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孙武有"东方兵学的鼻祖"之称,这几人也能和他相提并论

孙武有"东方兵学的鼻祖"之称,这几人也能和他相提并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40 更新时间:2023/12/19 6:04:45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朝时期,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并设立武成王庙,历代简称为武庙,以张良为的配祀。宋朝时期,追谥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并增设古今七十二名将为从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无数所向披靡的武将,他们战其一生受人敬仰。在宋朝时期,为了表彰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武将,所以评选出了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将,也就是武庙十哲七十二将。这些武将主要包括了宋朝以前所有朝代的古代名将,共72人。其中,就春秋时期来说,共有四位名将上榜,他们分别是管仲、孙武田穰苴范蠡

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虽然在历史形象上,管仲更偏向于一个文臣,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文臣武将之间的划分,并不是那么明显。换而言之,当时的人才,往往是文武兼备的。比如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

再比如管仲还曾率军北伐山戎,救援邢国等。齐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桓公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王赞赏。正是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

田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齐景公的时候,晋国进攻齐国的阿城和甄城,同时燕国又袭扰齐国黄河南岸一带。齐国军队大败。为此,齐景公召见田穰苴,就任命他做大将,领兵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军队。田穰苴来说大营之后,准备下令斩杀违反军令的庄贾,庄贾是齐景公的宠臣,于是派人骑快马去报告齐景公,向齐景公求助。但是,还没等派去的人回来,田穰苴已下令把庄贾斩了,并告示齐国将士,这无疑树立了田穰苴在齐国的威望。

将士们看到田穰苴说话算数,治军有方,铁面无私,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晋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不等交战,就吓得慌忙退走了。燕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连忙从黄河南岸退到了黄河北岸。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所有的失地。后来,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不过,他的治军理念无疑对古代历史上的将领起到了重要影响。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孙武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对于孙武来说,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除了理论影响之外,孙武也拥有令人心悦诚服的战绩。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训练吴国士兵,进攻楚国的柏举之战中,孙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也无愧于“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称号。

最后,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范蠡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灭吴,吴王夫差自杀。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在春秋末期,正是在范蠡的帮助下,越国得以消灭吴国,越王勾践更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更为关键的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急流勇退,没有贪恋权位。在此基础上,范蠡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因此,范蠡还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也即“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征辽东,其实这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大的战役,也是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之后,打的最痛快的一场仗,为什么他要屠杀公孙渊满门呢?我们来看看吧。提到司马懿,人们首先想到的应是架空曹魏政权;其次是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

  • 阿登战役德国为什么战败?德国如果胜利会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

    阿登战役德国为什么战败?德国如果胜利会怎么样?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阿登战役,了解过二战历史的朋友们不会陌生了,这是第二吃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人所发起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形战役。这场战役德军为何会失败,其实有众多原因。1944年战争到了最后阶段,德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已经不

  • 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是怎么回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1644年,是明朝灭亡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车厢峡之战的背景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北方建立了大顺政权,与明朝政府

  • "中兴四将"最弱的一个,刘世光他的功绩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

    “刘跑跑”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从史料记载来看,南宋“中兴四将”里面,刘光世可能是最弱的一个,其指挥能力、胆魄谋略、战场功绩等无法与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相提并论,放到“中兴四将”里面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但有一条刘光世在四人中独占鳌头,就是对流寇、叛军的感召力很强,这些杂七杂

  •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战役是哪一次?这场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战役是哪一次?这场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战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争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它又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呢?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

  • 古代攻城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10万大军能攻破5000守城士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5000人守城,10万大军一天内能否破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首先,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个问题牵扯到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城池所处的险要程度,城墙的厚度,城墙的高度,城池的大小,城池内的后勤保障状况,攻守双方的装备情况,指挥官的水平等都会影响到

  • 历史上真实的靖康之难,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乱作为北宋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一直广为大众所熟知,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宋历时三百多年,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个帝王。宋朝虽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高度繁荣的时代,可正是这个没有内乱皆因外扰的王朝,出现了一段耻辱的历史,这就是为大众所熟知的“靖康之耻(靖康之

  • 历史上宋忠与朱棣争夺居庸关,最后他是怎么失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宋忠是明朝建文年间的忠臣,历史上宋忠与朱棣争夺居庸关,最后他是怎么失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当时,有一个百户因为诽谤罪而被判处了死刑,宋忠经过一番调查发觉对方是被冤枉的,便向朝廷上疏请求援救。有一个御史借助此事将其给弹劾了。当时

  • 李克用在上源驿事件中是怎么逃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克用在上源驿事件中差点被朱温搞死,那么他最后是怎么逃出来的呢?这都要靠十三太保李存孝的超神发挥,人挡杀人佛挡灭佛一路将李克用救了回来。“上源驿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公元884年五月,李克用带领沙陀军追击黄巢,一路从河南到山东,这黄巢在前面跑呀跑,黄巢就在后面追呀追。追到最后连吃的都吃完了,只能率兵返回

  • 年羹尧手下有几十万军队,为何雍正能轻易摆平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年羹尧手下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摆平他似乎让人不理解。其实,年羹尧没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时期,全国军队人数不过五十多万人而已。从康熙五十年后的西南运兵,常常是三四万而已;西北用兵时,年羹尧、岳钟琪等人共掌兵力也不够十万。但请注意,他们无论调兵还是布防以及军事计划都要事先禀报雍正。对其解职、废掉年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