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中原人的后代都移民去哪了?

古代中原人的后代都移民去哪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30 更新时间:2024/1/19 23:44:00

古DNA表明:现代汉族就是5000年前古代中原人的父系直系后代

单纯研究那些自相矛盾的古籍,很难看清一个人群的发展,尤其当它的年代比较远而记载比较简略时。

现代的考古学和古DNA检测已经为研究古代人群变化开创了新的路径,更加直接和准确。

至于现在的汉族,早已遍布各个省份了。(古代中原人服饰)

东南亚地区是主要地区还有世界各地

山西太原在古代都发生过哪些大事?

太原这座军镇内外的大小战争不可胜数,但其中的6次战争关乎太原城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最富戏剧性的战争,是发生在公元前455-前453年的春秋晋阳大战。这场晋国智、赵、韩、魏“四卿”之间兼并大战的起因,源自晋国执政者智伯强命各卿族献地销藩,但遭到晋阳赵氏的坚决拒绝。智伯于是联合韩魏攻赵,约定事成瓜分赵氏土地。不料在智伯引水灌城、晋阳危在旦夕之际,赵氏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实现了赵韩魏转身攻智的逆袭。这场持续了两年的大战,以智伯的头颅变为赵襄子的酒器结束。晋国失去最后的政治强人,赵韩魏放手肢解了晋国。晋国分崩离析,又导致地缘政治制衡坏损,西邻秦国趁机坐大,中国由此进入长达253年的战国时代。

最旷日持久的大战,是发生在西晋时的晋阳保卫战。这场令人心悸的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东汉大丞相曹操在太原周边安置匈奴5部后,至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匈奴大都督刘渊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建立匈奴汉国。改了姓氏的匈奴人当年就发动了对晋阳的进攻。并州刺史刘琨顽强抵抗,历经守城、筑城、失城、夺城、再失城的拉锯争夺,最终晋阳仍被匈奴汉国占据。此战尤为悲壮的是,在明知西晋已亡、父母被杀的情况下,刘琨踞一片孤城喋血坚守,使匈奴汉国南进乏力,襄助东晋得以延祚江东,使得华夏赓续长存。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战争,是发生在十六国时期的北周攻晋阳之战。北周与北齐相互攻伐,最后北周攻破北齐别都晋阳和邺都,实现了北方统一。“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诗句中流露出周师进入晋阳城的兴奋,那是因为腐化加荒唐的北齐王朝的垮掉,是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情。《隋书》载,北周武帝宇文邕兵临城下,北齐后主高玮正携宠姬冯小怜在一个叫“三堆”的地方围猎。高玮本欲回师迎敌,但小怜执意再猎,导致“因而国灭”。宇文邕临走下令拆毁“华侈过度”的北齐别都,晋阳城这回输得没骨气、没尊严。

最酣畅淋漓的城市防御战,是发生在唐安史之乱时的太原保卫战。至德二年(757年),叛军首领史思明率兵10万来攻太原,北都留守李光弼率5000兵马御敌。李光弼指挥军民深沟高垒、坚固城防,并赶制10万砖坯以备城坏之补。他还创制出抛石器,叛军在巨大飞石砸击下恐惧后退。李光弼创造唐代“地道战”,地道从城内挖到城外,一直挖到敌人大营下方,在假意和谈间訇然地陷,太原守军乘乱掩杀,一战毙敌过万。李光弼太原保卫战的胜利,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为平定安史之乱、维护大唐疆域完整奠定了基础,成为安史之乱8年中至关重要的一役。

最令人痛惜的大战,是发生在宋初的赵光义灭北汉之战。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后,立即开始了荡平十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宋太祖所向披靡,诸小国大部望风而降。但唯独盘踞太原的北汉政权,凭借辽军驰援,承受宋开宝元年(968年)、二年(969年)、九年(976年)3次重击岿然不倒。赵匡胤郁郁而终,赵光义继承其兄遗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亲伐太原,终迫北汉献城出降。为防范太原再次成为割据势力雄起的根据地,赵光义下令迁民焚城,次年又引汾水灌城,使有1500多年建城史的晋阳古城化为焦土。

最惨烈的大战,是发生在宋末的靖康太原保卫战。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统帅宗翰率西路军攻太原,太原知府张孝纯和副都总管王禀顽强阻击。靖康元年(1126年),久攻不下的宗翰驰赴河南与东路军会合,行至泽州(今山西晋城)接到宋钦宗割让太原等3镇的消息,即返回受降。太原人拒绝怯懦圣旨,宋廷只得发兵来援,但被围城金兵击溃。金兵使用“鹅车”狂攻,糠秕充饥的守城军民舍命抵抗了4个多月,金兵终于破城。王禀背负宋太宗的画像突围,身负重伤后投汾河自尽。暴怒的金兵纵马把王禀遗体踏成肉泥,太原城军民惨遭屠城。太原失陷后111天,东京汴梁被金兵占领。

铁血之城太原此后还经历了蒙古铁骑、明军袭营、李自成农民军巷战、清军西洋大炮轰城等大大小小的战争,连带它更早经历过的抗击匈奴、五代割据政权更迭等等一系列战争,不仅书写成一座城烈焰灼天的战争史,也铸成这座城无惧牺牲、英勇不屈的城市性格。

摘录

一,太原的辉煌工业

人民海军在建国之初从苏联买来四条07型驱逐舰:101鞍山舰,102抚顺舰,103长春舰,和104太原舰,人称四大金刚。104太原舰现在在大连舰艇学院做训练舰,改名叫青岛舰。为什么以这四个城市命名我们的四大金刚呢?因为这是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重工业城市,包括太原。我们国家的重工业的基础是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支援的156项所赐,其中不少落户太原,民用包括一电厂,二电厂和太化都是。

还有很多军工单位,番号都已经解密了:785厂(大众机械厂)高级通讯机制造厂245厂(兴安化学材料厂)TNT炸药247厂(山西机床厂)枪械743厂(晋西机器厂)高射炮763厂(江阳化工厂)炮弹装药884厂(汾西机器厂)水雷908厂(新华化工厂)防毒器材真重工业城市,杠杠的。

就因为军工重工云集,冷战时期太原在美国的战时首轮核打击名单上,这个待遇可是没几个城市能享受的。

二,太原的几所大中学校

中南大学在长沙岳麓山下,山的另一边就是岳麓书院;中北大学在太原二龙山下,走两步就是窦大夫祠。也算是哥俩好。中北大学曾经比现在牛逼得多。在2008年国务院部委改革前国防科工委下属若干本科院校,其中中北大学就在其中,是有着浓厚军工色彩的院校,曾经主要的研发方向是轻兵器。现在中北还有轻兵器相关课程。

广场东边一个有一个侯家巷,里面有一栋百年学堂山西大学堂,1902年英国用庚子赔款建立的高等学府。现在四个学校都和山西大学堂沾边,理工大,山大,太原师院,师院附中。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山西大学堂西学部。现在的山西大学堂建筑是当年学堂的西学专斋,所以算是直系继承,个人认为最有底气;山西大学,前身就是山西大学堂,1952年院系调整分出去太原工学院,就是理工大,也算半个直系。

剩下俩就有点复杂了,故事要从山西大学搬到现址说起。当年山西大学搬到现址后,侯家巷的大学堂就给了太原师专,于是太原师专自称大学堂血脉。97年师专附中成立,师专在背后的大楼里上课,附中在大学堂里。后来大学堂地基沉降成了危楼,不能进行教学了,也赶上了三校合并。2000年左右,太原的三所师范类院校合并成太原师范学院,于是它也有了大学堂的血脉。师专附中随之改名师院附中,并且有了高中部。这合并了还没完,太原师范学院把侯家巷校区留给了美术系和附中一起使用。于是……师院附中的校徽上也有了一个明晃晃。

(来自知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探险故事?急!!!!!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一)魏格纳的故事魏格纳于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

  •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出现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古代中国?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中国来说,古代中国经济发达是封建经济发达,体现在农业生产上,此外这种发达不是真正的发达,真正有钱的是地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仍然是贫穷的,所以,古代中国未必有经济实力去进行工业革命。此外,古代中国人民受封建思想的禁锢,迷信玄学而较少进行科学制造,这或许也是一点原因。然后,工业革命为

  •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简短50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霸王举鼎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

  • 临汾在古时有怎样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重要城市的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尧都平阳”即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

  • 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取胜的原因在于何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日本,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和族,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古代,因为有一个强大的邻居,所以向这个强大邻居学习,什么遣隋使,遣唐使,后来和中国一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史称“黑船事件”,从此开始掀起的倒幕运动和后来的明治维新,尤其明治维新,日本换了老师学习西方使之成为

  • 刘邦跟项羽都是楚国为什么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很多新的制度,秦始皇认为国家不会再出现战争,便开始大兴土木,为了防备北方的匈奴,将各国的长城链接起来。修建阿放宫,和自己去世后的陵寝。这都需要很多人,秦朝便向全国各地征收民夫,所有地方的百姓都要轮着去那些地方干活。人民被苛政折磨的苦不堪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

  • 南京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南京历史悠久,发生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如电影《投名状》讲的就是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马”,发生地就在南京,在现南京一中。再如,南京明城墙的故事等等。告诉你几个网址,可以自己看看:江宁县,隶属于江南道润州。江南道的治所在润州,润州的州治在丹徒(今镇江),江宁是润州下的一个县。至于楼上所说的丹阳,唐武德年间

  • 中国古代有哪些“谍战”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间谍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六韬》中就已经出现了“间谍”一词,其第三卷《龙韬》第一篇《王翼》,在论述军队统帅部的构成中有一条:“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对间谍活动进行了较为精准的概括。而诸良才先生在《中国古代间谍史话》中对“间谍”的作了如此的定义:间谍,中性词。指

  • 有关战争的故事 60字以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

  • 历史上西南联大师生跑警报有什么历史趣闻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各大高校内迁,在昆明组成的一个联合大学,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当时日军空袭昆明,联大就会拉起警报,师生开始四散逃命,这件事情被称为“跑警报”。在跑警报的过程中,联大师生产生了很多的历史趣闻,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趣闻一:刘文典和沈从文民国狂士刘文典最瞧不起的同事应该就是沈从文