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日本和泰国在二战期间结成了攻守军事同盟。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与这个有关,之前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同学聊到这个问题是,他们甚至都感觉大吃一惊。一个更让人吃惊的事实是,泰国是东亚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他们始终凭借灵活的外交策略,保持了自身的独立。
但其实泰国并不想选边站,他希望日本和英美自己打自己的,自己完全不想参与。但日本没有经过泰国的同意就进入了泰国领土,准备以此为跳板进攻英属马来亚。泰国在这一时期仍然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几个小时之后就宣布了不抵抗原则,并允许日本军队进驻泰国。
12月21号的时候,日泰两国正式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不过直到现在为止,也有很多政治家和学者认为这个条约是非法的。或许泰国在早期曾经幻想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会取得胜利,它甚至积极地帮助日本进行军事侵略,尤其是缅甸。但总体上而言,日泰同盟的建立并不是泰国完全自愿的。
日泰同盟建立之后,导致了泰国国内巨大的分裂,简单来说就是亲日派和抗日派的分裂。以抗日派为中心,就形成了后来轰轰烈烈的自由泰人运动。这本质上是源于泰国3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想,这种民族主义思想不仅是反抗英国的影响,还是反抗一切试图控制泰国的外部力量。这种思想自然而然的就导向了抗日运动上去。
另外,日泰同盟建立之后,并没有带给泰国想要的结果。泰国逐渐认识到自己完全在经济上处于被剥削和控制的地位,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民生凋敝。普通人民自然把原因归咎到了日泰同盟上,导致抗日运动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从1943年中期开始,亲日派在泰国的力量几乎完全崩溃,泰国开始暗中发展与英国,美国的政治联系。
因为泰国不是主动跟日本结盟,而是在日本入侵后才跟它成为盟国的。
日军入侵泰国,目的是通过它的国土去进攻马来亚,英国人其实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他们顾忌泰国是中立国,不肯破坏国际法侵入泰国去建立防线。
但日本人毫无顾忌,1941年12月8日凌晨2点钟,一支全副武装的日军由14艘运输船载往泰国的宋卡海滩。由于当时天气恶劣,海上风浪很大不适合登陆,所以海边无人防守,日军很轻松地上了岸。
登陆成功后,日军突击部队在当地日本领事的带领下直奔警察局,试图用钱买通泰国警方,好让日本人化装成警察去奇袭泰国和马来亚边境的英军防线。泰国警察用猛烈的枪声对日本人的要求作了回答,让日本人的盘算落了空。
收买警察不成,日军又试图与当地驻军联系合作,结果被泰国军队再次粉碎了美梦,双方爆发激烈战斗。
在曼谷城外的洞武安机场附近,几个前去侦察的日本官兵被泰国军民打死,政信大佐在他的《日军新加坡作战之回顾》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
选派一位既勇敢又谨慎的军官一探曼谷的虚实。竹内少佐当他们到达曼谷城外的洞武安机场附近时,一群紧张而受惊过度的泰军士兵与平民,充满敌意地挡着他们的去路。这批家伙开始先弄弄汽车然后动手攻击。这批杀手成群骑在车上,车内的人无法脱身逃避。他们企图以全速向前、突然后退、再加油前进的方法摆脱,每次虽然有些人被震跌下来,但很快又爬上更多的人来。最后甚至战斗老手竹内也不得不弃车。这群疯狂的暴徒把少佐和他的传令击毙。
但泰国的军事力量毕竟弱小,日军毫不费力地粉碎了它的抵抗。几个小时之后,总理銮披汶堪颂下令停止抵抗。
銮披汶堪颂
下达停止抵抗的命令后,銮披汶又与日本大使达成协定,同意日本军队通过泰国领土。12月21日,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泰国于1942年1月25日向英国和美国宣战,把自己和日本拴在了同一辆战车上。
一开始,泰国的这个选择看起来很明智,不但躲过了战争的灾难,而且在日本人占领东南亚之后,它也得到了好处:1942年,泰国侵占了老挝和柬埔寨;1943年,为了稳住已遭到泰国民众不满的銮披汶的地位,东条英机不顾国会和马来亚的日本占领军的反对,把1909年英国从泰国割给马来亚的4个邦(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和丁加奴)交给泰国,不过这4个邦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亚人,不满意日本人把自己交给受信仰佛教的泰国人管辖;1943年10月,经过日本的同意,泰国又入侵了缅甸,占领了缅甸的景栋和孟板这两个掸邦。
日本和泰国士兵
虽然通过日本获得了的好处,但是泰国人对日本人并没有什么好感。
同盟条约签订之后,大量日本侨民涌入泰国,通过亲日的官吏的帮助,或者与一些官吏合作,日本人控制了许多重要的国营企业,例如泰国的主要出口物品大米,就被日本三菱公司在泰国的分公司垄断。加上日本军队经常用军用票以及他们自己发行的暹罗纸币来买东西,导致了物价上涨,引起泰国人的不满。
除了经济上的原因,还有文化上的原因。在1942年10月签订了文化条约以后,日本除了在泰国国内推广日语之外,还大力宣传它的大东亚战争,把自己美化成赶走西方殖民者的亚洲解放者,但是这些宣传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反而让泰国人担忧自己的国家会不会被日本殖民化。
另外,战俘和民工的悲惨遭遇让泰国人看清了日本人的本性。日本除了在泰国国内设置了大量兵营以外,还设立了许多战俘营,里面关押着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俘虏。泰国人民对这些不幸的战俘非常同情,常常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这些战俘在1942年11月被赶到泰国北部的丛林中,修建一条全长450公里的铁路,也就是二战史上有名的“死亡铁路”。这条铁路要穿过一些世界上最险峻的山脉和最密集的热带丛林,而且没有修路的工程设备,完全靠人力修建,日本人就强迫他们的战俘以及大量从缅甸、爪哇、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国征发的劳工和一些华人劳工去参加。有些劳工是被日本人以高工资、高待遇诱骗来的,来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恶劣的环境、高强度的劳动、食物的缺乏、日本和朝鲜看守的残忍让这些不幸的战俘和民工们如同苍蝇一般大批死去。到铁路修建完毕的时候,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万。6万名盟军战俘死亡12621人,而日本人征发的超过18万人的劳工,死亡人数更高达9万人,这是因为相比于劳工,战俘们更懂得自助自救。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大多也是骨瘦如柴,宛如地狱的活鬼。
这些残酷的事实让泰国人们清楚日本人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加上日本军人和侨民的所作所为更加深了他们的恶感。
不过,日本和泰国之间的官方关系表面上仍然是亲密的,至少在1942-1944年间,两国互派高级代表团进行友好访问,连东条英机也接受邀请到泰国进行了访问,而泰国更是在1942年6月29日派了一名公使到“满洲国”,又在7月7日承认了汪精卫政权。
事实上,由于经济原因两国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亲密无间。尽管泰国与日本成为盟友的目的是躲过战火,逃避损失,但他们发现,跟日本打交道没有损失是不可能的。泰国的产品在战前除了出口日本,还有英美,但现在英美是不可能了,而日本已占领了东南亚大片富庶的地区,不像以前那样依赖泰国的大米、橡胶和锡了,这就使泰国的出口受到了严重打击。另一方面,泰国必需的工业品以前是从英、美等国进口,现在只能依赖日本,可是日本的产量有限满足不了,尽管它很想满足。特别是当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日本的海运损失越来越大,泰国得到的工业品也就越来越少,而且非常昂贵。至于它打算卖给日本的大米、橡胶和锡,即使日本想要购买也无法运回国内。这一切导致泰国发生了经济和财政的困难,让泰国开始疏远日本,尽管还不敢表现得太明显。
銮披汶颂堪最初因为与日本结盟加强了地位,但随着财政和经济的日益困难,泰国上下都对他产生了不满,他的地位变得不稳了。因此,亲西方的政客们又重新得势起来,他们秘密地与同盟国保持接触,和海外的“自由泰人”运动保持联系。
1944年7月,銮披汶将内政改革的一些建议提交议会批准,被一向顺从的议会破天荒地否决了,于是他辞职下台,随后一个反日亲同盟国的政府成立了。
新政权一面宣称保持以往的政策不变,表示要和日本同生共死,以稳住在泰国的日本人。一面又默许盟军的情报人员用降落伞着陆,安安稳稳地住在曼谷,并用无线电发出关于日本军事行动的情报。
泰国人本来还打算在1945年8月发动一次全国性的抗日暴动,以配合盟军进入泰国打击日本,好获得同盟国的地位,这样战争结束后就有资格对获得的领土提出要求,至少能够保住1943年8月20日与日本签订条约所得的领土。
这个打算成了空想,盟军还没进攻泰国日本就投降了,于是泰国不得不无条件交出占领的所有领土。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冷月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