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坂坡之战赵云都敢孤身一人 夏侯楙带人围困时赵云为何说吾命休矣

长坂坡之战赵云都敢孤身一人 夏侯楙带人围困时赵云为何说吾命休矣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24 更新时间:2023/12/13 3:30:32

赵云长坂坡孤身杀入曹军,为何被夏侯楙围困却长叹死于此地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先后跟随刘备参与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是五虎上将之一。可以说赵云作为蜀汉大将,为西蜀政权的建立而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三国演义》当中赵云的形象是一位优秀的武将,曾经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可是在被夏侯楙带着千人围困时候,却说出了“吾命休矣”这样的话。今天我们就从《三国演义》为范本,以此来分析一下赵云。

具《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描述:

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当时赵云手持青釭剑,怀抱阿斗。一人一骑,杀得七进七出。面对数万曹军迎难而上,可以看出其勇猛,忠诚。不愧为真虎将。

长坂坡之战是赵云的成名之战。自那以后,天下人都了解了这位白马银枪的善战小将。刘备也因为其勇武和保护刘禅的功劳而器重他。自此赵云就进入到了蜀汉的高层,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让人感叹不已。也正是赵云在长坂坡之战的优异表现,才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曹军,从而保护了刘备的撤退。

据《三国演义》描述:赵云在凤鸣山之战,先斩了曹魏数名将领。要知道当时赵云已经七十岁的高龄,在和敌军将领交锋当中仍旧老当益壮。先后斩杀韩瑛,韩琼,韩琪三人,生擒韩瑶,可谓是真虎将。

面对来势汹汹的赵云,夏侯楙显然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引军离去。这时参军程武提出意见:让夏侯楙在山上指挥军队,引诱赵云到包围圈里,从而杀害赵云。赵云中计,率领军队一头扎入曹军包围,夏侯楙在山上只会,赵云左突右冲仍旧不能突围,发出了“吾命休矣”的感叹。

其实在长坂坡之战,赵云之所以能杀得七进七出。是因为曹老板起了爱才之心,下令军队不许放箭,意图生擒赵云。要知道这弓箭可以说是古代战争当中最为重要的武器之一。如果没有弓箭,那就失去了远程的武力压制。除此之外在《三国演义》当中,有许多武艺高强的武将都死于弓箭的射杀,譬如曹操的近身侍卫,古之恶来典韦,就死于张绣军队的乱箭射杀。

在我看来弓箭对于古代战争的影响是非常的大。毕竟作为唯数不多能够去造成远程杀伤的武器,其对于武将的压制作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而曹操在长坂坡之战下令不放箭,正是造成赵云杀得七进七出的原因之一。

而在凤鸣山之战,夏侯楙显然没有生擒赵云的闲情逸致。据《三国演义》的描写“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可见当时夏侯楙大军放箭阻止以此意图杀害赵云。而赵云也的确受此影响,没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围。

除了弓箭的影响,赵云的年龄问题也使得他在凤鸣山之战和长坂坡之战当中表现得不一样。在长坂坡之战当中,赵云尚且年轻,年富力强。所以能够冲破曹操的围困。而凤鸣山之战当中,赵云已经七十岁高龄,虽然先后斩杀武将,显示其勇武。但是比起年轻时确实力有未逮,气力勇武大不如前,也难怪他最后无法冲破夏侯楙的围困军队。

除此之外,长坂坡之战当中,赵云只是一人冲阵。身抱阿斗,目标比较小,有利于他突围离开。只要武力足够强大就很容易突围。而在凤鸣山之战当中,赵云除了要保证自己突围,还是一军主帅。在他被包围时,身边尚且有着千余名蜀国军士。

如果赵云抛弃他们独自突围,以他的勇武是肯定较为容易的。但是作为一军主帅,他不能去抛弃手下的士卒,所以当时赵云其实是率领军队突围。其难度大大地增加了。也就难怪他面对曹魏将领夏侯楙的围困,竟然发出了“吾命休矣”这种感叹。由此来看也是不难奇怪了。

在我看来,在三国的武将当中,赵云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可以说非常的优秀,而关于赵云在凤鸣山之战和长坂坡之战当中的表现差异,你又是怎么看呢?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甘之战有着怎样的意义?此战在哪里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夏后氏的首领启在其父禹死后,通过武力排除各反对力量,最终登上华夏部落联盟领袖之位。甘之战是启讨伐不服他最高领袖地位的有扈氏的战争。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最终夏后氏获得胜利,启得以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意义关予这场战争古人有“有扈氏为义而亡

  • 古代打仗面对城池久攻不下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不直接绕道走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对古代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战争中遇到城池久攻不下,为何不能直接绕行?众所周知,人类从有历史记录开始,战争就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和平永远都是极少数时间。究其根本,主要是有限的生产力与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充满强烈矛盾。从周代商分封建国开始,各诸侯国就开始互相

  • 侯景之乱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侯景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

  • 如何评价汉匈河西之战?为汉朝日后养马备战做出巨大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为打击匈奴,曾两次进军河西,史称河西之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评价河西之战是汉武帝继漠南之战后对匈奴所采取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行动,也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最重大的三次战役之一。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西汉王朝完全占据了河西

  • 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我国历史上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西晋末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割据局面,淝水之战就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战争后我国南北朝开始了长期的割据分裂。西晋末年,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我国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

  • 武艺高强的李存孝为何最后以"叛将"的身份埋葬?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熟悉古代名将的读者,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常常出现在演义小说中,话里面的四个人分别是:项羽、李元霸、李存孝、金台。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将不过李”的李存孝的故事。李存孝,唐末名臣李克用众多义子中的一个,由于排行十三,因此称为“十三太保”

  • 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安史之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代

  • "富贵险中求",郭嘉兵行险着冒险偷袭袁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

    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用兵太险,曾经差点让曹操灭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天下谋士哪家强?很多人还是要来三国看看到底谁最强。三国的杰出人物太多了,谋士自然也有许多。从袁绍那里到其他势力,特别厉害的谋士不下十人。这些最顶尖的谋士之中,后人根据他们的表现,提出了各种排名,有的说诸葛

  • 薛万彻选择"围魏救赵"帮助李建成解困,他到底成功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历史上都知道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害手足,足见他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的狠。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帐下的猛将誓死追随。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他非常重视人才,善弄心计。李建成帐下有一员大将薛万彻曾随李建成到李世民家中做客,遭到程咬金的挑衅,各为其主的切磋武艺,然而不到3个回合薛万彻便败下阵来

  • 鸦片战争英军为何没一举占领南京呢?这个"小东西"阻止了他们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

    1841年5月,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战事结束,但英国并没有满足于既得利益,反而打算向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以割断中国的内陆交通线,封锁南北之间的贸易往来,甚至直接控制长江下游地区,迫使清政府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早在年初,义律便提出了进攻扬子江的计划,但没能在英国议会上正式通过,所以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