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次英缅战争时间 英缅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三次英缅战争时间 英缅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93 更新时间:2024/1/22 20:21:26

英缅战争简介:三次英缅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英缅战争的影响是什么?本这就为你介绍:

英缅战争简介

英缅战争(Anglo-Burmese Wars)指的是英国与缅甸两国于19世纪发生的战争。

此战争共发生三次,分别于1824年1826年、1852年及1885年,皆以缅甸战败而告终。其中,第一次英缅战争持续了三年,第三次战争则让缅甸亡国。

英缅战争的背景

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全球性扩,包括缅甸在内的东方,成为西方殖民者扩张的目标。“葡荷英法等国,相继至缅甸南部,组织公司,要求通商”,并开始以各种方式介入缅甸。

如在16世纪初的东吁朝时期, 以葡萄牙人为主的西方殖民者就已涉足缅甸, 但在与缅甸封建王朝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东吁王朝保持了自己的国家独立与政治完整。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 缅甸贡榜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深刻危机。国王孟云(1782 ~1819 年)对外用兵兴师征暹罗(1785 ~ 1786 年),使国内生产遭到很大破坏。

封建主阶级的横征暴敛和各民族之间的纷争, 致使财源枯竭, 社会不宁, 饿殍盈野。朝廷的内讧, 更加深了封建统治的危机。这一切便给英国殖民者的入侵以可乘之机。

直到19 世纪20 年代, 英国人已在马来半岛南部站住了脚, 它战领了槟榔屿(1786 年)、马六甲(1795 年)和新加坡(1824 年), 于1826 年建立了“海峡殖民地” 。

与此同时, 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度的半壁河山。于是, 英国人便把侵占缅甸提到了日程。英国殖民主把缅甸看作通中国西南后大门的通道。

三次英缅战争简介

一、第一次英缅战争

第一次战争(18241826)的起因是十八世纪末英国将其印度领地的东部边界向缅甸推进。英国印度殖民当局利用阿拉干(1785年并入)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孟加拉管区接壤的边境上时发生冲突为借口,向缅甸宣战。

英国作战计划规定在陆上以防御为主,派出登陆部队在伊洛瓦底江口登陆。1824年3月5日,在阿萨姆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开始交战。英军一支部队虽抢占了几个居民点,但未能攻下马拉穆克筑垒要点。并在雨季之初撤退。

5月,马赫·班都拉率缅军横渡纳阿夫河,于17日在拉穆(孟加拉邦)附近郊击溃英军。引起加尔各答和达卡一片慌乱。

但在缅军获悉英军在仰光登陆消息后,便不再扩大战果,而急速回师驰援国内驻军。5月11日,英军登陆兵在仰光登陆,实出缅甸政府所料,因而英军轻取该城。

缅军在仰光城北占领阵地,把敌登陆兵封锁在市内。夏秋两季,仰光地区一直处于激战之中。英军在其他地段进展顺利,占领了缅甸大片领土。

1824年底,缅军转入进攻,但在12月59日仰光附近郊的战斗中遭到重创。英军得到增援后,于1825年4月1日强攻达努彪防区,缅军被迫撤退。此后,双方均未主动出击。10月2日开始谈判。英方的要求激起缅方的义愤,缅军于是发起进攻。缅军虽获得几次局部胜利,但结果仍遭失败。12月30日恢复谈判。

1826年2月,英军占达波,进逼缅京阿瓦。同月24日缅王孟既(18191837年在位)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杨达波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缅甸不得干涉阿萨姆、卡恰尔和德扎伊恩季各公国的事务,南部若开、丹那沙林两省划归英国,支付一百万英镑的赔款,接受英国常驻总督,签订缅英通商条约,允许英国船舰在缅甸港口自由航行,缅甸接受英国派遣的代表驻在缅京。这是缅甸历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从此,英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缅甸,缅甸开始走上半殖民地、殖民地的道路。但英方在战事中阵亡的人数也高达15000人,战争支出高达1300万英镑,使英国在印度一度陷入经济危机。印度总督阿美士德险被撤换。

战争也给缅甸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结束后,英印总督派往缅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参加缅王早朝的特权,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缅甸统治集团内的大量情况,并借机组织间谍活动,给英国当局进一步在缅甸扩张提供了重要情报。

这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独立的缅甸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英缅战争

第二次战争(1852)的起因是英国分舰队进行了挑衅活动。英分舰队借口保护仰光英商利益,劫持缅甸船只并炮击岸防工事。同时,还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作出新的更大让步。

遭缅方拒绝后,英军于4月5日开始从海上炮击马达班港。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分舰队装备有159门重炮)。雨季过后,英国戈德文将军统率的“阿夫斯克”加强集团军(3个孟加拉步兵旅12个印度团,连同炮兵、工兵,共计2万人)开始沿伊洛瓦底江溯流而上。

10月9日,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因作战计划规定只占领下缅甸。这次战争实际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战结束的。

三、第三次战争

第三次战争(1885)始于英国的又一次侵略。英国利用受到缅甸政府科以罚款的英商公司的上诉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实,企图兼并整个缅甸。10月22日,英国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

缅方接受了这项要求。尽管如此,预先部署好的英军还是发动了进攻。11月14日,英军占领边防要塞敏赫拉,直逼缅甸首都曼德勒。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11月28日,英军开进曼德勒。

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为了反击英国的奴役,缅甸境内开展了反对占领者的游击战争。直至十九世纪末,才被英国人镇压下去。

英缅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三次英缅战争历时61年,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824-1826年发动第一次英缅战争,取得缅甸沿海的阿拉干和丹那沙林两省;1852年又发动第二次英缅战争,强占整个下缅甸;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吞并整个缅甸。

它无论是对英国还是对缅甸,都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通过第一、第二次英缅战争,英国得以将法国势力排除在缅甸之外。

一、缅甸

战败与沦亡,给缅甸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民族精神解体,民族意志消沉,封建王朝已如日薄西山,摇摇欲坠。随英国的入侵大量涌入的西方资本主义因素对缅甸数百年来的封建行政制度产生了瓦解作用。

1824年的第一次英缅战争尚未对缅甸封建社会的深层政治结构造成冲击。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以后, 英国开始在其占领的下缅甸地区建立殖民行政制度。于1862年将勃固、丹那沙林和阿拉干合并为英属印度缅甸省, 建立统一的行政机构, 由英印政府任命的英属缅甸专员进行统治。

二、中国

第三次英缅战争后,缅甸亡国,英属缅甸与云南之间的地理缓冲区不复存在,英国殖民势力借势进一步蚕食、渗透中国西南边疆,以图扩大政治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渗透逐渐由边区深入云南内地。

除政治渗透之外,英国的蚕食和渗透,对云南的地方经济结构构也成了巨大的冲击。“英国占领缅甸后,向云南大量倾销‘洋纱和‘洋布,使滇西纺织手工业遭到较大打击,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从而又影响了以手工业为副业的农业。

被迫破产和丧失土地的手工业者和农民流离失所、四处颠沛。”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剧烈的外源性冲击,显得更为凋敝。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英国将缅甸武力并入英属印度后,云南总督岑毓英据情上奏。中国政府命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表达占领无效。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六月):中国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中国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支配权,但缅甸对中国仍照往例,十年一贡。至于中缅边境未定界,应由两国会商勘定。”

标签: 军事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七大军区及分布图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军事历史

    中国七大军区 一、北京军区 北京军区下辖5个集团军(24、27、38、63、65集团军),3个卫戍师(卫戍1师、卫戍2师、卫戍3师),3个武警机动师(武警81师、武警114师、武警187师),总兵力愈40万。北京军区防区为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四省。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1、第27军集团军集

  • 元朝军事武器之:回回炮战斗力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军事历史

    1、襄樊之役 攻城利器 至元初年,元世祖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襄樊战役始于至元五年(1268),元军围城5年,却始终未能攻克。至元八年(1271),世祖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征调回回炮匠。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亦思马因应诏,举家驰驿至京师。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阿老瓦丁、亦思马

  • 崖山海战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军事历史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中国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海战战争背景:攻破临安元朝军队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

  • 宋夏战争爆发了几次:三川口之役、好水川之役、定川寨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军事历史

    西夏国建立后,元昊没有像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那样,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为了能够掠夺到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承认他所建立的大夏国,他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宋战争。其中大战三次,使夏宋两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灾难。1、三川口之役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正月,元昊集中了10万优

  • 西夏辽朝河曲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河曲之战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军事历史

    1、河曲之战的起因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国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

  • 长城抗战之古北口战役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军事历史

    长城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杀敌最多、战事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是古北口战役。古北口战役历时75天,击毙敌人7000多人以上,当然中方军队也遭遇了重创,伤亡1.6万余人。另外,这场战斗一直影响着整场长城抗战的战局发展。那么,古北口战役的具体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古北口有“京师锁钥”之称

  • 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介绍 直罗镇战役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军事历史

    直罗镇战役对陕甘根据地的巩固意义重大,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功不可没。这场战役中,红军作战英勇,不仅歼灭了敌人1个师1个团的兵力,还缴获了包括枪支、炮弹、电台以及战马等数量众多的物质。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直罗镇战役,红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1个团,击毙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余人,俘获5367人,缴枪3

  • 蒙金中都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军事历史

    蒙金中都之战,蒙古军第一次攻金代中都的战争。中都之战是指发生于1214年7月(金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五月)至1215年6月(金贞祐三年五月),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今北京)的作战。1214年7月,蒙古发兵进围金中都(今北京)。次年3月,金军一面分兵增援中都,一面派御史中丞李英由大名运

  • 漠北之战的过程 漠北之战的最后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军事历史

    1、漠北之战是什么?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

  • 白登之围的起因与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事历史

    一、白登之围的起因: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