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新开岭战役:蒋军“千里驹”师被四纵全歼

新开岭战役:蒋军“千里驹”师被四纵全歼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81 更新时间:2024/1/7 6:51:48

1946年秋,东北大地在经过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硝烟再起。

这年10月,时任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精心策划了一个“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妄图先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我南满主力,待解除后顾之忧后,再倾力北上,以求一战而定东北天下。

10月19日,杜聿明一下子集中了52军、新6军和71军第9师、新1军新30师等8个师、10万余人的强大兵力,于20日气势汹汹地兵分三路向我根据地扑来。当时,在南满地区坚持内线作战的我军仅有3纵和4纵两个主力纵队。大敌当前,我军并不与敌人作正面较量,而是且战且退,在运动中耐心寻找战机。国民党军见我军一路“败”退,遂大胆起来,狂妄地叫嚣要将南满我军“逼上长白山啃树皮,挤进鸭绿江喝凉水”。

在敌人的三路攻击部队中,尤以中路的52军25师行动最为积极,威胁也最大。在国民党军队中,25师虽不如“五大主力”那样显赫,也是极负盛名,并因擅在作战中大胆机动、迂回穿插而得绰号——“千里驹”。抗战前,在所有曾与红军作过战的国民党部队中,该师可说是“战绩”最大的部队。1936年红军渡河东征时,就是由于受到时任25师师长的关麟征率部阻击,被迫退回陕北。同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渡黄河西征,也是25师抢占了渡口,将红四方面军主力一切为二,使之仅有一半兵力能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也是在与该师的作战中阵亡的。抗战爆发后,25师扩编为52军,关麟征任军长。该军在抗战初期打出了声威,尤其在台儿庄之战中重挫日军。日军曾对52军有过这样的评价:“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的十个军。”

这次进攻南满我军,“千里驹”师一路跑在前面,孤军冒进。师长李正谊长得身材威猛,方面大耳,一张大麻脸杀气腾腾,人称“李大麻子”。他仗着全师拥有美式装备、训练有素,根本没把我军放在眼里。

我4纵司令员胡奇才当机立断,决心首先打掉这个骄狂的“千里驹”师。方略既定,4纵主力开始秘密向新开岭地区集结,另以一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节节抗击,且战且走,以诱其深入。此时,国民党军刚刚占领安东,一时间得意忘形,竟错误地认为,我军辽东半岛兵力空虚,无法阻挡他们的进攻,从而导致向东溃退。于是“千里驹”师跟踪追击,大胆向东进犯。

30日下午3时许,但见从西北蜿蜒而来的公路山道上沙尘飞扬,汽车、装甲车隆隆作响。25师的先头部队开始进入我预定战场——新开岭叆阳边门地区。新开岭是位于宽甸以西约35公里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袋形谷地,两边高山耸立,中间一条河和一条宽(甸)赛(马)公路穿越其间。当地人戏谑说,这里的地形像个大马圈,“千里驹”进了“马圈”,只能是死路一条。

正当大队敌人踌躇满志地进到叆阳边门不远时,突然遭到迎头一阵炮击。成串的炮弹呼啸着飞过,在行进间的敌队列中爆炸。敌军不得不散向公路两侧,队伍大乱。这突如其来的炮弹,不仅打懵了敌军,也让我潜伏部队大惑不解。战后才知道,这是放列在叆阳边门东高地的4纵炮兵团干的。由于提前进入阵地,而前沿又无大部队警戒,该团一见大队敌人奔来,便以榴霰弹迎头痛击。谁也不曾料到,这一通有违令之嫌的炮击,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军大炮一响,立即引起了李正谊的警觉。他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哪里有大炮哪里必然有我军主力。但这和此前所得到的情报有很大差别,为此,李正谊不得不停在原地查明情况,并请示杜聿明。而就在他犹疑不决之时,我4纵主力8个团已形成对其包围之势。

夜幕降临,敌人的厄运也随之降临。

30日晚,新开岭战役全面打响。我集中8个团的主力,以猛烈火力向敌发动攻击。“千里驹”师四面被围,山谷两侧的高地上杀声震天,直到此时,李正谊才感到形势不妙。但“千里驹”师毕竟是久经沙场,李正谊很快醒过神来,开始组织部队反击。他知道,只要夺取山谷两侧的制高点,他和他的“千里驹”就会避免灭顶之灾。

战至天明,25师以损失近千人的代价,为自己获取了一个喘息之机。李正谊抓住我军防守中的一个漏洞拼命突击,终于攻占了可以俯瞰整个战区的制高点——老爷山。暂时的得意,令李正谊的骄横之气再度燃起。面对杜聿明的无线电询问,李正谊狂妄地坚持“只要弹药,不要援军”。

老爷山一失,整个战场态势立刻发生了逆转。“千里驹”师居高临下,利用一些当年日本人修筑的碉堡、堑壕和工事,以及手中的美制自动火器,拼命抗击着我军的攻击。争夺老爷山,成为整个战役的关键。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军打得狠,也打得苦。我10师28团连续攻击9次,全部失利。与此同时,更有不利消息传来: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又一支凶悍的牌师——新22师拼命来援,距新开岭战场已不足1天的行程。

客观地说,以我4纵当时的实力,要想顶住当时国民党两个王牌师的合力攻击是不可能的。打还是撤?关键时刻,几位纵队领导一碰头:敌人狠,我们要比敌人更狠;我们苦,敌人比我们更苦。决定集中炮火,抢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彻底收拾“千里驹”这匹“烈马”。

预备队全部集中起来,几位纵队领导下到师,师长下到团,主攻团团长、政委亲自带突击队,参谋长带尖刀排,全军气势如虹,杀声震天。我军的炮兵集中炮火猛轰老爷山,炮弹打中了敌师部附近的汽车,到处是烈火浓烟,人员、牲口、车辆乱冲乱撞。我投入总预备队向敌展开进攻,一举将敌3000人的反冲击队击溃,打乱敌师部指挥系统,夺下了老爷山。至此,“千里驹”被全歼的命运已无可避免。

李正谊见大势已去,命令他的副官处长王凤鸣上前线督战,“杀身成仁”坚守阵地;自己却匆匆忙忙换上士兵服装,坐上吉普车逃走。公路上一群群哭嚎的敌军伤兵挡住了吉普车的去路,李正谊大喊一声:“增援来了,弟兄们,公路两旁卧倒!”骗得大家都趴到两旁,他的吉普车却加足马力冲了过去。李正谊逃跑了,副师长段培德和副官处长王凤鸣因为换装赶不上吉普车,气得在后面边追边骂。李正谊的吉普车刚开出不远,司机就被我阻击部队打死,汽车翻到了沟里。李正谊下车想跑,左腿中了一枪。当我军战士端着枪冲上去的时候,他脸上的大麻子都吓得发紫了。

新开岭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只是一场小仗。然而,解放战争甫一开始,便在东北战场上一口吃掉国民党美械装备的一个整师,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的社论指出:这是对国民党进犯者的“一个沉重的歼灭性打击”。11月3日,泽东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致萧华电,庆祝南满我军歼灭敌人一个整师的大胜利。

此役歼第25师8000余人,俘少将师长李正谊以下5000余人,缴获步枪、轻重机关枪、冲锋枪、短枪等共2887支(挺),山炮、迫击炮、机关炮、速射炮等117门,汽车3辆,装甲车4辆,电台13部,各种弹药100余万发。

战后,国民党军重建了25师,但再也无人称其为“千里驹”了。

标签: 杜聿明,25师胡奇才

更多文章

  • 110岁抗战老兵的抗日回忆:打鬼子不后悔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九一八,老兵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九一八”事变后弃商从军,到见证日本受降,七十余载过去,如今已110岁高龄的董济民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仍因身为“抗战老兵”深感自豪。12月4日,老人寿辰前夕,“互助抗战老兵论坛”与“京津冀老兵关怀计划”为这位健在的年龄最大的抗战老兵颁发荣誉证书与纪念奖章。记者跟随志愿者前

  • 战争让欧洲无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性恐慌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争,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6月,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开审的一宗诽谤诉讼案,带出一则匪夷所思的谣传:性饥渴的英国妇女被战争夺走了男性伙伴转而成了同性恋。这一事件的焦点集中在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中。尽管该剧1896年在法国首次上演,随后又被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改编成歌剧,但在英国却为戏剧检查官所禁,理由是他认

  • 鸣梁海战:明朝海战史上一场气势恢宏的勇气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鸣梁海战,明朝

    导读: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即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鲜王朝海军将领李舜臣指挥朝军与日军在今韩国鸣梁海峡进行了一场海战。朝军利用鸣梁海峡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一百三十余艘,成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592年闲山岛大捷后,日本海军屡战屡败,主力丧失殆尽。特别是丢掉制海权

  • 解密必死则生背后的力量:明朝鸣梁海战战役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鸣梁海战,明朝,战役,经过

    导读:在壬辰倭乱时期屡立战功的朝鲜名将李舜臣因谗言一度入狱。接管朝鲜海军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战中指挥不利大败于日军。朝鲜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元均也阵亡。日军占领了包括釜山在内的朝鲜多个岛屿。危机时刻,李舜臣被复职。当时朝鲜海军只剩下漆川梁海战后残余的12艘板屋船。由于与日军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李舜臣决定在

  • 从瓜岛之战看日军乱象:辻政信比山本五十六管用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辻政信,豺狼参谋,山本五十六

    瓜岛在日语的发音中和“饿岛”一样,瓜达卡纳尔岛在日本人心目中,代表着太平洋战争中由于军部的胡乱指挥而使得下层士兵挨饿受难的代表名词。昭和天皇在《昭和天皇独白录》里面总结过几条太平洋战争败战的原因,主要是不知己不知彼,过分强调精神因素,陆海不和这三条。对于最后陆海不和这一条,战败后切腹不用介错,折腾了

  • 苏军击败德军装甲部队的秘诀:数量高于质量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军,德军,装甲部队

    1940年到1941年之间,苏联的坦克是当时各国之中装甲防护最强的军事车辆。德国的反坦克武器连续换了两代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与之相抗的.在巴巴罗萨行动之前,苏联的坦克制造技术远远领先于其他各国。苏制的突击轻型坦克T-28和次重型坦克T-34可以说是无敌于世的强悍之辈,再加上后来的斯大林坦克,而与之相

  • 英国军队那些年的失败:7000正规军投降民兵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国,美国,非洲土著

    跟罗马人一样,英国人跟各种各样的敌人交过手。他们也曾经被各种各样的敌人打败,包括美国人、俄国人、法国人、美洲土著、非洲人、阿富汗人、日本人和德国人。尽管是失败,但输给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敌人也是有点荣耀的。俗话说,胜利了众人邀功,失败了无人认账。但就英国而言,失败的祸根很多,有过于自信,也有种族歧视。7

  • 奉系东北海军:旧中国第一支拥有“航母”的舰队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沈鸿烈,张作霖,奉系,

    东北海军曾经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她拥有中国第一艘环球航行的巡洋舰,舰上火炮齐射,赶得上一个炮兵团。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就诞生在东北海军,舰载飞机曾飞临上海江南造船厂轰炸……“十月革命”催生了江防舰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西伯利亚地区一片混乱。北洋政府为了防范边境发生事端,赤色革命蔓延至中国境内,筹

  • 甲午海归对决:日籍海归淘汰近半才获得重用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洋水师,甲午,海归,

    2006年,香港岭南大学教授马幼垣在《九州学林》发表专题论文《刘步蟾和东乡平八郎》之后,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才日益暴露出来——虽然同样被称为“海归”,但北洋舰队中的留洋军官与他们的日本同行所受培训的程度大有不同,登舰实习的时长与收获也良莠不齐。然而托庇于乡谊和特殊的政治环境,这批年轻留学生归国不到十

  • 一战华工疑云:华工的工资其实没有那么低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战,华工,收入,

    总体而言,华工是十分优秀的,这一点已经由当时法国政府特别是军方所肯定。不过,华工作为个人并非为了支持协约国的道义,而是出于就业和获取远高于国内的报酬、薪水目的。一战华工的待遇并没有那么差曾经,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党人激烈批评推动中国参加一战的北京政府,但并未就华工的待遇问题进行指责。在中国大陆极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