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说吴三桂放了清军入关后,清军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平全国?

为什么说吴三桂放了清军入关后,清军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平全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1/17 21:52:52

时间回到大明灭亡的那一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孤悬山海关的吴三桂在反复思量后,决定引清军入关,报君父之仇。

当时的情况下,清军并不占优势,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依然拥有大量的土地。而整个黄河以南依然牢牢控制在明朝官员手中,百万属于明朝的军队,在陪都南京则有一套完整的朝廷行政体系,可以立刻运转。

所以,在当时留守南京的重臣史可法等人眼中,他们并不会觉得这是大明的灭亡,吴三桂的行为更像是安史之乱时唐廷借回鹘兵平乱,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如南朝或者南宋一样划江而治。甚至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他也是打算尽可能的捞一把而已。

可现实的历史非常残酷,仅仅两年之内,清朝军队就基本占领的全国。李自成、张献忠先后阵亡覆灭,南明的小朝廷立了一个又被灭了一个,最后只剩下“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大明最后军神李定国和孤悬海外的“国姓爷”民族英雄郑成功

为什么吴三桂一旦放清军入关,清军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平全国呢?

首先,就是清廷的政治工作做的极好。刚入关的时候,打的旗号是吊民伐罪,给崇祯帝复仇。昭示了敌人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不但在占领区没有推行剃发政策,还向南京的南明朝廷释放了很大的善意,完全麻痹了南明官员。直到清廷彻底打垮了大顺,才与南明翻脸。

而南明和大顺互相仇视,视对方为大敌的同时,不但不联合抗清,还在激烈的内斗。李自成的大顺因为是流民出身,所以眼界不够,在北京大肆拷掠明朝官员,趁机横征暴敛,尽失了士绅之心。结果清军一来,这些明朝旧臣都直接归顺了清廷。

如果李自成能更残暴一点,把所有的反对者都杀光,清廷可能就会忙于稳定后方,短时间内不能南下。可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和士绅彻底撕破了脸皮,又怀揣着想当圣主的浪漫情怀,其结果就是完全无法在北京立足。

南明留守的政治精英们水平倒是很高,兵力也雄厚,但他们不但坐视大顺覆灭,而且同样忙于内斗。在立谁当皇帝、如何处理南明三大案、孙可望到底是封一字王还是二字王这些问题上纠缠不清,结果让清廷顺利的击溃了大顺。

其次,就是满清入关时的军事水平出色,当时国内除了镇守山海关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外,再无一支军队可与当时的八旗兵对抗。与电视剧和穿越小说里不同的,八旗兵的战斗力不仅仅体现在个人武勇上,组织纪律也很强,更是在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人的帮助下学会了炮战。

其典型就是山海关之战,清廷军队在两天三夜急行军三百里赶到山海关,休整半天后,下午参战,半日之间打垮了李自成的三十万大军。

最后,就是大顺和南明自身的战略失误,导致空有实力,却轻而易举的被满清占领本应是南北分界线上的天险。入取中原战略位置最重要的河东,大顺几乎没有防守。而南明实力最强的高杰和黄得功两镇,直接内讧,导致江淮丧失。史可法以心血苦守扬州,也无力回天。他是一个爱国英雄,但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明末政府的腐败,导致民心丧失,所以清兵入关初期普通民众对明朝的认同感并不高,造成了清廷顺利占领全国。可等到满清开始推行剃发令,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时候,中原民众才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朝代更迭的“亡国”,而是“亡天下”,可这时候已经太晚了。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新城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新城之战发生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253年(魏嘉平五年,吴建兴二年)三月,孙吴太傅诸葛恪率大军围新城(今安徽合肥西)。魏将张特带领部众死守,并用诈降之计欺骗吴军。时值大暑天气,吴军昼夜攻城,疲劳不堪,不少士卒因为气候和生活不适,上吐下泻,浮肿患病,无法继续作战。各军将领频频向诸葛恪报告,要求上级审视下情。诸葛恪得到报告后,以为其

  • 关羽斩的颜良和文丑,这两名将领实力到底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

    袁绍手中曾有4位虎将,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另外两位下场如何?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三国时代早期,袁绍绝对属于举足轻重的人物,官渡之战中,袁绍拥兵几十万,良将千员,谋士无数,但最终却惨败于曹军。纵观袁绍生平,可知其失败并不偶然,原因也多种多样,但主要一点则是其不谙用人之道。官渡之

  • "灵宝之战"的失败是为什么?唐玄宗为什么让哥舒翰去打安禄山?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灵宝之战”的失败是为什么?唐玄宗为什么让哥舒翰去打安禄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七年多的内战导致大唐王朝生灵涂炭,百业凋零。此后唐朝国祚虽然仍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没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不过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其实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唐朝总体实力

  • 失"街亭"责任不全在马谡,还有哪些原因导致兵败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当时,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曾在三嘱咐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望军师谨记。可是当时的诸葛亮并没有认同刘备的看法,他认为,当时的马谡谈吐不凡,屡屡展示出其过人的地方,所以诸葛亮经常将他带在身边,谈论军机要务。可是当时的诸葛亮,并没有给马谡安排重

  • 安禄山造反是狼子野心还是被逼无奈?安史之乱的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

    安禄山造反是狼子野心还是被逼无奈?安史之乱的真相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由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不过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想要造反,篡权夺位。但是如果能结合其他的史料记载,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安禄山为什么要反?只是因为他

  • 电影才会出现的剧情,李从珂"演戏"让敌军倒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史风云

    后唐明宗李嗣源去世后,他的三子李从厚即位,史上称为闵皇帝,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李从厚在位只有五个月,就被义兄李从珂起兵推翻,被杀时只有21岁。出现这种状况,都是李从厚这位短命皇帝自己“作”的,里面有一些让人啼笑皆非、惊诧莫名的故事。后唐闵皇帝李从厚李从厚是位少年英雄,年纪不大便跟随

  • "以治待乱,以静待华"的精髓是什么?孙子兵法适用哪些场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

    “以治待乱,以静待华”的精髓是什么?孙子兵法适用哪些场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以治待乱,以静待华,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

  • 西晋"八王之乱"的八个王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西晋“八王之乱”的八个王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凡是喜欢读史的人,都知道西晋有个“八王之乱”,读这段历史,一般读者都会把脑袋读大了,太乱了,司马X,司马y,司马Z……。到底这八个王是什么关系?都是司马懿的什么人?他们和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是什么关系?现在本人试着

  • 秦国灭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本该最容易打"的怎么打得最艰难?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秦国灭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本该最容易打”的怎么打得最艰难?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是赵国,本该最难打却轻易打下来的是齐国,一个将领打不赢换个将领就能打赢的是楚国,轻松打赢却后患无穷的是韩国,本来很强大却自己把自己折腾得不经打的是魏国,本来不经打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史风云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睢阳之战,既是安史之乱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常清楚。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