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解放云南最后一仗:南峤机场歼灭残敌上千人

解放云南最后一仗:南峤机场歼灭残敌上千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0:44

解放云南的最后一仗,发生在今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时称南峤县),时间是1950年2月16日,农历的大年三十。此战,国民党26军93师278团1000多人在南峤机场被歼,至此,云南境内国民党军团以上建制部队全部被消灭。

但鲜为人知的是,南峤一仗,并不在我军原定作战计划之中。

1950年1月25日,解放云南的最大一仗——元江战役结束,国民党第8兵团部、第8军军部及下属3个师2万多人悉数被歼。1月26日,2野13军37师副师长吴效闵率配属作战的38师114团两个营渡过元江,南追击逃过元江的蒋军残部。

2月3日,114团沿思普大道追至墨江县把边江吊桥附近,与“边纵”9支队胜利会师。吴效闵得知国民党26军93师278团经红河绿春、思茅江城,一路向车佛南地区(今西双版纳)狂奔后,当即率部展开追击。2月9日,西双版纳宣慰司署议事庭长(总理大臣)召存信,率20名傣族上层人士渡过澜沧江,到小勐仑迎接解放大军。

召存信是一至七次全国人大委员,曾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40余年。与一般统战人士不同的是,早在抗战时期,召在普洱中学求学期间即接触了中共地下组织,解放战争后期,因“反三征”被国民党悬赏3万大洋缉拿。召亲率20多名上层土司渡江迎接吴效闵,目的只有一个——邀请解放大军尽快渡江,消灭国民党军93师残余部队。93师原属远征军第6军,抗战期间长期驻防西双版纳,曾因攻打勐海土司府招致傣族上层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然而,此事让吴效闵很是犹豫。原来,1950年1月4日,在南宁召开的4兵团党委扩大会议上,兵团党委第一书记陈赓反复强调:“滇南战役中,我军即使吃一些亏,也决不许违犯‘民族’政策。否则,就算解决了国民党部队,我们在云南也站不住脚跟!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到党性、原则性上来认识。话先说到前面,谁要出了问题,捅了乱子,我是准备好了要开杀戒的!”(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

吴效闵在陈赓麾下打了13年仗,还从未见过这位知识分子出身、嬉笑怒骂皆成章、深受上级和官兵们喜爱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放过如此狠话。离开南宁前,4兵团各部购买了大批日用百货、针头线脑之类的物资下发到各营,准备与少数民族兄弟“交朋友”。陈赓司令员又三令五申,宁肯部队吃亏,受点损失,也绝不许违犯“民族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吴效闵不犹豫都不行了。

当时在西双版纳有“边纵”9支队的两个团和卢汉起义部队一个团约5000人。吴效闵认为,这些人马对付93师278团残部1000多人绰绰有余。于是,吴在由土司、“边纵”和37师召开的联席会议上提出,澜沧江南岸为少数民族聚居区,114团多为北方籍战士,对当地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知之甚少,如贸然渡江,恐引发“民族问题”,有损于我党我军的形象。因此,114团暂不渡江,而是北返归建,西双版纳地区的残敌交由地方部队解决就行了。

吴效闵的话当即遭到以召存信为首的傣族上层人士的反对。召提出,他就是代表西双版纳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专程过江迎接解放大军的。他可以以“总理大臣”的名义担保,大军过江,绝无问题。“边纵”9支队政治部主任唐登岷也表示,仅仅依靠实战经验不多的地方部队恐难以完成歼敌任务,只有大军过江才能迅速消灭残敌。见吴效闵还是犹豫不决,召又进一步提出,大军渡江的船只、船工、翻译、向导及渡江后的后勤供给均由他全权负责,并由他亲自出面,以西双版纳宣慰司署的名义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因大军渡江出现的任问题均由他一人承担。

1950年2月14日,在西双版纳宣慰司署“总理大臣”召存信的盛情邀请下,吴效闵率114团渡过澜沧江。2月16日下午5时许进抵南峤县。

南峤有一座二战时期陈纳德第14航空队修筑的野战机场,敌93师278团逃到南峤的目的,就是等候从海南飞来的飞机撤离大陆。如果不是召存信等西双版纳上层人士的盛情邀请,吴效闵率部队及时赶到,278团很可能就从南峤逃脱了。

2月16日是农历的大年三十,吴效闵率部赶到南峤时,278团正准备吃年夜饭。台湾15日来电称,大年初一,从海南岛起飞的飞机就可以把278团这条“漏网之鱼”接走了。可惜,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刚端上桌,解放大军就从天而降,除团长罗伯刚率少数人到城里做客外,278团1000多人死的死,降的降,悉数被歼。至此,云南境内国民党军团以上建制部队全部被我消灭。

标签: 解放云南机场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邯郸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邯郸之战

    一、邯郸之战简介 中国战国后期,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

  •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长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简介 长平之战遗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

  • 三国战史:官渡之战袁绍战略战术远胜曹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袁绍,曹操

    很多人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破袁军,都认为曹操智勇过人。“胜者为王败者贼”,无论《三国志》《三国演义》还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官渡之战中曹操聪明而袁绍是个笨蛋。以少胜多的胜利自古以来每每令人赞赏,但是大家仔细想想看,曹操和袁绍当时被称为中原两强,兵力应该相差不多的,为什么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

  • 大唐突厥的百年战争:唐朝是怎么打败突厥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突厥,李世民

    一直以来,说起西汉的时候就免不了说到匈奴,就好像说到大唐时,也绕不开突厥一样。这些分散在中国北方的古老游牧民族一直和中原内陆的汉族人息息相关。大唐和突厥之间也有过百年的战争历史,中间征战无数,其实还有数十场经典战役,那么唐朝最后是怎么打败突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唐帝国和突厥之间的战争。突厥是中国

  • 另眼看三国:赤壁之战值得歌颂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人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刘联军一举击破北方强敌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很多人把它作为战略战术的成功典范而加以推崇和歌颂,如果从这个角度,再多的赞誉也不为过;但倘若换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孙刘联军的“火攻壮举”非但不值得歌颂,反而是令人深感遗憾的。首先

  • 世界大战竟是由一个误会引起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因为萨拉热窝的一生枪响,激起了各大国早已准备已久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战争的起因就在德国和俄国。由于一个误会,德国主动向俄国宣战。由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条约限制,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宣战。就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双方谁也不愿意进行的情况下打响了。一、尼古拉二世成为俄国沙

  • 宜阳之战:秦国是怎样背水一战挺进中原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宜阳之战,秦国,秦武王

    从战略部署上来说,秦灭巴蜀之战可谓是秦国一统六国的第一步,但是从正式对战山东各国的进程上来讲,宜阳之战是秦灭六国的里程碑。但是宜阳之战并不像秦灭巴蜀那般运筹帷幄,反而打得十分艰难。那么秦国是怎样背水一战挺进中原的呢?攻韩的方针在秦惠文王时,张仪便曾提出过,但是那时司马错主张攻蜀,秦王考虑后决定先攻蜀

  • 春秋争霸:美少女嫁老头引发晋楚之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齐桓公,蔡姬,楚成王

    在西方有因为海伦而打起来的特洛伊战争,在中国其实也有为美人打起来的战争。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女人尤其是美貌的女人往往都是利益的交换品。蔡姬正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作为一个青春无敌的少女,却被当做礼物,送给了齐桓公。蔡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家,而齐桓公可是春秋霸主。但是尽管齐桓公是一代豪杰,可这个时候却已

  • 上古战役: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帝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通过各氏族、部落的增殖、分化及相互通婚、联盟、战争及迁徙,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

  • 隋朝名将贺若弼用兵:大张声势真假难分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贺若弼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将。”读过《说唐》的人都知道杨素和韩擒虎,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史万岁也是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将,然而,对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贺若弼却是嗤之以鼻,说:杨素猛而无谋;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