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奉系东北海军:旧中国第一支拥有“航母”的舰队

奉系东北海军:旧中国第一支拥有“航母”的舰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05 更新时间:2023/12/13 3:40:37

东北海军曾经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她拥有中国第一艘环球航行的巡洋舰,舰上火炮齐射,赶得上一个炮兵团。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就诞生在东北海军,舰载飞机曾飞临上海江南造船厂轰炸……

“十月革命”催生了江防舰队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西伯利亚地区一片混乱。北洋政府为了防范边境发生事端,赤色革命蔓延至中国境内,筹划在黑龙江上建立一支江防舰队。1919年7月,吉黑江防筹办处成立。1920年4月,吉黑江防筹办处将商船“江宁”、“同昌”、“江津”号分别改装为浅水炮舰“江平”、“江安”、“江通”,并中东铁路局借调巡船6号,改名为“利济”,江防舰队初具规模。后来,俄国革命愈演愈烈,北洋政府决定壮大江防舰队的实力,遂从长江流域调“江亨”、“利捷”、“利绥”三艘炮舰及武装拖轮“利川”号,组成北上舰队开往东北。

1920年深秋,北上舰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哈尔滨,与“江平”、“江安”、“江通”、“利济”四舰组成东北第一支常驻的正规海军舰队,正式命名为吉黑江防舰队,编有舰船8艘,总排水量约2200吨。这是东北拥有海军的开始。

1922年,中国内地形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总统轮流坐庄,城头频换大旗,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谁也顾不上这支远离中央的小舰队。江防舰队经费没了着落,穷的揭不开锅,只能找东北地方财政要钱。最初,张作霖对这支海军没有太大的兴趣,也看不上那几条破船。因为他清楚海军是个烧钱的玩意,世界上的海上强国无一不是经济大国,没一定的财政实力,是养不起海军的。清朝举全国之财力也才置办成北洋海军那么一根弱苗,一交手就被日本给打了个稀巴烂。再说,军舰又不能开进北京城,要那玩意干什么?有那闲钱能扩充多少陆军啊?所以,任凭江防舰队的军官说破嘴皮子,张作霖只给一些日常维持费用,再多一个子也不给!

张作霖巧取豪夺,国臣成家将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一败涂地。张作霖坐火车经京奉线退回关外的途中,遭到游弋在渤海湾的直系海军炮火阻截。那炮弹呼啸着从火车上面掠过,在铁路两旁爆炸。张作霖惊恐之,幡然醒悟:妈拉巴子,原来海军还是有用的!

回到奉天后,张作霖立即在东北保安司令部下面设立了一个航警处,负责筹建东北海军。为什么不称海军司令部,而叫海警处呢?这也是张作霖的精明之处。其一,东北是地方政权,公然建立海军,容易惹来麻烦;其二,当时国际上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以海警处的名义买船比较容易。海警处成立后,张作霖任命沈鸿烈为处长。

沈鸿烈早年东渡日本留学,专习海军。在学校时,训练中有摔跤一项。沈鸿烈身体瘦弱,个子矮小,但每次摔跤,他必参加,每次参加,他必失败。不过他失败了,从不言败。按规定,凡被摔倒的人,在倒地之后,要用手在对手身上拍一下,表示输了,算一回合。

但是,沈鸿烈被摔倒在地,却从不用手拍对方,而是死缠乱打,使对方既不能脱身,也无法言胜,直到裁判员吹哨子勒令停摔,他才放手。因此,同学们常戏呼之“不败将军”。

沈鸿烈走马上任后,请来日本留学的同学,建立起各级机构,并向张作霖打报告,提出一揽子建军扩军计划。面对宠大的扩建资金,张作霖毫不犹豫,很快就批准了。沈鸿烈拿到张作霖的批,兴冲冲地跑到奉天财政厅要钱,财政厅的人毫不客气地回答说:“没钱”。沈鸿烈又气呼呼地来找张作霖。张作霖二话没说,带着沈鸿烈来到财政厅,说:“买船的钱,财政厅能给多少,算多少,不够,我拿出私人的钱补上。 ”

沈鸿烈有了张作霖的支持,放开手脚大干,很快,东北的海军就初具规模,有模有样。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海军部对张作霖这种不亚于巧取豪夺的行为,竟然予以承认。在东北海军成立的仪式上,海军部派人前去检阅,以表祝贺!当时有人对此讽刺说,江防舰队从此由国臣变成了家将……

张作霖缴获渤海舰队

东北海军虽然成立了,可真要与直系海军真刀真枪地在海上进行海战,却是万万不能。几艘小艇不要说打仗,能不能开到海里都是问题。沈鸿烈对此心知肚明,决定扩充舰队实力。

1923年,沈鸿烈从日本买来两艘商船,装上东北兵工厂自造的枪炮,取了两个很是唬人的名字--“镇海”和“威海”,威震海疆的意思。 1924年,东北江海防指挥处正式成立,建立江海防舰队,并陆续买了一艘俄国的破冰船和一艘日本退役的鱼雷舰,改装后叫“定海”号、“飞鹏”号。至此,东北海军组成了两个舰队,江防舰队和海防舰队。舰队虽不大,但军舰的名字个个威武雄壮。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奉军攻势猛烈,10月即攻占大沽口。鉴于上次的教训,张作霖对沈鸿烈说:“这次,你们给我好好干,绝不能让直系的海军再来捣乱,干好了,我给你们买船、买炮! ”

开战后,直军陆上攻击不顺利,又老调重弹祭起海军助阵这个法宝。然而,这次情况不一样了,奉军也有自己的海军了。沈鸿烈不负张作霖厚望,亲自率领舰队巡防于营口、葫芦岛一线,并在关键的几处海面上大批布雷,使直军的渤海舰队一点便宜也没占到。

直军战败后,渤海舰队的老巢青岛被奉系大将张宗昌占领,整支渤海舰队被张宗昌收编。当时的渤海舰队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有巡洋舰“海圻”、“海琛”、“肇和”,驱逐舰“同安”号等众多大型舰艇。

张宗昌虽然属于奉系,但独立性很强。收编渤海舰队后,张宗昌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武装。张作霖看着这支舰队很眼红,却又没有办法拿过来。沈鸿烈向张作霖献一计:任命张宗昌为东北海军总司令,自己为副司令,并且将海军总司令部设在青岛。张作霖心领神会,马上下令给张宗昌。张宗昌接到任命后,很为这个海军总司令高兴,却没有想到,你既然出任的是奉系的海军总司令,那么,渤海舰队自然也就属于奉系了。

海军是专业性很强的军种,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培训,根本玩不转。纯外行的张宗昌在任上干了没多久,张作霖便以军权统一为由,一脚踢开张宗昌,自任为海军总司令,将江防、海防、渤海三舰队正式合并为东北联合舰队。联合舰队总计有军舰26艘,实力独步神州。

在这些舰艇中,有两艘特别引人瞩目,一艘是“海圻”舰,是当年清政府购买的一艘排水量达4300吨的巡洋舰,装备有各种火炮34门,一次齐射,赶上一个炮兵团的火力。 1911年4月,“海圻”舰从上海出发,出使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参与了英国举行的海上阅兵,然后访问美国、墨西哥、古巴,完成环球航行,被誉为“天朝第一舰”。另一艘是“镇海”号,“镇海”号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镇海”舰原是商船,后改为军舰,搭载一种叫做“施来克”的水上飞机。这种飞机产自法国,一共生产了9架,其中8架被奉军订购,张大帅对新式武器可真舍得花血本! 1926年,在所订购的飞机到位后,东北海军成立了“水上飞机队”,把“镇海”号作为水上飞机队的母舰。这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横空出世。

海军交战史上的奇观,军舰俘获军舰

说东北海军是一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部队,并不为过。在收编了渤海舰队以后,唯一能与其对抗的只剩下广东国民政府的闽系海军。但由于实力原因,两军交手的机会实在不多,闽系海军根本不敢北上与奉系较量,整天龟缩在长江沿岸,在岸防炮的保护下得过且过,远没有它的兄弟--北伐部队陆军那么英勇善战。

既然久不出战,东北海军只能主动出击了。 1927年3月26日,“海圻”、“镇海”两舰由长山岛出发。“海圻”号在两个烟囱之间加了一个伪装烟囱,冒充意大利巡洋舰。当时国家十分贫弱,外国军舰享有在中国领海航行的权利,谁也不会去管一艘意大利军舰来干什么。“镇海”则伪装成商船,将船体涂成黑色,并在两舷中间用白漆写上“大昌”二字。对此次作战行动,除“海圻”舰舰长凌霄等少数高级军官知道外,其余官兵只被告知是一次演习。

27日拂晓,两舰乘天未大亮时进入长江,到达吴淞口。此时尚未日出,江面上被浓浓的晨雾所萦绕,闽系海军的主力“海筹”、“应瑞”等舰艇正驻泊于吴淞口,“靖安”运输舰泊鸭窝沙(现长兴岛一部)。由于是星期天,闽系海军戒备松懈,各舰犹灯光明亮,仅仅通报:“有意大利军舰一只和大昌商船一只进口”。“海圻”、“镇海”两舰灭灯,贴着停泊在长江口的英国航空母舰和一艘日本巡洋舰侧,驶到距离“海筹”舰侧方约800米处,骤然集中火力猛轰。

“海筹”号船员还在睡梦中,根本没想到“神兵”天降。轮机长头颅被弹片击中,落入舱内而亡,水兵也有9人死亡,另外还有3名重伤,10余人轻伤。“海筹”号军官大多毕业于英国,虽然猛然遭到袭击,但临危不乱,马上斩断锚链向长江上游驶去。“应瑞”舰也急忙弃锚上驶。因为长江在三月是枯水期,水位不高,而“海圻”、“镇海”又是大舰,如果追击,有搁浅的危险。于是,“海圻”号打出旗语,下令返航。但由于天还没有大亮,江面上雾气又重,“镇海”舰却没有看清“海圻”的返航旗号,依然在攻击“靖安”号运输舰。“应瑞”号看见“镇海”势单,又返航逼来,此时,吴淞炮台也开始发炮轰击,弹着点离“镇海”很近。在这种情况下,“镇海”舰只得放弃攻击,返航。

当“镇海”舰行至长江口大戢山海面时,已经是次日凌晨。朦胧中,只见晨雾里驶来一艘两个烟筒的大舰,这正是由沥港来沪的“江利”号炮舰。方念祖舰长当即命令用舰上两门主炮轰击,“江利”号不顾一切地仍向长江口内行驶。“海圻”舰听到炮声,也转舵回来截击。“江利”号见状调头急驶,直奔舟山群岛,打算开到浅水处躲避。但是“海圻”号更快更猛,一边追击一边用副炮射击,共发炮30余发,命中4发,击穿6层舷板。不到半小时,便追到“江利”舰旁,令其停车。“江利”号被迫停车,升起白旗。“海圻”派航海大副孙英奇、枪炮大副杨超仑,“镇海”也派航海大副积慈共带武装水兵和轮机兵20余人登上“江利”炮舰,接管一切,监押“江利”号起锚。“海圻”在前,“镇海”殿后,浩浩荡荡的将“江利”号押在中间一同北上。纵观中国海军交战史,军舰俘获军舰还是第一次!

海军航空兵空袭上海

3月27日这一仗,东北海军以偷袭成功,闽系海军受到重创。此后闽系海军严加戒备,一面用主力舰队掩护北伐军对长江北岸作战,一面严守长江的要冲吴淞口,以防东北舰船窜入长江。

1927年7月22日,“镇海”、“威海”这两舰由商船改装的兵舰秘密地驶向海州湾(现连云港),在这次海战中,“镇海”号起用了舰载飞机。当两舰行驶到海州湾外海时,“镇海”号停车下锚,将所载的一架“施来克”水上飞机吊放入海中,飞机腾出水面,对海石、新浦等地的目标投下了数枚炸弹。这也是舰载飞机第一次投入作战。空袭结束后,正准备撤退的“镇海”号又发现了新的猎物,北伐军的运兵船“三江”号正在海州湾航行。两舰当即开炮拦截,“三江”号被迫停船。船上有船员17名,另装有三民主义书刊数万册,军衣8000套、雨衣1000套、水壶20箱以及马枪5支,均被东北海军俘获。这算是东北海军航空兵初出茅庐的第一仗,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海军航空兵首战告捷,张作霖大喜过望,白花花的银子总算没打水漂! 9月3日,“海圻”、“镇海”等4舰又一次出现在长江的“三夹水”附近。舰上打出升空信号后,吊入水中的飞机离水腾空而起,直奔上海高昌庙的江南造船厂。然而,由于飞机上没有瞄准装置,再加上地面目标被薄雾笼罩,空袭效果不大明显。但是,这是上海第一次遭受空袭,人们压根也没有想到奉军的飞机会漂洋过海地飞到这里来轰炸,心理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在1927年3月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东北海军屡次南下袭扰苏、浙、闽三省口岸。战斗规模虽不大,取得的成果也微不足道,但对闽系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尤其是海军航空兵的登台亮相给闽系海军以极大的威胁。闽系海军只得龟缩于长江之内,制海权尽为东北海军掌握。北伐军难以利用海运,海上交通线完全被隔断。

与苏舰交战中败北

1929年,张学良为收回中东路,驱逐了苏联驻中东路的工作人员。当时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沈鸿烈指挥东北海军准备迎战。

1929年10月12日晨,驻守在同江地区的东北海军江防舰队遭到苏军黑龙江舰队和陆、空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参战的苏联军舰有5艘,另外还有4条武装轮船配合作战。苏军共有152毫米大炮4门,120毫米大炮18门,并有飞机10余架助战。中国江防舰队有8艘江防炮舰,即“江亨”、“江泰”、“江平”、“江安”、“江通”、“利绥”、“利捷”、“利济”号,另有一艘武装驳船“东乙”号。“江亨”舰为550吨,“利济”舰为360吨,其余均在200吨以下。舰只吨位小,120毫米的舰炮只有5门,又没有空军支援,实力远逊于苏军。

战斗从凌晨五时半开始,苏军舰炮发射炮弹2400多发,使中国军舰和岸防工事遭到严重损坏。“利捷”号中弹沉没,“江泰”号被炸毁,代理舰长莫耀明阵亡,“利绥”号受重伤后撤往富锦。在作战中,“东乙”驳船上的120毫米大炮因发炮太多,炮膛炸裂后放水自沉。“江安”号锅炉中弹爆炸沉入江中。“江平”号也中弹起火。中国各舰尽最大努力投入作战,共发炮约600发。苏联舰船有3艘中弹沉没,2架飞机被击落,苏军舰队司令及4名军官中弹身亡。

中国军舰被摧毁后,苏军飞机和舰船又集中火力掩护步兵400多人在三江口地区登陆,并对中国阵地发起冲击。驻防该地的东北海军陆战队第一大队和陆军1个营协同抵抗,击退了苏军首次进攻。苏军调来援兵近3000人,绕到下游10余里处,迂回袭击守军侧翼。苏军冲入守军阵地后,双方进行白刃格斗,守军大部分战死,阵地被苏军占领。

中东路事件中,江防舰队完全不是苏军的对手,损失惨重。但舰队官兵在与强敌交手时表现出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后人叹服!

东北江防舰队成伪满洲国江上军

中东路事件后,东北重建江防舰队。但这些舰艇在“九一八”事变后,全部落入日寇手中,大部分官兵投敌,成为伪满洲国江上军,但仍有一百多名官兵上岸,走上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道路。

远在青岛的第一、第二舰队,因远离东北,并未落入日寇之手。但在1932年,由于内部斗争,“海圻”号、“海琛”号、“肇和”号南下投靠闽系的广东舰队,曾经盛极一时的东北海军就此走向没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北海军的军舰由于不适合现代战争,基本自沉于长江口岸,用来阻塞航道,也算是东北海军对抗战所做的一点儿贡献吧。

标签: 沈鸿烈张作霖奉系

更多文章

  • 甲午海归对决:日籍海归淘汰近半才获得重用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洋水师,甲午,海归,

    2006年,香港岭南大学教授马幼垣在《九州学林》发表专题论文《刘步蟾和东乡平八郎》之后,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才日益暴露出来——虽然同样被称为“海归”,但北洋舰队中的留洋军官与他们的日本同行所受培训的程度大有不同,登舰实习的时长与收获也良莠不齐。然而托庇于乡谊和特殊的政治环境,这批年轻留学生归国不到十

  • 一战华工疑云:华工的工资其实没有那么低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战,华工,收入,

    总体而言,华工是十分优秀的,这一点已经由当时法国政府特别是军方所肯定。不过,华工作为个人并非为了支持协约国的道义,而是出于就业和获取远高于国内的报酬、薪水目的。一战华工的待遇并没有那么差曾经,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党人激烈批评推动中国参加一战的北京政府,但并未就华工的待遇问题进行指责。在中国大陆极左历

  • 历史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何英国急着对日宣战?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日本,珍珠港,英国,宣战

    导读:就在珍珠港被袭击的当天,英国也气急败坏地对日本宣战了,作为同气连枝的盎格鲁-萨克逊兄弟,英国此举倒不是全为了替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打了一闷棍的美国堂弟出气,而是它自己的殖民地,号称“东方明珠”的香港,在珍珠港被偷袭的八小时后,也被日本人袭击了!本来,在日本进攻香港之前,英国已经把日本列为仅次于德国

  • 陈朝为什么面对隋军的入侵显得毫无还手之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南朝,隋军,陈朝,

    589年1月22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身处晚唐的杜牧看到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此时,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而诗中的

  • 一战亚眠之战:协约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击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亚眠,一战,德意志帝国,

    兵集亚眠亚眠是法国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横亘在法国大陆上的铁路干线正好穿越亚眠。德国人占领了亚眠之后,福煦一直寝食不安,因为这无疑等于在法国人的颈项上套了一根绞索。为此,1918年7月24日,他向协约国军事委员会提出了旨在夺占亚眠的战役计划。该计划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收复亚眠和巴黎一线的铁路,击退在索姆河

  • 缅甸战场日军士兵惊人一幕:第四师团士兵泡病号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第四师团,缅甸,泡病号,

    在日本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大多数时候让人压抑,但也难免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菊兵团的艰难突出》一书,是原日军第十八师团炮兵少佐武川千里的作品,描述了这支日军精锐部队从出征南洋到覆灭缅甸的真实经历,虽然文学色彩不浓厚,但颇有一线色彩。其中有一段谈到增援到前线的大阪兵,和整本书惨烈沉重的内容很不

  • 二战史上十大死得最冤的部队:死得惨不忍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战,

    NO.1:德军第6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的冤在于本可以撤出来,或可在支援部队接近时突出来,可是它什么也没作,希特勒送它进入了地狱。还冤在苏军二次让它投降,它又拒绝了,它之所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带来的后果太严重。二战的转折点就是由它决定的,第三帝国的命运被它掌握的死死的。NO.2:日本中途岛机动部队日本

  • 越南女兵真养眼:越南女军营外看到的惊人一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越南,女兵

    越南一向有女性参军的传统。战争一起,总会有许多越南女子放下相夫教子的责任,狂热地投入战争,和男人一样冷血,一样徒手与敌人厮杀搏斗。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最让解放军头痛的就是那些防不胜防的女子特工,她们像兵又像民,而且花样百出,有些时候为达到一些目的还香艳无比。对越反击战老兵口述:我部的重型炮弹呼啸而至,

  • 追近世界的最后机会:漠视一战变革滞后了军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民国,一战,内燃机战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不久,清帝被迫逊位,“大清王朝”成为历史名词。但因各派势力政见不同,利益冲突,中国很快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政治动乱和内部混战之中。不到三年,在遥远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欧洲同样陷入全面混战,东亚的中国、日本先后参战,而新兴强权美国

  • 符坚和王猛灭前燕:五胡乱华时代北方短暂的统一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从公元352年底前燕迁都邺城起,大体上形成了晋、秦、燕鼎峙的形势。这形势存在了十八年,到370年底前秦灭前燕而结束。从此,直到淝水之战前的十三年间,这是北方获得短期统一的时期,也是晋、秦南北对峙的时期。燕、秦两国,在鼎峙开始的时候,燕的国力在秦之上,但以后,强弱易位,原来的强者甚至陷入灭亡的境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