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白江口之战是什么年代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白江口之战是什么年代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4 更新时间:2023/12/28 3:27:18

唐朝白江口之战

唐朝白江口之战又被称为白村江之战,是唐朝历史是很有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663年8月27日到8月28日,持续了也就一天的时间。

唐朝白江口之战图片

唐朝白江口之战是指唐朝和新罗联手和倭国、百济联军在史称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口处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水上战役。在公元663年,唐军和倭军在百济白江口交战了,当时唐军参战人数是1万3000人,拥有的战船是170艘,而敌方倭军的参战人数却是4万2千人,拥有的战船是1000多艘,从参战人数和战船来看,唐军肯定是必输无疑的。

战役的发展过程是谁都无法预料的,唐朝白江口之战的结局是唐朝取得了胜利,这主要归功于当时的唐朝将领刘仁指挥有方。在看到敌军人数远远大于我军时,刘仁采取的战术是让自己的船队及时变换阵形,迅速的分成了左右两队,顿时就将倭军的1000余艘战船包围住了。

当倭军看到自己的船队给困住的时候,没能及时地稳定军心,出现了群龙无首的混乱场面。倭军将领的指挥在此时已经全然没有作用了,他们的船队开始乱调船头,纷纷都想逃跑,但是外围都是唐军的船队,他们只能互相乱撞一气,根本就冲不破唐军的包围。

到此时,唐朝白江口之战就到了尾声,倭军战船全部都被烧毁了,日军要么自己溺亡了,要么被杀了,唐军获得了胜利。

白江口之战的背景

白江口之战是发生在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之间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震惊了当时的国内外,而白江口之战的背景又是如的呢?

绩图片

白江口之战与高句丽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唐朝刚刚建立起来,朝鲜半岛上存在着三个国家,高句丽就是其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唐朝成立,为了一探虚实,高句丽派来了使者臣服,但是当时的李渊却并不是很感兴趣,并没有给与很多的重视,因此高句丽也在自己的领土内修养,建立起了严密的防护网络,双方并无瓜葛。直到高句丽内部发生了政变。

当时高句丽的一个大臣叛变,杀死了国,并且在国家的朝堂上兴起了一股滥用权力的风波,这引起了唐朝的重视,很多大臣上书请求高宗远征弑主之罪,但是没有得到高宗的首肯。而之后高句丽更是联合百济,一起攻打新罗,因为寡不敌众,新罗就派使者唐朝提出了支援,在接到新罗求救书的时候,太宗皇帝还是本着不参合别国内政的想法,但是当时的重臣李绩力劝皇帝,于是唐朝出兵征辽。

在征伐高句丽的过程当中,唐太宗派出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先后攻占了高句丽的数十座城池,并且杀死和俘虏了大量高句丽的军人,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但是在随后冬季的到来,因为唐朝的将士不能适应辽东朝鲜半岛的寒冷冬季,唐太宗下令全部唐朝军队班师回朝,这也便是白江口之战的背景。

白江口之战的过程

白江口之战,是发生在唐朝和百济联军、高句丽之间的一场海战,白江口之战的过程是非常险恶和激烈的,应着新罗国王向唐朝发出的请求,李世民御驾亲征,一场轰轰烈烈的海战开始了。

李世民图片

白江口之战,李世民一共率领陆军六万余人,水军四万多人,进军高句丽,在进入辽东半岛以后,唐朝的军队把矛头指向了克介,并且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攻陷了高句丽的多座城池,在唐朝的军队攻下了高句丽的城池白崖城以后,遇上了高句丽的大将高廷寿,面对来势汹汹的十五万大军,李世民布下了一个圈套,高廷寿投降,屈服了唐朝。

高廷寿的失败让高句丽全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高宗皇帝在高句丽人民的心中马上变得神圣起来,随后,借助着高宗皇帝的威风,唐军进入了黄城,但是这时候高句丽已经采取了退让政策,这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但是辽东半岛的冬天来临时,因为士兵不适应这里寒冷的冬天,于是唐朝士兵班师回朝。

公元655年左右,因为百济和高句丽屡次联合侵犯新罗,引得新罗不满,唐朝再次出兵,这次出兵,唐军依旧势如破竹,先后攻下了百济的多座城池,百济军主力元气大伤,百济国王携带皇室众人仓促逃跑,而唐朝于是在这里设立了都督府,这就标志着百济正式灭亡,随后在白江口,唐朝大败高句丽主力,高句丽也臣服在了唐朝之下,而白江口之战的过程就是如此。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

作为世界战争史上非常出名的一场战争,白江口战役让唐朝的综合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而白江口之战的影响又有哪些呢?

白江口之战图片

白江口战役直接影响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望。在白江口战役之前,唐朝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在处理周边的国际事务上,一直采取着退让的政策,这时的唐朝是以休养生息为主的,但是到了白江口战役之后,唐朝水军的综合战斗能力真正的表现了出来,这样对于唐朝来说,提升了它在国际上的威望,对于周边的一些小国家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还有对于百济而言,百济是白江口之战当中受到损失最大的国家,在大战之后,百济的城池被攻破,虽然统治者逃的逃,伤亡的伤亡,但是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而言,政局的动荡严重的干扰了他们的生活,于是在战争之后,百济的国内市场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整个国家的体制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白江口之战直接影响到了新罗,当时新罗作为辽东半岛的一个小国家,经常受到百济和高句丽的威胁干扰,而唐朝和百济、倭国之间的战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罗的外部压力,当时的百济面临着亡国大难,而倭国虽然情况好些,但是依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和实力去干扰新罗,让新罗有时间可以恢复生产、发展自身力量。

标签: 白江口之战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八王之乱的胜利者司马越 最后混成什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司马越,王衍

    八王之乱,八个王爷前前后后打了十六年。东海王司马越费尽心血、大开脑洞,终于赢得最后的胜利。只是他的胜利果实,是一片满目苍夷的河山。此时的西晋王朝,历经宗室内部屠杀这场浩劫,行将就木,民变四起,大旱连年。那惨绝人寰,借用书中的话,叫“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场,是当时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斗。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出兵伐吴。东吴不得不迎战,于是孙权立刻派出了陆逊。刘备打着复仇的旗号,士气正声,陆逊便采取以逸待劳的方式,阻挡蜀军的进攻。这一战成为了刘备死前的最后一战,有人认为这一战其实不

  • 在对外战争中,中国历史上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战争,对外战争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战役都是对内的王朝更替战争,以促进历史发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有不少的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事中,到底有哪三大胜仗和哪三大败仗呢?其实这所谓的三大,并不是纵观历史全程跳出来的唯三,后人难以在春秋笔法的史册中进行的全面的对比。所以这些三大战役,都是按时代挑出来的,我们就

  • 秦灭巴蜀之战:巴蜀为什么会被秦国灭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灭巴蜀之战

    四川素来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所以四川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既然是宝库自然有人觊觎,但是四川之地却鲜少有战火,原因就在他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势,所以才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那么占据着有利地势,战国时期的巴蜀为什么还是会被秦国灭掉呢?巴蜀到底有什么在吸引着秦国克服“蜀道难”呢

  • 秦赵之争:长平之战是因为什么才打起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

    秦国既然有吞并六国的野心,那么和各国一战终究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攻伐小国尚可长驱直入,贸然攻打一个大国却是万万不可的。作战是讲究一个时机的,那么长平之战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打起来的呢?秦国为何会选在这个时候攻打赵国?赵国是三家分晋之后才建立的国家,作为一个新兴国家,赵国实力不俗,忝列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

  • 此省会是兵家必争之地 被誉为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合肥,孙权,曹操

    对于安徽省的省会合肥,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而追溯合肥的历史,则在三国等历史阶段凸显出重要的地位。在先秦时期,合肥乃至整个安徽省,大部分都为淮夷地

  • 亲御戎车指麾三军 她亲自证实谁说女子不如男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燕燕,

    大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所以辽国的皇后多姓萧。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指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因为她在众多萧皇后中脱颖而出,是最出彩的一位,不愧为皇后中的明星。萧燕燕也叫萧绰(公元953-1009年),出身名门,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萧燕燕的形象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

  • 她号令十万大军 成为皇帝心腹大患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聪儿,乾隆,嘉庆

    她由一名杂耍艺人,逐步成为了白莲教的第一号人物;她曾号令着十几万大军与朝廷的正规军展开了历时数年的武装斗争;她曾成为嘉庆皇帝的第一大心病—她,王聪儿(公元1777-1798年),是不输给任何英雄人物的女中豪杰!王聪儿是湖北襄阳(今襄樊市)人,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土地。贫困的农民无法谋生

  • 满城之战:挽救大宋朝于危难之中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满城之战,满城之战的评价

    公元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燕王韩匡嗣、耶律休格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

  • 三国曹魏实力最为强大 为何比吴蜀抢先亡国?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芳,司马昭

    对于这样一个题目,可能有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在历史上,蜀国亡于263年,魏国亡于265年,吴国亡于280年,三国中最先亡国的应该是蜀国,不应该是魏国,是不是搞错了?其实,魏国在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轮番辅政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先是在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