡献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

    长达百年的征战,让清朝愈加稳定,凭借自身的战力强大,不断向周边拓展土地,如果当时“清军”没有入关,我们也不可能够拥有广阔土地的问题上,说法众多,那么真相是怎样呢?首先“清朝”在入关后,对于领土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将边疆很多区域都归纳到版图中。虽然在后来损失了一部分但是民国还是继承了1100多万的疆土;

  • 历史上的江阴保卫战:江阴百姓揭竿而起,结果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江阴保卫战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国家衰亡之际,总会有一些忠肝义胆之人,他们舍死忘生,为了尊严和信仰,用他们的生命发出最后的光和热。有人不理解这些忠烈之士,难道有人会为了所谓的道义甘愿去死?是的,这就是民族大义,这就是民族的脊梁。崇祯在煤山自缢后,风雨飘摇

  • 唐朝马嵬坡兵变是谁主导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嵬坡兵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的现实,那就是:【无情最是帝王家】。你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有时候皇帝也是身不由己啊。马嵬坡兵变的主要目的是逼死杨贵妃吗?并不是,杨贵妃只是政治与权力的牺牲品而已。我们来看一下马嵬坡之变都发生了什么,并且看看其中

  • 战场上有种人不能杀,日本不信,最后被杀了17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战争是残酷的,让多少的家庭支离破碎,历史长河中,战争是每个国家争权必定经历的,随着后来时代的进步,人们文化渐渐的提升,交战国家双方之间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以前的一些土匪行为被彻底的杜绝,在战场中,有一种人是不能杀的。他们就是国家的平民百姓和医护人员,在一些国家公约中规定甚是严格。有些国家规定,战场上面

  •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操按兵不动?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

    说起三国,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曹操和司马懿等人。记得《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光在三国时期体现出来,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贯彻始终。这主要是因为利益所造成的。下面我们来举一例看看,这个例子是三国时期有关司马懿的。司马懿,他是出生在公元179年到公元251年9

  • 蒙古西征中最难打的一场战役!范延堡之战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蒙古西征中最难打的一场战役!范延堡之战是怎么样的?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过程中,可谓是打的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碍。不过这其中最顽强的一次抵抗仍然是让成吉思汗痛彻心扉的,同时这一次也是他西征途中遇到的最大的一次阻碍。这场战争便是蒙古与花剌子模之间的“范延

  •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八里桥之战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一场战斗,但是清军总共派出了2.5万至3万的兵力,最后却惨败给只有8000余人的英法联军。虽然清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英勇,但双方装备差距实在太大,而且对手在拿破仑战争和克里米亚

  • 雅克萨是中国的吗?雅克萨现在到底属于哪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战场。那么,现在的雅克萨到底属于哪个国家呢?这是一个历史和政治问题,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在19世纪末期,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俄罗斯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条约,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