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蒙古铁骑骁勇善战,为何元朝却被轻易推翻了呢?

蒙古铁骑骁勇善战,为何元朝却被轻易推翻了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33 更新时间:2023/12/24 8:44:24

说到中国历史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封建王朝,莫过于元朝,这个没有任何争议。而关于元朝的崛起也是在于几代先祖的共同努力,到了铁木真逐步统一草原的时候力量逐渐走向强大,一度灭掉花剌子模,攻占金国中都,亡西夏等;几代的努力到了忽必烈时期逐步灭掉金,南宋,大理等国,建立起来了一个庞大帝国。然而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开始算起,王朝统治了98个年头寿终正寝,有很多历史经验教训等着我们去总结。

第一:历代祖先的共同努力,到了铁木真时代建立大蒙古国,统一草原

1:金国鼎盛的时候,合不勒汗挑衅并且击败他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1125年灭亡辽国,两年后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政权,这时候金国南下和南宋打仗,与此同时合不勒汗带领的蒙古部落日益强盛起来。有一次蒙古可汗按照规定,定时来金朝觐见皇帝。那时候正好是金太宗在位时期,让他喝酒,可不管喝多少就是喝不醉,实际上每次喝的时候找机会上厕所全部吐掉,怕有毒。久而久之看见自己没事,于是大胆喝了起来。

一下子喝过头了,壮着胆摸了金太宗的龙须,身边大臣看着很生气。皇帝觉得没事,于是安排他到驿馆住下。回过头来的合不勒汗感觉不对劲,飞马加鞭逃回蒙古,皇帝派遣使臣去追,传出消息使者被杀。这一举动无疑恼怒了金国皇帝,第一次派遣大将胡莎虎同蒙古打仗,金国人不熟悉草原地形,被打地大败而归;第二次金国第一名将金兀术亲自出手,结果也是一样,被蒙古打了个大败。金国这时候并非战无不胜,有了将来的大敌。

2:俺巴孩汗,也速该都是被塔塔儿人所杀,为此同其部落结下梁子

合不勒汗死后,他的堂弟俺巴孩汗继位。按照当地习俗,俺巴孩汗前往塔塔儿人营地迎亲,未曾想遭到塔塔儿人的背叛。送到金国,被残忍钉在了木驴之上;到了合不勒汗孙子也速该在位时期,一度出现兴盛。那时候11岁的铁木真被父亲安排娶弘吉剌部的美女,按照规定要在女方家呆满三年。回来的时候路过塔塔儿人的营地,被他们的毒酒所害;临终前留下遗言,凡是比车轮高的男子一律赶尽杀绝。

3:铁木真历经磨难长大,最终建立大蒙古帝国

铁木真是也速该的长子,由于少年时期父亲早亡的缘故,被泰赤乌人,主儿乞人抛弃。这些因素并没有抛弃铁木真坚强的信仰,相反这是这些磨难激励着他不断成长,到了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帝国,自称“成吉思汗”,开始和金朝分庭抗礼。

第二:铁木真时代到忽必烈建立元朝,相继灭掉南宋,大理,金,西夏等国

铁木真时代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蒙古铁骑的版图不断横扫中原,甚至一度逼到欧洲。让当时整个欧洲闻风丧胆,当时的南宋,大理,金,西夏,花剌子模,西辽等国自然成为蒙古人的囊中之物,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算起,八年后一举灭掉了南宋政权,统一全国。

第三:从元朝建立到元朝灭亡百年不到的时间,为何腐败的如此之快

1:统治集团分裂,政治非常腐败

元朝从忽必烈一直到元顺帝百年不到的时候更换了十一位皇帝,平均一位皇帝在位不到十年,从建国初年决定了元朝不能统治长久。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集权把宰相权利捧得过高。这也是为什么百年后朱元璋废除中书省的重要原因!除了忽必烈和元顺帝之后,中间大部分很多皇帝都不得好死,不是被权臣宰相杀,就是突然病死。

2:元朝施行的四种人制度,对汉人很是歧视

要知道你建立国家,没有汉人儒家文化的传承,那你这个国家注定统治不久。偏偏他把元朝人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种是蒙古人;第二种是色目人;第三种是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北方汉人杂居);第四种是南人(南方汉人)。元朝官员大部分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汉人和南人想要通过自己努力博取功名,难上加难。除非投其所好,北方人喜欢吃江南的腊味,腊鸡特别喜爱。但也仅仅只能当朝廷中枢的低级官员,想要往上爬很难很难。

3:元朝后期君主昏庸无道,横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没有应对措施

元朝统治后期,统治者不断向基层老百姓索要沉重赋税。本来老百姓就生活不好,这么一来连生存都是个问题。早在泰定二年就爆发了赵丑斯,郭菩萨领导的农民起义;元顺帝至正十一年爆发了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起义,元朝内部没有应对措施。恰好此时灾荒,瘟疫等问题时有发生,皇帝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朱元璋正是因为无可奈何被逼无奈举兵造反,等到明朝取代元朝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综上所述,不管一个如何强盛的王朝,哪怕是疆域最为辽阔的大元王朝,如果不爱惜民力,官逼民反老百姓肯定会扛着造反起义的旗帜。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期间发生的诡异事件 一场大风就吹散了一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历史解密

    战场上出现的诡异的事件很多,但是在“安史之乱”中发生的一次诡异事件,却让人疑惑不解。唐肃宗元年(758年)八月,唐朝九个节度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围歼安庆绪。先是在获嘉打败安庆绪,斩首4千人。接着在卫州,郭子仪等人用计大败安庆绪,斩首4万人。同时还获得叛军十万甲胄,杀掉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再接着,安庆绪

  • 宋孝武帝刘骏有多荒唐?爱妃死后还要求大臣跟着哭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骏,南北朝,野史秘闻

    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相对混乱、黑暗的时期,尤其那些南朝皇帝,可谓奇葩中的奇葩,异类中的异类。堂堂宋武帝刘裕,一生功勋盖世、所向披靡,偏偏生下了一群不知所谓的儿孙,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搞得鸡飞狗跳、一塌糊涂。早年经历宋孝武帝刘骏,刘宋皇帝史上最荒唐的一个。史料记载“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文

  • 杜淹: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什么会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杜淹,字执礼,唐朝时期宰相,他是隋朝怀州长史杜徽之子,名相杜如晦叔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隋朝时期,担任御史中丞。隋朝灭亡,效力于王世充,授吏部尚书。投降秦王李世民,授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卷入杨文干事件,受到牵连,坐罪流放巂州。唐太宗即位后,召回朝

  • 相比较赵匡胤而言,为何说他的父亲赵弘殷更具传奇色彩?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匡胤,赵弘殷,文史百科

    说道五代十国,那简直就是乱世时期,皇帝的轮换就像是吃顿家常便饭一样容易,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一些政坛不倒翁存在着,比如著名的冯道,他就是历经十朝而不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相比较赵匡胤而言,为何说他的父亲赵弘殷更具传奇色彩?赵弘殷,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不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大臣,还是

  • 三元里抗英的起因是什么?卖菜的不是好欺负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元里抗英,清朝,战史风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兵败如山倒,到1841年5月英军已经包围了广州城。广州附近各县纷纷组织乡勇抗击英军。毕竟远水不能救近火,广州城内的十三行商人向英军交付六百万两白银赎城费换取了英军不进入广州城,在英军撤退的过程中,三元里抗英爆发了!在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在南方这种宗族社会发达的地方,妻子

  • 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有哪些?揭秘其人物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连良,民国,历史解密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

  • 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一介女流是如何做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夏姬,春秋,野史秘闻

    夏姬是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 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史载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吴国灭楚竟与她有关联,那么夏姬到底有怎样的身世?楚成王三十一年(前640),郑国国君郑穆公与妃子生下了女儿夏姬,传闻她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夏姬未出嫁时,便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

  • 明朝状元姚涞简介:曾主持北冀乡试,当时取士甚多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其名字有怎样的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防火墙,也可以是一

  • 如何评价雍丘之战?此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真源令张巡率领军民坚守雍丘,牵制了安禄山叛军数万人,史称“雍丘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背景安禄山攻占洛阳后,派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精骑数干,东略诸郡,郡县官吏多望风降附或逃走。但进至山东时,却遭到东平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