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4/1/23 7:12:12

一连破一营,熬山庙大捷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起义军其实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加上敌我力量悬殊,失败也就很难免的了。

大概一周后,国军正规军主力一部赶到,首先大举进攻耒阳。此时耒阳已经被中共放火烧毁大半,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加上双方兵力火力都很悬殊,战斗会会怎样发展也就不难理解。

国军将领,第19军第2师师长李宜煊带领一个主力团,最早赶到耒阳,随即持强硬攻,很快就攻打下了防御空虚的耒阳城。

刚刚一交火,朱德的新编赤卫军就不是对手。这些赤卫军队员自然是比较勇敢的,但他们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进攻时候不会利用地形地物掩护,甚至不会卧倒匍匐等动作,凭借一腔热血胡乱冲锋,被敌军机枪一片片的打倒,防御的时候,他们不会组织火力,还没看到敌人就胡乱放枪,等敌人真正冲到近距离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弹药,只能撤走。

鉴于防御不利,耒阳又背靠耒水,对于防御一方非常不利,朱德如果死守不撤,怕是要背水一战,全军覆没,所以果断率领主力撤走了。

实际上李宜煊兵力也不多,他的第2师主力尚且未到,此时手上不过一个加强团近2000人(缺一个营),另外还有一个主力营熬山庙从侧翼包抄。只是因为他们是正规军,又是战斗力很强的桂军,所以大部分是农民军的朱德部对付不了他们。

起义军失利以后当晚集中五个连正规军和数千农民赤卫军发动夜袭,试图夺回耒阳。

国军将领李宜煊并非庸将,他判断起义军有可能夜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起义军刚刚一开始进攻,李立即部署部队发动反冲击。结果反而是准备不足的起义军措手不及,全线溃败,伤亡惨重。

朱德无耐,只得命令终止进攻向后方撤退。当时起义军其他高级将领都认为耒阳已经无法收复,都向朱德请示是否立即立即将主力转移出耒阳地区。但朱德认为,耒阳是其他几县的门户,必须守住。如果耒阳一丢,下面永兴、郴县、宜章也就会连续失守,所以朱对是否撤退犹豫不决。

在耒阳失陷的时候,林彪率领一个连却远在距离熬山庙附近的高炉水口一带搞土地运动。

当时起义军和后来的红军都是一个样子,也就是土地运动时候,一般都安排干部配合军队去做。如果没有军队的无力支持,是压制不住地主,富农的。

熬山庙在敖山上,而熬山地处耒阳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山顶建有一座大庙,也就是熬山庙,整个山丘就像熬鸟一样,所以叫做熬山。这一代地形险要,除了西面是一片开阔地带,东南北三面山坡连绵,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只有一条土路。

国军李宜煊部在进攻耒阳的同时,还派一个营的兵力进攻熬山庙一带,扫清侧翼的威胁。

当时国军也通过当地的地主武装得到一些情报,知道熬山庙仅有起义军正规军1个连的部队,所以该营并没有什么戒备,放肆的高歌猛进。毕竟双方兵力相差3,4倍,区区1个连何足道哉,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当时县苏维埃副主席徐鹤得到敌军进攻的消息后,一方面向朱德汇报,一方面紧急找到在这里驻扎的二连连长林彪。

林彪听完徐鹤的介绍后,二话不说,立即赶赴一线观察情况。

林彪在几个赤卫军队员帮助下,骑骡子绕小路赶到第一线的一个山丘上,居高临下的仔细观察了地形和敌人的情况。

本来,林彪认为敌我力量悬殊,一个连如何能对付一个营呢,必须撤退。

但观察地形和敌人的情况以后,林彪心里却有了谱了。

林彪认为,熬山庙这一带地形极为适合打伏击,因为两边都是山,只有中间一条小路。敌人兵力再多也施展不开,一个团,一个营,一个连其实没有区别。

而且,通过观察敌人先锋一个连的行军情况,林彪认为敌人轻敌狂妄到了极点。在如此险峻地形下,他们居然不派尖兵开道,也不派侦查部队搞清楚地形,而是一窝蜂的前进,甚至辎重排走在队伍最前面。换句话说,敌人根本不认为起义军敢于抵抗,他们不是在作战,而是在行军。

先锋连如此散漫,后面的两个连估计就更差了,一打就很有可能将他们打垮。

林彪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更况且,林彪虽然只有一个连正规军,却还有徐鹤指挥的敖山、江头、东湾、竹市、内洲渡、石梓江、大陂市、龙庙、浔江、导子洲等地赤卫军多达数千人。

赤卫军都是青年农民组成,军用枪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另外就都是土枪土炮,甚至大刀长矛,但毕竟还是一股武装力量。尤其在这种地形下,哪怕是土枪土炮也是可以发挥很大威力的。

赤卫军:也就是当年农会的武装力量,主要由农会的农民组成。他们一般没有受过严格的正规训练,武器装备也较差,除了军用步枪以外,多是梭镖、大刀、鸟铳、土手榴弹和松树土炮等。当时湘南特委规定,凡工、农会会员由十九岁至三十岁的壮丁编组为赤卫队。

所以,林彪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在熬山庙和敌人决战,这个想法和朱德倒是不谋而合!朱德在作战之前,也仔细做过研究,并且做出了务必在这里伏击敌人的命令,要求二连长林彪执行。

有了上级的支持,一切都好办,林彪立即着手部署。

由于此次敌强我弱,林彪布置的极为细致,包括每一挺机枪的位置,他都一一亲自搞定。对于手持土枪和冷兵器的赤卫军,林彪认为地形有限,太多人施展不开,就精选了500多人,也让他们巧妙的埋伏在道路两边100米内。由于赤卫军不是正规军,林彪一再交代他们战场纪律,要求他们没有命令绝对不能开枪开炮,暴露目标,违者军法严惩。

一切部署完毕,就等着敌人上钩了。

林彪的100多正规军和500多赤卫军埋伏在路边,3个多小时后,天就已经黑了,再等了1个多小时,大路上传来大片的喧哗和很多灯火,国军那个主力营过来了。

他们一个营有400多人,大摇大摆的开了过来。本来夜间行军一律不允许有火把等照明物,他们丝毫不管,不打打着灯,还大声聊天,简直就像野营。

林彪的副连长奈不住性子,举起盒子炮就要打,被林彪一把按住:别急,这样打只能打一个头,中间和尾巴的敌人都会跑的。等他们过了一半再打!

区区一个营在山路上拉成2,3里长,走了10多分钟才过去一半。

该营的营长陈壁堂,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中间,嘴里还叼着烟卷,大声呵斥部下走快一点。

等到这个营完全走进伏击圈,林彪轻声命令身边的一个老班长,让他对准那个营长打,当做总攻的信号。这个班长举起汉阳造步枪,对准那个营长瞄准了三秒钟后,开了一枪。当时没有专业的狙击手,一般挑选全排枪法最好的士兵作为打冷枪的。打冷枪的其实就是狙击手,他的步枪是精选的,准确度很高,不过也没有瞄准镜,他使用的子弹一般不是普通的步枪弹,而是在子弹头经过加工,形成达姆弹,以增加威力,保证一枪击毙。这一枪就把马上的营长陈壁堂打了个对穿,达姆弹进入后背是一个酒杯大的洞,传出来是一个茶碗大的洞。中了这一枪自然活不了,他翻身落马,当场死了。

这一枪打响后,周边的起义军立即猛烈的向伏击圈里面的国军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手枪,还有赤卫军的土枪,土炮。

这个营做梦也没有想到会遭遇伏击,此时遭遇如此猛烈的火力,加上营长第一时间被击毙,几乎瞬间就垮了。

不到10分钟,就有100多人或死或伤,此时林彪命令吹响冲锋号,起义军和赤卫军数百人挺着刺刀,举着大刀长矛冲上道路。

这个营此时还有少量官兵想抵抗,但这个地形实在是没法打,他们根本看不清起义军在哪里,等到看清楚的时候,刺刀和长矛已经杀到眼皮底下,只得丢下武器跪倒投降了。

短短15分钟,这个营尽数被歼灭大半,伤亡100多人,另有100多人被俘,而林彪部下仅有10多人死伤。自然,桂军也不是好惹的,他们还是有一定作战经验。在被林彪部队伏击后,该部前方的200多人,奋力猛攻,不顾后方部队死活,向前方耒阳杀过去。

而这一线主要是农民赤卫军,主要装备土枪梭镖,可以给国军造成一定伤亡,要全歼难度就打了。这样,这200多人勉强打出一个缺口,他们丢弃全部辎重,轰然向耒阳方向狂奔。

打了这样一个大胜仗,林彪的部下各个士气高涨。林这时候就显示出一个优秀军官的素质,他迅速判断形势,认为国军已经陷入混乱,起义军又势不可挡,命令全军向前追击。

于是,起义军数百人如下山猛虎一样向前猛扑。

于是,这个营的残部扔掉全部辎重,仓皇向耒阳县城狂奔。

而林彪区区一个连又几百赤卫军,就追着他们一直跑到耒阳城下!

期间,耒阳的李宜煊师长听到城外响起枪声,知道是自己部队被伏击了,慌乱之下他派一个营出去接应。

没想到此时逃窜的国军200多人早已散乱了,看到正面有军队过来,也来不及分清是不是自己的援军,慌忙开枪迎击。

而求援的那个营看到对方开枪,以为这就是起义军的部队,也开枪拦截,双方混战一场才搞清楚。

此时林彪他们已经追到近处,那200多人根本不敢回头抵抗,跑在后面的士兵不是投降就是被击毙,前面的国军不顾后方部队死活,一路丢盔弃甲的逃入耒阳城,他来救援的那个营也冲乱了。

2月26日当天一战,光是击毙的敌人就有100多人,全营400多人,几乎非死即伤,或者就是被俘,完全垮了。

这样,林彪用区区一个连的正规军,就打垮了敌军一个主力营。

---------------此次伏击战,松树炮起了很大的作用。所谓松树炮,就是一根结实的木材剖成两半,各掏出半截内膛,装入大量火药,铁砂,然后铁丝箍紧,就是一门前装炮了。这种土炮以前是湘南当地农民用来对付土匪,或者村与村之间械斗的土制武器。松树炮射程只有几十米,但由于装药大,又是发射铁砂,所以威力不小。一炮下去,铁砂喷射范围内的敌人都会受伤,无法继续作战,但一般也不会致命。只是铁砂射入人体很难清理,所以一般都是终身残疾。松树炮的缺点是,一般一炮就散,没法重复使用。

一营破一团,二占耒阳

此时追击到耒阳附近的林彪部,正好遇到了败退的朱德部,当时已经是5天后的3月1日。

当天朱德又集中5个连的主力,对耒阳发动了进攻,没想到在包围圈尚未形成之前,六、七连过早地发起冲锋,致使西门久攻不下,被迫退至灶市街。八、九连在北门与敌激战受挫,也不得不往南撤退。

由于前后两次反击全部失利,起义军大部分指挥官都建议立即撤退,放弃耒阳。

当时朱德正在犹豫是进攻还是放弃耒阳,见林彪大胜而来,朱德就虚心的向这个小小的连长征求意见。

林彪又是沉思良久以后,当着起义军几乎所有高级军官的面说:现在我们绝对不能撤退!!!如果一撤,我们就没法站住脚,在湘南的根据地也就全完了。如果敌人尾随追击,我们恐怕就是兵败如山倒。我认为我们必须进攻,而且是立即进攻。

其他起义军高级将领之一的王尔琢说:林彪,你的说法有道理,但现在敌强我弱,他们有一个团的兵力在耒阳,我们虽然有1万多人,但绝大部分是赤卫军。赤卫军战士听到枪声就慌得很,只能打顺风仗,不能打逆风仗,也不能打硬仗。我们在县城附近的正规军,包括你这个连只有6个连,又刚刚才战败,实在无法继续进攻了。

林彪想了一想,回答:您说的没错,不过您忘记了敌军的心理。他们一个主力营刚刚被我们伏击击溃,而且他们那个团又是刚刚占领耒阳还不到一周,始终不敢出城,根本无法掌握我们的情况。如果我们在今天晚上再次攻击他们,他们的指挥官断然不会想到我们是用下午刚刚战败的部队,而是认为我们的大部援军到达了。在这种判断下,敌军指挥官一般不会敢于冒险和我军决战,而是会放弃县城逃走。所以我们只要马上进攻,就一定会胜利。

听了林彪的这些分析,王尔琢等人还是将信将疑,都觉得这样太冒险,太玄了。

倒是朱德比较高明,他认为林彪的判断很合理:林连长你说的很好,如果我让你指挥这次进攻,你怎么部署?要多少部队?

林彪这次倒是回答的很快:人多了也没用,我只要一个营。

这一言既出,满座皆惊,大家都认为林彪在说胡话,好在朱德慧眼识人,立即林彪的提议。

朱德说:我把全军最精壮的士兵给你凑成一个营,给你全军最好的武器,另外给你县军事委员会主席李天柱的几千赤卫军随便你使用,不过军中无戏言,你要立下军令状哦。

林彪马上就表示同意了。

得到许可以后,林彪没有浪费一点时间,立即作出部署。林彪认为敌军虽然刚刚战败,毕竟有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不可能全部将他们歼灭,只能击破,让他们逃走。

首先,林彪让县军事委员会主席李天柱指挥三千多农民赤卫队从三面作出围攻耒阳的样子,但并不需要真正的进攻。

为了防止守军狗急跳墙的死守,林彪仍然留出一面让国军逃走。

其次,林彪命令一部分赤卫队员设法潜入城内准备四处放火,一旦战争打响他们就要冲到县城内的街上开枪开炮。

最后,林彪自己则率领那个主力营连夜发动突袭,正面猛攻耒阳的一个城门。

赤卫军都是本地人,对县城非常熟悉,他们组成二百多人的敢死队,带着枪械和引火物,顺利的从城墙的一个小小的缺口潜伏进去。

而林彪的主力营也已经埋伏到城门外不到200米的地方,三千多赤卫军也从三面包围了县城。

见时机成熟,林彪下令攻击。

于是,城内赤卫军立即放火,耒阳县城中虽然大部分房屋已经被烧毁,但还是有很多房子被点燃,到处都是冲天的火光。一些赤卫军队员也冲到街上,对准惊慌失措的国军官兵开枪,短短十几分钟后,城中就乱成了一锅粥。

与此同时,三千多赤卫军战时一面四处呐喊敲鼓,一面用各种枪械和土炮向城中猛射。

这边林彪率领主力营分别猛攻几个城门,由于这个营官兵和武器都是精选的,火力猛,进攻狠,防御城门的国军根本拦截不住,甚至被压制在城墙上不敢抬头。

守将李宜煊此时早已是惊弓之鸟,起先他看到熬山庙那个营兵败如山倒的退入县城,已经十分心惊。他询问逃回来的连长,连长表示起义军最少有好几千人伏击了他。

李宜煊惊恐中,在下午遭遇朱德部5个连的猛攻县城,好在拼死将他们挡住,已经吓出一身冷汗。击退起义军还不到半天,李又突然接到起义军主力连夜猛攻县城的消息。守城的团长慌忙向他汇报,现在周边隐约有至少四五千人在进攻。

团长说:绝对是主力部队,火力比我们还强多了,我们根本挡不住。肯定是敌人大部队到了,我们快撤吧,去和师的主力靠拢,不然就要被合围歼灭了。

李宜煊还在犹豫,此时参谋长跑来说:不好了,敌人打进城了,城内几条街都被他们点着了,到处开枪呢。

到了这一步,李宜煊实在没法淡定了,他立即下令:敌军上万主力进攻县城,我们立即撤退。

撤退令还没下达,这个团的敌军就已经溃散了。他们像惊了的兔子一样,撒丫子飞跑,不到半个小时就跑光了,笨重的辎重全部丢下,包括大量的弹药。李宜煊见已经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也赶忙带着警卫连跟着部队跑了。耒阳县长谢清河本来还想死守县城,现在见李宜煊师长都跑了,自己也赶忙开溜了。

这仗起义军虽然只消灭一百余人,其中击毙的仅有50,60人,抓获俘虏八十余名,缴获枪枝五百余支,但是自身几乎没有损失,而且让李宜煊一个团几乎没有还击,就败退出耒阳。

在林彪建议下,起义军各部又率部乘胜追击,这次就是朱德亲自指挥了。他们击溃耒阳附近驻守坚固炮楼的守备队五百多人,扫清了耒阳全境的敌人正规军。

一个连击溃敌军一个营,一个营吓退敌军一个团,朱德凭借多年军旅生涯的丰富经历,很快判断年轻的林彪是个少有的军事人才。

1928年3月12日,朱德提拔林彪为二营营长,此时林彪刚刚21岁,个子不高,身体也单薄像个孩子,二营的大部分战士岁数也都比他要大,很多士兵背地里称他为娃娃营长。

众所周知,排长,排长在军队只有基层军官,从营长开始,就进入高级军团的行列。

一周后,败退的师长李宜煊不死心,又命令副师长李力率领两个团继续进攻耒阳。

林彪使用一个营配合几千赤卫军战士,在熬山庙又伏击了李力当先一个团,一个小时内将其一千多人击溃,余下那个团也吓得逃了回去。

伟大领袖泽东主席的战略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主席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以少胜多。最终打败敌人,百战百胜,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充分体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有哪些水上或海上战役?其中哪些影响了历史走向?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创建了水军,尤其是长江沿岸的楚、吴、越等国,越往后规模建制也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南方各个割据政权,更是大力发展水军,特别是到了明朝,大明水师几乎可以傲视群枭,露梁海败小鬼子,珠江口败葡萄牙,澎湖败荷兰,但是到了满清,中国海军又开始衰落了,令人痛惜。相对陆战,中国古代水战就少的多,而且

  • 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写了上万篇文章、十多本书,是有真材实料。大家有兴趣就多关注我,我知道很多历史的真相。其实,中印根本不是1962年打完就没事了,后来还曾经激烈开战过,只是因为政治原因没有张杨而已。印度皮痒不打不行62年后还在洞朗以北挑衅三次印军曾在1967年3次大规模入侵我国领土,地点距离洞朗

  • 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有哪些?排名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总是残酷的,不管正义与否,一点都不美好。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战争中,从先秦到清代,约2681年里,一共发生了510次死亡数以万计的战争。平均每100年里有19次,每5年多就一次死亡数以万计。这样从统计的角度来看的话,五代时期的“死者万计”的战争最为频繁,其次是魏晋南北朝,隋唐。魏晋南北朝是历史

  • 历史著名海盗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而这时候苏丹把海拉金召到君士坦丁堡,任命他为奥斯曼帝国海军元帅,并宣布,“我把所有船只教你指挥,把帝国的海岸托你保卫”,1538年9月25日,在希腊西海岸的普雷佛扎湾,多里阿统帅的西班牙突尼斯联合舰队同海拉金的展开激战,多里阿战败,威尼斯被迫与苏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从此海拉金成了地中海权力无限的霸主

  • 为什么以色列要准备帮助印度自卫?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东有两个国家,在2020年比较特别,他们高调而张扬,每个热点地区他们的身影,一个是土耳其,另一个是以色列。外媒报道说,以色列给印度拍胸脯,说印度需要什么武器,以色列都会给予无私的全力帮助,当然不正对其他国家。他们说,以色列和印度的友谊源远流长且非常稳固。客观一点,印度是世界任何国家都非常喜欢的“军

  • 哪个战事不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试题分析:从《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唐宋以后,中国古代战争的数量南方超过北方,这一点与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有直接关系。B表述不对,隋唐时期南方发展程度超过;魏晋南北朝;C表述不对,宋以前战争多集中于北方;D表述不对,唐宋以后战争主要发生于南方地区,

  • 唐朝的军队有没有在漠北打过仗?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漠北又作幕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古代游牧民族生存之地。唐军曾数次征战漠北。一、征东突厥582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突厥两汗国。东突厥地处金山(今阿尔泰山)以东,因其地在漠北,故又称北突厥。唐武德三年(620),突厥颉利可汗立,屡屡侵扰唐境。629年十一月,唐太宗命大将李世、李靖等六大总管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不可思议的战争非常多。比如说南宋的采石之战。金国皇帝完颜亮组织几十万大军南侵,意图消灭南宋政权。宋军不战而溃。南宋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命去前线慰劳军队。他在采石见形势危急,积极收拢残兵败将一万多人,召集张振、时俊等将领,犒赏军队,动员将士决一死战。当时宋军利用水军优势,在江中截断金军船只,并在船上

  • 古代为何很少发生“强奸案”?难道古人素质都很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为何很少发生案?这难道是因为古人素质都很高?其实这件事情和素质高低没有太大关系,古代之所以很少发生案,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古代,青楼是合法化的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创办了青楼。可能很多人觉得我是在开玩笑,其实我并没有胡说,古代青楼的创始人就是齐国的宰相管仲,这是有历史记载的。自从

  • 五年级有关信息的阅读短文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原始人类是通过心灵感应传递信息;现代人通过信件.传真.无线电话传递.或许也有人幸运还保留有心灵感应这一稀有的原始功能.1,古代:邮驿传递制度,鸿燕传书。2,现代:电报,网络通讯。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概念性文化新的视与听的文化因此,我们绝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