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史记》的《周本纪》记载“河竭而商亡”,没有说因纣王而商朝灭亡。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史记》的《周本纪》记载“河竭而商亡”,没有说因纣王而商朝灭亡。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4/2/24 4:53:55

长期以来,关于商朝灭亡的原因,多因袭儒家的说法,也就是认为商王帝辛残暴计划了国内矛盾与周人之间的民族矛盾,而导致了在武王伐纣时,纣王众叛亲离,最后自取灭亡。

但是,《左传昭公十一年》的的观点是:“纣伐东夷,而陨其身。”《史记》则认为:“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

前者的观点是商纣对外战争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而《史记》的观点则商朝的灭亡归咎于自然环境的问题,根本上说是经济的恶化。其实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联系性。

商末帝辛时期,中国气候转入寒冷期,农作物减产,动物资源减少,周人开始觊觎灭商。为了转嫁国内危及,同时也是为了掠夺资源,商人对东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争消耗了商的国力,也给周人提供了灭商的良好机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司马迁说“河竭而商亡”与《左传》说“纣伐东夷,而陨其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那么为什么商朝要选择征伐东夷,东夷又在哪里?以及这场战争的规模为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呢?

在甲骨的卜辞中,东夷被称之为了人方,多数学者认为“人方”就是分布在今山东地区的东夷,一般理由有如下四点:

其一,卜辞中征夷方经过“索”地,据“索”氏铜器可知“索”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兖州;

其二,征夷方的卜辞里的“杞”地,其地应在山东新泰;

其三,甲骨卜辞里记有小臣“”赴攸以御夷方的事,这个小臣应与苏埠屯所出青铜器的“亚”氏有关;

其四,卜辞中的“淮”字应该是“潍”,也就是山东潍坊。

史学界排列出的征夷路线为:安阳-兖州-新泰-青州-潍坊。

以上当然是后人的追述,因为东夷的名称并不见于商代,如果人方不是东夷,很难想象,像帝辛征东夷这样的大的时间竟然在甲骨文中完全没有记载。

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目前对纣伐东夷动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从仲丁开始,在商末帝辛时期达到高潮的大规模东方夷人地区的进攻,其根本目的是掠取资源。

上古时期,海岱地区属青州、兖州之地,这里物产丰富。据《禹贡》记载,兖州的贡品有漆和丝,青州则贡松和丝以及各种海产品,尤其是海盐。另外,商人掠夺的资源可能还包括铜、锡等铸造青铜器的原材料以及其他奢侈品。

而商人掠夺的最重要资源应该是盐。《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商纣时期的盐业生产遗址,在渤海西岸和南岸分布非常秘籍,历年来考古发现证明,在渤海岸边的鲁北、鲁西北,包括滨州、东营和潍坊等市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盐业生产遗址。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在商代时期,“位于山西省南部夏县芦村的盐池,是邻近陕西的中国北方核心地区唯一盐矿。是西部地区距离安阳最近的一个食盐生产基地;在河南、黑背、安徽或者湖北等容易到达安阳的省份中都没有发现食盐储存(盐块或盐水)”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帝辛发动对东夷的战争,很大目的是为了掠夺这一区域的食盐资源。

当然,商王朝灭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纣王伐东夷的战争是商代灭亡的重要原因。根据据王晖和黄春长先生的研究,在商末文丁时期,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相对寒冷干旱时期,这种气候造成了农作物的歉收和动物资源的减少。

从而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商人争夺资源,周人伐商之举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同时为了攫取资源,商人加快了对东夷的攻伐。

纣王在位的30年间,先后几次发动对东夷的战争,战争严重消耗了商朝的国力,这才给周人可乘之机,最终灭亡了商朝。

综上,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减少,迫使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周人对商的觊觎,从而商纣为了转嫁矛盾,征伐东夷掠夺资源,却消耗太多国力,为姬周所灭。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周朝灭商朝,也是外族入侵。为什么没人说牧野之后无中国?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1帝,享国646年。因商朝都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知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一、秦国统一的决定性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较量,它是古代战争史上最大规模、最为激烈、最有影响的一场战役。“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源自于这场战役。当时,秦国经过多代努力,国力日盛,到秦昭王时,秦国已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者。公元前261年,秦国怪赵国口中夺食,攻打上党,赵军退守长平

  • 夏朝的灭亡跟商朝很相似,有依据吗?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是否存在,目前是有争议的。我们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等,时间相当于夏朝,但它不像殷墟,没有文字,不能确定和夏朝一定有关。殷墟留下了甲骨文,甲骨文文字经过解读,发现和司马迁《史记》记载大部分相符,而且发现了宫殿和祭祀商王祖先的宗庙,商王名字都对上了号,可以确定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夏朝历史,我们目前只能

  • 1950年几月爆发朝鲜内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6月25日,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朝鲜,韩国和苏联事先对这件事之情,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国家元首都是从新闻报道上看到这个消息才知道的。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宣布除了支援韩国作战外,拍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鲜,阻挡准备解放台湾的解放军。并派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台湾协助防御,中国政

  • 如何看待“武王伐纣是一场诸侯国趁帝辛征讨外族时偷袭而获胜的战争”的观点?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准确地说,武王伐纣是一起内外勾结的政治阴谋,整个过程曲折、阴暗,充满了权谋诈术,而纣王是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有为之君,没有之一。1、纣王帝辛是商王帝乙的小儿子,他最后成为商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份是嫡子。纣王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比如微子、箕子(韩国人的祖先)等,他们由于都是庶出,没有王

  • 为什么周武王没有对殷商赶尽杀绝?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周武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各诸侯国都遵守一个“灭国不绝祀”的原则。1、周武王经过牧野一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但仅仅是推翻了商王朝的中央政府。对于商朝的领土、百姓以及旧有诸侯国并未直接加以征服。周王室虽然已经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为了便于管理,周王朝在统治初期对商人采取了怀柔政策,赋予商人高度的自治

  • 夏商一千多年周朝八百多年,为什么到了秦朝改制就成为短命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在历史上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在社会中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奴隶只是奴隶主手中的私有财产和劳动工具,没有一点地位和权利,在整个社会中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统治被全社会视为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影响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周朝是怎样熬到战国末期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朝代更迭中有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最长周朝。周朝(前1046前256)是中国历史上继殷商王朝后的第三个王朝,它存在的时间节点十分特殊,位于奴隶制的末期,封建制的初期,可以说是转型时期。周王朝共传32代国君37代王,享国共计791年。在后世历史的考证中,周朝分为西周(前104

  • 周朝将天下封八百诸侯,最后被诸侯所灭,它为何不直接统治全国?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周朝的将天下分封给八百诸侯,不是武王、太公、周公他们打下了当时的大部分疆域,然后再排排坐吃果果分给诸侯们,也就是说,不是在存在可以实行郡县制也可以实行分封制的两种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分封制。换句话,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所决定的,可以说,实行分封制是一种必然。周联合许多方国部

  • 夏商周时期两军交战规模到底有多大?用日本战国时期比喻合适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周时间,两军交战以展现军威为主,主要展现人多、阵形好、正义等方面,所以叫义战。到了春秋时间,有《孙子兵法》,玩“兵者,诡道也”,开始不注重展现军威了,打仗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叫无义战。到了战国时间,就是直接不择手段杀人了。所以,夏商周时期两军交战规模与日本战国时期大。但两者性质不同,一个是让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