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希腊旅游地的铁器和城邦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

古希腊旅游地的铁器和城邦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05 更新时间:2024/2/23 14:28:04

早在古希腊明兴起之前约800年,爱琴海地区就孕育了灿烂的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

古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海的特里克和迈锡尼,这是目前的考古证据所能推断出的最早的希腊文明发愿年代。然后经历了著名的“荷马时代”,来到了“古典时期”。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希腊城邦文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达到最盛,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兴起了繁荣的商业文化,爱琴海一代海上商路繁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希腊的人文和哲学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真正让希腊文化名扬天下的,是公元前500年开始的希波战争。希腊城邦联盟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领导,奋起反抗波斯帝国的入侵,最终以弱胜强。获胜后的雅典作为城邦盟主活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谁也没想到,击退波斯后,联盟中最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却发生了内讧,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毁灭了大部分希腊世界的文明成果。却成就了希腊世界最北端的一个小城堡马其顿。马其顿在亚历山大的带领下征服了整个希腊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东征,建立起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至此,古典希腊时期结束,原来的希腊世界连通被亚历山大政府的东方各国一起,进入了希腊化时期。

古欧洲修筑中一些十几层又大又高的城堡,以当时的条件,是怎么一直建到十几层楼顶的?

其实欧洲城堡并没有那么强悍,甚至有些鸡肋!

首先来说一说许多人的普遍误区。

如果大家去欧洲旅行,会看到很多的城堡,这些城堡有的可能保存完整,有的完全荒废,建造时间和建造的人也都各不相同,但他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石头造的。

这种现代的景观会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欧洲古代的城堡全是石头造的。

其实不是这样,石头作为一种坚固的材料自然容易保存,这与长城的主体部分只剩砖头是一样的原理,很多沙土结构和木质结构早已经不存在了。

事实上,欧洲中世纪绝大数城堡的主体材料是木材和夯土,可以用石头造的城堡非的少。

即便是现在看到的很多宏伟的城堡,他们的外围防御建筑大多也是用木头造的。

欧洲普遍建造的全木质城堡此外,现在留下来的城堡大多建筑宏伟,但事实上在中世纪大量的防御采用夯土结构,不可能造的那么高大,而欧洲领主孱弱的兵力,也使得城堡不用造的很高大就能达到防御目的。

《十字军时期的西方战争》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任可能进行防御的建筑都会对军队造成极大的麻烦。

1003年,法国的罗伯特二世和他的同盟诺曼底二世,没能抓住奥赛尔就是因为奥赛尔躲进了修道院。

1128年,佛兰德斯伯爵也是利用一个强化兵营作为防御工事”。

更多的城堡,实际上是这种情况,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对于欧洲中世纪建造的防御工事估计过高。

以欧洲当时的情况,一场战争投入的力量至多也就几万人,没必要修筑多么强大的工事,而中国的工事则要面对数十万人的攻击,自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此外,欧洲国小,产出的资源很有限,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找到那么多石头修城堡的。

英国约克城堡的防御主体建筑,也就1-2层砖墙的结构,周围还有一些城墙可以看。

另外,欧洲人的攻城武器投石车。

其实也能看出欧洲防御工事的寒酸。

真正的投石车不可能像电影《指环》里一样发射那么大的石块。

那些石块也就一个家用垃圾桶的大小,这种武器也就只能砸砸木制和土制城堡,对付石制城堡想都别想。

而且投石车的射弹普遍就地取材,而防守方早就把坚固的石头都运走了,攻击方能发射的石头硬度都不够。

关于城堡的另一个误区在于城堡是一个防御型建筑。

事实上,城堡的功能非常多样,因为一个领主建造城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一个地区的权利平衡,而这种平衡不是光凭军事力量就能解决的。

欧洲领主面对的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威胁同时来自内部和外部,包括军事、经济、政治、宗教的各种威胁,建造城堡可以平衡这些威胁。

其实城堡可以保留上千年的时间,就说明他们的价值远超过军事防御。

一个宏伟的城堡作为一个领主的防御重心,经过一场灭国大战后居然还可以毅力不倒本身就说明城堡远超军事防御的价值,因为如果城堡的价值仅局限于军事,那么在战争中将其摧毁应该是非常常见的。

另外,仅仅从军事上讲。

城堡也不是一个纯粹的防御建筑。

《中世纪战争》一书中这样描写“城堡,尤其是建设在边境上的城堡更多的用途是用于进攻。城堡是一个很好的大量屯兵的场所,在边境建立一个城堡可以使领主很容易威慑附近的敌人。这点很容易被人忽视。”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其实应该可以想到,在中世纪建设一个大型城堡的行为不亚于现在发展核武器的行为。

如果现在提到欧洲中世纪,大家心理的印象很可能是城堡林立,四处战火。

然而现实是欧洲城堡的建造费用极高,很多人根本就建不起城堡。

以英国为例,英国在12世纪有200位男爵,其中只有不到35%的男爵拥有城堡,而其他人则用加强军营代替城堡的功能。

在12世纪,一个最简单的木质城堡,在中国最多算个土匪用的城寨,需要花费3千个工作日建成,就是100个人不吃不喝干上一个月。

而这种城堡的建设过程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在城堡的一侧堆起一个高台,上面筑有木质的望塔,而其他地方用木栅栏围起来即可,至于护城河可有可无,大多数情况是可无的,而很多男爵连这样的城堡也建不了。

至于花费,这里有一个大型石制城堡数据,这座城堡是在1179年到1198年之间,由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德”下令建造。

建造的总价格,以当时的货币单位,是21200英格兰纯银币(英镑),其中人工开支约3400英镑;石料花费3100英镑;木材2100英镑;沙子、石灰、石膏1400英镑;金属原料和制品300英镑;还有购置的奴隶、士兵和其他工人的费用10900英镑,在建造期间使用。

关键是!城堡也不像它们的外观看起来那么坚固。

由于系统复杂,城堡事实上是非常脆弱的。

任何方式的阻断供给都有可能使城堡陷落。

而城堡本身也没有非常坚固,欧洲的很多城堡只是用单层墙体建造,加上结构复杂,很容易损坏。

《十字军时期的西方战争》有如下记载“无论看起来多坚固,城堡的本身都是非常脆弱的,任何关键位置的小裂痕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堡的奔溃。因此,城堡与外围防御圈和野战部队的组合才是抵御敌人的最佳方式,但很少有领主可以负担得起如此庞大的防御体系。”

此外,《中世纪战争》中也有类似记载“城堡高大的形象让它们看起来不可摧毁,14世纪也有很多围绕着城堡的长时期攻坚战,但事实上城堡内外大量的军用和民用建筑与城堡本身的复杂结构才是防御的重点。”由于建造城堡工程量巨大,难度复杂,大多数情况下,城堡的望高塔是最先被建成的建筑,其次是内层的围墙。

其他的加固建筑和外围建筑,都是后期根据科技和经济的提高进行增加和改造。

改造城堡一般主要着重于两部分,首先是为弓箭,投石车和后期的火炮提供更多的射击角度;然后就是尽量把木制结构换为石制结构。

最后总结一下,欧洲中世纪城堡实际上有很多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是为了平衡地区力量。城堡的构建也以木质为主,随后才慢慢出现石制。

而在当时更多的人把城堡看做进攻力量,而不是防御,所以城堡的建造实际上是对周围领主的威胁。

其实城堡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的恐惧~~~

直到十五世纪后,大口径火炮的出现,使城堡的军事地位迅速消亡,军事性城堡逐渐被废弃。

首先,古代欧洲其实也很少有十几层的城堡,但五六层的城堡确实是有的,如伦敦塔。

但同时中国也是存在这种高度的建筑的,如作为军事防御建筑的箭楼(北京正阳门箭楼)以及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塔(大雁塔)。

当然,与古代欧洲相比,中国高层建筑确实不如欧洲普遍。主要因为以下原因:

1、没有必要:中国作为大一统国家,除了城防和边关之外,是不允许地方私自修建堡垒类型的建筑的。而欧洲古代是封建制,诸侯林立,为保护自己领地,各级贵族都会积极修建城堡。事实上,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如此,也有很多看起来高大的堡垒(姬路城)。

2、中国建筑以木质建筑为主,西方以砖石建筑为主。木质建筑一来承载能力不及砖石,而且容易发生火灾,修建高层建筑存在隐患。即便如此中国古代也有纯木结构的高层建筑,如高约67米的应县木塔,比世界第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还高。

另外,引申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古代砖石建筑不发达。

1、中国古代没能发明水泥。因此如果要保证砖石结构稳定,往往墙体十分厚实,如大雁塔底下几层的墙体更是厚达数米;

2、中国拱券技术不成熟,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穹顶在中国古代却很少见。这是因为没有发明水泥导致的一个结果;

3、没有广泛使用的玻璃制品。正如古代可以修五六十米高的大雁塔,但却无法解决内部采光问题,使得砖石建筑作为住宅建筑并不合适,只是用于城防、宗教类以及需要防火的建筑,如作为皇家档案馆的皇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黄渤和曾志伟主演沙溢一起演的搞笑古代战争电影?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电影的名字叫做《越光宝盒》。曾志伟饰演孔明,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天文地理计谋音律乃至“接生”,无不“略懂”。黄渤饰演周瑜,水军大都督,又有小乔相伴,联手亦敌亦友的诸葛亮,成功逆转了自己被气死的衰运。沙溢客串饰演琦岩,是一个充满北方口音可爱的副将。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一个三湾改编,在紧要的关键时刻

  • 中国历代北伐的失败是因为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光之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这首《西江月》传言世上不拘英雄豪杰,庸俗之人,皆乐生于有道之朝,恶生于无道之国,何也?国家有道所用者用者忠良之辈,所退者奸佞之徒,英雄得展其志,庸愚安乐于野,若逢无道之君,亲谗佞而疏贤

  • 现代士兵有压缩饼干和各种行军口粮,那古代历史上,士兵又吃什么呢?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一、夏朝时期(距今4千多年),有大米粥、粟米粥、菜肉米粥、大米饭、小米饭;烤肉、蔬菜等。夏朝用陶罐、陶鼎煮粥喝;已经有了蒸笼甑(zèng),据《广韵》古史考曰:黄帝始作甑。考古发现,约公元前6000年前后陶甑发源于中原地区,样式有腰隔鬲式、无腰隔陶鬲式、鼎式三种,其上部为甑,下部为鬲,是两者结合的一

  • 欧洲中世纪是怎么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中间都经历了些什么大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欧洲历史的时候,经常都能听到一个词,叫做“中世纪”,那么到底什么是中世纪呢。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之后,东罗马帝国持续了很久,可西罗马帝国就没那么幸运,公元410年的时候,日耳曼人分支西哥特人攻破罗马,并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公元476年,因为雇佣兵首领日耳曼人奥多亚克的威逼,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

  • 记得古代很多外国城堡建在高高的山上 他们喜欢最高的山不怕被雷劈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并不是高高的山上,一般来说,修的地方要不靠近隘口,要不就是三江交汇,多为平原上的小山岗。高于平原,又不是太高。你说的那种在高山上的城堡并不多见,多为要塞,是战争重点防御地点。城堡大多不是很高的,3。4层楼的居多。现在能够留下来的城堡基本都是爵位在伯爵以上的,很多还是王城,有钱有权,修得当然

  • 特洛伊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特洛伊战争是指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十年大战,通常认为战争时间是在西元前1193年到1184年之间.尽管希罗多得(Herodotus,古希腊史家),修昔的底斯(Thucydides,古希腊史家)认为敌对双方的战事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后人则认为全都是传说.直到十九世纪,考古学家发掘出古代的特洛伊城,以

  • 战争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神操作?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说个2020年的事情,前特种兵看好莱坞电影入戏太深,妄想凭21个雇佣兵活捉委内瑞拉领袖,还全程直播,结果刚开团就被团灭。1.为了出名,保护反对派领袖瓜伊多古德罗是“绿色贝雷帽”的退伍特种兵,曾获得过三次“铜星勋章”。2016年退役后,他创建了一家名为“银色军团”的私人安保公司,专心搞钱。凭借自己“绿

  • 中国历史上有发生什么能笑死人的历史故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各式各样的死法都有:武大郎死于奸夫淫妇之手,现在我们听到:大郎该吃药了这话,都要肝颤…武王嬴荡死于举鼎,所以听到有人说成语力能扛鼎,这并不是夸人的…三国时的陈登死于寄生虫,常年吃淡水鱼鱼生,最后被寄生虫给吃了,华佗都救不了…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但今天我们要举两个例子是比较搞笑的死法:第一:精尽

  • 中国历史,从南到北的起义大都以失败告终,为何朱元璋最终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从南向北统一中国,纯属反逻辑、不讲理。甚至,老朱打通长江、搞定南方,也是反逻辑规划、不讲理操作。所以,这件事偶然性太大,大到成了历史孤例。我们也就无法从中归纳出什么经验性规律。无论在朱元璋之前,还是在朱元璋之后,统一中国都是从北向南的操作。所以,从北向南可以归纳。秦何以灭楚、晋何以灭吴、隋何以

  • 中国数十个省,为何唯独福建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两方面原因。第一,交通不便。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中原人都以为福建是个岛,原因就是古代福建人去中原,大多是搭船前往。中原人见得多了,就以为福建与中原是没有陆路相连的。虽然后来中原人意识到福建是岛的概念是错误认识,但中原人同时也意识到,走陆路去到福建,相当之麻烦。从春秋到秦初,北方政权的大军在福建的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