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梁山一百单八将”无恶不作 怎么成了“英雄”呢?

梁山一百单八将”无恶不作 怎么成了“英雄”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53 更新时间:2024/1/21 18:33:48

另说梁山“一百单八将”

《水浒》里塑造的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长期以来被人们推为“英雄”“道义”的化身,但他们身上流露或包藏的诸多恶习,标志着他们委实算不上英雄。如果还抬举这样的人为英雄,甚至会惑乱到人们的视听。谨此历数一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不是”,并籍以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概而言之,梁山“一百单八将”主要有以下“不足”:

一、逞强恃勇,偏斜蛮横

表面看来,梁山“一百单八将”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的确做过几起杀贪除暴的义事,但是,细数起来,他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却并非是缘于“道义”,更多的只是因为个人恩怨、集团利益,甚或出于一己私利。

如:“三打祝家庄”,只是因为祝家庄捉了几个自称(此时尚未正式入伙)是“梁山好汉”的过路人(杨雄石秀时迁),就让宋江等人觉得祝家庄折了他们的面子而悍然发兵。其实,祝家捉几个“尴尬人”以维护一方太平,缘属情之所然,更何况时迁等人的确也做出了不可告人的勾当,梁山“一百单八将”出师有名,却理有所亏,他们轰轰烈烈的所谓征伐背后,掩盖的则是他们的狭隘蛮横,不讲道理。

再如攻打曾头市,更是无聊到为了一匹马——曾家扣押了段景柱那匹被他称为是“梁山泊宋公明”的玉狮子马。为此就去大动干戈,根本牵扯不上任何“道义”。

由此不难看出,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心目当中,原本就没有一个高尚的信念、公正的法则,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于“道义”相联,也多是肆意于个人的恩怨和私利;“替天行道”更多的时候,只不过被他们当成了一种托词,用以粉饰、拔高自己。

较之于那些埋头苦干的英雄、拼命硬干的英雄、为民请命的英雄、舍身求法的英雄,梁山“一百单八将”只能被视为一群毫无原则、毫无信仰,只是逞强恃勇、偏斜凶蛮的悍夫壮汉;他们的所作所为,与高尚无涉,与英雄绝缘。

二、嗜杀成性,滥及无辜

梁山“一百单八将”给人的感觉,是个个都血性十足,只要性起,就只能用刀枪说话而不再顾忌什么道理。他们的杀贪除暴固然让人解气,但他们滥及无辜的做法,也令人倍感恐怖和可憎。

我们看,江州劫法场,梁山“一百单八将”“不问官兵百姓,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武松血溅鸳鸯楼,也是“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不但使好端端一座鸳鸯楼几成人间地狱,更殃及好多丫鬟奴婢无辜送命。

这样的“嗜杀”“滥杀”,表征着梁山“一百单八将”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原则和理性,他们标榜的勇毅果敢,在更多的时候只能被视为凶蛮和残暴。——一个英雄,如果连道德、道义和人性的底线都坚守不住,他又怎能在被尊之为英雄呢?

如若还要抬举这样的人为英雄,只能惑乱世道人心,使人类历史的进程变得更加血腥和野蛮,更像“一把血染的刀”([古波斯]哈菲斯)。——“嗜杀”“滥杀”成性的梁山“一百单八将”,使他们有时更像一群暴徒,不但使得百姓们对他们疏而远之,也令他们的英雄形象荡然无存。

三、粗俗野蛮,嚣张放纵

《水浒》当中,梁山“一百单八将”最倾心、最投入的活计,除了打杀掠伐外,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纵声笑谈、肆无顾忌地袒胸露腹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侠尚勇、杀贪除暴和文质彬彬、谦恭礼让之间,似乎格格不入、水火难容。以粗俗为美、以凶蛮为勇的习性,使得梁山“一百单八将”与高雅、礼让绝缘,更多的表现出了一种粗俗野蛮、嚣张放纵。

但真正的英雄,绝不会是令人惧怕甚或令人厌而远之的,他们除了具有高卓的勇力和谋略,还要拥有必需的修养和得体的举止。当李逵一次又一次地裸去衣衫叫嚣冲杀,当鲁资智深肆意地大快朵颐、袒胸裸睡,当雷横不问青红皂白就一枷劈死了白秀英,梁山“一百单八将”恐怕只能归入蛮夫野汉之辈,他们流露出的粗俗放纵、蛮横嚣张,早已使他们身上所谓的英雄成色大打折扣。

四、偏辟乖张,不择手段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认知底层,似乎已将奸诈混淆为灵活,将偏斜标榜为智慧,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尽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他人。

我们看,为了诱扈三娘就范,宋江就杀了她的全家;为了逼卢俊义聚义,吴用就害的他家破财亡;为了“请”徐宁上山,时迁用尽鸡鸣狗盗之技。

这些行径,貌似求贤若渴,但极尽卑劣、冷酷之能事。诚然,有时为了实现某种事业,可以灵活处之,甚至使用一些极端手段,但决不能以此为托词,就不计道义、不择手段,更遑论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利。

崇高的事业,原本应该用高尚的行为去完成!宋江、吴用等人虽然用尽手段使水泊梁山盛极一时,但这种表面的兴盛并不足以掩盖他们骨子里的乖张偏斜甚或无赖卑劣。

千古江山,辈出英雄:能劳心者为英雄,善将将者为英雄,识事务者为英雄,力拔山者为英雄。但无论哪种英雄,他都应该是有责任感的、有道义心的、高贵高雅而又真挚坦诚的。

由此看来,梁山“一百单八将”委实难以数上英雄。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诸多性格缺陷、认知惑乱和动机隐晦,使我们真的难以想象:假如梁山后来没有上当招安,反而最终得以推翻赵宋天下,“一百单八将”皆封侯拜相称王,天下又能是个什么样子?!

标签: 一百单八将

更多文章

  • 关羽单刀赴会告诉你 领土问题靠嘴巴说是不行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

    却说孙权要索荆州,先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奔走于荆州和西川之间,索取不成,便听鲁肃之计,邀请镇守荆州的关羽前来赴宴。说白了,鲁肃给关羽设了一个鸿门宴,能协商解决最好,协商不成便杀掉关羽,然后夺取荆州。国与国之间有了领土争端,先用外交手段协商解决,这是一贯的做法。关羽收到请柬,竟然毫不迟疑,答应第二天便

  • 三次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在什么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衣冠南渡

    三次衣冠南渡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三次衣冠南渡的原因一样么?正式因为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因此,为了区分这三次衣冠南渡,就在衣冠南渡前加上前缀词,例如“永嘉衣冠南渡”等。三次衣冠南渡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

  • 一降毁所有:三国名将于禁屈辱的最后岁月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于禁,张郃,徐晃

    于禁与张辽、徐晃、乐进、张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地位明显要高于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亲信,对其他部队有监督权。能达到这个地位,全是于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于禁是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时招募入军队的,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后,于禁就成了曹操的部下。于禁有能力、有本事,能独挡一面,曹操知人善任

  • 东汉放弃了哪一块土地 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虞诩,张禹

    公元110年,也就是东汉安帝的永初四年二月。在华贵的东汉朝堂之上,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在于——是否应当将凉州给放弃掉。凉州,古称雍凉之地,位于今天河西走廊一带。地跨青、宁、甘等省份,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被称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是一块战略价值重大的经济、军事重点。然而东汉朝廷

  • 阿拉曼战役的经过简介 历史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阿拉曼战役的经过,阿拉曼战役历史背景

    关于阿拉曼战役简介,这场战役指的是在二战进行中期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北非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10月13日,之所以叫做阿拉曼战役,是因为在埃及的阿拉曼北部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进行这场战争,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在阿拉曼战役

  • 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

    通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经过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就是一场侵略战争。公元前332年初,亚历山大东征军到达了黎巴嫩苏尔,黎巴嫩为了抵抗远征军,和亚历山大东征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经过7个月的激烈对战,亚历山大东征军攻破了苏尔。在这场战役中,8000多名苏尔人死于亚历山大东征军之手,除此之外,更有30000

  • 一个汉人灭掉南宋 孙辈却尽被蒙古兵杀死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弘范,陆秀夫

    崖山海战,是南宋覆亡的标志性事件。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军抵抗元军侵略的最后一战在崖山(今广东省江门市)打响,作战双方的主帅均姓张,元方为张弘范,宋方为张世杰。然而,胜利的指针偏向了张弘范。元军出动两万兵力、五十余艘战船,宋军出动二十万兵力、千余艘战船,经过激战,宋军惨败,左丞相陆秀夫被迫背

  • 重读三国:威震华北的公孙瓒为何败给了袁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孙瓒,袁绍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军阀割据。出身卑贱的公孙瓒凭借军功一路高升,官至前将军。他驱逐乌桓、大败黄巾,雄踞幽州、青州及冀州大部,当时锋芒远胜四世五公之后、豪族名士尽附的袁绍,曹操就更不在话下。公孙瓒为何最终输给袁绍、兵败自焚?幽州突骑与乌桓叛乱西汉末年,高桥马鞍出现,这种马鞍能包裹住骑手臀部并支撑腰部。有

  • 齐王田横不肯屈节 五百义士慷慨赴死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田横

    齐人好养士,最著名的有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数千,其中虽有鸡鸣狗盗之徒,但更多的还是刚烈之士,他们蹈节死义,忠贞不二,常常是连生命也不惜的。时至秦末,齐地此风依旧。当时,出身齐国王族的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都是狄县(今山东省青高县东南)豪族,他们继承战国养士遗风,为人豪爽,崇仁重义,广交天下豪客,追

  • 刘邦与项羽对峙 楚军放冷箭差点要了刘邦的命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楚汉对峙于广武涧的时候,霸王项羽因为粮道受阻,供给不畅,希望与刘邦速战速决,因此便有了一番二番三番的叫阵,气焰十分嚣张。然而,汉王刘邦死不应战,他以超人的忍耐力与项羽耗着,打不赢,拖死你。当然,耗归耗,虽没有千军万马的冲锋陷阵,但涧边的冷枪和口水仗还是间或有之的,神射手楼烦不就在涧边放过一阵箭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