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战史:官渡之战袁绍战略战术远胜曹操

三国战史:官渡之战袁绍战略战术远胜曹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3/12/26 21:41:05

很多人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破袁军,都认为曹操智勇过人。“胜者为王败者贼”,无论《三国志》《三国演义》还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官渡之战中曹操聪明而袁绍是个笨蛋。以少胜多的胜利自古以来每每令人赞赏,但是大家仔细想想看,曹操和袁绍当时被称为中原两强,兵力应该相差不多的,为什么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也许是两万或三万)而袁绍却有10万之众呢?(曹操再穷也不会只有1万人守卫中原吧)而且为什么袁军兵那么多不缺粮曹操兵那么少反而会缺粮呢?形成这种情形其实恰恰说明了袁绍战略的成功,曹操战略的失算。

因为曹操当时把军队演黄河布防,把布将都派了出去,曹操这么做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误以为袁军会全面进攻;二是曹操不知道袁绍会从哪里开始进攻;所以,曹操分散了兵力,兵法有云: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袁绍正是利用曹操人兵力分散的弱点集中兵力渡过黄河直捣官渡,所以从当时形势来看,袁绍那么做其实是对的,而相反如果按照田丰的计策分兵骚扰曹军的话就会正中曹操下怀。后来曹操虽凭借出色的谋略消灭了颜良文丑两支军,本以为袁绍会害怕曹军而撤兵。但是曹操却又失策了,袁绍拒绝了沮授建议,把10万袁军渡过黄河,直捣官渡。而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还伤了二三千人。袁绍集中用兵,以多击少,直逼许昌,打乱了曹操原本的军事部署,造成了只有曹操本队以不足1万面对袁绍全军10万的局面,袁绍占拒了绝对的主动和上风。

面临如此的困境,曹操信心大失,向许昌的荀彧写信打算撤回许昌,在荀彧极力劝阻之下才放弃了撤军举动。曹操兵少,没有实力与袁军抗衡,只好坚守等待时机,同时,曹操命官渡附近的徐晃军想方设法截烧袁军的粮食,虽然徐晃打败了韩猛的运粮军,烧了粮食。但是从史料记载来看,这并没有影响袁军。而恰恰相反袁绍对曹操运粮队的打击却很严重。袁绍又派刘备深入曹操的敌后---汝南,发动当地群众和黄巾军打游击战和骚扰战。使得曹操不但兵少的可怜连粮草都奇缺。所以袁绍当时在战略和战术方面仍然是正确的和成功的,而沮授的忧虑是多余的。

然而老天却偏偏倒向曹操这一边,袁绍身边的许攸叛逃曹军,建议曹操偷袭乌巢------袁军的总屯粮处。这个建议是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和不理智的,因为乌巢坐落于袁军大营以北,如果被袁军发现或被乌巢的袁军打败的话,曹操和曹军决无生还可能。但是曹操当时只有1个月的粮食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曹军也会因粮断而被消灭。所以曹操决定孤注一掷,在乌巢拼死一战,“士卒皆死战”,终于把乌巢的粮食烧光了。

这下该袁绍面临生死抉择了,袁绍其实心里清楚,即便让所有军队都去救乌巢,也无法挽回乌巢的粮食了,袁军军心大乱是迟早的事,所以袁绍痛下决心,让大将张郃率重兵进攻官渡大营,对乌巢粮食被烧一事对全军保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10万袁军免遭溃败。关于史书上记载,张郃后来的反叛是因为郭图的谗言的事情,我认为这有点让人无法相信。我个人认为,这段记载不过是为掩盖张郃叛离袁绍的事实故意写的托词。真实情况可能是,张郃在攻打曹营的时候受到了曹军的攻心战,或者张郃是因为其他原因故意的叛逃曹军而造成了袁绍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不管怎么说,曹操胜利了。我认为,官渡之战其实并不像《三国志》上写的那样,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认为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多么高的智慧,认为曹操大智大勇什么的,从曹操陷入兵少粮少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绍其实在官渡之战前期和中期的策略是正确的,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其实也不是多么高明。曹操能赢得这场战争,运气成分很大,曹操所谓的大智大勇,他偷袭乌巢的举动,其实不过跟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表现如出一辙,曹操仅仅体现出了项羽的拼命精神而已,而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的打仗方式。袁绍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唯一的缺点就是御下不严,用人不是很妥当,导致乌巢失守,张郃叛逃。不过史书毕竟是魏国人和晋国人写的,自然要抬高曹操和张郃,贬低袁绍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那就是袁绍的军事能力并没有那么差,曹操虽然很有谋略,但也不是像常人认为那样那么用兵如神而没有纰漏。

标签: 三国袁绍曹操

更多文章

  • 大唐突厥的百年战争:唐朝是怎么打败突厥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突厥,李世民

    一直以来,说起西汉的时候就免不了说到匈奴,就好像说到大唐时,也绕不开突厥一样。这些分散在中国北方的古老游牧民族一直和中原内陆的汉族人息息相关。大唐和突厥之间也有过百年的战争历史,中间征战无数,其实还有数十场经典战役,那么唐朝最后是怎么打败突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唐帝国和突厥之间的战争。突厥是中国

  • 另眼看三国:赤壁之战值得歌颂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人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刘联军一举击破北方强敌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很多人把它作为战略战术的成功典范而加以推崇和歌颂,如果从这个角度,再多的赞誉也不为过;但倘若换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孙刘联军的“火攻壮举”非但不值得歌颂,反而是令人深感遗憾的。首先

  • 世界大战竟是由一个误会引起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因为萨拉热窝的一生枪响,激起了各大国早已准备已久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战争的起因就在德国和俄国。由于一个误会,德国主动向俄国宣战。由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条约限制,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宣战。就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双方谁也不愿意进行的情况下打响了。一、尼古拉二世成为俄国沙

  • 宜阳之战:秦国是怎样背水一战挺进中原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宜阳之战,秦国,秦武王

    从战略部署上来说,秦灭巴蜀之战可谓是秦国一统六国的第一步,但是从正式对战山东各国的进程上来讲,宜阳之战是秦灭六国的里程碑。但是宜阳之战并不像秦灭巴蜀那般运筹帷幄,反而打得十分艰难。那么秦国是怎样背水一战挺进中原的呢?攻韩的方针在秦惠文王时,张仪便曾提出过,但是那时司马错主张攻蜀,秦王考虑后决定先攻蜀

  • 春秋争霸:美少女嫁老头引发晋楚之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齐桓公,蔡姬,楚成王

    在西方有因为海伦而打起来的特洛伊战争,在中国其实也有为美人打起来的战争。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女人尤其是美貌的女人往往都是利益的交换品。蔡姬正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作为一个青春无敌的少女,却被当做礼物,送给了齐桓公。蔡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家,而齐桓公可是春秋霸主。但是尽管齐桓公是一代豪杰,可这个时候却已

  • 上古战役: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帝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通过各氏族、部落的增殖、分化及相互通婚、联盟、战争及迁徙,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

  • 隋朝名将贺若弼用兵:大张声势真假难分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贺若弼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将。”读过《说唐》的人都知道杨素和韩擒虎,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史万岁也是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将,然而,对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贺若弼却是嗤之以鼻,说:杨素猛而无谋;韩

  • 乱世英雄张辽的成名之战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辽

    张辽成名一战乱世造英雄,三国时期,英雄比比皆是,张辽的成名一战又是什么呢?张辽是我国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就是因为张辽的成名一战,让他深受曹操信任,随后随曹操四处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张辽虽然善战,但一直庸庸碌碌,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可以算是张辽的第一次成名之战。白马之围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张

  • 宋朝百万大兵为何不敌辽国?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辽国

    在唐末五代时,藩镇骄横,兵乱频仍,当时社会几乎大家都当兵,读书人像要没有了。开头军队还像样,以后都变成了老弱残兵。军队不能上阵打仗,便把来像罪犯般当劳役用。其时凡当兵的,都要面上刺花字,称为配军,防他逃跑。如《水浒传》里的宋江武松一类人,脸上刺了字,送到某地方军营中当兵做苦工,人家骂他贼配军。这是远

  • 白江口之战是什么年代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白江口之战,李世民

    唐朝白江口之战唐朝白江口之战又被称为白村江之战,是唐朝历史是很有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663年8月27日到8月28日,持续了也就一天的时间。唐朝白江口之战图片唐朝白江口之战是指唐朝和新罗联手和倭国、百济联军在史称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口处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水上战役。在公元663年,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