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陆逊四次北伐没有一次失败,那他为什么不趁机消灭曹魏政权?

陆逊四次北伐没有一次失败,那他为什么不趁机消灭曹魏政权?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3/12/22 19:20:40

陆逊可以说是三国中期东吴防线的奠基者,而且在三国历史的记录中,陆逊几乎是三国时期仅有的毫无败绩的三军主将。陆逊作为东吴一代名将,其军事指挥才能不亚于周瑜诸葛亮。而且陆逊因其战绩,也被列入“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陆逊曾指挥或参与了东吴对曹魏的四次北伐战役,而且在这四次北伐之中未尝一败。那么为什么东吴不乘胜追击,趁机消灭曹魏政权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四次北伐过程。第一次发生于公元228年,陆逊亲自指挥,史称石亭之战,陆逊大胜曹魏名将曹休,取得杀俘魏国兵将一万余人的骄人战绩。第二次是发生在公元230年的庐江之战,陆逊探得魏军动向,遂连夜率部撤退,未损一兵一卒。第三次是公元236年的襄阳之战,孙权主力北伐失败,陆逊摆“空城记”从容撤兵,反而斩魏兵千余人。第四次是公元239年的邾城之战,陆逊“以攻为守”攻占邾城并坚固城池。我们来看这四次陆逊与曹魏的交锋,石亭之战可谓是一次实打实的正面交锋,而另外三次战斗只能算是小胜,而唯有第一次石亭之战,是最有机会北伐成功的。

事实上,陆逊东吴这四次北伐虽然未败,但是对曹魏来说根本没有伤筋动骨。当时曹魏坐拥天下九州之六,其兵力总数甚至可以超过蜀汉全国人口的情况下,石亭一役损失一万部队完全是可以弥补的,而东吴几乎无法抵挡住曹魏事后的反扑。而且东吴自孙权掌权之后,采取的都是守势,所有的进攻全是为了打造有助保卫江东的形势。因为江东历代以来都是富饶之地,战乱又会让大批文人工匠南迁避难,从而促进了当地繁荣,因此江东政权大部分沉溺于偏安,缺乏进取意识,东吴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在了守,而不是攻。

当时北方地处中原,地大物博,政治与军事人才层出不穷,且民风彪悍,陆战优势极其明显。相比之下,江东更适合自保,并不具备夺取中原的绝对性实力。再加上三国时期的主要军事矛盾在于蜀汉与曹魏,这两个集团不仅彼此注定势不两立,而且都曾试图征服江东,东吴对两者都存在着警惕意识。在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中,无论谁赢,都会对东吴不利,所以东吴的北伐必须是把握得恰到好处,以维护三国鼎立的形势优先。

而陆逊的北伐目的无非两种,一种是消灭曹魏南方的有生力量,削弱曹魏的南征实力。另一种就是配合蜀汉北伐,分化曹魏抵抗蜀汉的军事力量,维持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无论是哪种目的,都决定了东吴不会全力以赴讨伐曹魏,只能说是尽力而为,以求自保罢了,所谓“一举消灭曹魏政权”乃是痴人说梦。

标签: 陆逊北伐三国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本想迁都,弟弟一句话为何就能改变他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北宋,赵匡胤,历史解密

    开封在前朝就是国都,而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又没有迁都,于是便定在这里了。北宋都城易攻难守是没错,毕竟开封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依,不然的话,当年金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攻破汴京,导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锅端。但是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国家定都的选择,其实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安全性是方面,但更多的是要看这个都城

  • 刘伯温去世前送朱元璋一筐鱼,到底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提起元末明初的.刘伯温,世人无不赫赫称赞,他谋略过人,功绩突出,被称为“帝王师”,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是朱元璋夺天下、建明朝的第一谋士。同时,他精通风水,擅长预言。其旷世神作《烧饼歌》更是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被后人称之为“神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牛的不能再牛的人物

  • 彭越受刑欠说了什么,刘邦还升了他的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彭越,汉朝,风云人物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只可惜秦二世而亡。相比较来说,秦朝之后的汉朝,要比秦朝好得多,秦朝的秦二世昏庸无能,好在他之后的汉朝能把王朝大业发扬光大。刘邦凭借过人的智谋和任人唯贤的决策,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建立者,让秦朝末年的百姓走出了煎熬。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汉朝,得益于追随他的

  • 唐太宗病逝后,长孙无忌又是怎么以元舅的身份辅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六月,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太尉

  • 东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东京之战对北宋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北宋东京之战简介?东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东京之战有什么意义?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北宋东京之战简介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李纲、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东京(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徽宗、高宗等为首的妥协投

  • 谜案!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黄巢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狂人,是因为其盗掘的对象都是重量级。一是效法项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学赤眉军、董卓,掘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三是掘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对于黄巢盗掘的文字散见诸陵的盗掘记载中。黄巢占领长安后,派京兆尹王璠率领数万农民军,前去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大规模挖坟,因为没有找到墓道,并且

  • 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为什么武则天能安享晚年?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唐朝,野史秘闻

    公元705年,著名的“神龙政变”爆发,在位15年的女皇帝武则天,被迫交出皇位和权力,传位给儿子李显,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众所周知,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这点后面会解释),而武则天又是李唐宗室最忌惮的人,如今她一失势,大家必定是群起而攻之,没了权力的武则天,就好比没了牙齿的老虎,就算没人敢杀她,肯

  • 历史上华高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华高,安徽和州人,明朝军事将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华高是明初众多开国功臣之一,在朱元璋起义之初,便连同愈通海等人率领巢湖水师前去归附!跟着大部队接连攻下了太平、采石矶、集庆、镇江等地,立下了赫赫功劳,而他本人也成功晋升为秦淮翼元帅。后来,华高

  • 姜子牙又被称为姜尚,他为何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或牧野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为何所向披靡的骑兵会被空心方阵克制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世界,空心方阵,战史风云

    提到空心方阵,可能很多人脑海里闪现的是书本里经常提到的一种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很多的实践多来自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排兵布阵里用到的空心方阵虽不是绝对仿照这样的数学模型来设计的, 但与其有很多相通之处。譬如中心位置始终空出,最外层人数最多等。这些有别于其他方阵的改进,致使其在面对驰骋疆场多年的陆战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