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满城之战:挽救大宋朝于危难之中

满城之战:挽救大宋朝于危难之中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75 更新时间:2023/12/11 4:58:07

公元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燕韩匡嗣、耶律休格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

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后,宋太宗赵光义料辽军必将反攻,遂分兵屯守要冲之地,御辽南进。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镇守关南(今河北高阳东);以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戍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令殿前都侯崔翰知定州,节制缘边诸军,准其便宜从事,并授阵图予诸将。九月初三,辽景宗耶律贤果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两路南下,企图进攻镇州。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西集结。

时刘廷翰已率部列阵于徐河(今河北满城北),崔彦进率所部自关南北上黑芦堤(今河北容城西南)北转向西进,沿长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潜师辽军侧后,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未几,李汉琼、崔翰亦领兵抵徐河,下令按太宗所授阵图布八阵。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瞭望,见辽军势盛,冒违诏改阵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对敌。监军李继隆附议,崔翰乃示形应变,改八阵为二阵,前后相副。

及辽军列阵,宋遣使赴辽营诈降。耶律休哥识破宋军企图,劝韩匡嗣严阵以待,不可轻信。韩匡嗣不听,放松戒备,果遭宋军突袭。辽军仓促应战,指挥失措,大败。韩匡嗣引兵向西溃逃,又遭崔彦进伏击,死伤甚众,残部逃往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西。宋军乘胜追击,又斩杀辽兵万余,获战马干余匹。耶律休哥整兵而战,宋乃罢兵。辽西路军闻韩匡嗣败奔,亦收兵而还。

满城之战,辽人为报宋军围燕京之役而来,战前目标是进攻镇州,但这其实并不是其此战的真正目标,因为镇州、定州、关南是宋军河北边境屯兵的重镇,决不会让辽军轻易夺取的,如果辽人真的要蚕食宋朝领土、占领大镇的话,事先应有更加细致的筹备,所以料想其目的不过是侵边掠夺,顺便再羞辱宋人一次而已,能取镇州更好,取不得便不失时机地退回。

宋军在高梁河败后就已经做好了抵御辽人南犯的准备,宋太宗在边境要地置将屯兵,并任命了一个统一指挥官——都钤辖刘廷翰。这个指挥官的设置大有文章,宋太宗在军事上虽说糊涂,但还不傻,知道统一指挥权的重要性,但他又不敢让威望高、资历深的大将来做。他留下的各路屯军将领中,孟玄喆、崔彦进、李汉琼都是节度使(节度使在宋朝虽说没有实权,但标示着资望或军功),崔翰是殿前都虞侯,地位也与节度使基本相当,而刘廷翰是观察使,比节度使要低一级。这就是宋太宗的“用心良苦”之处,故意在诸将中找个威望最低的来做总指挥,以平衡其它将领的影响力。当然,在此战中,各路大将还是听命于刘廷翰的,没有造成矛盾和摩擦。

宋太宗能够留兵屯驻边境防守并统一指挥权,还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力,这说明他的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可是他这个人最喜欢在关键时刻画蛇添足,本来这样已经很好了,他偏偏又留了个“阵图”来束缚将领的手脚。宋军将领在与辽军对阵的时候,觉察到了这个阵图完全不可行。赵延进、李继隆劝谏主将刘廷翰变通一下,刘廷翰却有些懦弱,不敢擅改诏旨,直到赵、李二人都表示愿意为失败负责时才答应,可见这个被赵光义钦点的主将果然是听话。反观赵延进、李继隆二人,不但能够就战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宋军知辽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还能将计就计,用诈降的办法来麻痹敌人。

宋军的几路部队因有统一指挥的部署,配置得也比较合理,崔彦进在北,崔翰、李汉琼在西南,刘廷翰在东,布成一个口袋阵一齐突然进攻,使辽军慌乱而溃,最终失败。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实力最为强大 为何比吴蜀抢先亡国?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芳,司马昭

    对于这样一个题目,可能有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在历史上,蜀国亡于263年,魏国亡于265年,吴国亡于280年,三国中最先亡国的应该是蜀国,不应该是魏国,是不是搞错了?其实,魏国在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轮番辅政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先是在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

  • 明英宗御驾亲征 瞎子占卜连复辟时间都算出来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英宗,石亨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明史》的热读。近日,笔者翻阅《明史·方伎传》,发现了一位名叫仝寅的奇人。方伎,是对医、卜、星、相之术的泛称,而仝寅则是明代占卜行业的佼佼者,也是其中的“最异者”。仝寅,字景明,生卒年不详,安邑(今山西运城)人。十二岁那年,仝寅双目失明,行动受限,无以谋生,为了

  • 正史上没记录康熙这次军事行动 因觉得太丢人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李庆安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派遣他深为器重的道士李庆安到巴里坤(今属新疆哈密市)靖逆将军富宁安处操演“神兵”,以支持清军对准噶尔部的军事行动。李庆安于十月十八日到巴里坤后,曾多次施展“法术”,众官兵皆叹服。李庆安多次向富宁安表示,他虽为出家人,也图名声,当以忠顺为本,报答康熙厚恩,消灭准噶尔部首

  • 凶悍的太平天国女兵 兵败后的结局比男人更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

    1851年1月11日,广东人洪秀全在偏僻的广西金田村揭竿而起,自封天王,号称“太平天国”。两年后他杀进南京,直到1864年南京城破之前服毒自杀,席卷大半个中国14年。太平天国战争持续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影响之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史无前列的。单就人口损失,以及双方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来说,在世界历史

  • 梁山一百单八将”无恶不作 怎么成了“英雄”呢?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一百单八将

    另说梁山“一百单八将”《水浒》里塑造的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长期以来被人们推为“英雄”“道义”的化身,但他们身上流露或包藏的诸多恶习,标志着他们委实算不上英雄。如果还抬举这样的人为英雄,甚至会惑乱到人们的视听。谨此历数一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不是”,并籍以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概而言之,梁山“

  • 关羽单刀赴会告诉你 领土问题靠嘴巴说是不行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

    却说孙权要索荆州,先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奔走于荆州和西川之间,索取不成,便听鲁肃之计,邀请镇守荆州的关羽前来赴宴。说白了,鲁肃给关羽设了一个鸿门宴,能协商解决最好,协商不成便杀掉关羽,然后夺取荆州。国与国之间有了领土争端,先用外交手段协商解决,这是一贯的做法。关羽收到请柬,竟然毫不迟疑,答应第二天便

  • 三次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在什么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衣冠南渡

    三次衣冠南渡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三次衣冠南渡的原因一样么?正式因为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因此,为了区分这三次衣冠南渡,就在衣冠南渡前加上前缀词,例如“永嘉衣冠南渡”等。三次衣冠南渡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

  • 一降毁所有:三国名将于禁屈辱的最后岁月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于禁,张郃,徐晃

    于禁与张辽、徐晃、乐进、张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地位明显要高于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亲信,对其他部队有监督权。能达到这个地位,全是于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于禁是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时招募入军队的,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后,于禁就成了曹操的部下。于禁有能力、有本事,能独挡一面,曹操知人善任

  • 东汉放弃了哪一块土地 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虞诩,张禹

    公元110年,也就是东汉安帝的永初四年二月。在华贵的东汉朝堂之上,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在于——是否应当将凉州给放弃掉。凉州,古称雍凉之地,位于今天河西走廊一带。地跨青、宁、甘等省份,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被称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是一块战略价值重大的经济、军事重点。然而东汉朝廷

  • 阿拉曼战役的经过简介 历史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阿拉曼战役的经过,阿拉曼战役历史背景

    关于阿拉曼战役简介,这场战役指的是在二战进行中期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北非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10月13日,之所以叫做阿拉曼战役,是因为在埃及的阿拉曼北部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进行这场战争,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在阿拉曼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