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人怎么诊断和治疗高原反应?

古代人怎么诊断和治疗高原反应?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15 更新时间:2023/12/30 16:52:05

可能是体质不一样吧。

高原反应其实就是氧气供不上了,心脏需要很快速地泵血,才能保持氧气供应,这个快速引发了身体其他问题的出现。

古代战士其实现代战士也一样体格强壮,心脏功能也好,尽管也会有反应,抵抗力较好,

但是从我对西藏、藏区的浅薄了解之中,似乎并没有发生在青藏高原和藏区的大规模战争。于是我翻阅了一下《西藏简明通史》和《中国藏军》对高原上的战争恶补了一下,现在尝试回答:

1、中国古代几次大军西征几乎都没有真正进入青藏高原,首先因为青藏高原这边属于苦寒之地,没啥油水,不如攻打粮多人多的富庶地区,其次是没有快速有效的交通工具(比方说及其吃苦耐劳的蒙古马)可以适应得了高原环境,更不要说进入空气稀薄的高原再打仗了。

2、真正藏区真正意义上开始归顺中原是从蒙古人开始的,蒙古人窝阔台汗在位期间,派兵前往西藏地区,首先进入安多和康区,当时对西藏影响力最大的止贡派带动下,西藏各地向蒙古军纳款,放弃抵抗,并没有经历几场真正意义上的高海拔战斗,就实现了全藏和平安定的统治。

3、清代福康安率兵由川入藏,平定廓尔喀之乱。当年福大帅深入尼泊尔境内途径路线是今天的西藏吉隆县,吉隆是一条重要的水汽通道,峡谷越往尼泊尔方向,海拔越低,氧气含量也比藏地更高一些。而且当时福大帅的士兵构成是:藏,满,汉,回,蒙。混合民族的部队对高原适应能略好一点点。

综合以上:古代也没有对高原反应有特殊的应对之策,和楼上几位说的差不多,长途缓慢进入,本身就会更好的适应高原反应。可是古时行军食物不如现在丰富,体力消耗比现在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大得多,就算古人体力好,也不比咱们现在人好到哪儿去。也一样头晕气喘。所以翻越高海拔的山口地区时,就是硬抗着。行军主要靠马匹,从蒙古人四处征战开始就有一个习惯,每个蒙古士兵不止有一匹马,部分物资和行军组要由牲畜解决。补给就要靠大量的民工劳工了,甚至是要抢夺当地的粮食。蒙古人征战有一个特点,部队母马多,可以食用马奶做食品,也是一个好办法啊。还没到达战场因为高原反应,寒冷,疾病造成减员的数量绝对不少,只不过很少有记载而已。士兵数量不足甚至可以临时征召或者抢壮丁也是常见现象。

有一段有意思的历史,唐朝鼎盛时期正值松赞干布鼎盛统治的吐蕃王朝,两个大帝国曾经有摩擦战争,吐蕃军队一度打到长安,可是藏军对内地不太适应,富氧反应也头晕发困爱睡觉。

题外话,虽然蒙(元)征服了藏区,但是藏传佛教也征服了蒙(元)所以说到底谁赢?哈哈。

大唐王朝这么强盛,为何还是不能占领西藏?

从历史上看,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后来又有一个公主嫁过去了,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的亲妹妹,但是也代表着大唐王朝,为什么要和亲,很简单,要么不想打仗,要么打仗两败俱伤,或者双方实力起鼓相当,这就是和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个时候,都属于冷兵器时代,所以,打一次仗是需要,太多的后援保障,即使是打了胜仗,也自损3000,所以皇帝不想打仗,而且那个时候又有突厥,吐蕃,也是四面楚歌,还不如用和亲的方式交一个朋友,安稳一方。

大唐王朝强盛的时期,也是吐蕃王朝最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大唐王朝,虽然强大,但也是内忧外患,而这个时候的吐蕃王朝,占领着太多的地区,整个西部都在他手里,关键是大唐的士兵,去的高原,就等于送死去了,一方面不用人家打你,你就自己受不了,另一方面,吐蕃王朝的骑兵,还是蛮厉害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唐王朝,内部也是意见不统一,也都不建议统治或者打吐蕃,只愿意做,和事佬。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西藏自驾,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关注公众号,藏区自驾游,回复关键词,就会有一系列关于到西藏旅行的一些小常识,最后,祝你们玩的开心。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从古到今的战争里经常会听到“挥师南下”,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挥师南下”这个词的由来,跟一个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好多的时候都是北方政权战胜南方政权。也就有了经常“挥师南下”的事实。至于为什么北方政权最终能战胜南方政权,可能跟一则语言故事有关。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

  • 与中国古代战争有关的文学名著、与外国战争有关的文学名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与中国古代战争有关的文学名著: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2、与外国战争有关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最后一课》《青年近卫军》《毁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双城记》等等.通常所说的“狂战士”指的是北欧维京人的“狂战士”,维京人生活在寒冷的北欧,那里最强大的

  • 汉中略阳历史上仙人关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很高兴为您回答,汉中略阳县仙人关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作为一个略阳的妹子,一定要先了解略阳的历史,不然怎么给亲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呢,在度娘上搜索学习和大量的阅读之后,幺妹就给大家粗略的分享一下吧。略阳为什么会发生仙人关之战呢,略阳是陈仓道、陈平道和嘉陵江水路的交汇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略阳,取陈仓

  • 陕西韩城有哪些历史名人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韩城古代历史名人中最著名的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明朝进士薛国观,曾任户部给事中,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清朝状元王杰,曾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下面重点介绍韩城的现代名人,这些人都是老革命,位于高级干部之列。吴纯仁(19212010),陕西

  • 狙击手是巷战“第一杀手”,据说现在已经出现了“反狙击手”武器,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这又是一道“矛”和“盾”谁厉害的题目。“狙击武器”和“狙击手”一出现、那么“反狙击”、猫逮老鼠的游戏就开始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战争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交替进行着。根据美国《防务周刊》报道:“为了应对中东地区反美武装和恐怖袭击、美国lROB0T”公司研发了一型“反狙击机器人/Packbot(背包反狙

  • 打仗从来都是很残忍的,你知道历史上最艰难的战役是哪一场?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淞沪会战的时候,国军和日军都是添油战术,都是逐步增兵。最终,国军投入兵力总数大约七十多万人,日军投入兵力二十多万人,国军伤亡大约三十万人,日军伤亡十万人,这也是抗战期间国军与日军作战,战损比最高的时期,达到了大约三比一的水平。也就是说,国军每伤亡三个人,日军就会伤亡一个人。在淞沪会战之后,国军对日军

  • 谁知道西安华清池的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亲始皇温汤戏神女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定都于咸阳,但经常慕念着骊山温泉。于是,就命人在原来的汤池上砌石起宇,修建了骊山汤。建成的骊山汤,虽说比以前更加富丽堂皇,但仍然保持着原先汤池的格调,依然是上无瓦片,下无尺栋,上边毫无遮挡。所不同的是,由于秦始皇的专横,偌大一个汤匙,只能归他一人享用。却说

  • 抗日名人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王二小一天,王二小在山上放牛。突然有一小股日本人来扫荡,抓住了王二小。让王二小带路,王二小把日本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八路军把日本人消灭了,王二小也被日本人杀了。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 对越自卫反击战到底打了几年?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上对中越战争的污名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人甚至认为,这场战争完全没有必要,或者说是一场劳民伤财的战争。对于这样的谬论,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显然有必要得到纠正,否则这又将成为一些异己分子制造矛盾的工具。接着,本文将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的内部根源讲起,阐述这场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先说一

  • 陕西延安作为有名的革命根据地,为什么感觉那边的旅游业不是很发达?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延安的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延安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