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53 更新时间:2024/1/18 12:52:37

魏国大司马曹真收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以后,还想攻打汉中。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 230 年),他上书魏明帝曹叡.,建议出兵讨伐蜀汉。曹叡听从曹真的建议,命令大将军司马懿逆汉水而上,从西城进军,到汉中跟曹真的军队会合,其他将领或从子午道,或从武威进军。

司空陈群劝曹叡说:“以前太祖到阳平攻打张鲁,收割了大量的豆麦补充军粮,结果张鲁没攻下来,军粮就已经告罄。而现在粮草匮乏,斜谷地形险恶,运输补给十分困难,进军、退兵都不方便。陛下不能不深思熟虑。”

曹叡觉得陈群的话很有道理,又取消了出兵的命令。曹真再次上书,要从子午道进攻汉中。陈群还是反对。曹叡索性下了一道诏书,让曹真把陈群的意见作为参考。曹真却依据这道诏书,立即下令出兵。 蜀汉丞相诸葛亮听说曹真出兵,料定他必定经过成固,就率大军驻扎在成固,等待魏军。诸葛亮又让中都护李严率两万兵马赶到汉中。

然而,魏军却没有来。因为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栈道断绝,曹真带领大军走了一个多月,还没有走出子午道。太尉华歆和少府杨阜、散骑常侍王肃等几个大臣接连向曹叡进谏,曹叡这才下诏让曹真班师。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第五次出兵北伐。他又任命李平(“平”是李严改用的新名)为中都护,让李平处理汉中的事务,他亲自率领几路大军同时杀向曹魏。这次运输粮食使用一种叫“木牛”的人力小车,这种木牛既省力,又运转灵活,特别适宜在山路上行走。

消息传到洛阳,正好大司马曹真卧病在家,无法领兵出征。曹叡便派大将军司马懿屯兵长安,统领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抵御蜀汉的进攻。 没过多久,曹真死了,军事大权完全落在司马懿手中,他派费曜、戴陵率领四千精兵留守上邽,其余人马全部出动,向西去解祁山之围。张郃认为援救祁山用不着动用这么多兵马。他打算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在雍县、郿县,作为策应。

司马懿说:“将军的意思是把大军分为前后两部分,我带前军出战,将军率后军接应?”

张郃点点头:“一点不错。”

司马懿沉思半晌,说:“要是前面的队伍能够抵挡敌人,将军的意见当然很好。我担心我们的全部兵力也不一定能打败汉军,要是再分前后两部分,力量就分散了。”

他没有采纳张郃的意见,集中兵力进军祁山 诸葛亮分出一支队伍留下来继续进攻祁山,自己亲率大军到上邽迎战司马懿。镇守上邽的费曜和戴陵率军出城,偷袭汉军,反被诸葛亮杀得大败。魏军逃回城里,紧闭城门。

此时正是麦收时节,诸葛亮下令收割上邽的麦子,充当军粮。司马懿率大军赶到上邽东边,与汉军相遇。他挑选地势险要的地方安营扎寨,严密防守。汉军天天上门讨战,司马懿却不应战。诸葛亮只好率军退回卤城。

司马懿也不追击,只是尾随在后面,也到了卤城。张郃又建议说:“汉军远道而来,我们又不出战,他们会认为我军想用持久的办法取胜,一定不敢久留。祁山的守军得知援军已经到来,人心自然会稳定,也一定能够守住。我们应该在这儿屯兵,分出一队人马从背后偷袭他们,不该只是尾随他们,使我军在百姓中失去威信。”

司马懿不赞成他的主张,仍然尾随在汉军后面。追上以后,只是在山上安营扎寨,拒不出战。魏军将士天天听着营外汉军士兵的叫骂声,只能忍气吞声。司马懿的部将贾栩和魏平实在忍耐不住,请求出战。司马懿就是不答应。

两个人恼怒地说:“大将军害怕汉军就像怕老虎一样,怎能不让天下人取笑!”

军中将领也纷纷请战,司马懿无奈,只好同意交战。五月,他让张郃率领一支人马去救祁山,自己带领大军正面迎战诸葛亮。诸葛亮早已吩咐部将魏延、高翔、吴班设下埋伏。魏军一冲杀过来,三路汉军同时出击,把魏军杀得大败,还俘获了三千多人。

司马懿由部将保护着,杀出重围,总算逃回大营。从此以后,无论汉军怎么骂阵,魏军将士只是坚守营垒,谁也不敢再要求出战了。两军相持了四个月,汉军的粮草开始匮乏。

六月,汉军粮草用尽,诸葛亮只好退兵。司马懿大喜,连忙派张郃追击。张郃率军一直追到木门。木门道路狭窄,两边都是高坡。张郃觉得不对,刚想回头,却中了诸葛亮设下的埋伏。两边的伏兵居高临下,万箭齐发,魏军将士纷纷中箭倒地。

突然,一支冷箭射中了张郃的右膝,他翻身落马,死在雨点般的乱箭之下。汉军趁势掩杀过来。司马懿怕再中埋伏,不敢恋战,急忙退兵。

标签: 三国诸葛亮司马懿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操西征真的靠冰墙逃过一劫吗 都是作者乱写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打仗,打的是谋略,打的也是运气。很多人之所以能笑傲战场,除了他本身足够有本事之外,还存在很多的运气成分,这是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比如陈友谅就死于一只冷箭,宏图霸业就此烟消云散,实在不能说不是他运气不好。那么三国里面作为霸主的刘备,他的运气也很好。明明的卢马是妨主的,但是却硬生生的救了刘备,所以刘备要

  • 北齐女官陆令萱:从宫奴到女相,是北齐亡国的最大推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令萱,北齐,野史秘闻

    南北朝时期,由东魏权臣高欢开创基业、其子高洋篡魏而立的北齐王朝,虽偏居北方,却曾是南北朝对峙期间势力最强大的国家。北齐从公元550开国,历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五帝(幼主高恒在位几天被俘,暂不计),于577年被曾是势力最弱的北周攻灭,享国27年。27年间,北齐从盛极一

  • 张文瓘:唐朝时期宰相,最后郁郁病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张文瓘,字稚圭,唐朝时期宰相,阳城令张虔雄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文瓘出身清河东武城张,生于魏州昌乐县。明经及第,历任并州参军、水部员外郎、云阳县令、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大理卿。唐高宗年间,官至宰相,参知政事、同三品,累迁侍中。仪凤三年(678年),反对征讨新罗,抱病

  • “举人”在古代是个什么概念?考中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士、农、工、商等级观念非常森严的古代社会,寒门学子能“中举”那绝对是鲤鱼跳龙门,无数人的梦想,那么在古代“举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和研究生比又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回答这个问题问题前,先给大家讲讲古代的科举考试的情况

  • 陈胜吴广起义是如何壮大,又是如何灭亡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朝,陈胜,吴广,战史风云

    陈胜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起义农民,人们常常将他和吴广两个人联系起来。陈胜起义并不是蓄谋已久,而是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他在最开始的时候接受朝廷的差遣,后来因为下雨延期的原因,他们这些农民都要被杀死。于是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反抗了,而陈胜和吴广就顺应局势成为了领头人,陈胜更是成为了最直接的代表。然而陈胜的

  • 张飞在蜀汉的地位有多重要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在蜀汉的地位有多重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家对张飞的印象大多来自《三国演义》。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张飞形象。他与刘备、关羽结为兄弟,为人忠勇耿直,不畏强敌。但是因为他喜欢饮酒,做事冒失,让刘备始终放心不下。那么在现实中,张飞是书中的

  • 皇帝除夕夜给窦怀贞赐婚,掀开新娘盖头后大臣哭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窦怀贞,唐朝,野史秘闻

    景龙二年的除夕夜,唐中宗和群臣举行盛大的除夕宴会。酒席上,唐中宗对大臣窦怀贞说,听说你夫人去世很久了,你还没续玄,家里没人照顾怎么行呢?今天是除夕夜,咱喜上加喜,我给你选了个新夫人。皇帝赐婚,这可是天大的殊荣,窦怀贞赶忙谢恩。不过,他看到唐中宗的脸上闪过一丝狡黠地笑。看到窦怀贞同意了,唐中宗接着说,

  • 朱然为什么不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然,三国,风云人物

    孙权麾下江东诸将中,除了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四大都督之外,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人合称的江东十二虎臣也是名声在外,对于这十二人的大名单,可能会有人质疑为何太史慈和朱然两人没有位列其中。太史慈不说了,他可是和刘繇、士燮两位诸侯一同列传的,地位高过十

  • 很多皇帝都是文武全才,在这些皇帝中谁的武功是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帝,武功,文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文武全才,有很多甚至还是武功高手。这些皇帝通常都能给国家带来一定的辉煌,甚至是大一统的盛世。这些皇帝如果归隐山林的话,绝对是一代武学宗师。这些皇帝基本上都是王朝的开国皇帝,具备很高的指挥能力,以及自身强悍的武功。那么,在这些皇帝中,谁的武功是第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元末起义军很多,陈友谅比朱元璋更强大的为何没成功?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元朝,朱元璋,战史风云

    元朝末年,这个时期其实也挺热闹的,虽然比不了汉朝末年的三国逐鹿,但是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军反元。同时期的起义军还有陈友谅,张士诚,战至最后,这三家起义军开始争夺地盘,企图统一华夏,也是足够精彩。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史书记载是渔民家的孩子,显然出身比朱元璋好点,最起码不用给地主当小工,也不用去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