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99 更新时间:2024/1/21 10:59:17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场,是当时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斗。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出兵伐吴。东吴不得不迎战,于是孙权立刻派出了陆逊。刘备打着复仇的旗号,士气正声,陆逊便采取以逸待劳的方式,阻挡蜀军的进攻。这一战成为了刘备死前的最后一战,有人认为这一战其实不打才能为蜀国争取优势,那么为什么夷陵之战还是开战了呢?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呢?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都不认同,在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认为刘备对吴发动战争是必须的,因为:

1、荆州这个战略要地的丢失,将严重影响蜀汉政权以后的发展

2、关羽的死,如果不报仇的话,将严重影响素以忠义著称的刘备的形象和威信

3、建安五年,东吴版的“隆中对”中鲁肃就提出先三分天下,然后吞并刘表,再与曹魏南北对峙,最后一统天下。

二、如果对吴的战争是必须的,那为什么是221年这个时间?

1、221年曹丕刚纂汉自立,北方防线有马超魏延,无后顾之忧。

2、军事上,蜀汉的势力是比较强盛的时候。

3、续周瑜鲁肃吕蒙相续去世之后,表面上东吴已经没有大将之才。

4、对吴的战争是早迟的事,何不趁丢荆州,死关羽的借口来发动,更可显示出是正义之师。

5、挟自己称帝的气势。

三、对于刘备对东吴的战争,其实并不是意气用事为关羽报仇和全力攻打东吴,只是为了尊严和威信的战争:

1、如果刘备只是意气用事为关羽报仇,就不会在关羽死后接近两年的时间才出兵攻打东吴。

2、如果刘备真想全力攻打东吴,不可能诸葛亮,赵云,马超,魏延等一个都不带在身边。诸葛亮和赵云是不支持刘备发动的战争,但是刘备对诸葛亮和赵云还是信任的,这与意见不合不能混为一谈,诸葛亮要镇守成都(吕布在徐州的时候就吃过这样的亏),赵云督办粮草(官渡之战袁绍就是粮草被烧而失败)。马超和魏延可以抽调一个回来,当时东吴大胜之后也是及时回防粉碎了曹丕的偷袭。这么多重要将领都不带领,而带一些名不经转的将领去攻打一个势力和自己差不多的势力是说明刘备是无知还是自大?这和争夺汉中的豪华阵容是形成鲜明对比,难道东吴还不如汉中?

3、如果要全力攻打东吴,夺回荆州,刘备应该会训练一支和东吴相抗衡的水军。也不会在夷陵的时候,水军放弃水路上岸和陆军合二为一,为以后陆逊从水路上岸切断刘备的长蛇阵,造成大败的结局。

4、221年七月,刚发动战争时的气势是多么的强劲,锐不可挡。蜀汉大军攻下秭归后,就驻扎在那里,再接下来的四五个月,就没有战争。直到222年的二月,刘备才率部离开秭归,到猇亭建立大本营,难道是刘备不知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的道理。而在对峙中,陆逊采用了坚守不战之策,刘备也且战且停,摆起长蛇阵,修身养息,完全没最初的气势。到了六月,陆逊才用火攻打败刘备。

由此可见,刘备发动的对吴战争,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不然岂会不带一个重要将领?岂会不乘胜追击?岂会只打巫,秭归这些无军事,经济价值的地方。我猜想刘备当时的想法可能是:

1、表面要为关羽报仇;

2、为丢荆州挽回一些颜面;

3、顺便教训一下孙权;

4、刘备不想那么早的被困在益州,而被曹魏和东吴“边缘化”;

5、能攻占多少就多少(刘备攻占后的地方可是秋毫不犯)。

诸葛亮和赵云没有刘备政治家的眼光,所以反对对吴的战争。但是刘备也没料想到的是:

1、孙权会为一些无军事,经济价值的地方和自己大动干戈;

2、低估了陆逊;

3、可能想到输,可没想到败的那么惨。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如果陆逊没有火烧连营,也许刘备会在夏天就班师回朝,那么夷陵之战为其挽回颜面之后,就会简单地画上了句号。但是刘备虽然有一个争雄政治家应有的眼光,却不想在作战上小看了陆逊,以致于在他手中败得这么惨,最后在白帝城一病不起,颜面没有挽回,反而送了性命,蜀汉也就此开始走向没落。

更多文章

  • 在对外战争中,中国历史上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战争,对外战争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战役都是对内的王朝更替战争,以促进历史发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有不少的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事中,到底有哪三大胜仗和哪三大败仗呢?其实这所谓的三大,并不是纵观历史全程跳出来的唯三,后人难以在春秋笔法的史册中进行的全面的对比。所以这些三大战役,都是按时代挑出来的,我们就

  • 秦灭巴蜀之战:巴蜀为什么会被秦国灭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灭巴蜀之战

    四川素来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所以四川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既然是宝库自然有人觊觎,但是四川之地却鲜少有战火,原因就在他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势,所以才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那么占据着有利地势,战国时期的巴蜀为什么还是会被秦国灭掉呢?巴蜀到底有什么在吸引着秦国克服“蜀道难”呢

  • 秦赵之争:长平之战是因为什么才打起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

    秦国既然有吞并六国的野心,那么和各国一战终究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攻伐小国尚可长驱直入,贸然攻打一个大国却是万万不可的。作战是讲究一个时机的,那么长平之战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打起来的呢?秦国为何会选在这个时候攻打赵国?赵国是三家分晋之后才建立的国家,作为一个新兴国家,赵国实力不俗,忝列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

  • 此省会是兵家必争之地 被誉为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合肥,孙权,曹操

    对于安徽省的省会合肥,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而追溯合肥的历史,则在三国等历史阶段凸显出重要的地位。在先秦时期,合肥乃至整个安徽省,大部分都为淮夷地

  • 亲御戎车指麾三军 她亲自证实谁说女子不如男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燕燕,

    大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所以辽国的皇后多姓萧。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指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因为她在众多萧皇后中脱颖而出,是最出彩的一位,不愧为皇后中的明星。萧燕燕也叫萧绰(公元953-1009年),出身名门,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萧燕燕的形象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

  • 她号令十万大军 成为皇帝心腹大患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聪儿,乾隆,嘉庆

    她由一名杂耍艺人,逐步成为了白莲教的第一号人物;她曾号令着十几万大军与朝廷的正规军展开了历时数年的武装斗争;她曾成为嘉庆皇帝的第一大心病—她,王聪儿(公元1777-1798年),是不输给任何英雄人物的女中豪杰!王聪儿是湖北襄阳(今襄樊市)人,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土地。贫困的农民无法谋生

  • 满城之战:挽救大宋朝于危难之中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满城之战,满城之战的评价

    公元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燕王韩匡嗣、耶律休格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

  • 三国曹魏实力最为强大 为何比吴蜀抢先亡国?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芳,司马昭

    对于这样一个题目,可能有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在历史上,蜀国亡于263年,魏国亡于265年,吴国亡于280年,三国中最先亡国的应该是蜀国,不应该是魏国,是不是搞错了?其实,魏国在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轮番辅政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先是在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

  • 明英宗御驾亲征 瞎子占卜连复辟时间都算出来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英宗,石亨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明史》的热读。近日,笔者翻阅《明史·方伎传》,发现了一位名叫仝寅的奇人。方伎,是对医、卜、星、相之术的泛称,而仝寅则是明代占卜行业的佼佼者,也是其中的“最异者”。仝寅,字景明,生卒年不详,安邑(今山西运城)人。十二岁那年,仝寅双目失明,行动受限,无以谋生,为了

  • 正史上没记录康熙这次军事行动 因觉得太丢人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李庆安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派遣他深为器重的道士李庆安到巴里坤(今属新疆哈密市)靖逆将军富宁安处操演“神兵”,以支持清军对准噶尔部的军事行动。李庆安于十月十八日到巴里坤后,曾多次施展“法术”,众官兵皆叹服。李庆安多次向富宁安表示,他虽为出家人,也图名声,当以忠顺为本,报答康熙厚恩,消灭准噶尔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