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中国历史上那些你可能忽略的变态军队

揭秘:中国历史上那些你可能忽略的变态军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4/1/9 17:45:10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常胜军队,赫赫有名的便是岳家军、戚家军、大秦虎师、大汉铁军等王牌军队,但是也有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且战斗力变态强悍的铁血之师,回看时不禁热血沸腾。

1、大明水师

大明水师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从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光复台湾,大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大明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简直是常胜军中的常胜军。

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东来,本想变广东为其殖民地,但明朝水师在番禹海战中将其重创,使其打消这个傻念头,转与中国通好。16世纪末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全歼日本舰队,打的日本200年国力一蹶不振。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打的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狼狈而逃。明朝水师舰队规模之大,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大,都为中国历代之最,并且,远超过同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皇家舰队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舰队。

2、大唐玄甲军

玄甲军为李世民所率领,

士兵、将领、马匹都是静心挑选出来的精英,士兵和马匹都披着坚固的铠甲,机动速度快,战斗力超强,玄甲军的将领也都是秦琼、程咬金、尉迟恭这样的猛将。因兵士所穿的军服和铠甲都是黑色,所以被称为玄甲军。

在河南、河北之间有一个重要关隘叫虎牢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就发生在虎牢关。李世民亲自带领3500人飞速抢占虎牢关,与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决战,结果三千骑兵大败十万雄兵,生擒敌人窦建德,逼迫王世充投降,一战而平定了两大枭雄,使唐军的势力迅速从潼关以西扩张到了整个中原地区,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3、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是孙承宗、吴三贵、袁崇焕苦练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满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关宁铁骑全部使用当时最先进之三眼神铳,极为强横,它是一种可以发射三发子弹的武器,这种武器全身带刺,即可远战,也可近战当狼牙棒使。常常几千人追几万多人凶悍可想而知。

宁远大战中,1万关宁铁骑打败了13万八旗铁骑,可那是攻防战,许多人并不以为然,但宁锦会战,关宁铁骑却实实在在的在野战里打败了满洲八旗。关宁铁骑不过七万人,却铸就了一条让满洲人一筹莫展的宁锦防线,后来满清经蒙古入寇北京,关宁铁骑星夜驰援,九千骑兵硬是在北京城外阻击了十万八旗军,此战虽然胜的侥幸,但足以体现关宁铁骑强大的战斗力。

关宁铁骑有不亚于满清八旗的高素质骑兵队伍,还有远强于八旗的火器装备,其骑兵多数配备了火龙枪,并有数百门一流火炮,可谓是能攻善守,尽管这支军队在数量上不如满洲八旗,但如果明朝真能给袁将军足够时间将军队扩充,那必将锤炼出一支无敌天下的精锐。

4、陈庆之白袍军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很拉风的歌谣便是指陈庆之的白袍军队。当年7000白袍军孤军深入北魏境内,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先是攻克荥阳,接着以7000对7万击败邱大千,攻陷睢阳,接着浮水筑垒,击败元晖业攻取考城,接着连败杨昱,元显等7万部众,又大败元天穆三十万大军,打的北魏哭爹喊娘,顺利攻进了洛阳城,从此以后白袍军成为一个神话,最后因为寡不敌众,尔朱荣倾全国之兵南下攻打陈庆之,才击败陈。从始至终,陈庆之的部众只有7000,虽然护送元颢至洛阳称帝,但是元颢招募的军队都就酒囊饭袋不足大用。陈庆之创造了军事史上最大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老毛读到陈庆之传时都说:再读此传,为之神往!足以看出陈庆之军队的牛叉之处。

5、东晋北府军

东晋北府军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农民组成的精锐之师,每个人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淝水之战,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随后,前秦随之灭亡。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

6、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即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他们能征善战,是大宁宁王的部下,为明朝所用,是当时明朝加强北方边境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在几次明朝北征对付蒙古残余势力的时候,朵颜三卫都出过力。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借助了朵颜三卫的支持,挫败了宁王朱权。后来,他又向朵颜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的骨干。从史书上看,这个骑兵部队每次战斗总是打主攻,往往以少胜多,出其不意,以千人军队击败万人军队,真正称得上当时的坦克部队。为朱棣的靖难之役立下了汗马功劳。

7、项羽项家军

公元前209年,受封为汉王的刘邦趁项羽出师伐齐之机,以56万大军攻占彭城,项羽得知此事后,率三万骑兵日夜兼程,击败了刘邦的56万大军,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

8、罗艺燕云十八骑

这是隋唐时期一支由靖边侯罗艺领导的骑兵部队,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燕云十八骑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他们神出鬼没,以号角为令,只听命于其主人罗艺。由于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每次出现时,都将给蛮族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

据记载,突厥大举入侵罗艺统治的北部边疆杀掠,罗艺率“燕云十八骑”偷袭,突厥大败。在突厥退兵途中,罗艺以燕云十八骑为先锋,数千骑兵跟进,一直深入草原追到突厥辽部的驻地,将突厥辽部几万男女老少全部杀死,一个不留,从此以后突厥视“燕云十八骑”为魔鬼,再不敢入侵罗艺的地盘,罗艺因此身名大震。

标签: 古代历史军队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史上三次残忍屠杀俘虏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战争.军队

    对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无非有三种。胜利凯旋、战死或者被俘。战俘的种种境遇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悲惨的一面。自从有战争以来,战俘的血泪历史就没有结束过。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大规模的残杀俘虏的事件主要有三次:秦将白起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公元前261年初,由于上党十七县的争夺,秦国进行全国总动员

  • 是南宋愚蠢还是蒙军狡诈 天道偿还百年后历史改写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蒙古,忽必烈

    咸淳三年十二月,元朝遣使与宋议和,约定双方罢兵,互为友好,并约定在樊城外修筑榷场,供双方进行通商贸易。昏庸的南宋朝廷,竟无人看出元朝的野心,榷场越修越高,越修越大,里面栅木围栏方圆数里,俨然已是军营雏形,双方仅仅通商五个月,元朝的五万铁骑便已旋风而至,对榷场里的宋朝商人砍杀劫掠之后,便在榷场里扎下了

  • 金灭辽之战影响:金国携灭辽余威南下入侵北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灭辽之战,辽国,金国,北宋

    得知黄龙府失守的消息,辽天祚帝率70万大军,几乎倾其全部兵力,企图一举消灭新生的金政权。当时金太祖只有2万人,两军比例是1比35,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对抗战。阿骨打认为,虽然辽兵数十倍于我,又来势汹汹,但却是乌合之众,庸将怯兵,不足为惧。若是主动出击,成功有望。他为鼓舞军心,在众将士面前仰天大

  • 宋金海上之盟背景:女真部强势崛起威胁辽国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海上之盟,北宋,辽国,金国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 。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重和元年(1118年),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

  • 东晋北府兵是谁组建的?揭开北府兵神秘面纱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晋,北府兵,历史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一开始权力几乎只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后数度易主,并成为南朝军队主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

  • 望都之战的历史背景:辽国铁骑又一次踏上大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徐河之战耶律休哥被重创后河北的战况较为平静。但宋太宗死后,辽国针对宋朝政局变化,再次发动了迅猛的攻势,宋辽战事再度升级,双方互有胜负,咸平三年辽军大败宋军俘获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获得了一场大胜,但随即又在莫州中了范廷召埋伏死伤万人,咸平四年辽军入侵威虏军,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用皮制作的弓弦湿滑不堪使用,

  • 望都之战的战役过程:大宋朝军队的全面溃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辽军指挥官是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和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宋方指挥人员主帅是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兼定州都部署王超,副手有定州副都部署王继忠,镇州都部署桑赞,副部署李福。萧挞凛首先进围冀州的望都县,王超决定率六万大军离开威虏军,救援望都,派出一千五百人的先头部队与辽军接战,自率大军列阵前往,又传令镇州、高阳关行

  • 元朝的“南坡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南坡之变

    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二十五日,铁木迭儿去世。九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真正掌握了大权。十月二十五日,英宗升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元代尚右),并决定不再设左丞相,以示尊荣。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英宗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例如十一月,英宗诏示

  • 揭秘:蒙古帝国征服东欧之匈牙利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元朝,匈牙利战役

    匈牙利战役1、兵力速不台和拔都拥有8万人,而匈牙利人有14万左右的军队,其中一大半是欧洲传统的重装骑士。速不台想直接攻击匈牙利首都格兰,但是他必须先保证他的部队可以顺利的抵达匈牙利的腹地。我们会看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蒙古人再次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分兵出击。2、蒙古人的分兵速不台的主力部队分成3个纵队,

  • 揭秘: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土木堡之变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土木堡之变,历史

    15世纪初,蒙古族自元顺帝率蒙古贵族逃出大都(今北京)后,继续统治塞北地区,史称北元。洪武后期(14世纪末),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鞑靼为明朝对东蒙古的称谓,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大漠以北,东至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西至杭爱山、色楞格河上游,南及漠南地区。瓦剌为明朝对西蒙古的称谓,游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