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鸣条之战的详细情况是怎样的?对这种上古时代战争参考什么书目了解比较好?

鸣条之战的详细情况是怎样的?对这种上古时代战争参考什么书目了解比较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78 更新时间:2024/1/5 18:17:27

很冷门的问题啊。

鸣条之战是商汤灭掉夏的连续作战中,重要的一场战斗,以商胜夏败告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好,已经可以归于专业学术范畴。不过既然有朋友喜欢,笔者就抛砖引玉吧。难点在于现存历史资料的匮乏,无法完全还原当时战场的详细情况。在本文最后将阐述当时可能的交战方式。

就像大家所知道的,越是靠后的朝代,记载越详细。这要归功于我国纸张和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而早期的夏商周,能够参照的资料就没有这么好条件,商周可以依靠出土文物上的甲骨文金文进行翻译,再对照后世的史书即可。

而了解夏朝和同期的战争,条件更为艰难。目前出土的夏文化时期文物,有部分图案形式的早期文字出现,但难以完全它们的含义。目前只能通过《史记》《纪年》《诗经》《尚书》中的片段推测。

(图为复原的商朝武士图)

从建国后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可以判断,夏这个文明是事实存在的。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3世纪到前17世纪,其中靠前的一二期文化,国内学术界认为极大可能是夏文明的都城,靠后的三四期还有争论。其中三期出土了两座大型宫殿遗址,布局和建筑相当成规模,到底属于商朝还是夏朝目前没有定论。

需要了解周朝之前社会概况和相关战争的话,笔者推荐几本书籍:

入门《夏史与夏代文明》,《商史与商代文明》《西周史与西周文明》,詹子庆(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夏商周断代工程评审专家)

拓展《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晁福林(先秦史专家)

思辨《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史学家,古史辩派)

新证《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许宏(二里头考古队队长)

(图为二里头遗址发掘出的夏文化类文字符号)

夏朝末期的混乱夏文明大约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世袭王朝。对于国土,君主和各部落首领分而治之。在统治延续了400多年以后,越来越明显的出现了衰落迹象。夏朝后期,在孔甲继位时,崇拜鬼神,专好淫乱之事。和各方国(属国)的关系趋于紧张,国家实力不再有往日少康的规模。

再往后第四个君王,即第17任君主桀,相传他很是勇武,能徒手和豺狼搏斗,跑起来追的上骏马。然而这些威猛的技能对统治国家毫无帮助。他在位之时,行政措施乖谬,大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据称他修建大型的倾宫,豪华的瑶台,费尽了民间的财富。还让人挖掘了大池塘,灌入美酒,并且用酒糟做成堤坝。一边乐队演奏靡靡之音,一边三千人一起听着鼓声豪饮不止。大臣关龙逢直言劝谏,结果被立刻诛杀,从此官员臣属们都离心离德,像太史令终古等不少人还投奔了政治清明的商汤。

(图为山东嘉祥武梁祠拓片,东汉时期。表现了夏桀手持戟坐在两位女仆身上。我们可以推断东汉时期人们对夏桀的普遍印象喜好武力,玩乐无度,轻视仆从)

历朝末代君主都会受到后世的各种指责,比如夏桀商纣周幽王之类。有些责难可以说是欲加之罪,有些却确有其事。例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经过历年对殷墟的考古,商后期宫殿内的的大型浅水池塘已经被发现,极有可能就是史书记载的酒池。而夏朝末期还没有此种发现,不过考虑到“汤誓”里百姓对夏桀的诅咒以及臣下相继叛逃,这位君王的统治肯定有着极大的问题。

夏桀对其他方国关系的处置也存在严重失误。他不停发动战争,征讨不服从自己的诸侯部落。他用武力讨伐有施氏,得到了美人妹喜方才罢休。后又进攻岷山氏,迫使对方交出了名叫琬和琰的两名美女。这样,夏桀抛弃了原来的妻子,宠幸妹喜和琬,琰几位美人,大失民望。他还杀掉了有缗氏的首领,囚禁商族领袖汤于夏台,后来虽然释放。但和商族以及多个方国的关系已经不共戴天。

如此,夏王朝在桀的折腾之下,内外离心,实力大大削弱。

夏商时期,由于政治模式和生产力限制,一个王朝能直接控制的地盘比较有限。能直接调动的民力财力和兵力也都有限。因此往往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诸侯国或者附属部落(方国)的力量。依附自身的诸侯越多,实力也就越强,反之亦然。

商灭夏的战略商文明在强人汤的领导下崛起之后,成汤采纳了贤臣伊尹、仲虺的提议,灭夏大计初期避免和夏直接交锋,而从剪除夏的羽翼开始。这就是“先弱后前,先枝后干”的策略。

公元前16世纪时,商汤联合与夏有仇衅的有缗氏等诸侯势力,先消灭了靠近己方远离夏朝的顾,韦,葛等夏的附属方国(诸侯国)。后又击败了昆吾,身为夏伯的昆吾首领被当场斩杀。为此,商军出征十多次,获得全胜,夏朝的三个主要属国韦,顾,昆吾全部被清除,夏桀已经处于孤立状态。

(这期间的一连串主要战斗都发生在河南东部地区。)

鸣条之战的情形削弱夏朝实力的同时,商汤还派伊尹做间谍,秘密潜入夏的都城斟(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伊尹通过积极活动,以及运用多种关系,从夏桀的宫廷内部刺探到了夏的真实情况。商汤根据这些重要情报,反复试探夏朝的底线,发现对方已经丧失对全面局势的掌控,时机终于成熟。

鉴于成汤的步步紧逼,夏桀坐不住了,他不得不亲自率军前往迎击。结果首战就在有之虚失败。但夏桀不肯轻易认输,于是重整队伍,双方大军在鸣条这个地方(今山西夏县之西)的原野准备决战。

商军投入大约70俩战车,6000名死士,还有众多方国的军队。这些部队大多经历了此前的多次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夏军实力记载不详,但考虑到已经先输一阵,加之失去了三个主要属国的支援,人数很可能不会超过商军。

战前,成汤在现场做了激动人心的誓师大会,即《尚书》里的“汤誓”。斥责了夏桀违逆天命的种种罪恶,表示民众们难以忍耐,即便夏桀如同太阳,也宁愿和他一起灭亡。自己现在就要讨伐夏桀来匡正天道。并且鼓励将士们英勇作战,自己定会赏罚分明。

根据《甲骨文合集》《二里头文化兵器初论》等学术著作以及出土文物,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当时的场面。

由于夏朝末期战车发展尚不成熟,多是两人坐小车,难以承担作战任务。因此,夏商两军都以步兵为主。(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已经是战车决胜)这时期的战斗还处在相对原始的交战模式下,以正面攻击为主。双方的士兵数量,质量,士气等综合因素将决定战斗的胜负。

两军的首领和贵族将官手持铜钺或铜戈站在人群之中,他们身穿藤木和整块兽皮做成的盔甲,十分雄壮。身旁大群平民士兵们则手持石头打制的斧钺和石矛,其中不少士兵拿着弓带着一壶骨箭石箭。看起来也许稍显寒酸,但杀伤力可不容小视,这些精细打磨过的锋刃可以轻易切开人体,甚至伤到骨头。一些精锐的老兵有资格拿着铜斧或者铜钺,准备充分的商军铜制武器更多些,这些粗重的武器威力比石斧石矛来的更大,对方会极不情愿面对这种经验丰富的战士。

夏商两军没有特殊的阵型,夏桀的亲军和成汤的卫士都布置在中央,每个方国的战士们各自聚集成群,簇拥着他们的领袖。部署在主力战士们的两侧。商军阵容显得更庞大些,有缗氏有莘氏等部落的士兵一群接一群。反观夏军除了亲军战士,临时招募的武装平民之外,就只有些昆吾的残兵,气势上看过去输了一大截。

很快,商汤和夏桀各自下令,对攻开始了。两军战士们吼叫着乱糟糟的向对方冲去。这个距今3600年的战场和后来更先进的战场一样血腥,商军的战士们个个争先,挥舞着石斧石钺,企图立功受奖。夏军的士兵们则慑于桀的权威,不得不卖力拼杀。混战多时之后,夏军渐渐无法抵挡商军士气高涨之下的凶猛攻击。见眼前的夏军开始后退,商军武士们奋勇追击,砍杀了大量夏军将士。《山海经》里提到的将领夏耕可能就在这里死于商军的斧钺。

即便是盲人聋子也能感到,夏桀的全盘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他的军队现在四处溃散,整个鸣条原野一片尸山血海。

夏亡商兴这位暴虐的君王,正放下了他的架子,被少量亲兵们保护着往东逃窜。慌不择路之际,夏桀溜进了就近属国三(音zong)的地盘寻求保护。三这个方国此时还算忠于夏王朝,他们立刻出兵阻挡追击的商汤大军。结果自然可以预料,三军螳臂挡车,被乘胜而来的商军打的大败。

商军在这一战不仅歼灭了三军,还把夏桀的残兵和部属基本全部消灭。从中缴获了大量珍贵的宝玉和财物。夏桀用事实证明,即便是逃跑自己的速度也难有人匹敌,他带着爱妾妹喜等人再次逃脱,奔往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湖)。

在荒山野岭之中,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哀叹:“我后悔啊!没有在夏台杀掉那个商汤,才落得这样的下场!”不久之后,夏桀死于此处。

成汤在获胜之后,想把夏的社稷迁走他处,打算完全灭亡夏的势力。结果同盟的各方国似乎并不支持此种激烈举动,成汤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还是册封了夏的后裔,保留下夏的残余力量。

至此,整个中原已经在商汤的控制之下,一个辉煌的奴隶文明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而夏的遗民,一部分追随桀的逃亡路径,往南迁徙。根据《史记》和《括地谱》,夏桀的儿子淳维继承了他的妻妾,带着另一部分夏民往北而去。他们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和当地原住民杂居,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匈奴”。

(谢谢观赏,点赞是最好的支持)

(图为国外复原的商代士兵奴隶图)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最近央视都在播三星堆?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政治和文化两条赛道行驶,不管哪边跑的赢,都能激发出民族自豪感,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团结、更加自信的面对外敌,中国加油!近期,电视剧《功勋》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受到广泛好评,被认为是近年来难得展现我军基层政工干部的电视剧。剧中主角李延年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因率部成功守

  •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是否缴获了大量日军的大衣?对此你如何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并没有大量缴获日本军大衣、八路军缴获较多的军大衣,主要是在平型关战斗期间。这倒不是说歼灭了日军800多人,而是其中有日军辎重部队。这些携带大批衣物、粮食、弹药等物资由灵邱来平型关前线进行保障和支援的步兵瑙重部队(或称大行李队),大概有86人和70辆大车。当时大行李部队主要是为了前

  • 春秋战国时的战争,参战人数动辄数十万,后勤补给是如何做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历来的战争都是“劳民伤财”!“劳民伤财”看字面就知道,打战需要大量的劳工运送给养,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来置办战争所需物资!战争的胜利的结果就是,你先期付出的那些物资和钱财会以N倍的数量得到回报,这也是发起战争的重要原因!题主说的清朝时期的情况是真实的,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就是几乎耗尽了当时清朝的国库库存!

  • 甲午战争参战清军高达63万,最后为何还是战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时期清军参战部队没有63万,扣除几乎纯粹是摆设的八旗和绿营,清军能作战的部队各省练、勇两军人数总计349700人,但是这些部队分布在全国各地,因为交通不便,调动困难,在甲午战争期间大多没有投入实战,实际参战的清军大约在12万人左右。而日军实际参战兵力大约在240616人,实际参战兵力日军超过了清

  • 怎样巧记历史年代!!! 从夏朝到南北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时间!!!!! O(∩_∩)O谢谢了!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

  • 皇室战争传说卡 皇室战争传说卡怎么获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皇室战争传说卡和其他卡牌的外形很不一样,传说卡牌是六角形彩卡的,与普通(白)、稀有(黄)、史诗(紫)卡牌对比,在外观上面已经不一样。皇室战争游戏中的传说卡目前只有5张,其中包括寒冰法师、公主、熔岩猎犬、掘地矿工、电磁炮。皇室战争传说卡可以在任何宝箱开出来!新推出的超级魔法宝箱,有最高的机率开出传说卡

  • 宋朝对外战争没赢过,为什么是历史上唯一超过300年的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本身问题就很大。一是宋朝对外战争是胜多负少,哪会是没有赢过;二是即然说宋朝超过了三百年,那么就是说把南宋与北宋的历史加在了一起了,那为什么不将东汉西汉的历史放在一起呢?宋有汉的历史长吗?更别论夏商周之类的。我是军事妹子,其实我大中华本身是极为彪悍的,要不然你以为55个少数民族是怎么来的...

  • 中国历代对外战争胜率最高的是哪个年代?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代对外战争胜率最高的是哪个年代?中国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历朝历代大多都是反抗外族外国的入侵,主动对外战争少之又少,翻开历史我们并不难发公主和,修长城延续了几朝几代,而主动对外宣战却寥寥无几。这就充分证明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而绝不会主动挑起事端,无故侵略他国,因此所谓“中国历代对外战争”并

  • 古代的中国对外主动发起哪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图为隋朝时期疆域图自古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一个极度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尽管这样,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伴随的是朝代更替和战争不断。事实上中国不仅内部战争不断,中国曾经也对外主动发动过战争。它们或着正义,或着侵略。隋朝时期,刚刚结束纷乱的战争,便又频繁发动战争和修大运河。在隋朝

  •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最大的失利是哪一次?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这根本不用想,最失败的一次对外战争当属于中日甲午海战,这一战让清廷的三十年洋务运动成果付之一炬,再加上巨额的战争赔款,从此国力一蹶不振,揭开了中华民族近代的百年屈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