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什么是网络战争,什么是文化战争?

什么是网络战争,什么是文化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56 更新时间:2024/2/14 16:30:29

网络战也可称之为信息战,干扰、甚至破坏敌对方网络信息系统,利用技术手段确保自己一方的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使用的一整套网络攻防行动。

网络战部队,主要任务包括网络侦察、攻击、和防御,部分主要任务组成。

文化战争,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输出的一场持久的、无形的战争。包括价值观、影响力、道德标准等一系列文化渗透。也可以说,得文化者得天下。

文化战争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产生于1992年美国《外交》刊物《文明的冲突》作者:塞穆尔.亨廷顿。

网络战是互联网的技术的战争。文化战是心理学的技术的战争。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故事大家说说看吧?

航海家麦哲伦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进行环球航行。

次年10月穿过南美南端进入一片广阔的水域,因相对风平浪静将之命名为太平洋。

1521年3月麦哲伦发现了菲律宾群岛,在与当地人冲突中被杀死,剩系的船员继续航程,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522年1O月回到西班牙,地圆说得到了证实。

在某种意义上,全球化时代由此开始。在大航海时代,征服与发现相伴相随。

从十五世纪欧洲人将眼光转向大海开始,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各地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越来越融为一体。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由东方转向西方。新的局面,新的规范新的世界出现。

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几个月后,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在从古里回航途中,郑和还在锡兰跟亚烈苦奈尔国王打了一仗,凯旋归来。

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竹步(今索马里)等国,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代表明成祖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品,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派出随员特地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这个故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提高了明朝的影响力,也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害怕他夺位。反正不管怎样,这时候的明朝肯定是最强的。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繁荣昌盛。

在历史上吐蕃真的和阿拉伯发生过战争吗?

吐蕃和阿拉伯有没有爆发过战争?当然有过了,而且双方前后差不多打了一百多年。从公元7世纪开始,因为青藏高原的气候出现了有利变化,原本四分五裂的青藏高原各个部落实现了统一,即吐蕃王朝。而且吐蕃王朝在后来差不多200年时间里还逐渐崛起成为中国西南方乃至西域地区一个极具实力的政权。而在这个过程中,吐蕃不但曾与唐朝有过冲突与交流,还曾在中亚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发生过很多瓜葛,有些事件与过程也非常精彩,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吐蕃与倭马亚帝国的合纵连横吐蕃和阿拉伯人最早的接触发生于公元663年之后,因为在这一年,阿拉伯倭马亚帝国征服了位于中亚和南亚交界的巴克特里亚部分佛教地区,并建立起了统治。但在公元680年,因为在阿拉伯帝国相对核心的伊拉克地区发生叛乱,中亚的阿拉伯大军前往平叛,导致其对中亚的控制减弱,而吐蕃王朝看准了这个时机,开始向中亚发展。

(统一了吐蕃诸部的松赞干布

他们首先与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喀布尔夏希王朝王子纳札克塔结盟,对阿拉伯人发动猛攻,希望将其逐出巴克特里亚地区。但在公元705年,吐蕃与纳札克塔联军的攻势被阿拉伯人挫败。不过3年之后,纳札克塔还是成功地攻占了巴克特里亚,之后他在当地建立了佛教统治。但几年之后,阿拉伯人卷土重来,在其大将屈底波的率领下从纳札克塔和吐蕃王朝手里夺回了巴克特里亚,之后阿拉伯人对当地的佛教徒进行了疯狂报复,而吐蕃看到此时阿拉伯人实力超强,自己无力抗衡,于是转换阵营,和阿拉伯人结了盟。

但阿拉伯帝国是以宗教立国的国家,因此要和其结盟,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需归顺伊斯兰教。而吐蕃王朝为了迎合这个要求,还从阿拉伯帝国专门邀请了一位名叫阿尔哈纳菲的伊斯兰教士来到吐蕃朝廷传教。但吐蕃这样做其实只是出于政治目的,所以这个教士到了吐蕃之后并不受欢迎,也基本没能发展出什么信徒。但这样照顾到了阿拉伯人的面子,所以双方的联盟关系暂时稳固了下来。

(位于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废弃古佛寺,当时此地也是吐蕃的势力范围)

后来吐蕃还曾一度与阿拉伯、突骑施和一些突厥部落与唐朝和葛逻禄部作战。但不久之后,吐蕃和突骑施就与阿拉伯人闹翻,阿拉伯人又和唐朝联合与吐蕃和突骑施在中亚争雄,最终阿拉伯人占据了一些上风,在中亚夺取了相当大的领土。

吐蕃与阿拔斯帝国的数十年大战而在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改朝换代,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公元751年,阿拉伯人在著名的怛(dá)罗斯之战中联合叛唐的葛逻禄部击败了高仙芝率领的唐军,在中亚局势中占据了一定主动权。而不久之后,安史之乱重创了唐朝的国力,也使唐朝被迫将中亚地区的军队主力内调平叛。吐蕃则借机占领了河西走廊,将唐朝中央与西北两个都护府的联系隔断。

这时吐蕃成为了中亚争霸的主角,他们和葛逻禄部结盟,一同在中亚和阿拉伯人长期对峙与作战。公元808年,阿拉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去世,其诸子之间爆发夺位内战。公元813年,阿拉伯内战结束,哈伦拉希德的儿子阿尔马蒙登上哈里发宝座之后,以吐蕃曾支持阿拔斯大将阿布穆斯林发动反叛为由,对吐蕃发动了“圣战”。两年之后,阿拔斯军队攻克了原本和吐蕃联盟的突厥人所占领的喀布尔(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强迫统治者改信伊斯兰教。

(吐蕃王朝时期的佛像)

之后阿拉伯人又把一座金佛从喀布尔运到了其圣地麦加,当众公开展示并大肆宣传说吐蕃统治者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然后将这座金佛完全熔化并铸成了金币。当然,这只是阿拉伯人为了彰显其在中亚的胜利而进行的宣传活动。之后阿拉伯人又从葛逻禄部手里夺取了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并从吐蕃手里夺取了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吉尔吉特。在此战中阿拉伯人俘虏了吐蕃的一名大将,之后将其送往其首都巴格达进行了百般羞辱。

阿拉伯人本想继续东进征服吐蕃,但此时在被其征服的中亚和伊朗东部先后爆发了多场当地人的叛乱,阿拉伯军队再次因为需要平叛而回撤,吐蕃则借机夺回了部分失地。而在这些战争中,吐蕃还俘获了不少阿拉伯军队,后来这些军队还被调至吐蕃的其它战场作战。

(与阿拉伯争锋中亚的吐蕃赞普赤德松赞

不过在公元815年,吐蕃最后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赤德松赞去世,其子赤祖德赞即位,吐蕃国力迅速衰落,最后他自己还被大臣杀死。吐蕃也逐渐退出了对中亚的争夺。

没有吐蕃华夏民族将彻底完蛋要知道安史之乱时期阿拉伯帝国准备东进唐庭吞并中华大地,却遇到了拦路虎吐蕃在吐蕃三战三胜下彻底打消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念头我大吐蕃还是很牛逼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哪一次战役最精彩?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第一战是博望坡之战,火烧博望坡,击退夏侯等曹操的将领,那一战最好但历史上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没有出山。博望坡之战乃刘备亲自指挥,功在刘备,与诸葛亮毫无关系。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

  • 《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就这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国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国是群雄割据,战争不断的年代,历史上许多著名战役都是出自三国时期,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官渡、赤壁和夷陵,这三场战役的参战双方都是当时有权有势的诸侯国,所以战争异常激烈。”当然是

  • 历史上,聂卫平与围棋有哪些故事,有哪些记忆和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日围棋擂台赛是聂卫平的经典战例聂卫平老师,中国著名围棋高手、人称“棋圣”、著名围棋国手、围棋大师、“聂氏三小将”:他和姐姐弟弟在北京少年围棋赛上、围棋大家、中国围棋泰斗。话说1984年10月16日,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正在日本东京举行,出任中国队先锋的是青年棋手汪见虹。当年他和日本的依田纪基,依田

  • 古代攻打“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死伤惨重,为何不先绕过去?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是两方面:一、地势原因;二、怕截断归路。一、地势原因。“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是经过历史多年的累积加上古人超凡的智慧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文化、商务、交通的便利之地,这些要地要么临河、江而建,要么临山建筑,要么就是水路交通发达之地。那函谷关为例子,函谷关处于崤山中断,西据高原,东临绝涧

  • 为何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需要人均带多少粮食,路远怎么办?抢敌人的多省事儿?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个人带多少粮食要以突袭花的时间而定,这个是不定的,突袭的话就带三五田的粮食。大军出征都是源源不断的粮食运往前线一旦粮食不够了军心就会紊乱,至于说的路远怎么办,我们以李世民打高句丽来说吧。这事情不是李世民一拍脑子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当确定这件事情之后就要筹措粮草,这个时间大概要半年左右,这还是尽量筹措

  • 为什么网络上有人恶意攻击元朝和清朝?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你把历史事实当成恶意攻击,我们也没办法。“打草谷”、“两脚羊”、“扬州七日”、“嘉定三屠”,这些都有历史记载。讲叙历史,不是要算旧帐,而是要记住教训、分清真善美,假丑恶,走向团结融合的未来。网络上、电视上的历史知识,存在问题的还真不少,在这里选择几个典型的吧:1.秦人尚黑在很多跟秦国或者秦代历史有关

  • 古人所说的“败北”,是打了败仗往北而逃吗?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的中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南为南方,长城以北为北方。南方繁华,文明先进,中原物产丰富,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北方荒凉,文明程度不高,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上溯自秦朝以来,中国南、北不统一,连年多战争,时战时和,民族水、火不相容。南、北双方交战,虽然互有胜负,但是南方胜利的多,北方失败的

  • 现在国家之间的网络战有多可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美联邦局的调查结论,到底有多可信?不好说!在这里就举一个例子:1.美国6年前,“震网”病毒被世界所熟知,而事实上在2010年,美国和以色列就联合制造的蠕虫病毒,取名为“震网”(Stuxnet)。而据现在的公开报道,伊朗用来浓缩铀的5000台离心机中有将近1000台中招!2.而这种病毒让伊朗中毒,

  • 历史上的青州都在什么时间叫过益都?有什么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青州、益都名称的由来青州,位居中国东部。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又因“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曰“青州”。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尚书-禹贡》记载,青州为大禹时期古“九州”之一。“海岱惟青州”,另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早在7000多年前,即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今日青州)青州地理位置非常重

  • 为什么战国,秦汉动则几十万人大战,长平之战,彭城之战,人数是不是有水分?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战国秦汉之际的参战人数守仁君认为是没有水分的。先说战国,战国别看战乱不断,实际上处于一种小范围战乱,大环境安定的情况。各国在大战之后都会有十余年的休整阶段,使人口得到补充,国家不至于被拖垮。而且战国时期各国15至50的男性都可随时上战场,这也是原因之一。再说兵力,进入战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