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体质不一样吧。
高原反应其实就是氧气供不上了,心脏需要很快速地泵血,才能保持氧气供应,这个快速引发了身体其他问题的出现。
古代战士其实现代战士也一样体格强壮,心脏功能也好,尽管也会有反应,抵抗力较好,
但是从我对西藏、藏区的浅薄了解之中,似乎并没有发生在青藏高原和藏区的大规模战争。于是我翻阅了一下《西藏简明通史》和《中国藏军》对高原上的战争恶补了一下,现在尝试回答:
1、中国古代几次大军西征几乎都没有真正进入青藏高原,首先因为青藏高原这边属于苦寒之地,没啥油水,不如攻打粮多人多的富庶地区,其次是没有快速有效的交通工具(比方说及其吃苦耐劳的蒙古马)可以适应得了高原环境,更不要说进入空气稀薄的高原再打仗了。
2、真正藏区真正意义上开始归顺中原是从蒙古人开始的,蒙古人窝阔台汗在位期间,派兵前往西藏地区,首先进入安多和康区,当时对西藏影响力最大的止贡派带动下,西藏各地向蒙古军纳款,放弃抵抗,并没有经历几场真正意义上的高海拔战斗,就实现了全藏和平安定的统治。
3、清代福康安率兵由川入藏,平定廓尔喀之乱。当年福大帅深入尼泊尔境内途径路线是今天的西藏吉隆县,吉隆是一条重要的水汽通道,峡谷越往尼泊尔方向,海拔越低,氧气含量也比藏地更高一些。而且当时福大帅的士兵构成是:藏,满,汉,回,蒙。混合民族的部队对高原适应能略好一点点。
综合以上:古代也没有对高原反应有特殊的应对之策,和楼上几位说的差不多,长途缓慢进入,本身就会更好的适应高原反应。可是古时行军食物不如现在丰富,体力消耗比现在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大得多,就算古人体力好,也不比咱们现在人好到哪儿去。也一样头晕气喘。所以翻越高海拔的山口地区时,就是硬抗着。行军主要靠马匹,从蒙古人四处征战开始就有一个习惯,每个蒙古士兵不止有一匹马,部分物资和行军组要由牲畜解决。补给就要靠大量的民工劳工了,甚至是要抢夺当地的粮食。蒙古人征战有一个特点,部队母马多,可以食用马奶做食品,也是一个好办法啊。还没到达战场因为高原反应,寒冷,疾病造成减员的数量绝对不少,只不过很少有记载而已。士兵数量不足甚至可以临时征召或者抢壮丁也是常见现象。
有一段有意思的历史,唐朝鼎盛时期正值松赞干布鼎盛统治的吐蕃王朝,两个大帝国曾经有摩擦战争,吐蕃军队一度打到长安,可是藏军对内地不太适应,富氧反应也头晕发困爱睡觉。
题外话,虽然蒙(元)征服了藏区,但是藏传佛教也征服了蒙(元)所以说到底谁赢?哈哈。
大唐王朝这么强盛,为何还是不能占领西藏?
从历史上看,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后来又有一个公主嫁过去了,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的亲妹妹,但是也代表着大唐王朝,为什么要和亲,很简单,要么不想打仗,要么打仗两败俱伤,或者双方实力起鼓相当,这就是和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个时候,都属于冷兵器时代,所以,打一次仗是需要,太多的后援保障,即使是打了胜仗,也自损3000,所以皇帝不想打仗,而且那个时候又有突厥,吐蕃,也是四面楚歌,还不如用和亲的方式交一个朋友,安稳一方。
大唐王朝强盛的时期,也是吐蕃王朝最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大唐王朝,虽然强大,但也是内忧外患,而这个时候的吐蕃王朝,占领着太多的地区,整个西部都在他手里,关键是大唐的士兵,去的高原,就等于送死去了,一方面不用人家打你,你就自己受不了,另一方面,吐蕃王朝的骑兵,还是蛮厉害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唐王朝,内部也是意见不统一,也都不建议统治或者打吐蕃,只愿意做,和事佬。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西藏自驾,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关注公众号,藏区自驾游,回复关键词,就会有一系列关于到西藏旅行的一些小常识,最后,祝你们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