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都是擅长造势的。
无论项羽那3万骑兵如何精锐,如果要一刀一刀地砍,也是搞不过几十万大军的。
造势高手项羽,巧造声势,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争奇迹。
造势高手刘邦,把项羽逼到绝地
彭城之战,源于另一位造势高手刘邦的一场神奇进军。刘邦还定三秦后,项羽并没有马上搭理刘邦。“既击齐,遂欲破之而后击汉”。项羽决定先打服齐,再回头来修理刘邦。
项羽的决策不算错得太离谱。毕竟,还在关中的刘邦,想要打到西楚的地盘,理论上不可能太快。
但是,刘邦也不是一般人,他一波造势,迅速攻破了彭城!
刘邦先是一波猛攻,攻取了一些地盘,给魏、韩等诸侯施加了适当的军事压力。然后,刘邦替义帝发丧,向各诸侯发布檄文:义帝是天下共主!项羽大逆不道,杀了义帝!我们一起去报仇!
一时间,魏王、韩王、河南王等诸侯纷纷响应,各处大军云集,一起东下!3月发兵,到攻取彭城,刘邦用时不到一个月!
简拔精锐,积蓄军势刘邦占据彭城后,让樊哙驻扎在鲁监视项羽,大军分布在彭城附近。
项羽,被逼到了墙角。
与几年后的垓下不同,此时的项羽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昂!他们得知后方被刘邦“偷”了后,一个个同仇敌忾,纷纷请战!军心可用,项羽就还有翻盘的基本!
项羽头脑很冷静,他知道,要是现在全军回师,就算眼前的齐军不出来捣乱,楚军和汉军都是一个胳膊扛两个脑袋,兵对兵、将对将,打起来是要耗费时日的!而项羽地盘已失,是耗不起的!
刘邦敢日置酒高会,不就是吃准了我们的软肋吗?
呵呵,项羽才不会老老实实回去和刘邦慢慢耗,他要的是速度!
只要选拔精锐骑兵,以机动力优势迅速迂回,从汉军的薄弱环节开打,项羽就有机会!
项羽简拔3万骑兵,开始了又一场传奇之战!大迂回,制造突袭之势项羽只选拔了精锐骑兵,动静小,速度快。一波猛冲,在鲁监视的樊哙没有阻拦住项羽。
不过,樊哙也似乎不必过于担心:项羽那么点人,还真敢去彭城送死吗?
项羽不是去送死,而是送汉军去死!
突破樊哙后,项羽一路猛跑,抵达了萧。汉军攻取彭城后,有56万大军!可是,就一个彭城,是管不了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的。因此,刘邦将军队分布在彭城附近的州县。
汉王本人的军队,是要跟着汉王在彭城里好好待着的。分布在萧等地的,都是诸侯军!
这些诸侯军,就是项羽选定的薄弱环节!
首先,巨鹿城下楚军那鬼神般的战斗力,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
其次,这些诸侯军此时都驻扎在彭城以西,处于对楚作战的后方,他们压根就没有做好立刻作战的心理准备。就算有作战准备,也是准备向东作战呀!
清晨,3万骑兵,突然从诸侯军的后方杀出!驱赶,制造雪崩之势突袭开始后,项羽有两个选择:1、分割包围,歼敌一部;2、击溃敌人,驱赶敌人!
如果慢下来,歼敌一部,后面的诸侯军整顿好,那楚军的奇袭效果,就限于歼敌一部了!
项羽对歼敌一部没兴趣,他要的是歼敌全部!
要歼敌全部,就要扩大混乱!
项羽军猛砍猛杀,驱赶着惊慌的诸侯军后退。这是雪崩的开始!
后面的诸侯军,突然听到杀声震天,又看到前面的友军恐惧地逃了回来,转眼一看,一波鬼神般的骑兵又迂回到了他们侧翼!
当敌人遭我一面进攻时,常常很坚决,但遭我两面、三面进攻时,就崩溃了、打垮了--林彪。撤吧!不然就会被包饺子了!
雪球越滚越大!
猛打猛冲猛追,制造歼灭之势!彭城,刘邦见到“大雪球”滚了过来,知道大势不好,迅速出城,准备机会,稳定形势!
汉军主力列阵于彭城之下,阻击项羽。在那个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兵要想直接冲破列阵严密的步兵大阵,是没有机会的。
项羽没有死打,集中兵力迂回、穿插,做势要穿插汉军侧翼和后路。
汉军步步后退,直到无路可退!他们被压迫到了谷水、泗水。
没办法,刘邦只得率领溃军运动到彭城西南的山区,准备依托有利地形,击退项羽。
对被冲击溃退的敌人实行猛烈的追击,要一直压下去,直到全部消灭敌人--林彪。想法是好的,不过,两条腿的跑不过四条腿的,汉军立不住脚,终于崩溃!
项羽骑兵驱赶、压迫汉军于睢水,猛烈进攻!
汉军一片打乱,被杀死无数,自相踩踏死无数,在河中淹死无数!
濉水为之不流!
濉水中密密麻麻的尸体,真正被项羽骑兵杀死的有多少呢?项羽之所以能以3万骑兵,上演战争奇迹,就在于他巧妙用兵,擅长造势。在他造势之下,诸侯军、汉军的溃散兵士,就都成了他的“友军”,不断挤压汉军队形,不断传播恐惧心理,引发了汉军的连锁崩溃!
放眼古今中外,那些各个领域的奇迹,不都是这种造势的结果吗?
祝君巧妙造势,不断胜利!
彭城之战是项羽自巨鹿之战后的又一代表之作,也是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此战刘邦数十万大军对项羽三万军队打垮,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项羽军队作战勇猛、战略得当之外,刘邦军队结构复杂、统属不一也是个重要因素。
【注:此时采用秦纪年法,以十月为初始】
彭城之战始末,项羽又一次以少胜多在项羽西入关中灭秦之后,他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之后各地诸侯各自归国,项羽也返回西楚做起了霸王。
△秦末十八路诸侯
然而很快,天下便再度陷入大乱,田荣先后杀死或赶走项羽分封的济北王田安、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一统三齐之地,公开对抗西楚;陈馀则从田荣手中借兵,赶走了项羽分封的赵王张耳,重新以赵歇为赵王,自己则被封为代王,赵地同样站在了西楚的对立面;燕王臧荼则杀了辽东王韩广,侵吞其地。
△诸侯之间相互攻伐
面对齐地的背叛,项羽大怒之下亲自率兵讨伐,刘邦则趁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新进入关中,并先后击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统三秦之地,建都栎阳。之后,刘邦又先后击败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和韩王郑昌(韩成被项羽所杀)。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趁着项羽主力被田横牵制在齐地的机会,率领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五诸侯的军队共计56万,突然攻入西楚境内,直取西楚都城彭城。
△彭城之战局势
面对刘邦的突然犯境,项羽选择了优先平定齐地叛乱,之后在乘胜迎击刘邦,却不想刘邦进军速度极快,一路势如破竹,彭城迅速告破。攻破彭城后,刘邦命令吕泽、彭越、樊哙分别驻守各地,掩护彭城安全,而他自己则安心在楚宫住下,将项羽从咸阳带回的美女和金银财宝统统搂了过来,每天开酒会,玩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刘邦布置的防线
得知彭城被攻破的消息后,项羽大惊,不过他认为刘邦的56万大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加上齐地并未彻底平定,于是留下众将继续讨伐田横,自己则亲率3万精锐骑兵回救彭城。项羽在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利用夜色掩护绕道彭城以西,次日拂晓突然自西向东对刘邦发动猛攻。
面对突然出现在背后的项羽军队,汉军防备不及,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乱成一团、迅速溃败,仅彭城一战,汉军就因自相践踏和楚军斩杀损失了10余万人。大败之后刘邦西逃,项羽则紧追不舍,双方在谷水、泗水之地再次大战,刘邦的军队再次一触即溃,被楚军斩杀、落水淹死的又是十余万。
△项羽回军路线(绿色)
刘邦原本想要继续向南退入吕梁山进行抵抗,但因项羽追击甚急不能立足,被击毙数万之后逃至睢水,汉军于此再度被斩杀和溺死十余万。刘邦逃亡之际令人往沛县寻找家人,但因项羽追击甚急,只找到了一双儿女,而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则全部被项羽擒获。
最终,刘邦偷偷抄小路跑到下邑的吕泽军中,与吕泽一起向西撤退,并沿途收拢败军,而萧何也带领关中援军赶来增援,刘邦一直撤退到荥阳南部的京邑、索邑附近才稳住阵脚。彭城之战至此结束,汉军56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
△刘邦溃败路线
彭城之战刘邦为何战败,项羽为何取胜关于这场大战,《史记》当中记载较为详细,几乎完全复原了整个大战过程,纵观整个战争始末,我认为刘邦之所以战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刘邦军队构成复杂。刘邦虽然号称56万大军(数字有可能为虚),但并非全为本部人马,而是来自于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五诸侯的军队,这里面除了常山王张耳之外,其余四人之前均是刘邦的敌人,均是战败之后被迫跟随刘邦作战,其手下军队的忠诚度如何可想而知,在刘邦战败之后,很多人直接就倒向了项羽。因此,在刘邦本部战败之后,其他各支部队几乎瞬间溃散而逃,所谓的56万大军即使不是乌合之众,也差不多了。
△刘邦军队太过庞杂
2、项羽战略得当。刘邦在彭城外围的防线,主要针对的就是项羽从齐地返回的路线,项羽在击败樊哙驻守的防线后,获取了刘邦军的消息后,果断绕道刘邦防线背后,从而发动了突然袭击。对于项羽军突然出现在背后,彭城外围汉军显然准备不足,瞬间就被击溃,然后陷入了混乱之中。项羽作战虽然注重一个“勇”字,但并非没有头脑,他的这次奇袭显然极为成功,刘邦军队虽众,但在猝不及防之下,加上军队成分复杂,很快便陷入了溃败之中。
△项羽
3、刘邦准备不足。刘邦攻下彭城之后,虽然在彭城周围布下了层层防御,但他显然没有料到项羽会留下大军在齐地,却仅率领三万骑兵回援,如果项羽率领全部主力返回,那么行军速度显然不会这么快,而且大军回援声势浩大,也就不会起到奇袭的作用了。可以说,从项羽率军回援,到攻破樊哙驻守的防线,再到彭城击败刘邦,这一连串的攻击极为迅速,刘邦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正因为准备不足,导致军队溃败之后,未能做出反应。
△项羽根本不给刘邦喘息之机
4、项羽的持续追击。彭城下战胜汉军之后,项羽并未给刘邦重新收拢残军的喘息之机,一路追杀之下,溃败的汉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战力,更无士气可言,这种情况下就算兵力再充足,也根本无法与气势汹汹的追兵相对抗,项羽的追击几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在不断的追击下,刘邦根本无法稳住阵脚,只能选择一路西逃、收拢残军,直到京邑、索邑附近才终于击败了追杀千里的项羽,重新稳住阵脚。
综上所述,彭城之战的结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此消彼长之下,军队的数量已经无法充分反映出两军的战力,刘邦的56万大军就像是一片大布,而项羽的3万大军就像是一把尖刀,尖刀猛刺之下,布岂有不破碎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