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彭城之战刘邦56万大军为什么被项羽3万军队消灭?

彭城之战刘邦56万大军为什么被项羽3万军队消灭?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59 更新时间:2023/12/17 9:35:07

高手,都是擅长造势的。

无论项羽那3万骑兵如何精锐,如果要一刀一刀地砍,也是搞不过几十万大军的。

造势高手项羽,巧造声势,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争奇迹。

造势高手刘邦,把项羽逼到绝地

彭城之战,源于另一位造势高手刘邦的一场神奇进军。刘邦还定三秦后,项羽并没有马上搭理刘邦。“既击齐,遂欲破之而后击汉”。项羽决定先打服齐,再回头来修理刘邦。

项羽的决策不算错得太离谱。毕竟,还在关中的刘邦,想要打到西楚的地盘,理论上不可能太快。

但是,刘邦也不是一般人,他一波造势,迅速攻破了彭城!

刘邦先是一波猛攻,攻取了一些地盘,给魏、韩等诸侯施加了适当的军事压力。然后,刘邦替义帝发丧,向各诸侯发布檄文:义帝是天下共主!项羽大逆不道,杀了义帝!我们一起去报仇!

一时间,魏王、韩王、河南王等诸侯纷纷响应,各处大军云集,一起东下!3月发兵,到攻取彭城,刘邦用时不到一个月!

简拔精锐,积蓄军势刘邦占据彭城后,让樊哙驻扎在鲁监视项羽,大军分布在彭城附近。

项羽,被逼到了墙角。

与几年后的垓下不同,此时的项羽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昂!他们得知后方被刘邦“偷”了后,一个个同仇敌忾,纷纷请战!军心可用,项羽就还有翻盘的基本!

项羽头脑很冷静,他知道,要是现在全军回师,就算眼前的齐军不出来捣乱,楚军和汉军都是一个胳膊扛两个脑袋,兵对兵、将对将,打起来是要耗费时日的!而项羽地盘已失,是耗不起的!

刘邦敢日置酒高会,不就是吃准了我们的软肋吗?

呵呵,项羽才不会老老实实回去和刘邦慢慢耗,他要的是速度!

只要选拔精锐骑兵,以机动力优势迅速迂回,从汉军的薄弱环节开打,项羽就有机会!

项羽简拔3万骑兵,开始了又一场传奇之战!大迂回,制造突袭之势项羽只选拔了精锐骑兵,动静小,速度快。一波猛冲,在鲁监视的樊哙没有阻拦住项羽。

不过,樊哙也似乎不必过于担心:项羽那么点人,还真敢去彭城送死吗?

项羽不是去送死,而是送汉军去死!

突破樊哙后,项羽一路猛跑,抵达了萧。汉军攻取彭城后,有56万大军!可是,就一个彭城,是管不了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的。因此,刘邦将军队分布在彭城附近的州县。

汉王本人的军队,是要跟着汉王在彭城里好好待着的。分布在萧等地的,都是诸侯军!

这些诸侯军,就是项羽选定的薄弱环节!

首先,巨鹿城下楚军那鬼神般的战斗力,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

其次,这些诸侯军此时都驻扎在彭城以西,处于对楚作战的后方,他们压根就没有做好立刻作战的心理准备。就算有作战准备,也是准备向东作战呀!

清晨,3万骑兵,突然从诸侯军的后方杀出!驱赶,制造雪崩之势突袭开始后,项羽有两个选择:1、分割包围,歼敌一部;2、击溃敌人,驱赶敌人!

如果慢下来,歼敌一部,后面的诸侯军整顿好,那楚军的奇袭效果,就限于歼敌一部了!

项羽对歼敌一部没兴趣,他要的是歼敌全部!

要歼敌全部,就要扩大混乱!

项羽军猛砍猛杀,驱赶着惊慌的诸侯军后退。这是雪崩的开始!

后面的诸侯军,突然听到杀声震天,又看到前面的友军恐惧地逃了回来,转眼一看,一波鬼神般的骑兵又迂回到了他们侧翼!

当敌人遭我一面进攻时,常常很坚决,但遭我两面、三面进攻时,就崩溃了、打垮了--林彪。撤吧!不然就会被包饺子了!

雪球越滚越大!

猛打猛冲猛追,制造歼灭之势!彭城,刘邦见到“大雪球”滚了过来,知道大势不好,迅速出城,准备机会,稳定形势!

汉军主力列阵于彭城之下,阻击项羽。在那个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兵要想直接冲破列阵严密的步兵大阵,是没有机会的。

项羽没有死打,集中兵力迂回、穿插,做势要穿插汉军侧翼和后路。

汉军步步后退,直到无路可退!他们被压迫到了谷水、泗水。

没办法,刘邦只得率领溃军运动到彭城西南的山区,准备依托有利地形,击退项羽。

对被冲击溃退的敌人实行猛烈的追击,要一直压下去,直到全部消灭敌人--林彪。想法是好的,不过,两条腿的跑不过四条腿的,汉军立不住脚,终于崩溃!

项羽骑兵驱赶、压迫汉军于睢水,猛烈进攻!

汉军一片打乱,被杀死无数,自相踩踏死无数,在河中淹死无数!

濉水为之不流!

濉水中密密麻麻的尸体,真正被项羽骑兵杀死的有多少呢?项羽之所以能以3万骑兵,上演战争奇迹,就在于他巧妙用兵,擅长造势。在他造势之下,诸侯军、汉军的溃散兵士,就都成了他的“友军”,不断挤压汉军队形,不断传播恐惧心理,引发了汉军的连锁崩溃!

放眼古今中外,那些各个领域的奇迹,不都是这种造势的结果吗?

祝君巧妙造势,不断胜利!

彭城之战是项羽自巨鹿之战后的又一代表之作,也是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此战刘邦数十万大军对项羽三万军队打垮,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项羽军队作战勇猛、战略得当之外,刘邦军队结构复杂、统属不一也是个重要因素。

【注:此时采用秦纪年法,以十月为初始】

彭城之战始末,项羽又一次以少胜多在项羽西入关中灭秦之后,他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之后各地诸侯各自归国,项羽也返回西楚做起了霸王。

△秦末十八路诸侯

然而很快,天下便再度陷入大乱,田荣先后杀死或赶走项羽分封的济北王田安、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一统三齐之地,公开对抗西楚;陈馀则从田荣手中借兵,赶走了项羽分封的赵王张耳,重新以赵歇为赵王,自己则被封为代王,赵地同样站在了西楚的对立面;燕王臧荼则杀了辽东王韩广,侵吞其地。

△诸侯之间相互攻伐

面对齐地的背叛,项羽大怒之下亲自率兵讨伐,刘邦则趁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新进入关中,并先后击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统三秦之地,建都栎阳。之后,刘邦又先后击败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和韩王郑昌(韩成被项羽所杀)。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趁着项羽主力被田横牵制在齐地的机会,率领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五诸侯的军队共计56万,突然攻入西楚境内,直取西楚都城彭城。

△彭城之战局势

面对刘邦的突然犯境,项羽选择了优先平定齐地叛乱,之后在乘胜迎击刘邦,却不想刘邦进军速度极快,一路势如破竹,彭城迅速告破。攻破彭城后,刘邦命令吕泽、彭越、樊哙分别驻守各地,掩护彭城安全,而他自己则安心在楚宫住下,将项羽从咸阳带回的美女和金银财宝统统搂了过来,每天开酒会,玩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刘邦布置的防线

得知彭城被攻破的消息后,项羽大惊,不过他认为刘邦的56万大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加上齐地并未彻底平定,于是留下众将继续讨伐田横,自己则亲率3万精锐骑兵回救彭城。项羽在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利用夜色掩护绕道彭城以西,次日拂晓突然自西向东对刘邦发动猛攻。

面对突然出现在背后的项羽军队,汉军防备不及,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乱成一团、迅速溃败,仅彭城一战,汉军就因自相践踏和楚军斩杀损失了10余万人。大败之后刘邦西逃,项羽则紧追不舍,双方在谷水、泗水之地再次大战,刘邦的军队再次一触即溃,被楚军斩杀、落水淹死的又是十余万。

△项羽回军路线(绿色)

刘邦原本想要继续向南退入吕梁山进行抵抗,但因项羽追击甚急不能立足,被击毙数万之后逃至睢水,汉军于此再度被斩杀和溺死十余万。刘邦逃亡之际令人往沛县寻找家人,但因项羽追击甚急,只找到了一双儿女,而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则全部被项羽擒获。

最终,刘邦偷偷抄小路跑到下邑的吕泽军中,与吕泽一起向西撤退,并沿途收拢败军,而萧何也带领关中援军赶来增援,刘邦一直撤退到荥阳南部的京邑、索邑附近才稳住阵脚。彭城之战至此结束,汉军56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

△刘邦溃败路线

彭城之战刘邦为何战败,项羽为何取胜关于这场大战,《史记》当中记载较为详细,几乎完全复原了整个大战过程,纵观整个战争始末,我认为刘邦之所以战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刘邦军队构成复杂。刘邦虽然号称56万大军(数字有可能为虚),但并非全为本部人马,而是来自于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五诸侯的军队,这里面除了常山王张耳之外,其余四人之前均是刘邦的敌人,均是战败之后被迫跟随刘邦作战,其手下军队的忠诚度如何可想而知,在刘邦战败之后,很多人直接就倒向了项羽。因此,在刘邦本部战败之后,其他各支部队几乎瞬间溃散而逃,所谓的56万大军即使不是乌合之众,也差不多了。

△刘邦军队太过庞杂

2、项羽战略得当。刘邦在彭城外围的防线,主要针对的就是项羽从齐地返回的路线,项羽在击败樊哙驻守的防线后,获取了刘邦军的消息后,果断绕道刘邦防线背后,从而发动了突然袭击。对于项羽军突然出现在背后,彭城外围汉军显然准备不足,瞬间就被击溃,然后陷入了混乱之中。项羽作战虽然注重一个“勇”字,但并非没有头脑,他的这次奇袭显然极为成功,刘邦军队虽众,但在猝不及防之下,加上军队成分复杂,很快便陷入了溃败之中。

△项羽

3、刘邦准备不足。刘邦攻下彭城之后,虽然在彭城周围布下了层层防御,但他显然没有料到项羽会留下大军在齐地,却仅率领三万骑兵回援,如果项羽率领全部主力返回,那么行军速度显然不会这么快,而且大军回援声势浩大,也就不会起到奇袭的作用了。可以说,从项羽率军回援,到攻破樊哙驻守的防线,再到彭城击败刘邦,这一连串的攻击极为迅速,刘邦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正因为准备不足,导致军队溃败之后,未能做出反应。

△项羽根本不给刘邦喘息之机

4、项羽的持续追击。彭城下战胜汉军之后,项羽并未给刘邦重新收拢残军的喘息之机,一路追杀之下,溃败的汉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战力,更无士气可言,这种情况下就算兵力再充足,也根本无法与气势汹汹的追兵相对抗,项羽的追击几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在不断的追击下,刘邦根本无法稳住阵脚,只能选择一路西逃、收拢残军,直到京邑、索邑附近才终于击败了追杀千里的项羽,重新稳住阵脚。

综上所述,彭城之战的结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此消彼长之下,军队的数量已经无法充分反映出两军的战力,刘邦的56万大军就像是一片大布,而项羽的3万大军就像是一把尖刀,尖刀猛刺之下,布岂有不破碎之礼?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马鞍山是属于哪个省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马鞍山属于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辖3区3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30.2万人。截至2017年底,马鞍山市下辖3个市辖区(花山区、博望区、

  • 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急需?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下面三首诗是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和注解:1、《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

  • 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一场持续了一个几个世纪的战争,长达三百多年,一场国力民力的消耗战。从先秦开始,中原王朝便开始消耗大量的精力去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公正的讲,一个民族的崛起势必会压榨到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甚至有灭族之祸。于是就有了战争,为了生存,为了利益。匈奴崛起在秦初,匈奴王朝便开始崛起,厉兵秣马,四处征战。终于

  • 古代双方交战中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时,双方一直没有吃饭上厕所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古往今来,统兵打仗都是技术活。优秀的统帅不仅要会练兵,会排兵布阵,能掐会算。还要在战斗之前,对士兵体力、战场地形、饮食饮水、气象条件以及行军距离等因素做统筹考虑。不至于让客观因素影响到军心士气,以致士兵心态颓废,无法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战场变化与作战任务。所以,古代正儿八经的大规模对阵(数万人对垒厮杀

  • 结合破斧沉舟和曹操赤脚迎许攸分析古代战争胜负重要因素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破釜沉舟是为了增强士气,赤脚迎许攸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心。综合所述,反映出了古代战争取胜的两个重要因素,士兵杀敌报国,不畏牺牲的士气和将领善于用人,指挥有方的才干。军事制度(包括兵民合一的制度)一、府兵制(西魏唐中期)1、起源: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

  • 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诸子百家对待战争的态度,说说“百家争鸣”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出于人类私欲的集团性意志体现,即权力控制阶层的利益愿望,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战争的形式千差万别,本质确实殊途同归。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好的方面,战争促进了各种地域间的交流,也是区域文明进步的一种动力,但个人感觉不利的方面更多,就人类总体而言,战争除了不断消耗星球的物质资源外,也拖慢了文明的总体进程

  • 《三国演义〉中战争的名称并讲述其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太多啦,应该有上千场吧,下面这几个应该算蛮经典的讨伐董卓出师有名且兵多势众,但最终还是落得让后世耻笑的结局。官渡之战袁绍的优柔寡断葬送了自己,也成就了曹操的一番事业。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是后人品味三国文化最为津津乐道之处。刘备取蜀站稳脚跟的刘备朝着隆中三分天下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攻取汉中汉中是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僧一行是一代高僧,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千年前所制定的《大衍历》,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先进的。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祖冲之-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羲和,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历法学家。甘德,战国时代天文学家。石申,战国时期魏国天

  •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一、牧野之战—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公元前1057年2月,周武王姬发率领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在牧野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的“70万”之师,终止了殷商王朝的6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升腾的

  • 广西狼兵那么厉害,为什么历史书从未提起过?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桂军第一个响应老蒋抗日,当时大家都劝李白不要去南京,但白崇禧淞沪会战一爆发就去了连徐悲鸿都说他“雷霆走精锐,举止关兴衰”促成抗日大团结。淞沪会战死伤大半,吴兴守卫掩护淞沪大军撤退,接着又参加徐州会战,明光,池淮阻击战,阻敌一个多月。接着蒙城掩护徐州大军撤退周元师长战死几乎全师覆没!随枣枣宜会战歼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