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自成和张献忠都领导农民起义,为何他们不联手呢?

李自成和张献忠都领导农民起义,为何他们不联手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4/1/11 3:42:06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为何不入川联手张献忠反清,两人有何恩怨?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两大领袖,他们一个在北部,一个在西部,分别给明朝崇祯帝制造麻烦。 李自成更是率军直捣北京,逼得崇祯在煤山自杀。然而李自成刚刚坐上皇宫龙椅42天,就在山海关战败,被 清军赶出了北京。

那么李自成为何把事情搞的这么糟糕呢?他撤出北京后,张献忠在四川还有几十万农民军,他为何不入川联 合张献忠共同对付清军呢?

李自成剧照

这里就要说到李自成的农民性格。

李自成出身贫寒,小时候当过和尚,放过羊,十几岁父母双双离世,由于喜欢习武,颇通枪棒,长大后他谋 了一个驿卒的职位,吃上了“皇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刚当上明朝“公务员”的李自成却遇到了天灾,欠下了豪绅的债务并被抓进监狱拷打 ,更让他心寒的是妻子在这期间又与别人通奸。

于是他杀了妻子和债人亡命天涯,参加农民军,并和张献忠等追随闯王高迎祥,1635年在13路农民军荥阳大 会上, 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略,与高迎祥、张献忠合力攻下明朝中都凤阳,但是由于分 配利益不均,两人闹翻分道扬镳。

后来高迎祥战死,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由于明朝兵力都被清军和张献忠缠住,李自成趁机进入河南提 出“均田免赋”口号,实力不断壮大。杀福王朱常洵,灭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李自成在西 安建立大顺政权,而张献忠克也早于他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权。

此后李自成一路向北打,连战连胜攻入北京,但是入京后,他领导的农民军不注重军纪,手下大将刘宗敏竟然轻薄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这导致吴三桂倒向皇太极

吴三桂剧照

清军与吴三桂合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李清军与吴三桂合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逃回北京后,不是想办法调集兵力积极加 强北京城的城防,而是急急忙忙的上演了“称帝”的闹剧,第二天就仓皇的撤出北京撤出北京后。

当时在成都称帝的张献忠仍有几十万大军,且双方都是义军,李自成为何不入川向张献忠求救,然后联合反攻清军呢?这里面有何隐情和恩怨呢?李自成世代农民,走上造反这条路其实很偶然。在他造反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想到会取得如此到的成就,更不要说后来攻入北京称帝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明朝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关外与清军激战,让他捡了个漏。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属于那种“打到哪里说到哪里”的队伍,其本身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这个时候,攻入北京的李自成不向张献忠求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自古拿下首都的人,就是“天子”。此时李自成是在北京称过帝的人,当然以“正统”自居。而张献忠是在山沟沟称王的土包子,李自成当然不会拉下身份去向张献忠求救。

其二、一山不容二虎,李自成此时如果入川向张献忠搬救兵,就相当于进入了别人的地盘,很有可能被张献忠控制。

其三、张李二人都是性格极其强势之人,再加上两人在风阳闹翻,张献忠不一定会借兵给李自成。

其四、当时南明已经成立,坐拥江南半壁江山,正集中兵力围剿张献忠,此时也无多余的兵力借给李自成。

其五、李自成本人此时骄傲自满,很多谋士的意见听不进去,身边的谋士宋献策也不被他重用,此时也没人敢站出来向他建议入川借兵。

就这样,李自成错过了最佳的自救时间,在随后的作战中连战连败,再加上不注重根据地的建设,最终被击垮,并在湖北被乡民杀死。

标签: 明朝李自成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贾珠娶李纨为妻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娶她而不是别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红楼梦,贾珠,历史解密

    荣国府三代儿媳妇,贾母、邢夫人(填房)、王夫人、李纨、王熙凤包括薛宝钗,邢夫人续弦除外,只有李纨不是四大家族中人。不免令人奇怪,贾珠为什么不找个豪门出身的妻子,只找了个四品官的女儿为妻呢?此事还真不是贾家低就,甚至是贾珠高攀了。【一】贾珠娶李纨,代表了贾家自我转型的进一步执行。荣宁二公武官出身,出生

  • 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先皇驾崩,大臣让他哭丧,他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晋朝,司马曜,野史秘闻

    古代非常重视孝道,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不但会被街坊邻居瞧不起,连踏入仕途的机会都没有,朝廷选拔人才对人品很看重,不孝顺也就代表人品有问题。若大臣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否则将会被同僚弹劾,皇帝却不受这种限制,毕竟皇帝如果守孝三年的话,无人可以代替他处理朝政。《顺宗实录五》记载:“以日易月

  • 从太监做到宰相的李辅国,最终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辅国,唐朝,风云人物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掌有大权的宦官有很多,最著名的就要属明朝的太监魏忠贤了,但是虽说他的权力很大,但他的职位还是一个秉笔太监,不过是只比知府略高上一些而已。但是历史上确有一位太监,经过努力做到了宰相的位子,他就是唐朝的宦官李辅国。李辅国是在李隆基时期进宫当太监的,后来他又全心全意的侍奉太子李亨

  • 朱元璋这位开国帝王,在死前为何一直问:“燕王来否”?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从一个乞讨的小和尚,做到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所以他非常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江山。对于继承人的问题,向来非常重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明确遵循着儒家“立长不立幼”的思想,把皇位传给了已亡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但是这一

  • 栎之役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对秦晋两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栎之役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前562年,秦国与晋国在栎地发生了一次冲突战争,以晋国大败告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中原的野望一直被强大的晋国遏制。秦国为了实现霸业,时常与楚国结盟,以对抗强大的晋国,并发生了一系列战事。其中,栎之役就是一场秦

  • 松锦大战明军战败的罪魁祸首是洪承畴还是崇祯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松锦大战,明朝,历史解密

    松锦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崇祯帝选择的决战时机是完全违背理性的。明朝的后勤组织和兵力部署同样也是难以为继的。在极度不利的国内外局势下,崇祯帝贸然发动这场决战,是战略上的严重失策,对满清皇太极竟会率领清军主力以倾国之力决战,更没有有效的战略备案。如果说在崇祯十三年,崇祯帝让洪承畴督帅十三万大军出关

  • 渤海国在哪儿?它是怎么改变唐朝在东北的地位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渤海国(698-926)虽然大家都不了解,但它并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渤海国在唐代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大国。唐高宗时,东北地区、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灭亡,靺鞨族在东北趁机建国。开元七年(719)渤海国第二代国王大武艺即位,对外“斥大土宇”,积极扩充疆土。唐朝在东北虽然设立安东都护府,但政策还是以羁縻为主

  • 明朝内阁大学士殷士儋简介:曾遭到首辅高拱的排挤打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宝月帖》被苏轼书于治平二年,帖中的释文有何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轼,《宝月帖》,文史百科

    《宝月帖》又名《致杜氏五札之一》,苏轼书于治平二年(1065)。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4行,计42字。23厘米×1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帖乃是东坡致唐弼曾祖父杜君懿札,此帖笔法峻健锐利,应为早年书,是东坡存世墨迹的肇始之作。释文大人令致恳,为

  • 明明实力超过蜀汉,东吴为何不北伐中原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手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等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也即其他诸侯基本上都告别了汉末三国历史的大舞台。在三国之中,虽然蜀汉的国力相对较弱,但是,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先后有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对此,可能很多人要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