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第一战是博望坡之战,火烧博望坡,击退夏侯等曹操的将领,那一战最好
但历史上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没有出山。博望坡之战乃刘备亲自指挥,功在刘备,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
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诸葛亮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人一一派出城外,各个吩咐如此如此。
由于三往隆中,才请得诸葛亮出山,此后刘备与诸葛亮请好日密,自然冷落了关、张二弟,早就引起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的不满。现在大敌当前,眼看着一个年轻人发号施令,指东挥西,关羽忍不住问:“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
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张飞等人十分气愤,要看看这个诸葛亮到底有多大本事。诸葛亮在城里也没闲着,督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使刘备亦疑惑不定。
曹操已平定河北,决心南征,乃派遣夏侯为主将,于禁、李典等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而来。
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使其各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领军通过,就以伏兵与火攻击之。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交战,并诈败撤退,引诱夏侯进入山林窄路之中;
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制造曹军恐慌。交战后,一切如诸葛亮所安排般发生。
在夏侯与于禁领军追击时,位于后方的李典紧急通报前方的夏侯,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等将领败逃回许都。
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获得了成功,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
以赤壁大战为最佳战役。此役前奏写曹刘孙三方兵马启动,由曹之大势写起,刘之败走夏口,孙之犹豫决策引出周瑜孔明鲁肃黄盖庞统赵关羽以及蒋干诸人,可谓群英荟萃,故事生动,情节离奇,令人拍案叫绝,其中尤以火烧新野,长板坡,舌战群儒,孟德咏诗,苦肉计,蒋干盗书,连环计,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等章最为惊心动魄,读之如身临其境。一部三国亦以这些章节为第一精华。
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官渡之战
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bai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决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