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战败后又重振旗鼓与宋江等人再战,没想到被浪里白跳张顺戏弄于水上、虚晃一枪,继而被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霹雳火秦明、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玉麒麟卢俊义、黑旋风李逵、没羽箭张清等梁山好汉所带领的大军十面埋伏、围追堵截,最后,童贯等人被宋江手下的梁山好汉杀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只有童贯和毕胜得以逃命东京,而酆美被活捉。
宋江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杀,最后还释放了酆美。
得胜后,梁山众将领论功行赏、犒赏三军。
这次得胜所采用得是智多星吴用的十面埋伏之计。
枢密使童贯受了大元帅之职,带了十万大军,八路军马,向梁山进发。梁山在宋江吴用的带领下,摆下了九宫八卦阵。童贯惊得魂飞魄散,心肝俱落。随行大军折了万余人马。
第二次童贯歇息三日后摆下长蛇阵,又被梁山水军引到后山,打得四分五落。最后在梁山好汉追杀之下,童贯只和毕胜逃回东京。
水浒传描写战争的片段?
一百单八将,个个武艺高强,身手不凡,全书围绕着英雄们聚义梁山,抗战官府,招安征北,平定方腊来写,描述的战斗场面当然有很多。
从打斗的方式方法来讲,书中描绘过步战、马战、水战和火战,从打斗的规模来说,既有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也有人数众多的混战。虽说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水泊,但小说中真正意义上的水战写得倒不是很多。
火战也没有什么很大的特色,在七十九回中“刘唐放火烧战船”,其场面仅借用一首诗带了过去,还没有苏氏“樯橹飞灰烟灭”来得传神。马战的描写也基本落入传统平书的套子,无非是“将领身披盔甲,手执兵刃,跨下宝马”之类,如第六十四回中,林冲、秦明合战关胜,此三人本都是朝庭军中有名的将帅,并不比一般的草冠,按说好有一场龙争虎斗,可惜作者仅用“转灯般厮杀”一笔带过。
再比如第六十八回,“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卢俊义是梁山二头领,号称“棍棒天下无敌”;史文恭也绝非等闲之辈,曾箭射晁天王,战败过霹雳火秦明。
但二下交兵,卢“喝一声:‘强贼,待哪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如此迅捷,虽则表现了卢氏神勇,但读起来硬是少了几份趣味。宏大的战争场面也不少,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多是一幅幅血淋淋、凄惨、悲壮的画面。
比如第一百十七回中,武松在乌龙岭上拼杀,被方腊的天师包道乙用玄元混天剑砍折左臂,好个二郎“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第一百十八回中,昱岭关前史进、石秀等六人,“做一堆儿都被射死在关下”。读来令人扼腕痛惜。
要说写得好的,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还数小说中的步战。细细品味,小说中精彩步战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渲染气氛。
小说《水浒》是一部长编巨著,有足够的篇幅来进行氛围的渲染,特别是在描写一些精彩打斗场面之前。这样的渲染,使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几个打斗的动作,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一种生死较量的气氛,心情紧紧地被作者牵住,不由自主地去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去为主人公的胜利庆贺。比如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实际从二十八回就开始为最后的打斗作铺垫。
武松要打的对象是蒋门神,蒋门神是何许人?作者不直接写,而是通过施恩来写。施恩为了让武松去打蒋门神,先免其二百杀威棒,又好酒好肉款待他,还在家中试探武松的功力,凡此种种,施恩越是慎重其事,越发显得这个蒋门神了得。
所有这些,不能不让大家为二郎捏一把冷汗。等到武松用鸳鸯腿绝技打败蒋门神,打虎英雄真正成为江湖中一位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好汉了,我们一颗悬了很久的心才落下来,无不为武二郎的勇武而拍案惊叹!二、符合特定的场景。虽说都是打斗,但场面描写却有所不同。一百单八将何等英雄?花很多笔墨去写他们与一个小泼皮打斗是无与突出好汉们的神勇的。比如杨志“一时性起”就将牛二搠死,几乎就没有打斗的描写。镇关西也只是一个“操刀屠夫,狗一般的人”,作者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很好地把握了分寸。
一个“油酱铺”一个“彩帛铺”,血腥味被淡化了,让我们感到更多的是鲁达打得轻松,而我们看得也就快意。而第三十一回“血溅鸳鸯楼”却不同,武松一而再地受人暗算,被逼无赖之下一路从飞云浦杀来,杀了张都监、蒋门神还不过瘾,连使女玉兰也一刀给结果了,最后还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让人随着武松一起出了口恶气!三、衬托人物的性格。
小说中打斗场面描写不光是为了给读者几个看点,而是与主人的性格紧紧连在一起的。二十九回武二郎去打蒋门神时说:“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一个侠肝义胆、无所畏惧的鲜明个性立刻呈显在我们面前了。再比如李逵,全书基本没有对其个性的直接描述,但三十八回“黑旋风斗浪里白跳”却写得非常有趣,李逵为了讨活鱼与宋江吃,与浪里白跳张顺打斗起来,虽说吃了败仗,但当知道同是兄弟时,也随大家一样笑了起来。
第五十三回“李逵斧劈罗真人”中,这个铁牛忍不得误了哥哥的大事,竟然会悄悄地把罗真人杀了。其率直、鲁莽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四、用词传神。《水浒》不愧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中不仅有很高的思想性,也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的语言造诣也是很深的。在描写打斗场面时,用词遣句也很传神。比如第二十六回,二郎斗西门庆时,西门庆“左手一拳照武松心窝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就势里从胁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zuo住西门庆左脚。”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中,“被燕青虚跃一跃,又在右胁下穿将过去。”“燕青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档,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这些动词虽然简单,但用得准确传神,读起来整个打斗场面象在我们脑海中过电影一般清晰明了,从面更加显出二位好汉的武艺高强。
《水浒》不是武侠小说,但众多的好汉在此云集,不可避免地有很多的打斗场面。这些打斗与现时流行的武侠小说也有所不同,具有更多真实性。书以人立义,人以武传神。武松、鲁智深、李逵等在人们心目中如此的英雄豪杰,与其打斗场面精彩的描写不无关系。可以说,这些精彩的打斗场面,为这部书增添许多神韵,让后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