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楚汉相争“鸿沟和议”之后项羽实力如何?为什么垓下之战项羽节节败退?

楚汉相争“鸿沟和议”之后项羽实力如何?为什么垓下之战项羽节节败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53 更新时间:2023/12/28 13:25:1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垓下之战项羽节节败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作为楚汉争霸之战的终极之战,垓下之战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天下的归属,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登基称帝。那么,一向以正面作战见长的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之战中被韩信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呢?事实上,在撤往垓下途中,项羽已经接连受挫,后路被断的他撤往垓下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加上汉军的绝对优势兵力,他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

垓下之战以前,局势对项羽已经极为不利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八月,项羽与刘邦结束了长达两年的对峙,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事实上,此时的局势对于项羽已经极为不利。

垓下之战前局势

1、天下大势层面。在双方在荥阳对峙早期,刘邦和项羽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项羽甚至占据着一定的上风,然而随着两年的经营,到“鸿沟和议”时,刘邦已经通过军事征服和外交游说等方式,先后攻占魏地、代地、赵地、齐地,降伏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从而掌控了天下绝大部分土地,并从东部和北部对项羽的控制区实现了半包围,而项羽的势力则毫无发展。可以说,此时的战略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刘邦。

2、军队战力层面。荥阳对峙期间,楚军虽然在正面战场上长期占据着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却是在持续下降。对于刘邦来说,他的背后是自己直接占据的广大地域,在萧何的经营之下,粮草兵员源源不断,这使得他的军队战斗力始终较为均衡。反观项羽方面,由于其远离自己的控制地区,补给线不仅比刘邦更远,而且长期遭受彭越的骚扰和阻截,在后勤补给、军队士气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也是他被迫主动议和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从荥阳对峙到垓下之战,由于刘邦和项羽的此消彼长,战争天平已经一步步倒向了刘邦,其实在垓下战争爆发的那一刻,便几乎已经注定了项羽的失败。

项羽撤退途中接连受挫,退路被断的项羽只得撤往垓下

“鸿沟和议”之后,项羽率兵东撤,刘邦则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撕毁协议率兵追击,同时令齐王韩信、梁王彭越尽数挥军南下,又令刘贾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对项羽展开合击。简单介绍一下整个追击过程:

刘邦追击项羽路线

项羽撤退至阳夏后,被刘邦大军追杀,项羽战败,楚国大将周将军被俘,项羽被迫退至固陵,并留钟离眜驻守固陵保证后路安全,刘邦追击至固陵,被断后的钟离眜击败,不得不暂时停止追击,项羽得到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刘邦见追击受阻,于是命令刘贾渡过淮河,攻占寿春,阻断项羽逃回会稽的归路。同时,派人策反楚国大司马周殷,周殷随即叛楚,帮助刘贾、英布攻占九江。

向南退路已断的项羽只得向东撤退

与此同时,灌婴靳歙等人已经攻破楚都彭城,并率领骑兵向固陵挺进,与刘邦在固陵东边颐乡会合。项羽得知灌婴、靳歙等率领汉军东来后为防自己被包围,只得向南退守至陈县,集结剩余兵力意图做最后决战。

汉五年(前203年)十月(注:秦纪年以十月为岁首),刘邦率军再败楚军于陈下,楚将灵常、陈公利几降汉,项羽只得继续撤退,意图退往会稽,但由于向南退路已经被刘贾、周殷、英布截断,最终只得向东撤往垓下,而刘邦追击的同时,刘贾、周殷、英布同时率军向垓下挺进。

项羽大势已去,韩信、彭越出兵

与此同时,韩信、彭越见项羽大势已去,也只得率军前往与刘邦会合。至此,五路大军尽皆会合于垓下,面对处于绝对优势的汉军,项羽已经很难翻盘。

五路大军合击项羽,垓下战败项羽乌江自刎

汉五年(前203年)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率领残余的十万疲惫之师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十二月,韩信、彭越、英布与刘邦会合,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兵力大约七十万的汉军,已经处在了绝对优势。

垓下交战示意图

汉五年(前202年)一月,楚汉双方展开决战,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正面迎战项羽,侯孔藂率军为左翼,费侯陈贺率军为右翼,刘邦则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则在刘邦军后待命。

韩信首先亲率汉军发动进攻,初战受挫,韩信后退。楚军追击韩信时受到左右两翼汉军的夹击,双方陷入混战之中,此时韩信整军回身再战,楚军受到三面夹击,一场大战之后楚军战败,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夜间

,双方各自回营休战。汉军采取心理战攻势,命人高唱楚歌,此举导致项羽的疲惫之师士气降到了极点,项羽见大势已去后只得趁夜率领八百精骑突围南逃,在汉军的追击下,最终于乌江自刎。

标签: 汉朝项羽刘邦

更多文章

  • 寿春之战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小说跟正史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寿春之战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寿春之战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发生在淮南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诞、文钦、文鸯、钟会和司马昭。故事梗概如下:诸葛诞首战失利,被迫退守寿春,增援的吴军也退至安丰驻扎。钟会向司马昭提出,寿春粮

  • 安庆会战惨败,太平天国开始败亡!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太平天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庆会战是怎么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2万余骨干死于内斗;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率10万精锐外出单干,不再接受洪秀全调遣。此时,清军八旗、绿营乘势发动反攻,再次组建“两大营”,继续围困天京;曾国藩、胡林翼等湘军集团则从外围发起攻势,与太

  • 虚战篇“空城计”与“解围西安”!分析心理战术有多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诸葛亮,司马懿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虚战篇“空城计”与“解围西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原 典《百战奇略》虚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法(《孙子兵法·虚实篇》)曰:“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虚战篇认为,对敌方作战时

  • 汉中之战中曹操损失大将夏侯渊 刘备有损失哪些武将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中之战,三国

    对汉中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时期,汉中之战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战役一样,都对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起到了重要影响。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

  • 吴玠的贡献可以与岳飞相提并论,为何他的名气那么低?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吴玠

    这位名将真的是纵欲而亡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南宋将领里面,如果说张俊、刘光世等人有点名不副实,战功、作用没有名气大,那么吴玠恰恰相反,属于“名轻位重”,对朝廷社稷做出的贡献远远胜过他的名气,是可以与岳飞、韩世忠相提并论的人物。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还是因为吴玠是边军将领,一直在川

  • 秦国第一个灭亡韩国,除了韩国弱小还有哪些考虑?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嬴政

    秦灭韩之战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灭六国之战的过程中,秦军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战争。在战国末期,秦国原本希望一举消灭赵国,不过,因为李牧这位名将的抵挡,秦国损失巨大,进攻受阻(但赵军亦伤亡惨重)。于是秦国便按原定的中间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方针,将主攻方向指向

  • 牧野之战的起因是什么?牧野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牧野之战,以少胜多

    你们知道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

  • 玄武门之变真的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世民

    要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开启了贞观之治,而且对于他而言确实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上不可多得的开明皇帝。他是唐朝的第2位皇帝,而且在他在位期间做到了很多皇帝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虚心纳谏,积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在那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也是非常的清明,在他刚刚继位之后就采取了休生养息的政策,让国

  • 刘邦项羽对峙时,为何韩信手握大军却选择观望呢?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韩信

    楚汉对峙时本来是旗鼓相当的,为何项羽一退立刻就兵败如山倒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秦末时楚汉相争,最后双方在广武对峙,虽然汉王这边的军事潜力远胜于楚,但是楚王项羽善战楚军勇悍也胜于汉军,所以正面对峙双方谁都无法取胜,精疲力尽之下两边订了合约中分天下各自撤兵。奇怪的是为什么之前好

  • 真实历史上的岳家军真的是战无不胜吗?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岳飞

    人们对于岳飞和岳家军的印象与相关知识,可能大多都来自评书演义《说岳全传》及以其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类小说、影视剧、游戏。在这些作品中,岳家军无一例外均被描述成南宋初年宋军中规模最大、战力最强的存在。不论多么艰巨的任务,似乎只要岳家军出马,定可一战成功。而与之相比,其余宋军各部的表现则多少有些不堪。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