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耻辱吗

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耻辱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43 更新时间:2024/1/22 20:29:32

是的。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明朝学者崔铣

铣(铣)xiǎn(1)ㄒㄧㄢˇ(2)有光泽的金属:~铁(铸铁,生铁)。(3)小凿。(4)古代钟下的两角。(5)以金装饰弓的两头。(6)郑码:PMRD,U:94E3,GBK:CFB3(7)笔画数:11,部首:钅,笔顺编号:参考词汇--------------------------------------------------------------------------------mill基本词义--------------------------------------------------------------------------------铣(铣)xǐ(1)ㄒㄧˇ(2)一种用圆形能旋转的多刃刀具切削金属的专用设备,称“铣床”,上有“铣刀”。(3)在铣床上加工金属工件:~削。(4)郑码:PMRD,U:94E3,GBK:CFB3(5)笔画数:11,部首:钅,笔顺编号:参考词汇--------------------------------------------------------------------------------mill详细注解--------------------------------------------------------------------------------铣铣xǐ〔动〕(1)用一种能旋转的圆形多刃刀具切削金属工件[mill]。如:铣削;铣刀(2)另见xiǎn常用词组--------------------------------------------------------------------------------铣刀xǐdāo[millingcutter]安装在铣床上的用于金属面的铣切成形和修整的旋转式工具钢刀具铣工xǐgōng(1)[milling]∶进行铣削加工(2)[miller;millingmachineoperator]∶操作铣床的工人铣削xǐxiāo[cutbymillingmachine]用铣刀对金属件进行切削基本词义--------------------------------------------------------------------------------铣铣xiǎn〔名〕(1)(形声。从金,先声。本义:富有光泽的金属)(2)富有光泽的金属[brightmetal]金之泽者。《说文》绝泽谓之铣。《尔雅》。注:“即美金,最有光泽也。”而之金铣者。《国语晋语》黄离踵曜,太阳分铣树之辉。唐王勃《乾元殿颂序》(3)又如:铣泽(光泽);铣树(闪烁金光之树)(4)小凿[filet](5)古代用金装饰两端的弓[goldenbow]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旌。《西游记》(6)又如:铣珧(宝弓)(7)铸铁[castiron]。如:铣铁(8)另见x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西凉北凉这些小的割据政权为什么能轻易占领西域,而汉唐却费那么大劲...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该地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从历史来观看,可以看出西凉、北凉所建立的政权属于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中

  • 被世人谓之强大如斯的唐朝帝国在与吐蕃百年战争中为何败多胜少?_百...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唐贞观九年(634年),唐太宗派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攻击吐谷浑,吐谷浑不敌,国王携众远遁,唐军追至青海湖后班师。这年11月19日,吐谷浑再次寇扰关中。有鉴于吐谷浑难以驯服,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决定调发唐军精锐,并以李靖为统帅,配备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高甑生和归唐的突厥将领以及契何力等猛将进击吐谷

  • 战国最大的城市是哪座城市?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是公元前453年,当时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了晋国,从这时算起就进入了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小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战争,弱小的诸侯国不断消亡,战国时期当然就是七雄喽,这七个诸侯国的都城人口日益集中,因此,要说战国时期那个城市最大,就要看这七个诸侯国的都城。相比较咸

  • 拜托分析一下关汉卿《拜月亭》的艺术特色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拜月亭记》故事发生在“天翻地覆、黎民遭贱”的时代背景中,主人公的遭际相当悲惨,他们的美好情操和坚强意志,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作品交织着悲剧气氛与喜剧色彩,而以抒情喜剧作为全剧的基调。《走雨错认》(又名《抢伞》、《踏伞》)、《招商成亲》、《幽闺拜月》等折,洋溢着幽默风趣的喜剧情调,至今昆曲和高腔

  • 杨家军时期,大辽有灭了大宋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那时还没有呢,后来他们都死了,大宋就不行了~杨家将虽然个个英勇,但难敌辽军如潮水汹涌,终于抵挡不住,金沙滩一役,大郎、二郎、三郎惨烈战死,四郎重伤不知所踪,杨业为保众人姓命,突围而出,浴血沙场,终为辽军俘虏,最后在李陵碑自尽以保名节。唯关红从耶律斜口中得知金沙滩议和是一个圈套,赶赴战场,眼见无法阻止

  • 印度在二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印度在二战中分两派当时印度还属于英国人控制,而且还是个有几百个小王国组成的联合体,也就是说,印度只是个地理概念。因此确实是需要像英国这么一个能管理和压得住的爸爸才能维持这个印度国家的表面完整性。所以既然是作为英国的仆从,充当英国在亚太、印度洋、非洲、中东一块作战的后勤补给基地和兵员补充基地。这是英属

  • 印度对二战有什么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印度在二战期间有如下作为。一,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属印度中央议会的上议院发了一份赞扬波兰,并强烈谴责德国和苏联的电报。二,北非战役打响后,由于人手不够,英国从印度抽调了若干印度步兵师参战,其中就有号称英属印度陆军中,战力最强的印度步兵第四师。不过这些印军在战争期间表现一般,英军溃退时,他们也跟着撤退。

  • 二战期间的英国印度裔部队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二战的时候,印度只是充当英国在缅甸以及新加坡同日军作战的大后方和补给基地。印度的军队战斗力:在战斗中更多的充当了仆从军和辅助军的作用,在二战中没有什么明显的作为。只有部分的廓尔克军队尚可算得上精英,随从英军在对日作战中偶尔露峥嵘。出海口,印度洋,它们目标是整个亚洲日本是想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亚洲以

  • 古代军队作战的时候碰到攻不下的城池时为何不绕过去?对此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的城池并非都需要攻下,在历史上有不少绕过某座城市继续进攻的战例,是否绕过去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古代的城池通常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军事中心,城里不仅有大量的人口、物资和驻军,往往还是地处在交通要道上。攻克城池不仅意味着控制了这个地区,可以缴获大量物资,还能打通交通,利于己方军队的

  • 纵观世界战争史为什么只有中国人讲究策略和谋略,而外国大多数都是正面硬刚?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的军事著作,比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讲得是什么?都是战场上怎么排兵、怎么布阵、怎么后勤,还有在这种天气下你应该怎么做、在那种地形中你应该怎么做。这本书完全不像是军事家写的,更像是工程师写的,全是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中国的军事著作,比如《孙子兵法》,讲得是什么?其中的地形篇、火攻篇也是这种技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