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的战争都是“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看字面就知道,打战需要大量的劳工运送给养,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来置办战争所需物资!战争的胜利的结果就是,你先期付出的那些物资和钱财会以N倍的数量得到回报,这也是发起战争的重要原因!
题主说的清朝时期的情况是真实的,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就是几乎耗尽了当时清朝的国库库存!陕甘总督年羹尧征罗卜藏丹津时,雍正更是调尽了天下的可用物资来支持这场战争,年羹尧之所以立了大功,就是在朝廷供给即将耗尽的时候击败了葛尔丹主力部队,如果他不能找都敌人主力进行决战,会因为供给缺失而退兵甚至是兵败!那样朝廷要在准备很多年才能再次出征!
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就要提到一个著名的策略“远交近攻”!
远处的国家就是再不够揍也要交好,毗邻的国家看着不顺眼可以直接攻击。决定这个策略的主要原因就是出征距离决定了供给线的的长度,那个时期的交通运输很落后,根本就支持不了远距离的征战!
再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大多数都是以城池的攻夺战为主,需葛之战、召陵之战、泓水之战、崤关之战、城濮之战、庄王围宋、柏举之战、艾陵之战、马陵之战、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燕攻齐之战、即墨之战、阏与之战、陉城之战、番吾之战...这些战争都是两国之间的边境战争!
包括秦朝灭六国。也是由近至远的开始的战斗,逐步消灭敌国!
之所以这样就是粮草供应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当时每个国家所处的位置相对都是比较富足,利于农耕的平原,当时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是采用兵役制的,青壮年都要服兵役,几年后复员回家继续种地,战时紧急动员在恢复兵役!一般都是这样的,要不那么多的军队国家是养不起的!
那时的战争不是说今天打明天还打的一直打了500多年的,每次战争换来几十年的太平,更是在用几十年积蓄力量以图再战!
春秋战国时的战役也不是想人们想的那样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历史记载的大型会战本人绝得都是夸张的当时的人数!赵括被坑兵40万难以想象!项羽射杀秦军降兵20万我觉得也悬!
还有就是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不是说几天或几个月就能结束的!举个例子!
六国伐齐时的即墨之战,乐毅率大军只用了半年就拿下齐国70多个城池,可是在到达莒城和即墨这两个城市后,他们却不能一举拿下!原因有二,一是五国撤军,二是田单会守!在即墨城下两军打了整整的五年!燕军围城,齐军守城两军都是强弩之末了,尤其是齐军粮草接济不足,他们只好就一边围城一边进行农业耕种。每次两军交战也都是在庄稼快熟的时候开始打!
后来也是因为即墨久攻不克,齐国花不起钱了,就撤换了乐毅,结果导致燕国反攻复国!火牛阵就是那次战争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
以上战例说明的物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继续几十年的财物,举全国百姓之力,只为一次决定性胜利,也许也是导致国家覆灭的后果!
大家看看那些历史名将哪一个是天天打仗的?为啥说廉颇老矣!廉颇年轻时率军征战齐国,过了很多年后要再次启用他是问,尚能饭否?廉颇答能,并当着赵王使者的面吃了很多饭,但是一会就拉了三次!没有被再次任用!这就说明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打仗,在第二次战争林临时他老了!时间隔得太久了!每次国家间的战争都有一段时间的间隔!
三国时期的诸葛六出祁山也是在好几年内完成的,每次都要进行粮草物资准备再去打,粮草没了就回来!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只是诸葛将运送工具提升了,不是制造了永动机!
最后回答问题,春秋战国时的战争发动后,所有的物资是依靠老百姓的人背车拉输送的,都是由自己国家的边境出发的,而且运送距离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