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是什么造就吐蕃王朝的覆灭?

是什么造就吐蕃王朝的覆灭?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91 更新时间:2024/2/22 5:27:19

古代中原农耕文明最大的威胁一般而言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然而在唐代在帝国的西部却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事实上这股势力曾在号称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异军突起,成为足以与两大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劲对手这个对手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这个王朝最鼎盛时期成为和东面的大唐以及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并立的亚欧大陆一股强大的地缘势力。

事实上吐蕃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统一政权,其实也是唯一的一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就向青海和湟地区的吐谷浑汗国扩张,为此还曾与唐朝爆发过冲突:松州之战唐军沉重打击了吐蕃,松赞干布随即与唐朝和亲,接受唐朝册封,吐蕃借此从唐朝引入先进科技、工艺及历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与此同时吐蕃开始控制周边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小国并曾联合泥婆罗援助大唐使节王玄策攻破天竺。

松赞干布死后论东赞、论钦陵父子成为吐蕃的实际执政者并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公元670年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于唐朝的吐谷浑并在接下来的大非川之战中击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从此吐蕃尽占整个青藏高原。此后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败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

正当论钦陵在和唐朝的战争中一再取胜之时吐蕃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斗争:论东赞、论钦陵父子长期把控吐蕃国政,这令吐蕃王族及亲王族的大臣十分不满。698年吐蕃赞普杜松芒波杰与大臣论岩合谋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秦地区(吐蕃人对吐谷浑故地的称呼),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论钦陵欲发兵抗命,但部将却忠于赞普,因此兵溃自杀身亡。此后吐蕃王族从权臣手中收回了权力。

704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其子尺带珠丹继位。由于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尺带珠丹即位之初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不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从705年开始,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发生了叛乱。摄政的没庐氏先后发兵征讨叛乱,于709年平定了悉立。又先后处罚了一些大臣,基本巩固了政权。

尺带珠丹继松赞干布之后再度迎娶大唐公主:707年唐朝以雍王李守礼女金城公主,双方在大昭寺会盟。同时吐蕃通过用大量钱财贿赂唐朝官员杨矩,得到了青海东南部的九曲之地。714年吐蕃遣使赴长安,请求唐朝派使臣前来会盟,并要求以河源一带为边界。唐玄宗派遣左散骑常侍解琬前去会盟。但吐蕃对会盟的结果十分不满,派大论乞力徐、大将坌达延率兵十万,进攻唐朝,唐将王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拆毁吐蕃建立的城堡和桥梁。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

此战后唐蕃关系恶化。吐蕃遣使通好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突厥、突骑施等国,多次骚扰唐朝的西部边境,皆被唐朝击败。715年吐蕃联合黑衣大食攻打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介入拔汗那国的王位继承斗争,但为唐朝所败。同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吐蕃再次请和。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此后同年又于与突骑施、黑衣大食入侵安西四镇,战于塔里木盆地西北,但战败。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719年唐蕃双方会盟,停止了战争。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尺带珠丹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红册木牍制,将各地的户籍、税收、兵籍等的管理收归朝廷管理,并设立红册木牍典籍备案(744年起改用黄色藏纸记载)。同时对没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员,削减支出;打击强权大臣并多次巡视各地。他还下诏对贫困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以缓和阶级矛盾。他消弭多次内乱,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吐蕃社会井然有序,充满勃勃生机。尺带珠丹在位时期奠定了日后吐蕃强盛的根基。

安史之乱后吐蕃获得了新的扩张良机:趁唐朝西域、陇右军团东调平叛之机吐蕃陆续占领陇右、河西。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道。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夺去河西之凉、甘等州。

赤松德赞在位时期听说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遂派大军远征天竺,欲奉舍利回吐蕃供奉。恒河北岸的各个小国得知蕃军强盛,纷纷投降,成为属国。蕃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恒河北岸地区,随后渡过恒河攻入中天竺的摩揭陀国。摩揭陀人纷纷逃窜,蕃军从佛塔中取出舍利,送往吐蕃供奉;同时又掠夺了大量佛像、佛经,俘虏了不少高僧。凯旋回朝之前在恒河边竖立大铁柱以标明地界,并遣士兵看守。

公元763年吐蕃趁唐朝忙于安史之乱而无暇西顾的良机一度攻陷李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另立了亲吐蕃的傀儡皇帝。从781年开始吐蕃趁机大举进攻唐朝辖下的西域。唐朝为了牵制吐蕃,用离间计策反吐蕃属国南诏,久怀不满的南诏王异牟寻趁机投靠唐朝,攻击吐蕃。同时用和亲政策拉拢回鹘(即之前的回纥),并通好于大食(阿拉伯帝国),形成对吐蕃的包围网。但吐蕃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各个属国抗击阿拉伯帝国,并于790年策反回鹘属下的葛逻禄各部,又派遣恩兰达扎路恭大破支援西域唐军的回鹘主力,回鹘走向衰落。在792年吐蕃完全占领了西域地区,将唐朝与回鹘的势力彻底驱逐。同时吐蕃还将势力扩张到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境内,这一时期吐蕃同时对抗东面的大唐帝国和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成功占据了整个西域。然而在吐蕃的扩张过程中其实就已潜伏下了日后衰败的种子在吐蕃国内问题和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了这支雪域雄鹰的折翅:

吐蕃内部的问题首先在于吐蕃从来就不是一个像唐王朝那样的大一统帝国,而是以松赞干布的悉勃野部为核心通过压服其他高原部族而形成的联盟体系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使用武力征服的手段,而是在各部族之间合纵连横分化瓦解,松赞干布对归附自己的部族往往选择吐蕃王室子弟与之结成政治联姻的策略,这样一来原来的各部族首领就成为了吐蕃王朝的外戚贵族。在松赞干布这样的雄主面前这些外戚贵族自然不敢造次,然而并不是每一代吐蕃君主都这么强势的,渐渐地在吐蕃内部就形成了王权和外戚贵族势力之间的博弈。在王权和贵族博弈的同时吐蕃宗教界也正在进行一场大博弈我们知道今天的西藏地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然而在吐蕃王朝崛起之初这里的原生宗教是苯教,吐蕃王朝时代恰恰正是佛教广为传播并逐渐取代苯教在这一地区的地位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徒和苯教徒之间是曾爆发过激烈冲突的。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佛教徒和苯教徒之间的矛盾之外,在当时残酷的奴隶制度下备受压迫的奴隶对统治这个国家的上层贵族的忍耐也越发走向尽头。

当吐蕃内部问题重重危机四伏之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实际也处于极其不利的状态:尽管吐蕃足够强大,但长年累月的战争不断消耗着吐蕃的国力毕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青藏高原的高寒自然环境在那个年代的经济发展潜力本来就较为滞后,而战争则使吐蕃国内的农牧业生产进一步受到摧残。更糟的是在长期的战争中吐蕃实际上已成功实现四面树敌的格局:在西域吐蕃同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争雄,同时西域本土部族也并非真心归附吐蕃;在昔日的北庭都护府辖地吐蕃和回鹘展开了争夺;在南部吐蕃曾侵入过天竺的恒河流域;在东南吐蕃极力想要控制南诏政权,导致南诏在公元794年选择归附唐朝对抗吐蕃。可以说吐蕃的东、南、西、北皆为敌国,可谓是真真正正的四战之地。唐德宗时代的名臣李泌制定了联合回鹘、南诏、天竺、大食等国共同削弱吐蕃的计策,最终吐蕃在周边各国的共同打击削弱下日渐衰落,与此同时国内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最终统一的吐蕃王朝崩溃,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各部群雄逐鹿的状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个人感觉夏商周虽然都是奴隶制国家,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而现有国家体制为了社会上层的利益,不可能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及时作响应的调整,从而导致政治体制和社会民情的矛盾越来越多,直致新的权利群体的出现,新群体为了夺取政权必然会迎合社会需求,摒弃旧体制的弊端,从而得

  • 周朝分裂和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西周的分裂。先看一段史料: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服)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子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侯)所杀。以本非嫡,故称携王。《左传正义》引《竹书纪年》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

  • 历史上东周是被谁灭亡的?怎么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东周延续于西周,始于周平王迁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晋等诸侯的护送下,从镐京(今西安)迁都到洛邑(今洛阳)。两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有个致命弱点,封到最后没有土地来封了,全部封给了诸侯国,周天子自已的封地越来越小,以致到最后,周天子的封地都是蜗居在其它诸侯国的封地内。实际上到周平王时期,周

  • 商朝为什么会灭夏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人心,大势所向你好,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四方诸侯纷纷背叛。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其他部落消灭了夏王朝,商朝建立。商纣王残暴地对待人民,鱼肉百姓,溺酒色,奢糜腐化。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国进攻商朝,与商军决战于牧野。周军大获全胜,趁机进攻

  • 商朝真的是因为纣王的原因才会被周朝推翻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被推翻,主要原因还是纣王昏俑无道,暴行,没有才智管理好国家,如果纣王是明君,把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象铁的江山,谁能推翻。古人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意志,也可以消沉人的意志,这是自古朝代兴亡的重要因素。然而有不少人却认为金国的灭亡是实行汉化的结果,是“舍戎狄鞍马

  • 《封神榜》中武王灭商的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后稷是周民族的先祖,他与禹、契都曾接受舜帝的教化,并把农耕技术与文明生活传播给万民。一方面夏、商相继称王,另一方面周民族也逐渐向河西拓展,慢慢发展壮大。到周文王姬昌时,由于他任用贤能,仁爱百姓,成为天下万民景仰的领袖。当周民族繁荣昌盛时,殷商的纣王却残暴不仁,荒淫无道,在酒池肉林里大肆挥霍。随着周民

  •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周在政治制度上都采取的分封制,其中夏商两朝,其本上沿袭了部落联盟时期的旧习,对于臣服的大大小小的部落或国家,并未过多干预其内政。所谓分封制也叫封建制,意思就是天子或大王把天下的土地分给各个诸侯,这些诸侯对土地以及本国享有自主权,只需要向天子称臣进贡,天子出征时派兵助力就行。这一制度类似于中世纪欧

  • 西夏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因为谁而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北宋初年,党项族在西北地区崛起,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名为“大夏”,因地处西北,人称“西夏”。那么,党项人以初期一个弱小部族之势,是如何建立起后来称霸一方的西夏政权的呢?五代时期,西北的党项族中的一支拓跋部就活跃于夏州地区(今陕西靖边一带)。当时中原地区四分五裂,党项族利用

  • 前秦王苻坚身经百战,手创大国,为什么会因淝水之战一战而败,一败而亡,破历史纪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苻坚绝非庸碌无能之人,为皇帝二十八年,南征北讨,可谓身经百战,手创大国,何以竟一战而败,一败而灭亡,破历史纪录?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国内的民族情况复杂。在前秦的国境中,西北是羌族,今陕西、山西北部一带是匈奴,今山西东部及河北北部一带是鲜卑的拓跋氏,今辽东、河北及河南北部一带是鲜卑的慕容氏,与这些习

  • 夏桀是如何使夏王朝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夏末,河洛流域,连旱七年,天灾难以扰拒!商汤乘机起兵,借天灾示天意。夏民饿殍遍野,何有实力抗争?!明末,李自成造反导致明朝灭亡!简直是历史重演!唯让满清坐收渔利!夏末天灾,恐也是饥民造反,东夷商汤,也是异族介入呢?商汤因夏,隐去夏朝内乱,更显自身强大,天命所归!民以食为天,国民无食裹腹,在天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