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缅之战缅甸建立缅甸贡榜王朝后,国力不断增强。俗话说人一变强就喜欢欺负别人,于是面对开始四处征战,终于打到了一个叫暹(音xian,一声)罗的地方,也即泰国。被欺负了自然会拼死反抗,泰国全民皆兵,誓与国家共存亡,于是双方僵持不下,这大大消耗了缅甸的物资。
没有物资怎么办呢,只有去其他地方抢了,终于瞄准了清朝的云南地区。缅甸军队隔三差五就来抢一次,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地方官上报朝廷。乾隆见这帮家伙三番两次的入侵,完全是在打大清的脸啊,于是终于在乾隆三十年,向缅甸开战。
可惜曾经威风凛凛的八旗铁骑遇上缅甸也是屡战不胜,前后一共发生四次战争都没捞着什么好。缅甸王一看,完犊子了,这边也焦灼上了,于是提议和解,清朝也不想打,太丢人了,连一个小地方都打不赢,于是顺顺利利签订协议,和解完事儿。
清缅之战,是缅甸挑起的单方面战争,但是却给清朝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共计白银911万两,其他人力物力还不算在内。唯一的好处是这场战争持续多年,也消耗了缅甸的国力,后面开始被泰国欺负,乾隆53年开始向清朝纳表称臣,以求保护。乾隆终于笑倒在龙椅:小样儿,你也有今天。
安南之战缅甸臣服后,越南开始调皮了。
安南,也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在唐、明朝时期也几经反复。在明英宗时期,被打的服服帖帖,愿意世代为臣。
明灭后,进入康熙朝时期,或许是为了表示对明朝的忠贞,不遵清廷的圣旨上交明朝的敕印,但康熙朝陈兵边境,压力巨大,于是乖乖的上交了永历皇帝给的敕印。此后一直保持着宗藩关系。
到了乾隆53年,阮氏造反,造反后不承认与清廷的这种制度,于是乾隆又气的翘胡子了。兵出广西镇南关,直指越南国都。结果才20天就揍的阮氏找不着北,最后俯首称臣。
如果有更多见解,快来评论区讨论吧!
更多精彩历史,尽在愚人之娱。
清乾隆与缅甸战争原因:
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着其军力,迅速压服中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在对原缅属各掸族土司确立统治后,开始派出小股部队配合这些掸族土司的部队以军事威胁向中国管辖的内地土司强制要求征收传统的“花马礼”(即为贡赋钱粮,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各掸族土司在历史上为谋求自身安全曾向两国都缴纳这贡赋)。
这些内地土司有些屈服于缅甸的兵威,有些并不屈服。这些不屈服的土司派人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军事支援。但当时乾隆皇帝忙于平定准噶尔,无暇南顾,不愿与周边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因此云南地方官府对此事一直是奉行偏向绥靖政策。
当乾隆皇帝从平定新疆这一事情脱身后,开始对缅甸这种压迫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和挑衅中国国威的行为采取强硬态度,中缅边境局势逐渐紧张。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未果,遂出兵入侵中国。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贡榜王朝内容介绍:
贡榜王朝KonbaungDynasty(1752~1885)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译雍籍牙王朝、阿瑙帕雅王朝或瑞帽王朝、瑞波王朝。这个王朝初期被引入一个扩张主义时代,一度称霸中南半岛,并四度击退中国军队,但后来被英国打败后一蹶不振,1885年被大英帝国兼并,标志者长达600余年的缅甸主权国家的消失。
清缅战争内容介绍:
清缅战争,亦称中缅战争,是十八世纪末清朝和缅甸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地区,中国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国力强盛的清王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且损失惨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
2.清越安南之战
公元1789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的统治被推翻。同时也在这一年,清朝与南方的越南爆发了战争。结果清军在越南丛林中一败再败,搞得乾隆皇帝焦头烂额。不过由于国力上的差距,越南最终主动求和。乾隆将这次战争列入自己的十全武功中,可是清军的表现十分糟糕。一、越南南北爆发了战争,清朝不得不介入长期以来,越南一直是南北对立的局面。北方的黎朝是经过清朝册封的,算是清朝标准的藩属国。但是在乾隆后期,黎朝面临着南方西山朝的挑战。几轮较量下来,黎朝几乎要土崩瓦解。此时黎朝开始向自己的宗主国清朝求救,乾隆皇帝接到告急文书以后十分为难。作为宗主国,清廷是必须出兵的,这是天朝上国的颜面问题。一旦黎朝灭亡,那清朝维护的朝贡体系可能会崩溃。可是清朝是什么家底,乾隆不是不清楚。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忽悠人的口号而已,由于在缅甸战争中消耗过大,清廷已经无力对越南西山朝动武。不过清朝的那些封疆大吏不这么看,因为如果他们能够力挽狂澜的话,在战争结束以后,自己进入军机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两广总督孙士毅就是这样的人,孙士毅开始主动介入越南南北战争。在被打得一败涂地之后,只能像乾隆求援。到了这个地步,为了天朝的体面,乾隆不得不下来出兵。和后来各国的情况一样,清朝军队进入越南的初期十分顺利,在正规战斗中,越南军队不是对手,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越南到处都是山地和丛林,是天然打游击的好地方。而且越南军队非常喜欢夜袭,先后两次在雷雨之夜击败了清军。一连串的失败让乾隆焦头烂额,可又没有任何办法。此时南方的西山朝主动求和,西山朝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清朝承认西山朝的合法地位,一切都好商量。其实这个时候,清朝和西山朝是麻秆打狼两头怕。清朝无力再战,西山朝作为小政权也是无力再战。
二、在这次战争中,清军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乾隆皇帝经过慎重考虑以后,认为北方黎朝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决定放弃黎朝,转而承认南方的西山朝。人不能认死理,国家更是如此。在这次战争中,清军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西山朝军队从缅甸等地区搞到了很多火枪,而清军的主力还是那种传统的骑兵。看似彪悍的骑兵被火枪一个个放倒,从南方前线回来的将军们向乾隆建议“增添火器。”乾隆的回答还是那句话“骑射乃满洲之本。”早在缅甸战争中,清军就尝到了火器的苦头。当时将领们建议增添火器,乾隆的批示就是这句话。现在又来这一套,从军队装备水平来看,清军与西方列强军队的差距在100年以上。
清朝和越南的事情还没有完,当时还没有越南这个名字,越南那会叫做安南。西山朝虽然灭掉了黎朝但是并没有笑到最后,真正笑到最后的是阮朝。在19世纪初期,阮朝统一了越南南北。阮朝国王请求清朝册封新的国号,阮朝国王选定了南越作为新国号。那时乾隆皇帝已经去世,嘉庆皇帝掌握了实权。对于阮朝特殊的要求,嘉庆皇帝格外谨慎。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南越这个政权,疆域包括两广和越南。现在阮朝请求册封这个名字,有点居心不良的感觉。清朝刚刚平定白莲教起义,国力遭到很大削弱。最后嘉庆皇帝将“南越”改为了“越南,”将越南这个名字赐给了阮朝。越南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一直沿用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