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何英国急着对日宣战?

历史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何英国急着对日宣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00 更新时间:2023/12/6 10:29:37

导读:就在珍珠港被袭击的当天,英国也气急败坏地对日本宣战了,作为同气连枝的盎格鲁-萨克逊兄弟,英国此举倒不是全为了替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打了一闷棍的美国堂弟出气,而是它自己的殖民地,号称“东方明珠”的香港,在珍珠港被偷袭的八小时后,也被日本人袭击了!

本来,在日本进攻香港之前,英国已经把日本列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号潜在敌人,早早便做了充分的准备。香港附近的斯卡特岛有英国的海军基地,德机场有强大的防空火力,从新界到九龙到港岛,英军更是重重设防,武装到了牙齿。自1938年开始,英军更是在每年九月举行大规模的海陆空联合演习。因此,英国军方夸下海口,一旦日本香港发起进攻,香港至少可以顶住三个月,这样英国的援军就可以顺利赶到,打退这些黄皮肤小矮子,不在话下!可惜,无情的事实给了傲慢的英国人当头一棒,自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进攻,到12月25日香港总督慕琦递交投降书,满打满算也只有18天,不到原计划的1/5。而且,与日本在珍珠港偷偷摸摸搞奇袭不同,日本在香港的动作,可是真刀真枪、大模大样明着来的。

在偷袭珍珠港八小时后,日本人兵分三路,向香港进军,第一路在天上,俯冲轰炸机从台湾基隆基地起飞,目标直指启德机场;第二路在地面,装备精良的日本陆军第38步兵师,在大批飞机炮火的掩护下,从中国大陆越过防线,向新界发起进攻;最后一路也来自天上,从广东机场起飞的轻型轰炸机部队,目标是轰炸位于斯卡特岛的英国海军基地。

标签: 日本珍珠港英国宣战

更多文章

  • 陈朝为什么面对隋军的入侵显得毫无还手之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南朝,隋军,陈朝,

    589年1月22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身处晚唐的杜牧看到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此时,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而诗中的

  • 一战亚眠之战:协约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击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亚眠,一战,德意志帝国,

    兵集亚眠亚眠是法国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横亘在法国大陆上的铁路干线正好穿越亚眠。德国人占领了亚眠之后,福煦一直寝食不安,因为这无疑等于在法国人的颈项上套了一根绞索。为此,1918年7月24日,他向协约国军事委员会提出了旨在夺占亚眠的战役计划。该计划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收复亚眠和巴黎一线的铁路,击退在索姆河

  • 缅甸战场日军士兵惊人一幕:第四师团士兵泡病号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第四师团,缅甸,泡病号,

    在日本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大多数时候让人压抑,但也难免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菊兵团的艰难突出》一书,是原日军第十八师团炮兵少佐武川千里的作品,描述了这支日军精锐部队从出征南洋到覆灭缅甸的真实经历,虽然文学色彩不浓厚,但颇有一线色彩。其中有一段谈到增援到前线的大阪兵,和整本书惨烈沉重的内容很不

  • 二战史上十大死得最冤的部队:死得惨不忍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战,

    NO.1:德军第6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的冤在于本可以撤出来,或可在支援部队接近时突出来,可是它什么也没作,希特勒送它进入了地狱。还冤在苏军二次让它投降,它又拒绝了,它之所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带来的后果太严重。二战的转折点就是由它决定的,第三帝国的命运被它掌握的死死的。NO.2:日本中途岛机动部队日本

  • 越南女兵真养眼:越南女军营外看到的惊人一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越南,女兵

    越南一向有女性参军的传统。战争一起,总会有许多越南女子放下相夫教子的责任,狂热地投入战争,和男人一样冷血,一样徒手与敌人厮杀搏斗。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最让解放军头痛的就是那些防不胜防的女子特工,她们像兵又像民,而且花样百出,有些时候为达到一些目的还香艳无比。对越反击战老兵口述:我部的重型炮弹呼啸而至,

  • 追近世界的最后机会:漠视一战变革滞后了军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民国,一战,内燃机战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不久,清帝被迫逊位,“大清王朝”成为历史名词。但因各派势力政见不同,利益冲突,中国很快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政治动乱和内部混战之中。不到三年,在遥远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欧洲同样陷入全面混战,东亚的中国、日本先后参战,而新兴强权美国

  • 符坚和王猛灭前燕:五胡乱华时代北方短暂的统一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从公元352年底前燕迁都邺城起,大体上形成了晋、秦、燕鼎峙的形势。这形势存在了十八年,到370年底前秦灭前燕而结束。从此,直到淝水之战前的十三年间,这是北方获得短期统一的时期,也是晋、秦南北对峙的时期。燕、秦两国,在鼎峙开始的时候,燕的国力在秦之上,但以后,强弱易位,原来的强者甚至陷入灭亡的境地,其

  • 解密:明朝后期真正用来抗衡后金铁骑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宁远,坚城,后金,

    1644年,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不同的政治力量:没落的明朝、攻占北京的李自成农民军和关外正在崛起的清朝。对于这段历史,今天人们谈论的焦点大多是吴三桂献城,因为明朝末期唯一能抵抗清朝八旗兵锋的只有长城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公里,由连续城墙、关隘、烽堠和各种障碍组成。历经

  • 华北国军头号主力35军为何会被毫无征兆的歼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35军,傅作义,郭景云,

    400多辆深绿色道奇卡车驰出丰台,在黄褐色的华北平原上拉出20余华里的长列,黄尘蔽天,吼声如雷。这是驰援张家口的35军。这在1948年的中国也不多见,在华北则是唯一的全美械机械化军。这是一支在内战中横行华北、被称为“王牌之王牌”的骄狂部队。还曾是一支抗战劲旅。自1933年长城抗战起,这支傅作义的起家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决定命运的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鄱阳湖,陈友谅,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在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高举义旗,各地群起响应。江南地区,徐寿辉起兵蕲、黄(今湖北蕲水、黄冈一带),攻占武昌,继取江西、湖南、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